01.02 「鄉村記憶」威海市>文登市 界石鎮

界石鎮地處文登市西北部,煙臺、威海、文登地界交匯於此。鎮政府駐大界石村。俚李線橫穿東西,上澤線、鞠北線縱貫南北,界曬線環繞於米山水庫西側。面積18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38萬畝。轄65個村,1.17萬戶,2.88萬人。


今界石鎮境域清末屬管山都一、五里。1930年屬第二區。1941年12月屬文西縣管山區、暘 區。1956年,屬文登縣暘 區。1958年8月,屬昆嵛公社,後改稱界石公社。1984年3月,撤公社改為界石鄉。1989年3月,改為界石鎮。2001年5月,曬字鎮的行政區劃併入該鎮。
昆嵛山主峰泰礴頂位於界石鎮境內,海拔923米,是嶗山以東最高峰。昆嵛山大小山峰上百座,以泰礴頂為中心輻射四周,故有“昆嵛百里峰相連,七十二崮手摩天”之說。主要山峰有:大過頂、東雙頂、西雙頂、流水頂、屋脊崮、菠蘿崮、沙帽崮、天門崮、點燈崮、焦風崮、羊石崮、長崗崮、半石崮、饅頭崮、大尖崮、大崮子、小崮子、扁崮、小昆嵛山、五爪山、暘谷山、無染山、煙霞山、麻姑山、聖經山、紫金山、三瓣蓮花山、蒼山、羅度、老牛洞、板子口、老蜂窩、五股叉、鍀子尖等。
昆嵛山奇峰匯聚,煙霞煥彩,林樾窈曠,泉石幽深,風土清嘉,人文薈萃,猶如世外桃源,人間仙境。以“四絕”:奇樹、怪石、雲海、聖泉;“八景”:昆嵛攬勝、紫金獨秀、聖經訪真、無染禪幽、古剎晚鐘、雲嶺紅霞、太古品茗、櫻花村舍;“十二勝”:昆嵛疊翠、泰礴雲海、昆嵛山市、東華紫府、摩崖曉月、天然石像、甘泉廣潤、觀海聽濤、碧潭麗影、蓮花鎮蛟、平湖印月、玉蘭花仙,入圍華夏名山之列。是山東省自然保護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國際水資源保護區和中國道教名山、歷史文化名山。

昆嵛山乃聞名全國的道教名山。1991年5月,被中國道教協會、中國旅遊文化學會、北京史地民俗學會及海內外道家學者譽為“中國道教全真派發祥地”。
昆嵛山文化底蘊豐厚,原始社會末期,先賢堯帝曾命人在此設壇祭日。秦始皇贏政東巡,路遇黃氏兄弟龍石曬字,留下“黔首知書”的美談。漢唐迄宋代,此地宮觀毗連,香火不絕。金元間,王重陽在此創立道教全真派,收馬丹陽、邱處機、譚處端、王玉陽、郝大通、孫不二、劉處玄為徒,百里昆嵛山成為全真教派發祥地。以昆嵛山為中心,形成東到文登、榮成,西至福山、棲霞、萊州,南至乳山、海陽,北至沿海岸線的宮觀區。金元之際,僅在泰礴頂、紫金峰、聖經山、無染山、煙霞山、聖水巖等山峰上,就建有東華宮、神清觀、玉虛觀、玄都觀、開真觀、太平觀、三皇宮、三清宮、契遇庵、混元殿等宮觀道十幾家。
昆嵛山為碑刻藝術寶庫,現碑刻藝術遺存有:漢永康石刻、漢司馬長元石門石刻、昆陽書院刻石、羅漢庵摩崖石刻、《麻姑梳妝閣碑銘》《宋姑餘大仙並翻修殿碑記》《宋玉林院塔幢記》《宋重修黃壘院殿碑記》《宋壽聖院碑記》《金玉虛觀碑記》《金梵雲院碑記》《金馬丹陽歸山操碑記》《元玄都觀碑記》《元五華碑記》《元東華宮玉皇閣記》,《清貧李真人道行碑記》《明大聖寺重修碑記》《重修無染禪院碑記》《清重修甘泉寺碑記》《重修友松庵碑記》等。還有九龍池、煙霞洞、仙姑殿、昆嵛山游擊隊老蜂窩等歷史遺址。當地民間傳有“始皇拜日”“夸父追日”等眾多傳說,是古代東夷文明、齊文化的代表。

昆嵛山生物資源豐富。盛產黃芩等300多種中藥材,所產黃芩被中醫界譽為“文芩”。山中樹木種類繁多,有松、柞、楸、白蠟、四月雪、銀杏等幾百種。界石鎮古樹名木有無染寺內玉蘭“樹王”,樹齡 320年;500年古銀杏(雌雄各一棵),雌株高16.5米,胸徑82.8釐米,平均冠幅12、7米;雄株高18.5米,胸徑82.8釐米,冠幅平均12米;甘泉寺四月雪,樹齡120多歲;青莊村白蠟,樹齡253年。
昆嵛山系膠東天然屏障,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南北朝時期,後趙石勒據昆嵛山稱王;隋末政荒,淳于難擁兵昆嵛山割據膠東稱雄;明正德七年(1512年),劉六、劉七率軍東進膠東,與明朝分庭抗禮;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於七、常和尚率義軍堅守昆嵛山抵抗清軍長達數年之久;清同治年間,文登、榮成兩縣為防捻軍東進,在昆嵛山建起80餘里長的“膠東長城”,使兩邑人民免遭塗炭。1935年冬,中共膠東特委就以文登為中心,發動了“一一?四”武裝暴動,指揮部就設在鎮無染寺。1937年12月4日,中共膠東特委以昆嵛山游擊隊為骨幹力量,舉行了天福山抗日武裝起義,組建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
曬字村的傳說。昆嵛山南麓靈川秀谷間,有座小村莊,叫曬字村,原名是“龍石曬字”,來源於古老的傳說。
春秋戰國時期,有黃姓兩兄弟,因連年戰亂,從都城逃出,輾轉來到昆嵛山定居。他們居深山,離市塵,與世無爭,自給自足,安寧快活。閒下來便寫寫畫畫,教育子孫。沒有紙筆,就用樹枝蘸著草木灰,把詩文寫在樹葉樹皮上。天長日久,便留下許多樹葉樹皮字畫,常拿出來閱讀觀賞。每逢風和日麗,便把字畫放到村頭龍形大石硼上晾曬。一天晚上,老大夢見猛虎進山,拖走孩子,搶走詩文。醒來後,覺得凶多吉少,便與弟弟商量,逃離此地。第二天,全家齊動手,把詩文搬到石硼上晾曬,準備帶走。

近午時分,山外一陣塵土飛揚,全家顧不得收拾物品,搶起曬著的詩文字畫,慌忙逃走。原來秦始皇東巡車隊路經此地,見村夫不拿衣服糧食,卻揹著樹皮樹葉逃走,頓生疑心。黃氏解釋:“衣服可再織,糧食可再出,詩文失落再也找不回來了。”丞相李斯不相信山野村夫會識字。黃氏兄弟從容答道:富貴貧賤不能作為衡量識字的標準。李斯拿過樹皮翻看,果見字跡雋秀,行壠清晰,暗暗吃驚。始皇看後,稱讚道:“龍石曬字,難能可貴。”從此,此地便得名“龍石曬字”。
據說,秦始皇登文山,召賢納士時,要帶黃氏兄弟進京做官。但黃氏兄弟過慣了清靜日子,不肯從命,又回到了龍石曬字。

「鄉村記憶」威海市>文登市 界石鎮

甘泉寺門匾

「鄉村記憶」威海市>文登市 界石鎮

界石野生靈芝

「鄉村記憶」威海市>文登市 界石鎮

龍石曬字處

「鄉村記憶」威海市>文登市 界石鎮

昆陽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