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由極簡到奢華,從飲食看古羅馬一代帝國如何走向衰亡?

由極簡到奢華,從飲食看古羅馬一代帝國如何走向衰亡?

都說透過飲食,可以看到一個國家的民俗風情,生活水平狀況等。眾所周知,古羅馬在軍事、建築、繪畫等方面都有著許多傑出的成績,而他們的飲食文化同樣也令人印象深刻。那麼,古羅馬時期,人們的生活飲食是什麼樣子的?他們又是如何從極簡到奢華,直至走向衰亡的?下面,我們就這個問題來具體分析一下。

羅馬飲食的發展進程

  • 1.共和前期,百姓食不果腹,常常飲酒充飢

說起羅馬,很多人想到了凱撒大帝,想起那個稱霸一世的帝國。其實,建城初期的古羅馬,並非我們想象中的那樣雄壯,相反,它只是一個積貧積弱的小城邦國,弱小到連飯都吃不起。因為食物嚴重匱乏,加之要忙於參軍打仗,在那個時期, 人們對飲食並沒有太多的追求,甚至對飲食是沒有概念的,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看,吃飯只是純粹為了滿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而已,完全沒有什麼飲食藝術追求可言。

由極簡到奢華,從飲食看古羅馬一代帝國如何走向衰亡?

羅馬共和前期,人們可以挑選的食物種類少之又少,具體少到什麼程度呢?根據史料記載,乾重活的工人一個月大約能領到4鬥(約35 升)的麥子,而那些非乾重活的工人,大概只能領到3鬥小麥,而另外一些沒有工作的,那就更不用說了。每月3—4鬥小麥,對單身男子來說,大概還能勉強過日子,少吃一些還略有剩餘,但是若是要養家餬口,那點糧食則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在那個年代,底層的百姓為了填飽肚子,經常飲用葡萄酒充飢。當然,這裡所提的葡萄酒並非我們現在所說的高檔葡萄酒,而是一種劣質的、低濃度的葡萄渣酒。

由極簡到奢華,從飲食看古羅馬一代帝國如何走向衰亡?

即便是上層貴族,生活過得也非常艱苦樸素:“用斧用犁,親自動手,只食粗茶淡飯而幹勁十足,穿的是家中自行紡織的衣服”。

那時,官員召開會議,坐的也是些小板凳,為了節省,甚至在寒冬臘月的時候,也不生火。在我們的印象裡,達官貴族通常都是穿金戴銀的,但是,羅馬共和前期,沒有人敢這樣穿,日子過得奢華糜爛,是要被嚴厲處罰的。比如,下面就是個典型案例:

“布匿戰爭前,一位執政官只因家裡的銀器超過10磅便遭到處罰。”

當然,因為家中銀器“超標”被處罰的只是少數,大部分官員都是廉潔奉公的,有人因為過於節儉清廉,死後連棺材本費用都沒有,比如歷史記載的普布利烏斯·瓦列利烏斯就是個例子。

由極簡到奢華,從飲食看古羅馬一代帝國如何走向衰亡?

  • 2.羅馬共和末期,飲食奢侈之風盛行,貴族飲宴奢華

公元前2世紀,羅馬在對外戰爭中逐漸增強了自己的實力,並獲得了大量的財富。隨著擴張範圍的不斷擴大,羅馬的農業、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條件也得到了改善。與此同時,在對外擴張的過程中,外來的一些特色習俗也逐漸被傳入進來,羅馬人的飲食漸漸地發生了改變。

飲食之風的轉變,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 格外注重環境氛圍,極其講究奢華裝飾

首先,從飲食環境說起。都說環境影響心情,決定心態,為此營造一個良好的飲食環境顯得極為重要。羅馬人對飲食環境的考究體現在:第一,用餐地址講究,一般將餐廳選在河邊、海邊等景色宜人的地方。第二,

注重室內裝飾“有磨損象牙鋪就的天花板,上面的嵌板可以滑動,以便從隱蔽起來的拋酒器裡向客人拋灑鮮花和香水。”從描述中可以看出,羅馬貴族為了展現自己的財富,體現自己的品味,可謂是花盡了心思,在餐廳的室內環境裝飾上,他們儘可能地展現了奢華情調。

由極簡到奢華,從飲食看古羅馬一代帝國如何走向衰亡?

  • 飲宴習俗多樣化,禮數禮節多

如果說羅馬共和前期是死氣沉沉的,那麼羅馬共和末期則是璀璨絢麗的,它的這種風格轉變在飲食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前面說羅馬人對飲宴的環境講究,這只是最基礎的部分,羅馬人的奢華飲食主要還是體現在飲宴流程及食材配置等上面。

一般情況下,我們在就餐時沒有太多講究,即上什麼就吃什麼。但是,羅馬宴會可不一樣,“規矩”非常多,估計現今標準的飲宴“規矩”就是從古代沿襲下來的。首先,先說飲宴流程,整個飲宴流程大致分為三步:①冷盤;②主食;③甜點。冷盤為第一道菜,通常為奶酪、蔬菜、橄欖等食物;第二道菜為主食,這是大菜,重頭戲,一般是大肉,如烤制好的羊、豬或者是其他烹飪好的熱類食物;最後,甜點通常是一些水果,如葡萄、蘋果、堅果等果品,或者是用蜂蜜等甜類調料製成的甜食。

由極簡到奢華,從飲食看古羅馬一代帝國如何走向衰亡?

在就餐時,羅馬人不侷限於坐著吃,他們還可以斜躺著吃,且還被視為是一種合規的吃法,由此可見,當時的人們是有多麼糜爛頹廢。這若是放在今天,照這個吃法,你親爹非一掌打過去不可!

由極簡到奢華,從飲食看古羅馬一代帝國如何走向衰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飲宴的服飾搭配、出席的人數,就餐的座位等都是有講究的。

由極簡到奢華的飲食之風轉變,對其政治產生的影響

古羅馬飲食之風的改變,一方面反映了當時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凸顯了羅馬文明程度的不斷提升。隨著時代的發展,飲食滿足的不再僅僅是羅馬人的溫飽需求而已,更是滿足了羅馬人的社交需求,飲宴習俗已經成為羅馬人對外開展政治、文化社交的重要手段。

由極簡到奢華,從飲食看古羅馬一代帝國如何走向衰亡?

但是,古羅馬人的飲宴習俗存在許多潛在的問題,它折射的是一個腐敗的,不平等的社會。

古羅馬歷史學家李維曾寫道:“當時宴會上已經有姑娘演奏里拉飲宴和豎琴助興,使宴會更有氣派,而且宴會上吃喝的花飲宴樣和開支更多了。廚師的身價提高,而他們過去卻是飲宴最不值錢、最沒人看重的奴隸。原來不體面的工作如飲宴今變成了一門藝術飲宴。”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得知,當時的古羅馬飲食已經不單單是一場簡單的用餐活動,而是變成了一場燒錢的藝術“表演”活動,人們的關注重點已經不是美食,而是這背後的金錢財富。

由極簡到奢華,從飲食看古羅馬一代帝國如何走向衰亡?

古代社會,奴隸的社會地位是極其低下的,有錢的貴族、奴隸主,為了使家庭宴會顯得更為氣派、有排場,甚至不惜花大錢買奴隸來展現自己的財力。阿特納奧斯曾在《歡宴的智者》中說道:

“那些人花300德拉克馬從黑海買回飲宴一桶醃鱈魚;買漂亮奴隸花的錢比買莊園花的錢還飲宴多……”

都說“酒足飯飽思暖欲”,古羅馬奢華鋪張的飲宴,體現的是達官貴族、奴隸主們的腐敗價值觀傾向。如此奢華的排場,膨脹的個人財富表現欲,這些炫富心態,其實和現代人喜歡在朋友圈炫名錶、名包是一個道理。

由極簡到奢華,從飲食看古羅馬一代帝國如何走向衰亡?

結語

《左傳·隱公三年》曰:“驕奢淫逸,所自邪也”,貪圖享受,奢侈、放蕩,這是壞事的開端。

羅馬上層貴族整日沉迷於吃喝玩樂的世界裡,天天過著鋪張浪費、驕奢淫逸、醉生夢死的生活,這種糜爛的思想和生活習氣就像瘟疫一樣,很快被傳播擴散,最終導致當時的社會道德風氣日漸滑坡。最後,一系列的社會危機,將這個國家推向了衰亡的邊緣。

“治國亦然,天下稍安,尤須兢慎,若便驕逸,必至喪敗。”回看中國歷史,因為驕奢淫逸而導致亡國的庸君大有人在,比如夏桀、商紂王、周幽王……古羅馬帝國的衰亡,雖然不能完全歸結於飲宴的奢華,但是不可否認,古羅馬飲宴的鋪張、奢華之風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這個國家政治的衰敗。

參考資料
阿庇安:《羅馬史》,謝德風譯,商務印書館
奧托·基弗:《古羅馬風化史》,姜瑞璋譯,遼寧教育出版社

孟德斯鳩:《羅馬盛衰原因論》,婉玲譯,商務印書館
斯朗特. 歐洲宴會史[M]. 陳法春,譯. 天津: 百花文藝出版社
讓·雷埃爾·羅伯特.古羅馬人的歡娛[M].王長明,田禾,李變香,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文 | 一木君

【作者簡介:一枚熱愛寫作的有志青年,寫過上千份稿子,碼過幾百萬文字,夢想做一個有溫度的創作者。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一木MU。】

由極簡到奢華,從飲食看古羅馬一代帝國如何走向衰亡?

每週一本好書、一位人物、一個好故事分享,專注文字,品讀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