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陳雲:“有針對性地進行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教育”

陳雲:“有針對性地進行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教育”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陳雲為我們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作出了卓越貢獻。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在鄧小平、陳雲等人的指導和支持下,完成了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但是在一些重大原則的思想理論問題上,又出現了新的問題。當時,社會上主要存在兩種錯誤思潮:一種是“左”的思潮,即認為改革開放會導致中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另一種是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主張經濟、政治、文化等全方位向西方學習。毋庸置疑,“這兩種思潮都是違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都是妨礙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前進的”。改革開放是一種全新的實踐,新的實踐必然會給黨的建設帶來新的問題。有些問題人們一時難以看清,甚至還在黨內產生不小的爭論。

陳雲密切關注著社會實際的發展,不時對一些重大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以引起全黨的重視。比如,農村實行責任制後,有的地方農村黨員集訓,除伙食補貼以外,集訓期間要給黨員每天一兩元的誤工費,數目雖然不大,但身為共產黨員,集訓時間只有幾天,而且是接受教育,卻要拿誤工費,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1983年10月12日,陳雲在中共十二屆二中全會上提出:“拿誤工補貼的共產黨員應該想一想,這樣做是不是合乎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共產黨員的標準是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為共產主義而奮鬥終身。”他認為,必須充分看到對外開放後帶來的問題,充分利用外國有用的東西加快國內建設,也要充分注意對外開放中帶來的消極東西。針對有些人看見外國的摩天大廈、高速公路等,以為中國就不如外國,社會主義就不如資本主義,馬克思主義就不靈了等現象,陳雲指出:“對於這些人,我們要進行批評教育,對其中做意識形態工作的同志,經過教育不改的,要調動他們的工作。中國現在還很窮,但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根本制度比資本主義優越得多。在資本主義國家裡有百萬富翁,但他們的財富是剝削勞動人民得來的。資本主義必然要被共產主義所代替,這是無可改變的法則。現在世界上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存在,這就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必然要代替資本主義的鐵證。”

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期,時代主題向和平與發展轉變,社會上關於列寧的帝國主義論、共產主義理想已經過時的言論甚囂塵上。為了總結經驗,進一步糾正黨內存在的不正之風,中紀委召開端正黨風工作經驗交流會,陳雲於1985年6月29日在閉幕會上作了書面發言。他提醒全黨同志要明白“我們乾的是社會主義事業,最終目的是實現共產主義”,我們國家現在進行的經濟建設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經濟體制改革也是社會主義的經濟體制改革。為了增強全黨抵禦資本主義思想腐蝕的能力,陳雲深刻指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全黨的任務”,關鍵是“提高共產黨員的黨性覺悟,堅定地保持共產主義的純潔性”,號召“要同一切違反共產主義理想的錯誤言行,進行堅決鬥爭”。

改革開放新的發展時期,如何有效地進行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事關重大。1985年9月23日,他在黨的全國代表會議上再次強調說:現在有些人,包括一些共產黨員,忘記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丟掉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他們為了私利,“一切向錢看”,不顧國家和群眾的利益,甚至違法亂紀。陳雲認為,民主革命時期“用共產主義思想教育黨員和群眾中的先進分子,才使黨始終有戰鬥力,使革命取得了勝利”,“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更加要有為共產主義事業獻身的精神”。因此,應當把共產主義思想的教育和四項基本原則的宣傳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內容,而且“這種宣傳教育不能有絲毫減弱,還要大大加強”。9月24日,陳雲在中紀委第六次全體會議上再次強調,“必須在思想上糾正忽視精神文明建設的現象”,有針對性地進行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教育,那麼資本主義思想的侵入才不可怕。我們相信,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真理,一定會戰勝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和作風的侵蝕。我們搞社會主義,一定要抵制和清除這些醜惡的思想和行為,要動員和組織全黨和社會的力量,以除惡務盡的精神,同這種現象進行堅決的鬥爭。

(節選自《黨史博覽》2019年第4期,《陳雲對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堅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