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武汉6年打造地下商业王国 近20家商业体和地铁站相通

6月9日下午4时许,23岁的黄锦正在地铁王家湾站的文华书店看书。书店外是熙熙攘攘的人流,一进去,瞬间安静。匠心汇·王家湾是黄锦和闺蜜的“据点”,在地下商业空间里吃个午饭,喝杯奶茶,聊一个下午。

跟黄锦一样爱在“地下”逛玩的地铁族不在少数。

连日来,长江日报记者调查了20多名地铁族,走访了五个地下商业街,发现市民越来越依赖地下空间,特别是年轻一族,各种生活娱乐消费,不出地铁站,“地下生活”照样玩得转。

现象 逛街吃饭就医不用出地铁站

黄锦来自湖北黄冈,去年毕业后留汉在光谷做网页设计工作。虽然住在光谷片,但几乎每周都会来汉口、汉阳。和闺蜜约在“地下”见面。闺蜜在武汉开发区上班,坐有轨电车转3号线直达王家湾,她自己坐2号线转4号线,地铁王家湾站是她们的中间位置。

黄锦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来武汉五年,见证武汉地铁从一年开通一条、两条、到开通三条,“去哪儿都方便,更方便的是地铁里出现了商业街,有美食餐厅,有娱乐设施、还有书店,和朋友逛街都不用出地铁站。”

27岁的段美多,上班、逛街、购物,几乎被“地下生活”包揽。段美多在积玉桥上班,下班后坐2号线,先到江汉路站的“风云再起”电玩城放松下,约到朋友之后,就一起去happy站台寻找美食。1月,段美多在协和医院做了一个小手术,“中山公园站直接连接协和医院,最棒的是,从C出口到门诊大楼的通道,两侧都是各种美食小店,每次去做检查,午饭一并解决。”

探访 商超游乐培训,买完学完直接地铁回家

2号线中山公园站,是最早与地下商业街接驳的地铁站之一,大型超市、便利店、烘焙连锁店、母婴店、培训机构、儿童游乐场、餐饮等云集于此,几乎涵盖了市民日常的全部需求。9日,记者实地探访了该站点A、B、C三个出口的各种商业业态。

C出口连接协和医院的商业街上,汇集了贝贝熊、仟吉、皇冠、麦当劳、全尚便利店等,下午3时30分许,客流量仍较大,大部分是来往于协和医院的人群,仟吉门店里还排起长队。

A出口连接武汉国际广场地下,除了大量的特色餐饮门店,武商超级生活馆也是地下商业人气最旺的地方。

记者在现场发现,很多顾客采购完都直接搭乘地铁离开。B出口直接到汉商购物广场和武展地下,有服装鞋帽店,还有母婴连锁店、培训机构和儿童游乐场。下午带着孩子来学篮球的朱先生,家住长港路,“儿子和同学都在这里学篮球,每天地铁往返,交通方便。”

调查 近20家商业体负一楼和地铁站相通

6年来,随着地铁线网的扩大,全市有近20家商业体的负一楼和地铁站相通,其中有循礼门站的M+、钟家村站的汉商、螃蟹岬站的泛悦汇等,市民不用出地铁站,能逛遍三镇所有商圈。

2014年,地铁洪山广场站、中南路站内出现了便利店、美食店。2015年,中山公园站与协和医院的地下通道也成了一条商业街,地铁商业渐渐由惠民小店聚集地,向时尚潮流街区转变。

2017年10月起,地铁集团精心打造的匠心系列商业体陆续开街,地下商业世界越来越丰富。匠心汇·武汉商务区、匠心汇·王家湾去年开街以来,深受年轻人青睐,有时装店,网红护肤店、约会餐厅、K歌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此改变出行娱乐方式。

2018年5月30日,匠心汇·徐东大街正式开街。这条华中地区规模最大、最长的地铁地下商业街,连接了地铁徐东站与汪家墩站。11个出入口对接群星城、销品茂、新世界百货等商场。

武汉地铁集团有关负责人说,未来两年,武汉地铁将在12条地铁线路上,开发22个地下商业街,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其中包括匠心汇·东风公司、匠心汇·海洋公园(国博中心北站)、匠心汇·瑞安街、以及地铁竹叶山站的匠心汇·田田广场。

声音 地下空间开发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

香港著名交通、规划专家黄良会认为,配合地铁站开发的购物商场是一项地铁开发的重要策略,一来节省乘客的出行时间和频率,二来提升地铁客源,加速提高地铁开发效益。香港地铁在这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在地铁站开发商场是所谓“轨道导向开发(TOD)”的重要环节。武汉目前在这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将购物商场置于地下并和地铁衔接还可以直接减少地面机动车交通,一举两得。市民习惯了在地铁站购物,也就很自然地会倾向以地铁出行。随后地铁周边也会出现类似的购物商场,创建宜居的城市环境。

开发时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要在不同的地铁购物商场提供多元化的业态,避免千城一面的缺点在地下呈现。

地下空间开发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城市地面空间缺乏,利用地下空间潜力无限。

武汉6年打造地下商业王国 近20家商业体和地铁站相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