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咬指甲的孩子怎么教育?不打不骂不生气,教您4步帮助孩子改正

导语

说起孩子咬指甲这件事情来,很多爸爸妈妈们都是深有感触。

咬指甲的孩子怎么教育?不打不骂不生气,教您4步帮助孩子改正

孩子只要是没事干,就喜欢把手指放到嘴里面咬来咬去;

孩子咬指甲甚至把手指头都咬的变形了;

严重的时候,孩子手指头皮都是破的......

实际上孩子咬指甲这件事情,在生活中经常见到。

比如开心的姐姐就是一个咬指甲的“资深用户”,小时候就有了这个习惯,上了小学还是一样,写作业的时候咬指甲,看电视的时候咬指甲,甚至睡前都要咬一下指甲。她的手指和上面爸爸妈妈们描述的差不多,都快变形了,简直就是惨不忍睹。

之前美国密西西比大学曾经做过一项调查,这个调查主要是针对指甲咬合功能分析与治疗,其中提及了咬指甲这个习惯在青少年期间,大概保持在45%左右的概率。换而言之,两个孩子之间,就有一个孩子有咬指甲的习惯。

而且咬指甲这个习惯对孩子来说真的不是很好。

咬指甲的孩子怎么教育?不打不骂不生气,教您4步帮助孩子改正

就我们肉眼可见的,如果手指没做好卫生工作,咬指甲的时候就会把细菌等和唾液一起吃进了肚子里面,就会导致孩子拉肚子以及产生一些其它的病症;经常咬指甲,还会把手指咬的变形,不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可以说,咬指甲这个习惯是百害而无一利!

更严重的事情还在后面呢!

很多爸爸妈妈发现自己孩子有咬指甲习惯之后,往往会采取一系列的手段,来帮助孩子“戒掉”这个不好的习惯。

比如严厉批评孩子,以后不能再咬指甲了,会因此而生病的;

比如给孩子的手指上涂抹一些刺激性的东西,以此来杜绝孩子咬指甲的行为;

比如见到孩子咬一次指甲,就惩罚一次......

但是,这些应对方式最终的效果很有限,孩子该咬指甲还是照样咬指甲,并不会因为爸爸妈妈的惩罚而减少,有些孩子在爸爸妈妈面前不咬,转过身去咬的更加厉害了。可以说,咬指甲这件事情,爸爸妈妈的教育收效甚微。

咬指甲的孩子怎么教育?不打不骂不生气,教您4步帮助孩子改正

那么,有没有一种有效的方式,能够让孩子减缓或者不再咬指甲了呢?今天,开心爸爸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关于孩子咬指甲的那些事。

孩子为什么会咬指甲

在解决孩子咬指甲这件事情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咬指甲。一般来说,孩子之所以会频繁性的咬指甲,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生理方面

之前开心爸爸曾经写过一篇文章, ,说的是一个小女孩平时就有吃头发的习惯,不管是自己的还是爸爸妈妈的,只要看到头发就忍不住要捡起来塞到自己嘴里面。

为了帮助孩子改正这个习惯爸爸妈妈反复教育,甚至都动手了效果也很一般。没办法的爸爸妈妈们只能是听之任之了。后来有一段时间孩子表现出肠胃不适以及呕吐的症状,去医院一检查,她的胃里面居然有一团头发!

咬指甲的孩子怎么教育?不打不骂不生气,教您4步帮助孩子改正

而医生对这个小女孩的诊断结果就是,她患有比较严重的“异食癖”。

当然光说这个名词的话,爸爸妈妈可能会有一些迷茫,但是如果表达成“孩子经常把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放到嘴里面吃,长大了也是这样”的话,爸爸妈妈可能就会恍然大悟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咬指甲不也就是一种异食癖吗?

确实是这样,比较严重一些的咬指甲行为是可以归结到异食癖范畴中的。异食癖是指长期(一个月以上)吃一些并非是食物的东西,比如泥土,毛发,蜡烛,指甲等,这种情况在孩子之间最为常见,特别是6岁以内的孩子之中出现的概率会更高。而异食癖的孩子,从生理的需求来看,主要是缺乏一些必要的微量元素,比如锌以及铁。

虽然说现在的孩子,营养的来源可以说是过剩了,但还是会有一些孩子会有程度不一的缺乏微量元素的症状,进而会表现成为咬指甲的异食癖行为了。

第二是心理方面

咬指甲的孩子怎么教育?不打不骂不生气,教您4步帮助孩子改正

实际上,从临床的研究数据来看,绝大多数咬指甲的孩子,都是心里方面的原因。

口欲期固结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婴儿总是喜欢把自己能够拿到手的东西,挨个往自己的嘴里面塞。不管是妈妈的乳房,还是拿在手上的玩具,抑或是盖在身上的被子,只要是孩子能够接触到的东西,都是会毫不犹豫往自己嘴里面塞的。

这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口欲期,小月龄的孩子认识世界的渠道很单一,他们的手脚还没有足够的力量,表达情绪以及认识世界的唯一手段就是嘴了。弗洛伊德认为,婴儿时期的孩子,心理的满足是需要通过口腔来获得的。如果在这个时期,孩子没能吃到足够的母乳,或者他们的吃手吃玩具行为被爸爸妈妈严厉制止后,来自口腔的欲望就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就算是长大了,这种心理上的缺憾也会一直伴随着他们,这也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口欲期固结”。

而咬指甲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婴儿时期口腔欲望没得到很好满足的例子,孩子会把自己小时候的欲望一直延续到更长的阶段。

咬指甲的孩子怎么教育?不打不骂不生气,教您4步帮助孩子改正

无聊下的产物

有些婴儿在无所事事的时候,会下意识的在身边找一些能够吸引自己注意力的东西,或者做一些能够让自己觉得不是那么无聊的事情。

而作为很轻松就能做到的咬指甲,就成为了众多婴儿的“不二之选”。也许刚开始的时候,把手指放到嘴里面只是他们一个偶然的行为,但是当类似的情况多次出现,而且咬指甲给他们带来的充实感很强烈的时候,咬指甲就会从一个消遣的行为,变成了孩子一个下意识的行为了。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孩子同周围小伙伴身上学到的。孩子小的时候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特别是面对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小伙伴,模仿的动力就更加的足了。如果有一个小伙伴有咬指甲习惯的话,很快的周围一群小伙伴就都学会了这个动作。

很多孩子之所以长大后还戒不掉咬指甲这个习惯,追根溯源的话,还是小时候就养成的“坏习惯”。

情绪方面有所欠缺

咬指甲的孩子怎么教育?不打不骂不生气,教您4步帮助孩子改正

如果孩子在心理方面有所欠缺的话,也是会表现出咬指甲的行为的。

比如孩子第一次去一个陌生的环境,接触到的都是自己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人和物,这种扑面而来的陌生感以及压力感,很多孩子都会下意识的选择用咬指甲来缓解这种紧张;比如孩子被老师叫起来回答一个自己并不会的题目,情绪过度紧张的他们也是会下意识的选择咬指甲的;比如孩子在家里面缺少关爱,得不到足够的安全感,每当他们遇上困难的时候,只能是通过咬指甲来给与自己一些微薄的安慰;比如爸爸妈妈不和睦或者已经离婚,常年孩子接触不到爸爸妈妈的话,也是会产生心理上的焦虑进而演化成为咬指甲的行为的......

紧张、焦虑、压力、缺乏安全感......也是会让孩子出现咬指甲行为的。

而让爸爸妈妈们头疼不已的“孩子咬指甲这件事屡教不改”问题,实际上更多的是心理因素导致的。

本来孩子咬指甲只是一种下意识的缓解行为,而爸爸妈妈强烈的制止或者是身体上的惩罚,更是会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并且不断的被固化成为应对心理问题的“绝妙方式”了,自然也就是屡禁不止了。

孩子咬指甲该怎么办

咬指甲的孩子怎么教育?不打不骂不生气,教您4步帮助孩子改正

上面开心爸爸说了很多孩子咬指甲的原因,那么面对“固执”的要咬指甲的孩子,爸爸妈妈该怎么去引导他们,才能够很好的度过这个阶段,并且尽量缓解或者戒掉咬指甲的习惯呢?

开心爸爸在这里给大家提供几个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有类似困扰的爸爸妈妈们。

给孩子时间,把戒掉咬指甲的习惯,转变为一个个的小任务

就像是咬指甲这个习惯是很长时间慢慢养成的一样,戒掉咬指甲这个习惯,也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慢慢的来戒掉。在这个过程中,爸爸妈妈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出一个个的阶段性小目标,因为每个目标的达成并不会让孩子费太多的力气,所以做起来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比如孩子之前是两只手的指甲都咬,而且十根手指都被咬到面目全非。爸爸妈妈呢,可以给孩子规定一个时间,比如是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一个月内,孩子只能是咬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头的指甲,另外一只手不能够继续咬了,如果能够做到的话,就可以给予他们一些奖励。

咬指甲的孩子怎么教育?不打不骂不生气,教您4步帮助孩子改正

对于孩子来说,这个规定对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毕竟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指甲可以照常的咬,只不过需要注意一下,光咬一只手的就好了,既不费事又能够得到奖励,何乐而不为?内心认同后的孩子执行起来也是比较轻松的。而当孩子做到了这一点后,爸爸妈妈可以再和孩子做另外的规定,比如在一个月内,只咬几根手指的指甲等。通过把一个大的任务细分,让孩子能够比较平静的接受,比较主动的去完成,效果自然也是比较好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也是这样,把一个大的任务分解,并且制定出一个个稍微跳一下就能够做到的小目标,执行起来就轻松多了。而那些小目标一个个的完成,对于一个人来说,正是自信心增加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做到,这正是真正帮助自己走出困境的方法。

所以,面对咬指甲的孩子,爸爸妈妈没有必要那么的焦虑,给与孩子一定的时间,平静的看待他们身上的一些变化,可以的话帮助孩子制定一个个小的目标,用鼓励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一步步的走出“咬指甲”这个泥沼。相信+帮助,这样孩子才能一步步变得更好。

减少对孩子咬指甲的关注,不强令制止他们

咬指甲的孩子怎么教育?不打不骂不生气,教您4步帮助孩子改正

很多爸爸妈妈一看到孩子不断的咬指甲,下意识的就会觉得这是一个天大的问题,需要尽快的解决,否则拖下去的话情况会越来越严重。于是他们就会各种手段并用,但最终的结果始终不会太好。

之前在网上面看到过一个心理学妈妈,对于孩子咬指甲的处理就非常的科学,效果也非常的好。

发现孩子开始咬指甲之后,这位妈妈并没有像别的爸爸妈妈一样,大发雷霆对孩子不断的教育,不断的制止,而是采取了这样的一系列措施:

她先是接纳孩子的这种行为“妈妈看到你最近经常咬自己的指甲了,一般来说咬指甲说明你心里面有点焦虑,是不是最近有什么事情让你觉得很难办呢?是不是咬完指甲就会觉得心情能够舒畅一些了呢?”通过对焦虑心情的描述,指出了咬指甲实际上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既没有批评孩子,又让孩子觉得“妈妈其实是很关注自己,很理解自己的”。

接下来呢,她尝试着开导孩子“一个人焦虑的时候,是会经常咬指甲的,你看隔壁家的那个小哥哥,都上初中了,还是会经常咬指甲呢!”。通过类似的描述,帮助孩子卸下心里的负担,其实焦虑很正常谁都有,咬指甲的人也很多,没什么大不了的。

咬指甲的孩子怎么教育?不打不骂不生气,教您4步帮助孩子改正

最后呢,则是给与孩子一些实用性的建议“但是呢,咬指甲这个行为本身是不好的,你想想每天我们手上该有多少细菌啊,如果这些细菌都吃进了肚子里面,肚子会多么的疼啊!下次如果再想咬的话,最好是洗洗手再咬,生病的几率也就少了很多。另外,你如果是有什么太焦虑的事情,不妨和妈妈说说,也许妈妈可以帮助你呢,到时候就不用再咬指甲了!”

在整个过程中,这位心理学妈妈没有强令制止,也没有不断关注孩子的这个行为,而是表示接纳,并且给出建议,最后的效果呢,也是很不错的。孩子不仅很快的戒掉了咬指甲的习惯,而且还养成了什么事情都愿意先和她说说的习惯。

爸爸妈妈始终关注不断制止的方式,实际上是在不断提醒孩子,并且强化他们的行为,最终把孩子的这个行为固化了下来,以后再想戒掉的话,真的就很难了,而且咬指甲背后的心理焦虑也得不到很好的缓解,情况呢,只能是越来越糟糕了。

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及时地回应他们

咬指甲的孩子怎么教育?不打不骂不生气,教您4步帮助孩子改正

孩子经常咬指甲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是一个我们经常提及却又经常忽略的感觉,很多时候爸爸妈妈不经意间的行为就会让孩子没有了安全感。比如爸爸妈妈的关系不是很好,经常吵架;比如爸爸妈妈工作很忙,几乎没什么时间陪伴孩子;比如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教育非打即骂,很少有和颜悦色说话的时候等等......

这些行为都会在不经意之间伤害到孩子的安全感,而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往往会选择一个物体或者一种行为来作为替代,咬指甲就是其中的一种。所以爸爸妈妈们想要帮助孩子戒掉咬指甲的习惯,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能够及时的回应他们,就算是工作忙,也应该抽出一点时间来陪伴孩子,哪怕只是说说今天发生的事情也可以。

情感需求得到了满足的孩子,才能更好的戒掉咬指甲习惯。

丰富孩子的情绪表达方式

咬指甲的孩子怎么教育?不打不骂不生气,教您4步帮助孩子改正

最后就是教给孩子更多表达情绪的方式了。

每个人都是会有焦虑感觉的,但是每个人应对焦虑表达焦虑的方式却不一样。有的人焦虑来临之际,选择了看电视看综艺节目,用快乐来冲淡焦虑;有的人呢,则是去商场买买买,用花钱这种行为来缓解焦虑;有的人则是像孩子一样,选择用咬指甲的方式来应对焦虑......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能够表达焦虑的方式很多,比如听音乐啊,玩玩具啊,或者是画画啊,和爸爸妈妈交流啊等等,都是缓解焦虑的有效方式,不必拘泥于咬指甲这一种。孩子有了更多的表达情绪的方式之后,咬指甲的现象也会得到很大缓解的。

开心爸爸碎碎念

咬指甲这件事情的主体是孩子,最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恰恰也正是孩子自己。

爸爸妈妈在这个过程中要做的,不是说打压孩子,甚至是体罚孩子,而是应该改变自己的理念与教育方式,信任孩子接纳孩子,给与孩子正确的方向之后,让孩子自发的去改变。往往这种看上去不负责的教育方式,收到的效果却是最好的。

咬指甲的孩子怎么教育?不打不骂不生气,教您4步帮助孩子改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