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苦竹葉,見過嗎?可用於煩熱不眠,目痛,口瘡,失音,湯火傷


苦竹葉,見過嗎?可用於煩熱不眠,目痛,口瘡,失音,湯火傷

苦竹葉

來源產地

禾本科苦竹屬植物苦竹,以嫩葉入藥。全年可採,摘下嫩葉曬乾。生於向陽山坡或平原,多為栽培。

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苦竹葉,見過嗎?可用於煩熱不眠,目痛,口瘡,失音,湯火傷


【原形態】

苦竹,又名:傘柄竹。

稈直立,高可達4米,圓筒形,直徑約15毫米,稈幼時有白粉,尤以籜環下為甚。籜環上常有褐色的籜鞘殘留物;稈環不甚突起。籜鞘紙革質,細長三角形,枯黃色,有棕色或白色小刺毛;籜耳細小,有直立棕色繸毛數枚;籜舌截平頭,邊緣密生纖毛;籜葉細長披針形,長4~11釐米,寬3~5毫米,幼時綠色,多脈。主稈每節分枝3~6枝,有葉小枝1~3枚生於1節,頂端著生2~4葉。葉鞘乾草色,線狀披針形;葉舌截平。葉片披針形,長8~20釐米,寬10~28毫米,下面有微毛,次脈4~8對,小橫脈呈方格形,邊緣有細鋸齒;葉柄長2~7毫米。花枝基部為苞片所包圍,其上著生總狀花序;小穗含花8~12朵,綠色;顆3~5枚;外稃卵狀披鉗形,長8~11毫米,具縱脈及小橫脈,先端尖銳,無毛或上部邊緣有毛,內稃與外稃等長或較長,脊與頂端均有纖毛;鱗被3枚,卵形;雄蕊3,花葯黃色;子房狹窄,無毛,頂端分裂為3花柱,柱頭羽毛狀。花期4~5月。筍期5~6月。

苦竹葉,見過嗎?可用於煩熱不眠,目痛,口瘡,失音,湯火傷


【性狀】

性狀鑑別 乾燥葉多呈細長卷筒狀。展開後葉片為披針形,長6-12cm,寬10-15mm。先端尖銳,基部圓形,葉柄長6-10mm,上面灰綠色,光滑,下面糙有毛,主脈較粗,兩側脈8-16條。邊緣的一側有細鋸齒。質脆而有彈性。氣弱,味微苦。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彙編》

甘、淡,寒。

清熱除煩,解渴,利尿。用於發熱煩躁口渴,口舌生瘡,尿少色黃。

《中藥大辭典》

味苦,冷無毒。

清熱,明目,利竅,解毒,殺蟲。治消渴,煩熱不眠,目痛,口瘡,失音,湯火傷。

《中華本草》

苦;寒。

清心;利尿明目;解毒。主熱病煩渴;失眠;小便短赤;口瘡;目痛;失音;燙火傷

【歸經】

心;肝經

苦竹葉,見過嗎?可用於煩熱不眠,目痛,口瘡,失音,湯火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調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