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什麼是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趙相騰


什麼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篇文章是我所寫的所有的文章之中最難寫的,因為全世界沒有一個人生三觀的共識或者是一個共同的標準。

對人類的三觀應該怎麼來詮釋呢?在世界上存在著多種多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各宗各派見解不同,其說法也不同。我們現在就涉及到的三觀,來簡單的闡述一下。


世界觀——無常的外境世界。

每一個人,可能都有對這個世界的獨特的觀點和看法,每個人的這個觀點和看法是不盡相同,只反映他本人對這個世界認知的一面,無論對錯與否,都是他本人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和其觀點,叫做這個人的世界觀。

世界觀分物質上和精神上面的兩個方面:一個是物質層面上的,從宇宙天體到微小的分子原子夸克等的認知上,或者是本身這個世界是虛幻的不真實的認知;第二個是精神層面上的,這個世界是不是上帝創造的?還有就是上帝到底存不存在?或者是一切萬法是虛幻無常不真之法等等。可以看出有些認知完全相反的。

原本世界觀是你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取向是什麼?但是,如果再加上是唯物的?還是唯心的?或者是既不唯心也不唯物?或者是真實的還是虛幻的?是常有的還是無常的?這就涉及到常見、斷見、頑空見、單空見、般若空性顯空雙運見等等各種各樣的見解了。從各自的見解和觀察認知上,劃分出來的世界觀是千差萬別的。


每個人處在自己的不同的觀點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和自己的看法,這就出現了有的甚至展現出完全是對立的觀點和言論。所以不要輕言,這是對那是錯。這僅是人們對事物,或是局部的或是某一個階段的認識和看法,並非全部。

在佛教的體系中認為:無論是世界觀還是宇宙觀,萬法都是無常的。因為是宇宙天體的產生,是一個因緣所成之法,是一個所作法,其所作性是一個生滅法;也就是說星球、天體也有毀滅的那一天。是生滅之法就是無常的。這樣的觀點就是佛教的無常觀,這跟其他的宗教的認知完全不同,甚至是相反的。就是因為這個認知的不同,使人們從感受、認知領域,跨越到自性智慧領域。如果這說是偉大的突破,但是僅僅讚美是不夠的,還需要完全發揮出她的智慧的一面。因為這是進入一個全新的智慧領域,那些執著的世俗之人,根本就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和智慧。

在我們大多數人看來,這個世界上不是無常的,是常有之法。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什麼時候看這個山河大地,什麼時候都沒有變化,從前的那座山還是那座山,從前的那個人還是那個人。然而佛教否定了這一切。這又是為什麼呢?




對於春來冬去,寒來暑往,山河大地一有了種種變化。綠色的森林,因為有冬天的到來還變成了深褐色。冬天的來臨,森林裡有的樹木樹葉凋零,有的樹木甚至沒有一片樹葉。我們卻常常認為這一切都是常有的,長存的,不變的,因為我們的粗心大意,忽略了從微變到鉅變的過程。原有的事物從根本性上完全發生了變化。我們自己卻懵懵懂懂的,什麼都不知道。我們知道嗎?好像沒有。

好比那個經典的邏輯推理:我們不可能兩次跨過同一條河。因為一切都在變。小到原子分子,大到山河大地和宇宙,沒有一個不變。只是我們心中不接受這個事實,也排斥這個事實。所以說我們還在強詞奪理地說:“我能很多次跨過同一條河,這對我來說一點困難都沒有。”其實我們的邏輯觀念已經大錯特錯了,我們從未覺得這是頑固不化的觀點,堅持著自己的固執己見,可能真的有一點冥頑不靈。難道不是嗎?各位。

智者的世界觀應該是:本體空性、自性光明、大悲周遍。我們什麼時候才能擁有這一個智慧?我們都應該朝著這樣世界觀的努力才行。


人生觀——無我的內心世界。

每一個人在生活成長的過程中,多多少少都有了自己對人生的認識、感覺和感受。在人生的旅途中,自己對世界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事物和問題,用自己的判斷來劃分,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自己要行持的人生之道是什麼?最後從自己的認知中決定下來這個取向,來駕馭自己的一生。這種認知無論是對的還是錯的,都就是他本人的人生觀。

人生觀的內容包含很廣闊。比如西方所提倡的人權、民主、自由,都屬於人生觀的範疇。


人生觀就是你自己對整個人生保持什麼樣的觀點,持有什麼樣的見解以及你表現的行為是什麼。說的通俗一點人生觀就是你今生該怎麼去生活、該如何去度過。

這三個觀點中唯有人生觀,可能差別太大。比如說你是無神論者還是有神論者?你是什麼樣的宗教信仰,這裡面差別就太大。一個正常有理智的人,一個心智不健全的,非理智的人,他們的人生觀可能部分是對立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因為人生觀完全的獨立性,才有了恐怖分子的出現。這也不能完全就是恐怖分子的錯誤,其實整個人類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比如說美國培養本·拉登,打擊前蘇聯,後來本·拉登意見跟美國就是向左,反過來打擊美國,成為“恐怖分子”。以金錢和武力來影響和利用他人,最後的結果必然是也受到種種報應。如果想要“上帝保護美國”,那美國人就應該保護其他的國家的人民不受傷害。


有的人會這樣跟自己做了各種規劃,最後說自己這樣過才非常有意義,但是在另外人來看你去完全不贊同,因為他認為這樣過確實是浪費人生。有一句話叫做道不同不相謀。這就是指每個人的人生觀可能差別太大,到了水火不相容。如果人們的人生觀都能得到一個共同的認知的話,那麼這個世界就有和平的曙光,戰爭也將逐漸的消亡。

佛教對人們所持人生觀的觀點,是不太相同的。佛教雖然說在世俗上面也承認名言的成立,但是要修行佛法時,就否定了“我”的存在。這個看來是簡單的問題,去隱藏著大智慧。人們沒有看清楚,遭受了各種各樣的苦難。

我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這是我的,那是我的,我、我、我……這是我執。世人都有這種我和我所的執著:這是我的身體,我有這個想法,這是我的家庭,那個是我的孩子,這個是我的單位等等,是自相續中後來出現的習氣造成的,全是因為我執和我所執引發的。因為在人世間要有正確的行為標準,符合來或者順應這個世界的準則或者是叫觀點。


“我”本身就是一個生滅法,它的遷變性從小到大到老到死,都沒有停止過。“我”都不可能真是有一個不變的我。從小時候的我,到成年的我,中年的我,老年著我,這些“我”不可能有一個真實的“我”存在。從邏輯思維上也不可能成立多種多樣的我存在,在現實中也不可能成立或存在一個真實性的,並且還要認同它變化莫測的,一個變幻不定的事物,已經否定了它的真實性,這個真實的“我”的假面具就被撕下來了。因為一切變化的,都是虛假的。在我們這一生中,在這期間“我”也沒有停止過變化。“我”就是一個無常法。人們一直認為真有一個我的存在,這樣一來我們就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從來沒有迴歸過自己的自性。

如果全世界是以無我的觀點來觀待世界,那麼這個世界上很多的爭奪和戰爭就可以被消除了,世界就可以和平相處了。甚至出現大同世界。

智者的人生價值應該是:尋求般若空性之理,讓自己的心身獲得最大的解放,最大的自由,最大的自在。最終從輪迴中解脫,獲得如來一樣的智慧和功德。這才是最有意義的人生,也是最有價值的人生觀。



價值觀——法無的自性世界

在世俗上,人們的價值觀是一個人自己對人和事物的看法和判斷所展現的行為。如善惡觀、因果觀、榮譽觀、生死觀、宗教觀等等,都是以“我”為中心,以“我”的判斷能力出發的。所以說它存在的某種意義的取向,就是我們心中的價值或者是認知的價值觀。

這裡所講的價值觀並不一定是西方人所說的普世價值。價值有兩種,一種是在物質上的,另一種是精神層面上的。

無論是怎樣的價值觀,怎樣的理念基礎,在現實生活中有它的作用。然而這種作用其實是我們的某種感覺,在記憶中存在。這好像是時間,有過去、現在、未來一般,如夢如幻的存在。它所呈現的某種意義,就是我們認知的價值。

所謂的價值,其實都是自己的分別念,你認為它有價值,它就有價值,你認為它無價值,它就毫無價值可言。這種價值觀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分別念也叫做妄念。這種妄念之法,根本就不存在其真實性,因為有我或我所執所產生的緣故,才有了不同的所謂的價值,而每個人這些不同的觀點,總稱之為價值觀。幾乎每個人的價值觀是不盡相同的。

這就產生了人們認為有我。因為有我,美國人才有了“美國優先”,難道不是嗎?除美國以外,其他的國家呢?他們就可能就沒有優先了?如果最後不能尊重其他國家,那麼這個“美國優先”的價值觀,就可能變成一個可恥的言論。

人們的三觀盡毀,大多數原因是西方科學科技所造成的。因為西方的科學科技在現今大放異彩,特別是在20世紀和21世紀初,人們願意追隨西方的觀點和西方的腳步,來完成自己的一生。然而,西方所代表的國家如美國、英國、德國等國家,卻沒有智慧展現出真正的價值觀,才造成了20世紀和21世紀的亂象,恐怖分子猖獗,第三次世界大戰有可能隨時隨地被引發,人類幾乎走向了自我毀滅的絕境。難道這不是一個事實嗎?作為一個有深厚傳統文化底蘊的中華民族,不應該僅僅是隨學那些沒有文化民族的技術、知識和觀點。雖然說科學科技表現力很了不起,那也僅是國家的硬實力,是在世俗層面對世界的認知,僅是一個知識而已,並非智慧。我們不應該僅僅學習西方的科學科技,還應該繼承和發揚本民族的傳統文化的智慧和精髓。


為什麼有些人會出現三觀盡毀,大多數都是因為沒有正知正念(什麼是正知正念前文已經說過,在這裡就不贅述了),又沒有智慧和定解所造成的。

到目前為止,在我國已經不易在人群隨意找有一個真正有定解的人。因為正見沒有,還妄談什麼定解。這是因為只有世俗道理,沒有出世間道理。

你嚮往那個美好的自性世界,那個不可思議的智慧境界,那個從來沒有恐懼也沒有愚痴的理想王國,難道你不充滿熱切的期待嗎?你還等著什麼?我們都應該回到自己的自性王國中去。

智者的價值觀應該是:認真學習因果道理。在世俗的行為上有自己的正知正見,認真取捨因果。在修持般若空性智慧中,獲得人無法無的空性見解。這才是最具人生的價值觀。


有一個美妙的三觀、智慧的三觀,在等著我們去規劃嗎?你以前的三觀是什麼?那麼未來的三觀又將是什麼?需要各位的努力去探索,去總結,去發展,最終要發現她智慧的那一面。能不能做到不要緊,你能否去做,才是關鍵。

本文只是提供給你的一點參考,如何選擇全在你自己。

請在下面留言,說說你的感想和觀點。謝謝你的閱讀,感謝你的關注。


心智無礙暢遊虛空


  • 這個問題有點大啊,不好解釋清楚,每一個都可以出一篇哲學論文了。先大致瞭解下含義:

1.價值觀是指個人(即我們自己)對客觀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對自己的行為結果的意義、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總體評價,是對什麼是好的、是應該的總看法,是推動並指引一個人採取決定和行動的原則、標準,是個性心理結構的核心因素之一。包括對價值的實質、構成、標準的認識,這些認識的不同,形成了人們不同的價值觀。

2.人生觀是指對人生的目的、意義和道德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具體包括公私觀、義利觀、苦樂觀、榮辱觀、幸福觀和生死觀等。你是誰,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3.世界觀,也叫宇宙觀,是哲學的樸素形態。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由於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觀。世界觀的基本問題是精神和物質、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根據對這兩者關係的不同回答,劃分為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基本類型,即唯心主義世界觀和唯物主義世界觀。

  • 然而通俗來說這三觀,人生觀是人這輩子應該怎麼活,價值觀是人這輩子什麼才是最珍貴的,世界觀是這個世界是怎麼樣的。

  • 三者關係相互獨立,卻又相輔相成,是辯證統一的關係。世界觀支配和指導人生觀、價值觀;另一方面,人生觀、價值觀又反過來制約、影響世界觀。

  • 不知道這樣解釋可以不,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有鋒味


三觀是個被說爛了的詞,估計很多人對三觀到底是啥也說不清楚,三觀其實很簡單也很複雜,簡單到幾句通俗的話就能說清,複雜到從哲學的角度闡述就沒完沒了一大堆。

我也不想在這裡當哲學老師了,直接上菜吧,吃不吃的下去,看你自己了。



  • 世界觀是對外在環境的認識,比如你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別人帶個大金鍊子,他好有錢啊。
  • 人生觀是對內在自身的認識,比如你想成為怎樣的人:有生之年,我也帶個大金鍊子。

  • 價值觀是對自身與外在聯繫關係的認識,比如:我要帶個和別人不一樣的金鍊子。




總的來說:

你的世界觀影響你的人生觀,你的人生觀又影響你的價值觀;

反過來,你的價值觀可以實現你的人生觀,你的人生觀又可以影響他人的世界觀。

這三者之間既有遞進的層級,又有回溯的影響。

以上。


歷史本身很精彩,歷史可以寫的很好看,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希望能用簡潔、輕鬆的語言來給大家講歷史。歡迎關注:蹲村口的李大爺,在此謝過。


蹲村口的李大爺


1.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這三觀我們在高中政治課本里學習過。但通俗的講,人生觀是人這輩子應該怎麼活,價值觀是人這輩子什麼才是最珍貴的,世界觀是這個世界是怎麼樣的。



2.個人認為:人生觀,應該是父母啟蒙教你怎麼看待人生的;世界觀,應該是學校教育你如何有一個正確的看法;而價值觀,是自己摸索的,關鍵是要靠自己。當然,三者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


3.當然,現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我們應牢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字:國家層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個人層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檸檬橘子與香茶


我的文明理論徹底顛覆了人類的“三觀”:即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首先,我認為人類進化及發展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追求文明!而人類對資源獲取的方式決定了人類的文明還是野蠻。所以,衡量人類的文明程度,絕對不是人類的科技與社會生產力,而是人類對資源的獲取或者交易的方式!!

因此,按照我的文明理論,由於迄今為止,人類仍舊採取與其他任何動物一樣的叢林法則:即弱肉強食,所以,我堅定的認為:人類至今仍舊處於野蠻階段!而且,人類的意識取決人類獲取資源的方式,因此,人類採取弱肉強食的生存之道,不僅決定了人類的野蠻狀態,還是產生人類社會各種矛盾即戰爭、貧富差距等等的總源頭!

所以,人類最大的敵人不是什麼剝削階級,而是人類弱肉強食的野蠻生存方式!可見,人類如果要徹底消滅戰爭,消滅貧富差距,就必須首先要徹底拋棄人類採用的弱肉強食的生存之道,就必須要徹底改變人類獲取資源的方式!唯有徹底改變人類對資源的獲取方式,人類才能徹底砸碎野蠻對人類有史以來的束縛,最終使人類從野蠻走進文明社會!!

可見,人類的唯一前途就是文明!

拯救人類的唯一出路就是追求文明!

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唯一意義與價值就是追求文明!!

文明,唯有文明,才是人類與其他動物的唯一區別!所以,人類唯有徹底砸碎野蠻對人類有史以來的勞勞束縛,才能成為文明的人類!


文明之父


世界觀就是人類對已經感知到事物的總的看法。

這世界的事物總體分有形無形,具體分人造物、半人造物、人類反映物。

世界觀的內涵有唯物、唯心,辯證、機械,有本、無本,人本、物本等。

在三觀中,世界觀是最基礎的,最原發的,另外兩觀是建立在這個之上的。

人生觀是看清世界的大貌和人在其中的地位後回答人一生要做什麼、怎樣過的問題。

人是存在世界的重要一極,人與物、人與人發生聯繫後構成事,人就是在這三者之間互動的。

人生的目的就是認識自然、改造自然、認識自己、進化自己。

價值觀是最小的、最頂端的一部分。它回答的是人在其一生中,面對存在世界,如何取捨的問題。

如有意義沒有意義、好壞、是非等等二元對立價值的選擇及行動。

三觀人人有差異,但也有共同點。人生觀價值觀個人較易識別取捨,世界觀往往是多數人認知較淺而不太清楚的,而這又是最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塊。

哲學是主要的解讀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工具。要建立比較正確紮實的世界觀,還是從哲學入手吧。




大河灣精靈


什麼是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很多人問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問題,討論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問題,為了讓親愛的頭條的朋友對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有一個完整、系統、透徹的瞭解,本文2800字,長文,分享如下。提示:屬於哲學範疇,請放慢速度閱讀。我先排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嚴謹的邏輯關係。

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者之間區別

1、研究對象不同

世界觀是指人們對整個世界/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以及人和世界關係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觀點。其研究對象是宇宙中自然、社會、人類思維的本質和最一般規律, 它回答的基本問題是物質與意識的關係問題。

人生觀是指人們關於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它是在探討人與世界的關係中, 思考人自身的問題, 思考人對生活的態度問題,其包含三方面內容:第一, 人生目的,即人為什麼活著;第二, 人生態度, 即怎樣做人和做一個怎樣的人;第三,人生價值, 即怎樣的人生才有意義。

其中, 人生目的是核心, 決定著其他兩個方面。人生觀研究的對象是人的本質、人生的價值問題, 它回答的基本問題是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問題。

價值觀是指人們對事物, 包括人,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根本觀點和評價標準。價值不是一種實體, 而是主客體之間的一種關係, 即客體以自身屬性滿足主體需要和主體需要被客體滿足的效用關係。價值觀所研究的就是怎樣來確定客體對於主體的效用關係, 即如何判斷一個事物有無價值、價值大小的標準是什麼。

2、社會作用不同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屬於意識範疇, 是人的主觀世界的核心內容, 對客觀事物具有反作用。但三者的作用不完全相同。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和世界關係的總的、根本觀點, 包括自然觀、社會歷史觀和人生觀等。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觀”中,世界觀的外延最大, 層次最高, 具有統帥意義, 是人們行為最根本的指導思想。現實生活中, 人們對具體事物的看法和處理, 特別是對重大問題的看法和處理, 無不受到世界觀的影響。世界觀不同, 觀察和思考問題的根本方法就不同, 因此, 世界觀直接影響著人們對具體事物的反映和處理是否正確。據瞭解, 占星術在國外甚為流行, 有些國家的領導人也篤信占星術, 遇到難以決策的事項, 常常會諮詢占星家。從哲學角度看, 這裡就有一個世界觀問題。世界觀不僅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根本觀點, 同時也是一種人生態度和想問題辦事情的價值原則,決定著一個人的人生追求和現實生活中的價值選擇。

人生觀主要決定一個人做人的標準, 是把握人生方向、抉擇人生道路的指南。科學的人生觀指導人們堅持正確的人生方向, 奮發向上, 銳意進取, 為社會做出有益的貢獻, 創造出巨大的人生價值, 這在許多先進的精英人物身上得到充分體現;錯誤的人生觀則會導致一個人貪圖享受、不思進取、自私自利, 甚至直接危害社會和他人。當前反腐鬥爭中被“揪”出來的那些貪官就是很好的說明。一個人的人生目的、人生態度是否正確, 不僅影響著他的人生道路, 而且還影響著他對客觀事物的認識, 影響著他對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係的處理。

價值觀也是人們行為的最根本指導思想之一。人們在自己的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中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體現著一定的價值觀。人們的需要和利益不同, 價值觀往往各不相同。價值觀不同, 追求的具體目標、對待客觀事物的態度和評價必然不同, 行為的動力和效果也會不一樣。 價值觀的指導作用主要是導向作用。首先, 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具有導向作用。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去認識和改造世界,之所以要去認識此而不是認識彼, 要去改造此而不是改造彼,是由於價值觀的導向在起作用。比如我國採取的“ 退耕還林/還草”“ 退田還湖”等措施, 應歸功於科學的生態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其次, 價值觀對人生選擇、人生道路同樣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價值觀不同, 人們努力的方向、行為的態度、方式和結果也就不同。

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者之間的聯繫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者雖然有區別, 但又相互聯繫, 有著內在的統一性。

1、世界觀支配人生觀, 人生觀又有相對獨立性。

世界觀包括自然觀、社會歷史觀和人生觀等。人生觀是世界觀的一個組成部分, 是世界觀在人生問題上的運用。 世界觀從總體上研究人和外部世界的關係, 不僅體現在人對外部世界的根本看法上, 而且體現在對人生的根本看法上, 如人為什麼而活著, 人應該做一個什麼樣的人等等, 形成一定的人生觀;不僅包括客觀世界對人有什麼意義、有什麼價值的根本觀點, 而且包括人生有什麼意義、有什麼價值的根本觀點, 形成一定的人生價值觀。

因此, 人生觀說到底是個世界觀問題, 一般說來, 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觀, 世界觀決定人生觀。但人生觀又有相對獨立性。人生觀問題的正確解決有助於科學世界觀的確立。

2、世界觀是形成價值觀的基礎,價值觀影響世界觀。

世界觀不同, 價值觀也就不同,怎樣進行價值觀評價, 首先是一個世界觀問題。 以對物的價值來說,它涉及兩方面的因素:一是物的屬性、結構、功能。這是價值產生的客觀基礎。某種事物是否具有價值,首先是由事物的客觀因素決定的,如牛肉、羊肉對人來說是有價值的, 因為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等營養物質, 可以滿足人體的需要。二是人的需求。這雖然屬於人的主觀的東西, 但卻不能為人主觀隨意決定, 而要受歷史條件、實踐水平所制約。

在生產力水平及其低下的情況下,自然界的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被看成是不可捉摸、無法駕馭的東西, 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科技的進步, 人們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 他們的價值才逐漸被人們發現和利用。因此, 一個科學的、合理的價值評價, 必須符合兩項要求:一是對客觀事物狀況的正確認識, 二是對人的需要的正確認識。無論是對客觀事物的認識, 還是對人的認識, 它首先是一個世界觀問題。 只有對世界、對人與世界的關係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反過來, 正確價值觀的建立, 又會使科學的世界觀更豐富、更完善。

3、人生觀與價值觀也是相互影響

人生觀問題的正確解決有助於正確價值觀的確立。正確的人生觀, 有利於指導人們從集體、社會整體需要出發, 去看待事物對人的效用關係, 以形成科學的、合理的價值評價。而正確的價值觀, 又有利於人們客觀分析人自身的價值, 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尤其是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4、三者統一於實踐, 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併發揮作用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者都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的, 其完善及發生作用也離不開實踐活動。正常的人在社會生活中, 雖然都會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但不會自覺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只有在實踐基礎上,在科學理論指導下, 才能克服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的錯誤世界觀以及消極頹廢的人生觀的影響, 確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正確價值導向。而人們在形成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之後, 只有通過實踐活動, 才能真正發揮它們的作用, 正確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 從而實現主觀與客觀的科學統一;只有通過實踐活動, 為人類、社會做出貢獻, 才能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 實現個人與社會的正確統一。

【親愛的朋友,這裡期待你的精彩評價......歡迎你留言、互動、點贊、關注、收藏、轉發,更多精彩分享給你】


思維技術


什麼叫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世界觀,也可以叫宇宙觀。人們對整個生活世界的總的根本看法,具體有表現出來的自然觀,人生觀,道德觀,科學觀,比如,你是唯心的,還是唯物的。你是辮證的,還是死板一塊的,其實就是哲學,是理論性,系統性的東西。認識論和方法論是一致的。

人生觀指的是對人生的目的,意義和價值等的根本看法。與世界觀和價值觀緊密相聯。具體表現有幸福觀,公私觀,生死觀,榮辱觀,愛情觀。這些觀念所表現出來都在影響著人們的道德行為和道德品質。由於人們在社會中生活,社會地位,教養,經歷不同,人生價值,意義,目的也不一樣。

什麼叫做價值觀,

關於價值的一定信念,傾向,主張和態度的系統觀點。起著行為取向,評價標準,原則和尺度的作用。受教育各方面的影響。是歷史,和具體的。

我本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基本上都是儘量按以上的標準要求自己,效果不錯,比如世界觀,在實踐工作中幫助很大,社會生活個人生活都很滿足,望人們都來學習,來實踐,讓我們工作做的更好,社會和協,個人更加愉悅,更加幸福。


鄧恩周


所謂價值觀,就是指人們對金錢,物質財富的看法和獲得手段。有的人視錢如命,不擇手段拼命撈錢;有的人視金錢如糞土;有的人愛財,但遵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原則,把握分寸,不貪不沾,保持操守。

所謂世界觀,即人們對世界的看法。辨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同時承認精神對於物質的反作用。唯心主義認為意識第一,存在第二,意識決定存在,精神決定物質。形而上學者認為,物質決定精神,但不承認精神對於物質的反作用,這種觀點容易產生教條主義。

縱上所述,世界觀決定價值觀,價值觀決定人生觀,三者相互聯繫又有區別。我們應堅持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確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憂之聲


養兒防老,老有所依歸。

隨著社會進步,發展,改革開放40年,人們步入一種價值多元化,高科技科研時代;最容易讓人們感受到的是一一壓力。

人,誰也不比誰傻。從基層農村來說,人們都努力賺大錢,想幹出業績來。

農民,就是農民。農民的本份,就是種地一一人拱地皮,地皮拱人肚皮。祖祖輩輩,土生土長,面朝黃土背朝天,灰頭土臉,從"溫飽"奔"小康",到"一帶一路",就憑的,是感謝黨!

你說一個農村人,突然間坎下自己的"責任田"不經營,跑到城市裡打工,靠賣苦力賺大錢……就算是一種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標。可是,賺錢的不受苦,受苦的又不賺錢。這理,誰人不曉!不過,人都想往好處走。去實現個人價值一一去嘗試更新鮮,更有前途的那一份工作,為家庭,娃娃老婆,創造理想的人生價值。

你說你一個農民,種地的,難道就真的不知道自身能有幾斤幾兩?跳出農村,不種地,就憑靠賣苦力,能給家裡的娃娃老婆帶來更高的收入嗎?自身又能有多大的潛能,能激發對賣苦力的打工事業有新的突破?丟棄農民的本份,導致農業發展進程,農業資源中斷,放棄家鄉人脈,土地敝荒,對個人農業收入的損失不說,反而對新的"苦力"報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侍候人。看來,人是不受好氣。侍候別人勤勤懇懇,自己侍候自己,反倒沒心腸。這種人,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嗎?好象侍候別人賺來的錢,就是錢。侍候自己賺來的錢,就不值錢似的!….工頭也產生顧慮一一人的感受,生活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發展社會,至少要有物質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享受。尤其是農村,留下的"空巢"老人,感到精神空慮!

養兒防老。現在,老人陷入一種老無所依歸的沼澤。象這種生活意義的迷失價值觀,實在使人想不通,又無法自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