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曹魏的四大“徵西將軍”:一個退姜維,一個滅蜀漢

《宋書·百官志上》:“四徵,魏武帝置,秩二千石。黃初中,位次三公。漢舊諸徵與偏裨雜號同。”在曹操掌權之後,四徵將軍,也即徵東將軍、徵西將軍、徵北將軍、徵南將軍的地位獲得了明顯的提升,也即位次三公。在武將官職中,這意味著四徵將軍僅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等少數幾個官職了,可謂位高權重。對於曹魏的四徵將軍,徵西將軍主要負責應對蜀漢的進攻,也即負責和蜀漢的交戰事宜,所以在四徵將軍中具有較高的地位。在曹魏歷史上,共有八位徵西將軍,不過,比較有名的,則是以下四位。

曹魏的四大“徵西將軍”:一個退姜維,一個滅蜀漢

徵西將軍:夏侯淵

夏侯淵(?-219年),字妙才,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名將,擅長千里奔襲作戰,常常出敵不意。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西征張魯,夏侯淵率駐涼州諸將與曹操會師休亭。同年十二月,曹操自南鄭回,留夏侯淵守備漢中,拜夏侯淵為徵西將軍。由此,作為徵西將軍,夏侯淵成為曹魏西線武將之首。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進軍至陽平關,夏侯淵率張郃、徐晃等將與其相拒,以徐晃破陳式、張郃駐廣石,劉備攻而不克,雙方相持至第二年。

曹魏的四大“徵西將軍”:一個退姜維,一個滅蜀漢

到了公元219年,劉備自陽平渡過沔水,駐於定軍山,夏侯淵率軍相爭。在定軍山之戰中,劉備採納了謀士法正的計策,全力猛攻張郃,張郃不敵,夏侯淵遂分軍一半往救張郃,於是劉備趁夏侯淵前去救火、修補鹿角之時,派討虜將軍黃忠居高臨下突襲淵軍,夏侯淵遂戰死。諡曰愍。對於黃忠這位武將,斬殺曹魏徵西將軍夏侯淵,可以說是非常輝煌的戰績了,這成為其可以和關羽、張飛、馬超、趙雲並稱為蜀漢五虎上將的重要原因。

徵西將軍:張郃

公元219年,在夏侯淵被黃忠斬殺後,眾人推舉張郃出任主帥,指揮士兵,佈置營寨,軍心安定。不久,曹操遣使令張郃假節。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即魏王位後,任命張郃為左將軍,進封都鄉侯爵位。等到曹丕登基之後,又進封他為鄚侯。公元229年(太和三年),諸葛亮再次出祁山,對陳倉發動猛烈進攻。張郃晝夜行軍到達南鄭,諸葛亮撤退。魏明帝曹叡詔令張郃回師京城,任命他為徵西車騎將軍。

曹魏的四大“徵西將軍”:一個退姜維,一個滅蜀漢

對於張郃來說,可謂曹魏抵抗諸葛亮北伐的重要武將。特別是在曹魏五子良將中,張郃因為是最後去世的一位,從而獲得了和蜀漢丞相諸葛亮較量的機會。不過,張郃最終死於諸葛亮之手。太和五年(231年),張郃受司馬懿所迫而領兵追擊蜀軍,追至木門,中箭身亡,諡曰壯侯。彼時,雖然張郃是徵西將軍,但是,司馬懿任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地位還在張郃之上,所以可以命令張郃追擊蜀軍,這也是張郃遇到埋伏,最終陣亡的重要原因。

郭淮

東漢末年,郭淮舉孝廉出身,任平原郡丞、丞相(曹操)兵曹議令史、徵西(夏侯淵)司馬。定軍山戰敗時,郭淮收集殘兵,聯合杜襲共推張郃為主將,迅速穩定局勢,從而獲得了曹操、曹丕等人的賞識。曹魏建立後,郭淮拜雍州刺史、射陽亭侯,遷鎮西將軍(曹真)長史,阻止諸葛亮北伐魏,料敵準確,屢立戰功。正始元年(240年),郭淮擊退蜀國姜維,遷前將軍。在三國中後期,郭淮成為姜維北伐的主要對手。到了嘉平元年(249年),郭淮升徵西將軍,都督雍州涼州諸軍事,這不僅是因為高平陵之變時,郭淮站到了司馬懿這一邊,也是對郭淮擊退姜維等戰功的肯定。

曹魏的四大“徵西將軍”:一個退姜維,一個滅蜀漢

鄧艾

景元三年(262年)十月,蜀漢大將軍姜維起兵再度攻魏,攻入洮陽境。鄧艾分析,姜維懸師遠征,戰線長,給養困難,難以持久。於是,鄧艾搶佔有利地勢,在洮陽以東的侯和(今卓尼東北)設陣,以逸待勞,阻擊蜀軍,雙方激戰後,魏軍發起反擊,蜀軍敗逃,姜維退往沓中(今甘肅舟曲西北)。這場戰役的勝利,一定程度上為魏滅蜀之戰的實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曹魏的四大“徵西將軍”:一個退姜維,一個滅蜀漢

到了公元263年,司馬昭正式發動了魏滅蜀之戰。此戰,魏軍兵分三路伐蜀:徵西將軍鄧艾率兵三萬餘人,由狄道(今甘肅臨洮)進軍,以牽制蜀大將軍姜維駐守沓中(今甘肅舟曲西北)的主力。除了徵西將軍鄧艾,鍾會和諸葛緒則各自率領一支大軍。結果,鄧艾偷渡陰平,成功兵臨成都。面對突然降至的鄧艾大軍,後主劉禪放棄了抵抗,導致蜀漢正式走向滅亡。因此,在筆者看來,在魏滅蜀之戰中,蜀國可以說是直接滅亡於徵西將軍鄧艾之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