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孩子不會做的題目拿手機查題,你覺得這樣做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江海寄餘生ycy


我是心理老師、語文老師、班主任,常常遇到學生拿手機查題做作業的情況。


在我的工作中,孩子查題是弊大於利。 但我認為查題本身是無利弊之說的。

家長對於查題這個事情,要在一開始就加以干預和引導幫助孩子學習正確、合理地使用高科技。

因為一旦開始了錯誤的使用方法,再想糾正,就比較難了


對於問題,我覺得可以轉換角度,不是簡單地去看行為的結果(利弊),而是先去看看行為背後的需求,因為“趨利避苦”是最深層的行為動力。然後,再去判斷利弊,繼而找到合適的辦法引導孩子的行為。

拿手機查題的需求是什麼?

結合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查題的需求一般如下:

1.安全需求——完成作業,做對作業,能讓他感受到“自己是安全,不會有痛苦”

此時,首先需要應對的“病症”不是查題,而是孩子的安全感問題,他在家裡或者學校裡感受到了不安全,包括身體和心靈上的不安全感。

2.歸屬與愛——完成作業,做對作業,能讓他感覺“自己是被接納的,是被愛的”

此時,需要引導孩子學習新的方式對待自己所在乎的關係,比如:高效的學習方法,合適的被個人或團隊接納的方法。

3.尊重需求——完成作業,做對作業,能讓他感覺“自己是被尊重的”

此時,需要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式去贏得他人的尊重,比如腳踏實地的學習,真正的掌握知識等。

4.認知需求——完成作業,做對作業,讓他實現了“對知識的追求”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已經能做到合理利用科技進行學習了,家長不需要擔心因為查題而影響他的成績。


判斷利弊

世界萬物客觀存在,而每個人的認知和行為決定了它的利弊。

在明白了孩子查題的需求之後,再去觀察孩子是如何使用答案的。

如果是照抄,那麼必定是弊大於利,且依賴性會比較強;如果只是借鑑,那麼自然是利大於弊,並且會逐步減少查題。


增言心語


拿手機查題,我覺得弊大於利。

我兒子上高中時,說他們班好多同學都在網上查題。他說網上查題確實有好多優點,遇到不會的題,網上一搜,立刻會出來答案,且有詳細的講解。看講解就好比有一位隨時隨地給你輔導的老師在身邊。對學生來說,真的非常方便。

但兒子說,他一般不會在網上查題。因為總在網上查題,學生無形中會對網絡形成一種依賴。遇到稍微有點難度的題,就不願再深入思考,而是直接選擇查題。對於學生來說,如果不願意思考的話,那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兒子說他知道自己意志力薄弱,怕自己養成不動腦子的習慣,所以寧肯題不會,第2天問老師,同學也不願意用手機查題。

我覺得兒子說的有道理。對於自制力強的孩子,網上查題是一種非常積極有效的學習方式。但對大多數孩子來說,網上查題反而會適得其反。

當然,這只是個人觀點。


花朵5506


正好今天中午女兒和我提到這個事,她說她們班一同學媽媽不允許她不會做的搜題查答案,同時又要求她全會做,或者第二天去問同學。我女兒說,其實題目當時沒搞懂,就想立刻解決,如果到了第二天都沒那個興趣了。然後說她們班一個學霸,不會做的題目都用手機搜查看。我女兒算不上學霸,做題時也是這樣,不會的題目,她自己用手機搜,我們也從來沒反對過,有答案的話,她也是自己先做,不會的再來看答案求解,我們對於她學習還是比較信任和放心的。所以怎麼說呢,還是要培養一個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才是最重要的。有好的學習習慣的孩子,丟給他一個手機,他都會把學習和玩的時間控制好來。


妮妮寶貝0703


現在初中生知識,三分之二家長輔導不了,我愛人碩士,輔導我兒子的初二附加題都有些吃力。有些家長輔導不了孩子,孩子又不懂,怎麼辦?查作業幫,我愛人不在家時我都是藉助作業幫,自己搞明白了再跟孩子講解。有時喝了酒,就讓孩子自己查或者把題目拍了發在同事群,再發個紅包,讓同事做,做出來後再通過視頻講解。我把公司年輕高學歷的同事拉了一個群,有孩子的同事想加入先發一個不低於一個100的紅包[捂臉]。寒暑假再組織聚餐![呲牙]


越野湘子哥


問題是有誰能教?除了在學校老師教以外。今天我才知道,六年級的兒子已經在學恩格爾係數了,我是大學才學的。我現在不檢查兒子的數學作業,因為我真的看不懂。很多知識不是我時間長忘記了,而是那時我的中學老師根本沒教過。現在有網絡軟件可以教兒子挺好,雖然兒子有時偷懶直接抄網上答案。但總比我不懂強多了。但我發現網上的解題通常都沒有解題思路,直接給答案,那孩子看不懂也只有先抄下來再說了。我覺得這方面需要改進。


孫悟空的棒


你好。閨蜜是當地一所中學的數學老師,在這個暑假後,他發現有很多學生交上來的暑假作業,情況表現完全一樣,並且每次作業都能很好的完成,當時朋友特別納悶,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這個時候他就默認為幾乎每個學生在這個知識點上已經掌握的很好了,那麼在新的學期開始的時候,他就沒有再像上學期一樣進行一次摸底考試,然後探尋學生知識點的掌握。而是直接進入了再學習新知識的學習。但是在第一次數學測驗以後他發現同學們的實際掌握情況特別差,特別是對上學期知識的回顧。

後來經過閨蜜瞭解,她才發現現在有一種手機上的學習軟件叫做作業神器。經過和閨蜜其他老師同事討論,我們一致發現,在孩子學習當中,用手機查題,還是弊大於利。


學生通過查題回答問題,老師不能掌握孩子真正的學習情況。

在日常的學習當中,無論是老師要求課堂測驗或者是家庭作業,老師都想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們去鞏固平時在學校裡學的知識點,孩子們是否掌握牢固,是否可以在這個知識點上舉一反三。孩子們做了作業,老師在檢查作業的時候可以通過學生哪裡錯了,明白孩子哪一個知識點沒有掌握,如果是大多數孩子沒有掌握,那麼老師就會去反思是不是這個知識點自己講的不清楚,或者是在教學大綱或者教學目標中這個知識點太難了。

如果孩子通過手機查題的方式,將所有的題目都完全可以做出這個是哪時候老師就不太清楚,學生是哪裡不懂或者是哪裡懂,同時學生也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哪裡做的好或者是不好,他只知道按照手機答案的方式去模仿或者是去完成,只是完成的作業。並沒有達到老師需要學生去鞏固知識點的作用。對於學生和老師來說,其實都沒有太多意義,那還不如讓孩子多玩一會兒。

就這樣上訴閨蜜一樣,他不知道孩子們不懂這個知識點,他一開學就進行了下一個知識點,孩子們根本就跟不上,再學習起來也非常困難。

學習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完成作業,學習的目的是讓孩子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讓他們擁有自己的解題思路,在於下一次遇到同樣問題的時候,他們可以有自己的方法。

學生容易養成依賴心理

我們作為成年人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在做一件工作的時候,本來就已經有了答案,那麼我們還有可能去尋找其他的方法來去解決這個問題嗎?很顯然這個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很可能就按照一定的路線去走原本的路了,而不是去創新或者開拓一條新的路。

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同樣的,如果孩子知道每次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他們都可以通過手機來完成,那麼孩子就不願意去思考,也就不願意去將一個題目舉一反三反覆的磨練,他們覺得只要將手機上的思路完全照搬上去,今天的作業完成了就好了,沒有學習的進步性和探索性。

人都是懶惰的動物,孩子也是同樣的。在此情景當中孩子就會養成懶惰的習慣。孩子們就不願意再去思考,也不願意再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對於孩子來說除了帶來學習不好的後果以外,還會帶來他們對整個世界的探知以及對未來生活的嚮往。

利用手機查題的方式,有可能引導孩子作弊的,可能因為孩子在久而久之的時間當中都在用手機,得到輕而易舉的答案,如果在考試當中,孩子不能得到輕而易舉的答案,那麼孩子就有可能想的是他去看看旁邊同學的,或者是偷偷做一個小抄,這是引導孩子向另外一個極端出發。

用手機查題更多的是弊端,但是是不是也是沒有一點好處的呢?這個也不能太以偏概全了,所有的東西都有利有弊,對於手機查題的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在家長方面做好更好的引導,讓孩子可以利用手機查題的優勢,去更多的思考。當然這個說起來容易,其實做起來特別難。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小豆瓣成長路


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不會做的題。今天我的小外甥女就因為不會寫的題鬧出了一個笑話。

下午外甥女在書房寫作業。我和她媽媽為了不打擾她學習,就從書房出來。告訴孩子,如果遇到不會做的題就先動腦筋想想,實在不會了,再出來問大人怎麼做。

一個小時後,外甥女出來了。我們就問她題都做完了,她輕鬆地說:做完了。她媽媽說:有不會的嗎?不會就問你姨,她是老師,給你講講。孩子搖頭說:不用,我全會。

她媽媽說,你拿過來,叫你姨給你檢查下。孩子就把作業給拿出來了。

我就認真地給孩子檢查作業。看到其中一道數學題的答案。我哭笑不得。原來孩子的答案上寫了這麼幾個字:答案自擬。

這很明顯呀。這孩子抄答案了,人家答案上這道題沒有給出答案,寫了:答案自擬。可是孩子根本就不明白答案自擬的意思,就照抄答案了。

我就問她:你寫作業時,有抄答案嗎?她遲疑了下,說:都是我自己做的沒有抄答案!

我看著她說:你再說一遍,你有沒有抄答案!外甥女就低下了頭,不再說話了。

孩子顯然這道題就不會,以為抄上答案,完成作業就ok了。可見孩子的學習態度非常的不認真。其他答案是不是抄的,也很難鑑定。所以原本答應了她寫完作業就可以出去玩,就變了,懲罰她在一些一篇類似的數學試卷,來檢驗她是不是學會了。

孩子在做題的過程中,遇到難題,在低年級,孩子一般都會依賴自己的家長。並且家長大多也能勝任。可是隨著孩子知識的加深。孩子在遇到難題的時候,有的家長就會解決起來很困難。為了給孩子解決難題,很多家長就會選擇用手機軟件進行查題。一來二去孩子遇到難題的時候也就學會了用家長的手機查題。

那麼用手機查題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就看孩子怎麼使用了。遇到不會的題,又沒有在學校,家長也未能解決,這時利用手機查題。想解決這個難題。那麼這種學習態度是值得肯定的。遇到困難,積極尋找解決難題的辦法,而不是選擇逃避、放棄。

但是手機查題後,如果就是直接把題的答案照搬到自己的作業中,不思其解,那麼這樣的效果和不做也沒有太大的差別。那麼這種做法就是弊大於利。

如果查到答案,仔細地研究答案,直到真正的弄懂,捋順思路,不借助手機答案,而是自己把題的正確答案寫在作業本上。或者想不明白,就做記號,等著問老師,直到題目搞明白為止,那麼這樣的就是利大於弊。

而那些就是為了完成作業而完成作業的孩子。有了手機,直接搜出題來,把答案抄上,不求甚解,企圖矇混過關,那麼手機搜題就有百害而無一利。

就像我的外甥女一樣,為了趕快把作業完成,好出去玩,就偷偷抄答案,那麼像這樣想的孩子,並沒有認識到寫作業是學習的一部分,是對所學內容的鞏固和延伸。必須認真對待自己的作業,而不是為了完作業而完作業。

學習沒有主動性,不知道是為啥學,為誰學,就會投機取巧,那麼像這樣的孩子,給他手機查答案,那麼就會使他越來越依賴手機,不想在動腦筋,越來越懶惰,學習時就依靠手機,像這樣的使用手機查題,就是有弊無利。

我把外甥女的作業後面的答案給撕掉了,斬斷了她寫作業作弊的可能。那麼家長也可以監督孩子使用手機查題。查了可以,你叫他給你講講其中的道理,或者在給他在網上搜出類似的題,來檢驗下孩子,是否真的做到明白了。還可以把這樣的題積累到錯題、難題本上,過幾天就溫習下,溫故而知新。也許那時對於此題孩子就會有全新的理解也是有可能的。

這是我的一點看法,你怎麼看待孩子用手機搜題的問題,你支持孩子用手機搜題嗎?


淺淺的教育


絕對是弊大於利,小孩子都是有惰性的。

有一次我給我女兒檢查作業,發現數學全對,這倒沒什麼驚奇的,但是我發現應用題全是用奧數的方法做的,本來她們現在學的解方程,但是她全用的算數方法就做出來了,一開始我還挺高興的,覺得她比我小時候強,後來仔細一看不對勁呀,有些題不用方程做,太複雜了,她都能用一個綜合算式做出來。

我把答案遮住讓她再做一遍,發現她完全不會做,後來問著才說,是從手機上查的,我批評了一頓之後,又讓用方程重新做了一遍。

只抄答案,不看過程

孩子在用手機查題的過程中,根本不會看這道題的解析,直接把答案一抄就算完成任務了,下次碰到這種題,還是不會做,有一些題不自己親自做一遍,不把每一個步驟都寫一遍,是根本掌握不了的!



不願動腦,產生依賴

孩子用手機搜過一次之後,下次遇到問題,稍微有一點不懂,第一時間肯定是想著查手機,而不是把題仔細讀讀,因為查手機太方便了,由於這麼費力的做出來,還不如查手機直接把答案一抄。



手機功能多,誘惑大

有一些孩子假借著用手機查作業的名義,在那邊打遊戲、看視頻、看小說、聊天,哪還有心思寫作業,一來二去玩手機上了癮,不光作業做不好,上課也沒心思聽。



在我看來,如果孩子的自律性不是特別強,最好不要讓用手機查題。


陽陽爸說教育


我孩子作文都是在手機裡查詢的,就比如剛剛老師佈置作業寫養一隻寵物的經歷。可是我們家連雞也沒養過。孩子外婆不喜歡養寵物,去年從別人抱回一隻狗我媽媽第二天送人了。所以老師佈置這作文我只能查手機了。明明知道不對但佈置作業必須完成啊。雖然我經常查手機主要是作文其餘不查。但我知道這絕對不是好習慣也絕對不能這樣。必須改正錯誤從此以後不查了弊大於利。


手機用戶70433563944


有利也有弊哦!看你怎樣利用了。

我記得我以前也是一個搜題愛好者,我自己也從中感受出了其中的利弊。

數學和物理不是我的擅長科目,一做數學或物理卷子,就總是有很多不會的題。後來,我發現了幾個好用的搜題軟件,很便捷,只要用手機攝像頭拍下題目,就有成千上萬的答案湧現出來,當時真的很開心,也很認真的邊看答案邊思考,明瞭了,再把答案通過自己的力量寫上去,最後,看著從前不曾寫上幾個空的卷子如今變得滿滿的,心裡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也更有信心和興趣去學習自己的弱勢科目了。

但是,這樣的辦法一定要堅持。否則,你可能會依賴這種方式去做題,遇到題,就想拿起手機去搜一搜,久而久之,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就越來越弱了。還有,一般的搜題軟件的頁面都有一些與學習無關的東西,有些同學搜題搜著搜著,便點進了那個頁面,更有甚者,拿起手機,搜題只是三分鐘熱血,玩手機確是長久目標。哎~

故其有利有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