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不行,不能還手”灌輸這些想法,會讓你的孩子在學校活得很辛苦

“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為人父母,自然是喜歡自己家的小孩身體健康,快快樂樂。有時常會循循教導,恨不得將我們所有為人處世的經驗都灌輸給孩子。父母總想憑藉自己的人生經驗讓孩子少走彎路,用心當然是好的,不過你教的這些,真的都對孩子有好處嗎?

“不許打架,還手也不行”,被這樣教導的孩子註定要吃大虧

有些大人固執的認為打人是不好的。當然主動打人是不對,但被欺負了連還手都不會,那你的孩子在學校可就要吃到些苦頭了。

“不行,不能還手”灌輸這些想法,會讓你的孩子在學校活得很辛苦

其實小孩之間有些摩擦很正常,不管是故意的還是無意的,總會發生些推搡磕碰之事,打打鬧鬧間也就過去了。但如果大人強行干涉,嚴令禁止小孩不能還手,小孩限於對爸爸媽媽的信任和威信,真的就沒還手,那事情反而會向壞的方向發展了。

還有的時候大人好面子,總一味讓自己的孩子委屈求全,可是顧全了對方父母的面子,卻徹底傷了自家孩子的心。這種“中國式的謙讓”萬萬要不得。

✔ 合理的反擊是避免孩子遭到欺負的有效途徑

兒童心理學家大衛·科爾曼發現,小孩子一旦發現他的攻擊是被“默許”的,沒有遭到反抗和指責,沒有得到任何的負反饋,他們就會樂此不疲的繼續“推搡”和“欺負”下去,不斷地試探對方的底線,直到遭到反擊才會考慮停手。

所以家長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壓力,也不要擔心孩子變壞就

強行干涉孩子之間的社交,反而可能造成壞結果。

“不行,不能還手”灌輸這些想法,會讓你的孩子在學校活得很辛苦

​也許有些家長會說受到了欺負可以告老師或者回家告訴家長。可老師要照顧整個班級的孩子,不可能有太多的心力單獨關照某一個小孩,肯定有照顧不周的地方。

甚至有些老師的處理方式是“各打五十大板”,“被欺負肯定有被欺負的原因的”,一句話看似公平,卻沒有從根本上撫平創傷,下次挨欺負的孩子可能還是要難逃一劫。

與其如此,不如讓孩子學會自保,避免在你看不見的時候被人無理欺壓。

“你只要安心學習,其他的什麼都不用管,媽媽幫你解決”

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專心學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基本上什麼家務都不讓孩子碰。用意當然是好的,但卻讓孩子無法真正融入到家庭中,不知人間疾苦,不懂體諒他人。

很多孩子只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份內事”,對爸爸媽媽的勞動成果指手畫腳。“這個菜太難吃了,給我訂個肯德基吧”,“這裡好髒啊沒洗乾淨嗎?”“這件衣服不喜歡了我不要穿!”

當有一天孩子獨立面對生活時,常常顯得手足無措,甚至在進入大學過集體生活後顯得格格不入,變成了獨行俠。

“不行,不能還手”灌輸這些想法,會讓你的孩子在學校活得很辛苦

✔ 學習是很重要,但情商的修煉也很重要

作為家庭中的一員,不但不幫著家裡分擔繁重的家務,還分外挑剔,天天指手畫腳,要這要那,少了一份家庭獨有的關懷和包容。對家人都如此,更別提對外人如何了。

學習成績當然很重要,但對人對事的接待方式更是能影響小孩的一生。很多事是從書本上學不到的,只有親身經歷了生活,才體會得到。

家人如果太慣著小孩,會讓他缺失很多所謂的“情商”,直到日後在社會上四處碰壁時,才會逐漸學會如何做人做事。

“我的孩子就是得用最好的!”

很多家庭都把孩子當作心肝寶貝兒,基本上要啥給啥,不光給,還得是最好的。在眾星捧月光環下的孩子自然學不會什麼叫做“延時滿足”。

他想要,就必須儘快得到最好的。為此甚至可以不擇手段。小時候想要的無非就是奶瓶、玩具,家長可以輕鬆應對。但隨著他見識逐漸提升,蘋果手機,樂高,車……家長總有再也無法滿足的時候。

事實上,誰敢說自家孩子用的就是“最好的”那個,無非是舉全家之力在驕縱一個孩子。如此育兒,會讓孩子變得虛榮,而家長最終也很容易被這種想法反噬,疲於奔命。

“不行,不能還手”灌輸這些想法,會讓你的孩子在學校活得很辛苦

✔ 從任性到自私,培養巨嬰其實很簡單

從小時候的哭鬧撒潑,到長大後的冷血自私。他已經習慣了什麼都比別人好,什麼都從父母那索取,而不必在乎別人的感受。

一旦觸及到外界真實的殘酷世界,很可能會讓他們感到不舒服,失去控制感,於是縮回父母的懷抱,不去創造價值,而是繼續壓榨父母,心安理得的做一個“巨嬰”。

父母對於孩子合理範圍外的要求要懂得拒絕。即使他是你心愛的孩子,也不是什麼都必須給的。

讓他多融入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為家庭付出一份應盡的義務,感受一下勞動的艱辛,孩子才能慢慢理解付出和收穫之間的關係。不會貪得無厭的一味索取而不知回報。

糖果媽媽有話說:

身為父母,我們要允許孩子表達:你說得不一定對。我們給孩子的意見終歸只是參考,每種選擇的背後都有它自己的艱難之處。孩子也有自己的人生,究竟要用什麼方式,怎麼度過自己的一生,是孩子自己的選擇。

作為父母,應當引導,可別把孩子強制打磨成你的縮小版,那樣會限制孩子的眼界和作為,我們不要簡單地複製粘貼,而是讓孩子變得靈活而有原則,無論是學習還是交際能拿捏住尺度,這就夠了!

我是糖果媽媽,一名高級育嬰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一個四歲寶寶的媽媽,有育兒方面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給我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