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 個人交社保,是繳費越高越划算,還是越低越划算?

社保是關乎民生的大事,對每一個人都相當重要。企事業單位的員工,有單位幫著操心這件事,那些沒有固定單位的人,得靠自己個人繳納社保。那麼就涉及到今天要聊的一個問題:繳費基數到底是越高越划算,還是越低越划算?

一、社保繳費越高越好

一般來講,在經濟條件允許下,社保繳費越多日後獲益越大。如果繳費基數高、繳納年限長,那麼累計繳納得就越多,這樣你退休時領取的退休金也越多。

退休後,你具體能拿到多少金額的養老金,可用下面公式進行推算。

個人交社保,是繳費越高越划算,還是越低越划算?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其中,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在上述公式可以看到,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你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它的低限為0.6,高限為3。

所以,要想退休後養老金比別人高一些,你就要儘量提高繳費基數、延長繳費年限。

養老金的領取是沒有限期規定的,也就是說,壽命越長,能夠領取的養老金就越多。到時即便你個人帳戶的養老金已經用完,依然可以繼續領取。而且,你的養老金還會逐年增長,根據社會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對照進行調整。

個人交社保,是繳費越高越划算,還是越低越划算?

二、不存在繳費越低越划算這一說法

養老金的計發原則是多繳多得,從2016年以後國家已經取消了最低養老金標準的兜底政策,所以繳費時間越長,繳費標準越高越划算。

對普通人而言,有保障肯定比沒保障要好得多!人到晚年的時候,有基本的醫保報銷待遇,有一份養老金收入,既能讓自己安心,也減輕子女負擔。老有所養,老有所醫,何嘗不好呢?

雖然每年的社保基數在上漲,對於沒有固定工作的人來說,會有一點壓力,但從長遠打算來看,交多交少最後都能落在自己頭上。所以,很多自由職業者、家庭主婦等人群,在沒有穩定的企業給他們繳納社保的情況下,往往會自己去繳一份社保。

按照社會保險法的規定,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非全日制用工的勞動者、靈活就業人員可以自己承擔相應的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費用,參加職工可以繳納的養老和醫療保險,退休時享受職工醫療保險待遇。

自己繳納社保由於所有費用都由自己承擔,相應的負擔會比較大。為了適當減輕負擔,國家推出了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政策,對於就業困難人員允許他們申請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會給予個人負擔繳費部分的一定補貼。補貼的標準由各地自行確定,例如上海市是50%,海南省是66%,北京市高達70%。

這裡說一下什麼是就業困難人員。一般指4050的大齡就業人員(女性40歲以後,男性50歲以後)、重度殘疾人、低保家庭中的勞動力、零就業家庭等等。甚至一年內沒有就業的大學生,都在補貼範圍之內。

還有一點提醒大家:在臨退休前5年,選擇繼續交納社保是非常划算的。因為臨退休5年也可以享受社保補貼待遇,有的補貼高達70%,相當於自己只用承擔繳費金額的30%,就可以享受到100%繳費的待遇。所以說,別輕易放棄最後5年的社保繳納,不要想著“繳滿15年就行了”。

總地來說,社保繳納最划算的情形是多繳、長繳,然後保養好身體,越長壽領得越多。具體到個人應該繳多少,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量力而行,並且注意好繳納時點。

個人交社保,是繳費越高越划算,還是越低越划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