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劉備告訴諸葛亮馬謖不可大用,為什麼沒有差評魏延?

大馬哈魚12


劉備差評馬謖,是因為馬謖過得太一帆風順了。因為他知道,作為一個未來的領導人物,哪能不經歷一丁點的挫折呢?對於一個領導人的成長經歷來說。挫折就是失敗。就是成功他媽。事實也正是如此。縱觀劉備一生,經歷挫折無數。簡直可以用屢戰屢敗,而又屢敗屢戰來說了。也正因為劉備一生挫折無數,他才能在狼煙四起的群雄之中擁有一席之地。在當時的諸侯之中,無論是誰,都是經歷過挫折的人。而經歷挫折之人,唯有兩種結果。一種是越挫越勇,另一種是越挫越弱。比如曹操和劉備,越挫越勇,越失敗越強大。還有諸葛亮,他在跟司馬懿的對抗中。也是越戰越勇。我們說,諸葛亮的計謀,有多少是司馬懿看不懂的?迴歸正題。馬謖之所以被劉備差評,就因為他的老師是諸葛亮。而在當時,諸葛亮幾乎完美無缺。這樣的話,馬謖跟隨諸葛亮,絲毫不知道失敗是什麼感受。長此以往,除了諸葛亮,馬謖還會把誰放在眼裡?當然了,我不是指馬謖目中無人。我的意思是馬謖的老師太過完美了。這會養成馬謖的成長過程理論和實踐反差太大。我想劉備的意思也恰恰如此。後來,在守街亭的時候。馬謖的確應了劉備的不堪大用一說。因為馬謖守街亭,的確是生搬硬套。最終導致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直接失敗。再看魏延,雖然魏延藝高人膽大,但在魏延之上,有五虎上將。魏延雖然武藝超群,但還不是最高級別的存在。所以,魏延知道眉高眼低。坦白說,最開始劉備在委任漢中人選的時候,問過魏延。而魏延的回答也是實事求是。所以,劉備讓魏延鎮守漢中的決定,的確讓幾乎所有人都大跌眼鏡。因為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劉備會讓張飛守漢中的。說到最後,劉備之所以沒有給魏延差評,是因為劉備知道魏延不會謀反。而事實上魏延到死也沒有謀反。說魏延謀反,只是說魏延不奉調令而已。當時的情況是諸葛亮死後,揚儀等人搬兵回朝。魏延覺得整個國家只是死了諸葛亮一人而已。整個蜀軍並未有任何損失。不能因為諸葛亮一個人的死亡而中斷整個北伐。所以,魏延覺得不應該因為諸葛亮的死而班師回朝。還要繼續北伐。這就是魏延謀反的所謂的證據。我們說,魏延畢竟是個武將。就算他是智勇雙全,但武將畢竟有他的侷限性。說到底還是魏延考慮不周。同時他也看不見一下看不見的東西。比如,諸葛亮一死,整個蜀軍的軍心士氣非常低落。再者,隨著諸葛亮的死,蜀軍跟魏軍的力量對比也就發生了天大的逆轉。比如,諸葛亮在世的時候,都搞不定司馬懿。諸葛亮一死,誰還是司馬懿的對手?也正因為諸葛亮知道,他死後,整個蜀漢再沒有人能算計過司馬懿了。所以,諸葛亮才說在他死後,停止北伐。我們不得不說,諸葛亮是個非常可怕的人。因為他把蜀軍將領的心思揣摩的清清楚楚。他也知道,他死後,魏延不會停止北伐。但他更知道,魏延的繼續北伐,只是給司馬懿送人頭。魏延的北伐僅此一個作用。為了不讓蜀軍再做無謂的犧牲。更為了蜀軍在他死後不發生內訌。魏延就必須死。所以,諸葛亮才在他死之前,讓馬岱潛伏在魏延身邊。伺機刺殺魏延。從某一方面來說,魏延的謀反是諸葛亮促成的。至於說魏延腦後長反骨嘛?也只是文學作品的渲染而已。謝謝。


風雨中的梅雲


魏延

劉備不提魏延我覺得有兩點:一、魏延智謀過人勇冠三軍,是一員難得的悍將。並且當時關羽、張飛、馬超都已經去世,五虎上將只剩趙雲和黃忠,魏延可堪大用,更是不可或缺的人才。二、在拿下漢中時諸葛亮故意以天生反骨、不忠不義來嚇唬魏延,劉備再三給魏延求情諸葛亮才答應不殺他。這樣一來魏延怕了諸葛亮,又欠了劉備的情,從此對劉備忠心耿耿。後來魏延更是立下赫赫戰功,諸葛亮北伐時他還提出了從子午谷進兵的計策。雖因此計太險諸葛亮沒有采納,但也足見他有智有勇。

馬謖

紙上談兵就是用來形容馬謖的。諸葛亮不聽劉備的勸誡,用馬謖守街亭導致北伐失敗。然而馬謖真的就是紙上談兵的淺薄之人嗎?他先後任綿竹、成都令、越嶲太守。諸葛亮更是認為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向來對他倍加器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諸葛亮何許人也,人在隆中就能定天下大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藏兵用兵如有神助。能與他日夜交談兵法軍計的人又怎會是紙上談兵之輩。然而問題來了,熟知兵法的馬謖又怎麼會犯那麼低級的錯誤,把營寨建在山上?個人認為就是街亭本來就守不住,馬謖只有放手一博利用士兵的求生之慾來守街亭,奈何還是功虧一簣,令人惋惜!


菱羲


說起蜀漢先主劉備劉皇叔的故事,絕對會讓很多朋友嘆息!為何要嘆息呢?眾所周知,劉備早年間織蓆販履為生,在涿郡巧遇關羽張飛,發現其二人皆是萬人敵之後,便與二人結拜成異姓兄弟!而後參加黃巾起義,後來參加諸侯討董行動,緊接著又上演了“三英戰呂布”的佳話!後來又入主徐州,不過隨後衣帶詔事件暴發,後來得罪曹操,又與曹操大戰,再後來發生赤壁之戰,漢中之戰,最後當上蜀國皇帝!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來得那麼的不容易!

劉備在當上皇帝之後,為了給二弟關羽報仇,不聽朝廷忠臣之言,執意與江東孫權發生火併!最後卻敗於後輩陸遜之手!不久劉備兵敗白帝城,而他自己也就鬱悶無比!兵敗後,半年時間不到這位英雄,便病入膏肓了!劉備自知時日不多!便深思蜀漢之出路,縱觀蜀國之人才,唯獨丞相諸葛亮能夠擔任起興復漢室之大任!

對於北伐國賊,諸葛亮肯定是首選人才!不過劉備一生只有三個兒子,阿斗表面愚笨實則聰慧機敏!於是劉備沒有經過太多的思考便將帝位傳授於劉禪,讓其繼續帶領蜀國!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在諸葛亮的王師之下!實現匡扶漢室的夢想。劉備將自己的想法先後講解給劉禪及諸葛亮聽,隨後劉備覺得單靠諸葛亮的睿智還不行!

為什麼劉備覺得光靠諸葛孔明的睿智還不行呢?其實從諸葛亮在公元208年初下山,至公元223年,長達15餘年的時間。諸葛亮到底做了多少事情,劉備可以說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對於這位大賢的本事劉備絕對沒有任何懷疑,不過此時蜀漢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皆已死去!唯獨剩下老將趙雲,可以說蜀國的遭遇是非常的糟糕的。

其實劉備深知蜀國人才匱乏,不過只要有諸葛亮在絕對可以在人才方面繼續補充進來!此時劉備的心思基本上全部放到了諸葛亮的身上,仔細一看馬謖,劉備覺得此人言過其實,絕對不可大用!劉備還把他的想法全部告訴給了諸葛亮。當然了,對於將死之人劉備的話,諸葛亮不得不答應。於是在表面說諸葛亮答應了劉備,以後不會重用馬謖!

對於劉備的警告,諸葛亮其實內心是比較排斥的,為何如此說呢?試想,蜀漢本就人才匱乏,加上馬謖歷來與自己友好,並且馬謖非常喜好軍事,每每認起軍事都是頭頭是道!諸葛亮心想如此人才,為何不能用呢?難道魏延就可以大用嗎?其實對於魏延而言,早就當初關羽收復長沙之時,諸葛亮就想除掉他,當時正是由於劉備求情,才免了魏延一死!諸葛亮的理由是魏延背主,不得不殺之!然而對於魏延,劉備後來不但沒有殺掉,而且還在收回漢中之後,任用其為漢中太守,以拒曹操!重用力度堪比關羽,不過在魏延擔任漢中太守期間,確實幹得好,沒有出現過任何紕漏!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魏延確實是一個人才!在諸葛亮看來,自己好不容易培養一個人才(馬謖),為什麼劉備會說馬謖言過其實呢?對於劉備此語或多或少,是讓諸葛亮不那麼舒服的,以至於後來仍然重用了馬謖!就像當時劉備重用了魏延一樣…

劉備的忠告,為什麼諸葛亮會不聽?這或多或少都有很強的個人內心色彩,諸葛亮對待馬謖,就猶如師父對待弟子一樣,做師父的又有誰不希望自己的弟子有才呢?於是諸葛亮才大膽重用了馬謖,給予了馬謖這樣一個表現的機會,不料卻事與願違,留下千古遺憾…





colorchina


這個問題可以從下面這幾個角度來考慮。

一. 中國的封建帝制朝廷中,巧合如簧卻只徒有虛名愛逞口舌之能的人一直有重要的舞臺和土壤。除了唐明清等朝,這種人一直很受歡迎,有時是皇帝本人偏愛,有時是朝廷風氣如此。

雖然大多數情況下一直是文官占強勢話語權,但也要具體情況具體時段的看待。春秋戰國時期天下紛亂,武將固然得到重視,但有別於文官的是,自那時起善辯之士、機辯之人,詭辯之徒,巧辯之輩便遊走各國勸帝說相的企圖用語言攪動天下或決定定國安邦之策,在史冊上留下了並不算正面的事例記載,如毛遂自薦、晏子使楚、甘羅十二拜相,將口若懸河當做一項重要的做官技能是各種隋唐之前的正史野史留給大家的歷史汙染。這種人當然也是人才,但都是娛樂天賦高於執政執法的人才,通通可以歸到曲藝雜彈裡面去,如李老根大舞臺德雲社等等。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人的事蹟卻作為一種具有教育作用的事例流傳了下來,影響了即便是帝王級別的人的人才觀,智如諸葛亮者都很易被擅長說理舉例、喜歡唇槍舌劍這一類的東西所迷惑,從而將口頭表達的邏輯能力和一個人進行實務操作的能力相對等,跟遑論其他人了。

劉備顛沛流離多年,從落魄小販一直成長為蜀國國君,最清楚實物操作和書本的差別了,所以說他看馬謖是看得非常清楚的。馬謖多看了一些書,又能夠用清楚邏輯的語言把所看過的內容表達出來,但大家都知道,這和實務的操作還有著很大的距離,劉備當然更清楚。但他在長久的相處中,知道諸葛亮在這一項上是短板,所以在臨別託孤之際,特意的進行了囑咐。

而魏延是一員武將,雖然劉備也熟識,但對於查人骨相觀人面相,他是遠遠不如諸葛亮的,“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一一一這是隻有諸葛亮這種人才能觀察到的東西,劉備沒有這種能力。

二.作者的安排。蜀國最終被滅國,無論羅貫中本人的大漢正統觀念有多麼強烈,蜀國最後消失的史實他無法更改。作為蜀國國相的諸葛亮,當然是具有重大責任的,但諸葛亮作為正面人物,羅貫中是不允許自己和他人玷汙的,如果不安排一些強烈的戲劇化的衝突和人物去弱化諸葛亮的失誤,強化一種宿命的安排,估計羅貫中自己心裡都過不去這個坎,將魏延安排成後有反骨之人,又踢翻諸葛亮禳星的長明燈,最後又反叛蜀國,這都是為諸葛亮死後計斬魏延的神奇做鋪墊,不弄些普通人做不到的,神神鬼鬼,就無法將一個人推上神壇,也可以說這是我國古代小說作者的通病。

因此作者是不會安排讓劉備來去告訴諸葛亮魏延如何如何的。

算是答完了,謝謝題主。








八風吹一一老獸


馬謖具有讀書人的自傲,只會紙上談兵,戰場上變化莫測,領兵打仗,需要靈活變化。魏延雖心狠手辣,但此人膽識過人,懂兵法,靈活運用。是領兵征戰的將才。世間無完人。只需把他放在適合的位置上,發揮它最大的作用。才能人盡其才,發揮它最大的作用。



茶三毛


因為劉備彌留之際只能安頓最重要的事情,在當時的政治與軍事環境下,軍師和謀士來縱觀戰局岀謀劃策而決定攻守的,當時蜀漢的體系也是這樣的,諸葛亮和馬謖就屬於軍事決策者,而其他大將都是決策的執行者,比如說魏延、王平、馬岱等,所以責任分工不同他們的影響就大不一樣,決策錯誤,拿著令箭的執行者本事大也不行!劉備看出諸葛亮是培養馬謖為謀士,要委以重任,也看出馬謖的才能不行,所以臨終遺言只能說最關鍵的了。謝謝!


jiajinran


據《三國志》記載:“魏延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部曲”是家兵家臣之類的私人武裝,魏延拿全部身家性命跟隨劉備,並屢立戰功,劉備入主成都後,魏延也升為“牙門將軍”。

劉備佔領漢中後,看史書怎麼說?

《三國志》記載: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呵呵,劉備直接封魏延鎮遠將軍,並鎮守漢中這一軍事重地。足見劉備對他的欣賞與信賴。魏延的確沒辜負劉備的期望,他以“實兵錯守諸圍”的辦法守備漢中,使漢中城固若燙金,易守難攻。

劉備後期,關羽、張飛、馬超、黃忠死後。魏延已經是蜀漢第一大將,劉備會差評他麼?




我欲隨波不逐流


魏延是一個埋沒的軍事奇才,諸葛亮守正,不會奇兵立斷,諸葛亮屬於萬事具備,穩打穩拿那種人,他和魏延不一樣,魏延有奇兵之術,他們是理念不同,所以魏延不會被諸葛亮重用,馬謖誇誇其口,並無勇謀,無非是口舌之利,劉備是個軍事戰爭中磨練出來的人,他對軍事方面的人才不會看錯。


曾母益西


劉備告訴諸葛亮馬謖其人不可大用,是因為馬謖和諸葛亮是同一戰線的,馬謖是諸葛亮的馬仔,劉備作為帝王,首先要考慮的是朝局的權力平衡,馬謖是有才的,如果大用,諸葛亮大概率會如虎添翼,會導致權力進一步失衡,不利於蜀漢政權,所以劉備用一句毫無根據的斷語給諸葛亮戴緊箍咒讓諸葛亮不敢貿然重用馬謖。而魏延作為蜀漢的核心高級將領,一直被諸葛亮莫須有的打壓,對諸葛亮心有不滿,有利於對諸葛亮的勢力進行牽制,劉備自然不會貶低魏延去給諸葛亮順勢削減魏延勢力的提供藉口了。說到底都是劉備的帝王心術,並不是劉備真有啥先見之明。


博士祭酒張大帥


從三國演義裡來說,諸葛亮本來就知道魏延天生反骨。所以無論怎麼發展丞相是知道怎麼去防備魏延的,劉備也懂得諸葛亮不會犯這樣的錯誤,所以不用多說。而馬謖則是諸葛亮一心教養出來的。或許劉備也看出來諸葛亮早晚會重用馬謖,所以早早提醒他。其實也不怪諸葛亮吧我覺得,無論是誰可能都會有一點偏心。更何況馬謖表現的又好,奈何天之不與,奈之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