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有的研究生獨立完成的論文,老師確要一作,你怎麼看?

wanshiruyi666


答題/帥小西De--期待為您解惑!


研究生獨立完成科研論文後,指導老師爭一作的事情普遍嗎?

科研論文一作署名之爭非常普遍,不同導師的處理方式差異很大。同為研究生導師,小西的觀點是按課題組之前導師與學生溝通的協議執行,儘量將事情都擺在明處。而不是學生投稿之前將論文發導師修改或查看返回後,學生已是一作轉為二作,小西真心不喜歡這樣的方式,相信這也是許多研究生反感的。

研究生中有碩士、博士之分,相對來說碩士對於論文一作需求較少,二作符合畢業要求和申請-考核制讀博的材料。暫且不提實驗耗材、測試費用、開源或中文核心期刊的版面費等,僅僅是付出的時間和精力。直白的講,如論文選題、設計方案、實驗操作、樣品測定、數據分析、初稿撰寫修改、論文投稿、回覆審稿意見、校稿等全套流程,國內高校在讀碩士能獨立完成的是"三人兩根鬚",稀少!因此,小西文中側重將"研究生"認為"博士研究生",而非是"碩士研究生"。

為什麼研究生需要科研論文署名一作?

也許講一些道理不是很容易理解,小西舉一個最近發生在我身邊的案例:

小西2019年4月收到一個優秀博士的簡歷,其畢業後進站2年博士後(6月出站),期望我能將他推薦給課題組負責人,有機會加入我們團隊。插一句,國內高校引進人才除非是"青千"等級別給予政策直接組建自己團隊,絕大部分青年博士得歸屬於某個科研團隊,這是博士求職時導師推薦至關重要的原因。

簡歷中,這位博士發表的7篇高水平Sci論文中,有5篇是博士期間的科研成果,均為"導師一作+通訊、博士二作",剩餘2篇是博士後期間發表的科研論文,均為"博士一作、合作導師通訊"。小西只能很遺憾的告訴她,不符合我們學校的引人條件,論文認定中必須要求是一作或通訊,2篇科研論文的成果真心不夠。

小西在和她聊天后發現,我們這裡不是唯一拒絕她的地方,論文二作的無法認定是普遍現象。也許有人會說,不是可以選擇共同一作、共同通訊作者嗎?很遺憾的告訴你,學校引進人才時大部分只看誰排在前面,不問"共同"。你可以說人事處辦事比較僵化,但是沒法說"她們只認文件不認人"的做事方法是錯誤的。

根據這個案例,小西想說的是博士研究生畢業後求職時,差不多30歲左右,除了想做科研的興趣,更需要找一份工作養活自己。高校對於青年博士的二作論文不予認可,但是導師一作、博士二作的論文卻能作為申請學位論文答辯的材料,這就是小西認為不合理的地方。若是學校將博士生畢業要求的論文必須是一作或通訊,有可能根本性的解決論文一作之爭。

博士生遇到這樣的事情,如何和導師溝通?

首先,讀博之前選擇導師需慎重。爭取做到提前知曉聯繫導師的性格為人、團隊氛圍、論文署名和獎勵、博士畢業延期情況等,再做決定是否選擇該導師作為自己的博士生導師。小西雖然支持有興趣和想法的同學讀博,但前提是能找到一個不錯的導師,而不是茫然的混個導師、混個博士學位。覺得導師的做事做人方式不能接受的,提前規避或遠離,選擇是雙向的,你有機會拒絕。

其次,作為導師,課題組關於論文署名、學術不端處理、科研成果獎勵都應有明文規定,如不少課題組是博士生研究生第2-3篇論文開始,可以自己署名一作。小西知道類似的規定不合理,但是論文成果貢獻量化非常難。

同時,就算課題組之前沒有先例和"反抗"的博士生,遇到類似的事情也可以和導師溝通,得照準時機和有點技巧,如選擇導師單獨在辦公室時,溝通過程中不要拍桌子、不要罵娘,也不需要繞幾個彎子讓導師知曉意圖。

也許貢獻分配的"難",大家無法體會。小西再舉個案例:

假設一個畢業的博士生完成實驗、分析數據後畢業離校,新招的博士新生根據前面數據完成論文初稿撰寫、修改、投稿、回覆審稿意見,你覺得誰的貢獻大?第一反應肯定是做實驗和分析數據的畢業博士貢獻更大,必須得署名一作,但是往往情況相反,最終不少都是博士新生署名一作,為什麼?

這裡面有課題組良好的傳承文化,如畢業的博士之前也許有師兄師姐同樣送他實驗數據;也有科研成果歸屬的無奈,如已畢業博士撰寫成稿的話,第一單位必須是博士在讀學校(導師可以讓一作,但是很難讓一單位的)。論文的第一單位非工作院校的話,是無法作為個人職稱評定和科研績效獎勵的材料。有幾個人畢業後願意撰寫這樣的論文?

但是,這部分數據總不能無期限的擱置,資助實驗完成的課題/項目支出了高額費用,沒有相應的科研成果如何結題。往往這個文章的結果是:前期實驗、分析數據的博士會作為論文二作,新生博士作為一作、導師作為通訊。作為過來人的小西,給各位在讀博士一個小建議:畢業之前將自己的實驗數據成文投稿發表。導師不再為項目結題為難,博士自己求職多篇文章,更容易獲得好的引進待遇和福利。

結語

2018年12月,32歲的年輕導師、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XX導師第二次被自己的碩士告上法庭。起因就是一篇2015年6月的一篇IF=4.67的英文論文,導師為一作,起訴的碩士生為二作。碩士生認為導師將自己實驗的數據撰寫成稿,署名一作,侵犯其署名權,要求認定自己為論文一作。是不是和小西前文介紹的案例很類似。一審學生敗訴,二審未當庭宣判。

其實,本著最大的善意,小西認為博士生在論文完成中貢獻者最大時,其署名第一作者、導師通訊作者,是一個非常合理的署名方式。你覺得呢?

小西的答題肯定有些許不到之處,歡迎各位朋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小西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贊,這將是我答題最大的收穫!

帥小西De


自己寫的論文,導師該不該署名第一作者?我們先來看一個真實的例子。

因論文被署名第二作者,中科院碩士將導師告上法院,2018年5月,一審敗訴。2019年5月15日,二審敗訴。上海知識產權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導師是否該署名,署名第幾作者,成了熱議。

《泰晤士高等教育》曾在全球做過一次調查。364名來自世界各地調查對象中,有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在論文署名中受到上級學者的不公平待遇;16%的人表示他們得到過本不配得到的作者身份。

我們再來看一個故事。

學者吳庚舜年輕時,寫了一篇關於《長恨歌》的論文。導師錢鍾書細心修改,但卻不肯署名第一作者。論文發表後,年輕人過意不去,錢鍾書先生說: “你是庚,我是辛;你是舜,我是禹,我在你後面。”(彼時錢鍾書筆名孫辛禹)

所以,真正的學者,是不會強搶學生的第一作者署名權的。

但是,學生一定要看看到導師的付出和心血。導師署名,不管署名第幾作者,都是無可厚非的。

那些所謂的“獨立完成”的論文,你的“獨立”體現在哪裡?你的導師沒有提醒過你“看了該看的文獻嗎”?你的導師沒有關心地問過你“寫到哪裡了嗎 ”?或者,導師的課你從未上過?導師的實驗和課題中你是否從未參與?

有的導師指導學生論文,喜歡一字一句修改;有的導師修改論文,喜歡高屋建瓴,提出建設性意見;無論哪一種,都是指導。

吳庚舜後來回憶說:“錢先生是我的導師,有關鍵性的指導,有言簡意賅富於啟發性的答問,而更多的則是潛移默化,從各個方面調動青年研究人員的積極性。”

後來,錢先生和吳庚舜亦師亦友,還共同編寫了《中國文學史》。

論文署名,宏觀看,是一個名譽和知識產權的問題;微觀看,實則是一個科研態度問題,師生互敬互重的問題。

導師可以不要署名權,但學生一定要給導師署名,不管第幾作者,這是起碼的尊重和認可,這也是科研生命力得以延續的一種體現。

在有的學校,學生如果署名第二,導師第一,學生也享受第一作者的待遇;學生署名第一,導師署名第二,導師也會被視為第一作者。所以,這種就沒有多大的爭議。


明格翻譯


作為一名碩士研究生,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目前國內大部分大學,尤其是碩士期間,由於對其的論文要求很多都是一作或二作的學術論文即可畢業,而導師在評級評教授等方面需要的是一作,又由於導師在整個課題組的核心地位,所以一般也就默認導師是一作,碩士是二作。這樣,碩士是二作地位即可以拿到畢業資格,又可以申請獎學金,導師是一作也可以評級,兩全其美,就是這樣一直延續到現在。

不過,博士研究生的話,會與碩士有所區別。主要因為博士畢業要求和未來高校求職中對學術論文一作有要求。所以實際情況下,導師也會讓出一作,把機會給了博士學生,讓學生成為第一作者,導師為第二作者。


那麼,對於碩士獨立完成學術論文,導師確要一作怎麼看呢?

其實,經歷過碩士教育或者博士教育的朋友就會知道,說得獨立完成學術論文,其實整個過程(論文思路,提綱,內容,試驗設計,設備的租借,材料的購買,數據處理等)不可能完全是學生一個人獨立完成,必須有導師的參與,發揮核心力量。比如我在碩士期間,從鈦合金的購買,到切削刀具的選購,設備的租借,論文內容結構的最終確定,都是導師在後面不斷提出修改意見,反覆斟酌才最終得以順利完成。一個論文的核心和骨架就是內容結構,實驗及數據處理,而這些導師是發揮了不可磨滅的功勞,至於學生親自參與實驗,論文撰寫,這本是我們應該做的。除此之外,碩士期間導師也會發放補貼,學生寫的學術論文也是但是的課題內容,也相當於替導師完成了項目,學生也得到了一定的補貼,導師作為第一作者也說得過去。

另外,導師也很人性化。如果碩士在讀博,或求職中遇到了需要有一作的學術論文,與導師協商後,導師會同意的。我的一個碩士同學,因為要讀博的原因,需要有一作的文章,與導師商量後,同意其為第一作者,導師為第二作者。

綜上,我覺得,如果沒有特殊要求,導師作為第一作者也算合理,而且正常。


一個考研過來人


初生牛犢不怕虎!

先說,研究生是學生!你獨立完成了什麼?

你導師不招收你,你就啥也不是!

說實話,沒讀研究生之前你知道科研是幹什麼的?

怎麼幹?

用什麼方法?

用那些設備?

你的研究方向怎麼定的?

要做到什麼程度你才能寫論文?

哈哈!

一個好的導師,都會因勢利導,讓學生感覺是你自己悟性很高,獨立完成了學業,水平還挺高!

你為什麼不想想,沒有你導師給你提供的平臺,你還有可能滿世界找工作呢!更別想進入這個研究領域了!

奉勸孩子們,別狂妄,別自大,讀個研究生,你也是學生,你千萬不要以為給你授了個碩士或者博士,你就是個人物了!

學位只能說明你受訓練的時間長短和合格與否,不代表你的能力!北大殺豬人是個例子吧?你學的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方法,解決問題的方法!

幾個毛孩子,還沒鬧明白什麼是科研呢,就想搶你老師的第一作者地位,說好聽點你就沒出息!說不好聽點,你就是不知天高地厚,將來,社會不可能有你立足之地!



北京花事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如果你的導師是講師或者副教授,而你們學校規定晉升職稱必須是老師第一作者的論文才算數,這樣你導師必須爭一作,否則他帶你指導你讀研沒有意義。

如果你的導師是教授和博導

如果你的導師是教授和博導,他還和你搶第一作者論文,這個時候就是你導師的問題。

博士生論文一作

對於讀博同學來說,要申請博士論文答辯,都要求有第一作者的論文發表,所以這個時候無論導師是什麼職稱都不應該和博士生搶第一作者。

職稱晉升

對一個大學老師來說,職稱晉升是關乎生死的大事,所以一個碩士研究生不應該和導師搶第一作者。那種將自己導師告上法庭或者和導師撕破臉搶第一作者的同學純粹是傻,將來發展不會太好,也不會有好果子吃。

特殊情況

有些高校規定晉升職稱,規定只要第一作者是自己名下的研究生,導師任通訊作者,就默認為等同於導師第一作者的論文晉升職稱用,這時候如果導師還和你搶第一作者,就是導師的問題。

總之,關於科研論文的署名,國內外大學已有規則定論,無需在爭辯,年輕讀研同學更不要亂來。

關注 少走彎路!


堅恆勇毅


1.研究生獨立完成論文的說法不嚴謹

研究生要從事研究工作的基礎條件是導師需要具有研究項目。有了研究項目,才有研究經費。沒有研究經費的老師是沒有資格帶研究生的。研究經費的充足對於理工科來說特別重要。研究的原材料,表徵測試到論文投稿版面費等都需要經費支持的。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我認為,研究生獨立完成論文的說法是不準確的。因為你實驗經費是導師的,你論文或多或少導師或者師兄師姐幫忙修改過等等,你做實驗所用的平臺是學校、導師提供。我認為真正的獨立完成應該是自己申請經費,自己做實驗,自己處理數據,獨立完成撰寫論文,修改論文。

因此,研究生獨立完成論文的說法是不嚴謹的。

2.為什麼導師會搶學生的第一作者呢?

原因一

學校或單位考核或者評職稱只認第一作者論文和專利。學生畢業卻也只認一作。

我有同學就在這樣的學校讀研究生。他每次和我聊天都很鬱悶,導師搶論文一作,畢業困難。這樣政策導致導師不得不和學生搶一作。

導致學生和導師矛盾激化。這樣不僅不利於學生評獎評優,今後的繼續深造等。嚴重打消學生的積極性。另外一個壞處是不利於課題組健康發展,導師名聲變壞,不利於招生等。


我認為這種單位的管理者是外行,不懂學術,更不懂管理。國際學術圈公認通訊作者和一作一樣貢獻,默認通訊作者為導師,為課題組負責人。

一個好的管理者應該全心全意為下屬謀福利,這樣下屬才有幹勁,才會不遺餘力的發揮自己才華和能力。偉大企業家任正非就是很好的管理者,他只有華為區區1%的股份,卻能領導華為成為美國懼怕的企業。我認為其秘訣在於為員工、合作者謀取最大利益。

稻盛和夫也是全心為員工謀福利的偉大企業家,他零工資出任日航CEO。他領導下,產生兩家世界500強企業。

原因二

有些導師確實喜歡搶一作。儘管學校單位考核評職稱並不要求一作。我覺得這種導師是自私的,師德缺失的。不考慮學生前途,這種導師他不可能發展很好。他的失敗只會是時間問題。

結束語

研究生和導師可以合作良好實現雙贏。也可能學生畢業後直接刪除導師聯繫方式。最好的是導師為學生前途著想,學生又積極主動,科研成果突出。學生有好前途,也促進導師課題組壯大。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趣之化學


老師要一作確實有點不合理,請據理力爭

一作就是論文的第一作者的署名權,它代表的是作者在這篇論文中提供了最核心的觀點,做了最重要和最原創性的工作,是論文思想的主要的主導者。

研究生獨立完成論文在文科中比較常見,在很多的理工科和實驗要求較多的科目不常見。因為很多的文科寫論文只需要一臺電腦,自己工作就可以達到。自己分析數據,自己查文獻,寫論文,完全可以獨立完成。

但是對實驗要求比較多的科目幾乎是不可能獨立完成的。為什麼呢?因為你要作實驗,就需要到實驗室,實驗室基本都是在學院老師或者科研團隊的名下。現在高校的實驗室科研團隊和實驗室負責人都要支付很多的費用,所以學生使用教師的實驗室,必然會需要對實驗室的實驗用品有一定的使用,造成費用。

所以如果是文科獨立完成論文完全是可能的,但是如果是要求實驗較多的科目,說完全是自己獨立完成,這個很難說。實驗的設計,操作等一切雖然是你獨立完成,但是也是有可能有老師的心血在裡面。

我覺得現在的老師應該不會要去搶一個學生的成果,好好跟老師溝通一下。老師作為通訊作者比較常見。如果是自己的成果,就應該有禮有節的據理力爭,我相信現在的社會和老師都會有底線的吧。

而且我覺得社會和科研的進步也是要從分清科研成果的歸屬權開始。是學生的就是學生的,是老師的就是老師的。權利和義務相輔相成,才能推動科研的發展。


總是記不得


獨立完成,是有多獨立?

方向自己定的?課題自己想的?資金自己出的?儀器自己買的?

既然用的導師的資金,用的導師給的方向和課題,用的學校或者導師自己課題組的儀器設備,談什麼獨立完成。

就因為實驗自己做了論文自己寫了?實驗期間沒找導師尋求幫助?論文沒找導師幫忙修改?

現在發論文一般都有通訊作者,導師不提要一作的話通訊作者一般是導師。導師提要一作的話,你不想給可以跟導師談啊,不跟導師談,在這問個什麼勁,就算導師非得要一作,不給不行,那給也是應當的。

除非第二段我說的那些都是你自己完成的。


PhoenixNirvana0



對於題主所說的研究生獨立完成的論文,老師非得要第一作者,我們得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

首先,我們說獨立的問題。

不論是碩士研究生還是博士研究生,即便導師很忙碌,不怎麼負責,那麼你的開題報告他一定是看過的,也是需要經過他的同意的,很少有導師把學生招過來之後讓其自生自滅的,那麼你的課題方向一定是在他的大研究方向之下,研究內容也是經過討論之後才確定的。所以說對於研究生來說,完全自己獨立完成論文的情況比較少,導師不論是提供了idea,還是指導過具體實驗,或修改過論文,都參與到了你的論文創作過程中,因此,同樣作為研究生導師,我不太同意題主所說的獨立完成論文這一說法。

其次,第一作者的重要性。

第一作者意味著在所有的作者當中,你的貢獻最大,對於一篇論文來說,想法(idea)、實驗的驗證、論文的撰寫都是一篇論文成功發表或者發表到高水平雜誌的關鍵因素,如果在上述的幾項當中,你做出的貢獻最大,理應成為第一作者,或者共同第一作者,當然,共同一作肯定不如一作聽起來更好。而通訊作者,一般情況下是導師,當然,也有的時候在徵得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把名氣比較大的專家列為通訊作者,增加論文的分量。

對於碩士研究生來說,如果能有第一作者的文章固然更好,但是如果導師是第一作者,本人是第二作者,在申請讀博或者考博的時候也是認可的,觀察號宿舍的舍友在考博前聯繫導師的時候,發表了三篇SCI論文,而他本人都是第二作者,博士導師問其原因,他說因為碩士導師要評職稱,這一點博士導師表示理解。

但是對於博士研究生來說,一作十分重要,以後你即將從事的是與科研相關的工作,而第一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你的專業能力和學術水平,舉例來說,如果博士研究生畢業後想進入高校工作,如果沒有第一作者的論文,恐怕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即便你有一作論文,也還要看論文發表的檔次。

最後,如何解決論文署名問題。

像我們剛才說的情況,如果是碩士研究生,能爭取到一作固然是最好的,或者共同一作,如果都不行,就要和導師進行溝通,有些導師確實因為職稱晉升過程中,學校對論文的要求必須是第一作者,到現在仍然有學校這樣要求。而如果到了博士研究生階段,你遇到的導師仍然是這樣,觀察號建議你另選名師吧,因為一般情況下,作為博導,職稱基本上已經是教授或者研究員了,當然,也有副高級被聘為博導的情況,但如果沒有一作論文,你的個人發展將會受限,這是非常現實的問題,因此,在選擇導師的時候也要做充分的調研。

到任何時候,溝通都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我們也不排除個別導師存在著不重視學生的現象,把學生看作是論文產出的工具,大多數導師還是能夠做到為人師表,真正的為學生髮展考慮。在去年的時候,網上報道過一名中科院的碩士生將自己的導師告上法庭,原因就是署名問題,學生認為導師利用自己的撰寫論文,自己理應是第一作者,而導師則認為學生的貢獻已經在論文中得以體現,最後學生敗訴。而不論是學生是否敗訴,這樣的結局沒有贏家,導師的名譽受到影響,學生的學業前途未卜。

因此,觀察號認為,導師和學生的關係亦師亦友,與導師之間有效的溝通和交流才是順利完成學業的重要保障,研究生不僅要在科研上下功夫,同時在如何做人、處理人際關係上也要多多學習。

你的研究生導師對待學生如何?歡迎留言討論。


您的關注與點贊,是觀察號最大的收穫和感動,也是觀察號進步最大的動力!


教育觀察號


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儘管畢業十多年了。

導師帶研究生是稀缺資源,不可能大批量,當初你也找過導師,跟導師見過面,那個時候的你我都在想只要將我錄取,啥都同意。雖然沒有說口,但是為了考上錄取,你在心裡默默說了無數遍。

導師帶學生本來就希望能夠幫助到幹活的,不幫他幹活,為何錄取你?他完全可以把機會給別人。沒有錄取的,難道別人就比你差嗎?

大學導師也有評職稱的壓力,近期沒有找到好的思路或者點子,沒有產量。作為學生的你,送給他一篇又如何?或許他嘴上不說感謝,心裡還是記得你的。

另外有些刊物,你單獨發,不一定給你發,但是加上你導師名字,博導碩導加重文章分量,不一定是你幫他,或許是他幫你。另外有的導師背後跟刊物在做工作,讓這邊文章發表。不一定都是你的功勞,背後運作,他沒有告訴你。

做人大器一點,他拿走你的論文,但是沒有拿走你的學術,你這輩子完全可以寫出更多文章來。我只想一件事情,古代學藝的人,跟著師傅,幾年沒有工錢,端茶倒水,不也過來了嗎?

在中國這個熟人社會,你的導師職稱上去了,他的社會影響力大了,他的資源多了,說不定在某天就能幫到你,讓你少走彎路。

另外走上社會,單位一把手掛帥,很多政績都是領導的。如果你沒有大的胸懷,單位也吃不開的。

國家領導人的講話稿,中央政策研究室的人都是無名英雄。你見過有誰跳出來說某某領導的稿是我寫的,他的觀點是我提煉出來的。沒有吧,那就洗洗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