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世界骨質疏鬆日:3類人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症,如何防治?

骨質疏鬆,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這是全身骨骼所發生的一種病變,也是骨骼所發生的最常見的疾病。骨質疏鬆,被稱為“沉默的殺手”,患者一開始可能並沒有什麼感覺。但是,隨著他們的骨骼質量、承重能力的下降,進而就會發生骨骼疼痛、變形,還極容易導致脆性骨折的發生。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世界骨質疏鬆日:3類人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症,如何防治?

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鬆日,家庭醫生在線採訪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脊柱外科副主任醫師黃陽亮,共同關注骨質疏鬆的防治問題。

骨質疏鬆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黃陽亮副主任醫師表示,導致骨質疏鬆症的因素有很多,可分為可控的因素和不可控的因素。可控因素通常指的是合併某些疾病可能會導致骨質疏鬆,包括:風溼病、內分泌性疾病等等,如果積極地處理這些疾病疾病能夠得到好轉;而不可控因素指的是年齡、性別、種族等等因素。

世界骨質疏鬆日:3類人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症,如何防治?

為什麼絕經後的女性更容易發生骨質疏鬆?

絕經後的女性容易發生骨質疏鬆。首先,女性的骨儲備本來就比男性要少,女性骨骼體重比男性少20%-30%。其次,女性年輕時的運動量比男性可能要少很多。另一方面,雌激素有著促進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的作用。女性絕經後,雌激素分泌水平急劇下降,骨吸收便會大於股形成。因此,絕經後的女性更容易得骨質疏鬆。建議女性進入圍絕經期積極尋求婦科醫生的建議,規範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療,這對於防治骨質疏鬆以及治療其他圍絕經期症狀有良好的作用。

類風溼性關節炎為什麼會導致骨質疏鬆?

1、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容易出現骨質疏鬆,主要是由三個因素引起的:

2、運動量減少:對於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患者,關節疼痛感明顯,從而便會使他們不願意做運動,而運動量的減少,骨形成便會相應減少。

3、骨骼營養不良:骨質疏鬆很多時候是由於骨骼營養不良引起的。上面提到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運動量減少,這樣一來其實食慾也會受到影響,食慾下降自然帶來的也是營養素攝入的減少,從而影響了骨骼吸收鈣質,導致骨質疏鬆。

3、藥物因素: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治療往往需要用到糖皮質激素,服用糖皮質激素後,身體的內分泌系統會引起紊亂,而骨形成與骨吸收的調節過程,受內分泌系統精細調節。若內分泌系統紊亂,骨形成與骨吸收的平衡便會被打破,從而導致骨質疏鬆的發生。

世界骨質疏鬆日:3類人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症,如何防治?

糖尿病患者為何容易患骨質疏鬆?

在前面的問題已經提出,內分泌系統的紊亂會誘發骨質疏鬆。而糖尿病恰恰便是內分泌系統的一種疾病。當糖尿病發生,內分泌系統紊亂,便會影響骨吸收與骨形成過程,使患者發生骨質疏鬆。黃陽亮副主任醫師建議糖尿病患者應該積極治療、規律用藥、長期管理,因為糖尿病患者的藥物治療可以幫助患者調節內分泌,重建平衡,反而有助於糾正骨質疏鬆的狀態。

骨質疏鬆症的三級預防措施有哪些?

一級預防:即疾病前的預防。骨質疏鬆的預防從年輕時就可以進行,可以通過積極鍛鍊身體、注意飲食,比如多喝牛奶、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等等,這樣有利於提高骨量,到老年時骨質疏鬆的概率便會大大降低。

二級預防:即疾病早期的預防。目前推薦凡是大於40歲的人,應儘量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查,這個檢查也很方便,整個過程10多分鐘,很快就能夠明確是否患骨質疏鬆。若進行骨密度測量發現骨量減少的情況,這時就要進行積極的干預。

三級預防:即疾病中期、晚期階段的預防。此時,為了防止病情的進一步進展,患者應該積極配合骨科醫生進行相關藥物治療,再配合日常生活的調理。

首先,骨質疏鬆症患者確診後,一般需要終身服用基礎用藥,即鈣劑與維生素D。此外,還需要同時配合抗骨質疏鬆藥物,比如,可選擇注射唑來膦酸,每年注射1次,連續注射3-5年,能夠達到提高骨質量、預防骨折的作用。

另一方面,患者需要做好日常的調理:適量運動,每次運動時長保證30分鐘左右;控制飲食,儘量食用新鮮的食物,飲食均衡,避免酒精、含咖啡因的飲食;同時,也應該規律生活,準時作息。

多喝骨頭湯可以預防骨質疏鬆嗎?

中國人有“以形補形”的說法,不少人認為多喝骨頭湯可以補鈣,對骨骼好,有利於預防骨質疏鬆。黃陽亮副主任醫師表示,骨頭湯裡的鈣含量其實是非常小的,想要補鈣與其依靠牛奶、海鮮、豆腐等等。但是一旦進入骨質疏鬆的病理狀態,患者每天需要的鈣含量就比普通人要大,單純依靠食物補充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服用鈣劑以及活性維生素D,以糾正骨質疏鬆的狀態。而一般的普通人群無需特地補充鈣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