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省會城市西安都市圈:西安與小夥伴咸陽,都要“親東南遠西北”

省會城市西安都市圈:西安與小夥伴咸陽,都要“親東南遠西北”

海潮青年:對於城市來說,大都市區、都市圈時代已經開啟,紙上談兵也好,意義不大也罷,所有的觀點都僅供參考,大家對此不必過度反應,看到的觀點越多,越能擴展我們的視野;繼新一線城市(特指北上廣深之外,經濟總量1萬億以上的城市)都市圈系列之後,再開始省會城市都市圈系列,只討論除了北上廣深和新一線城市之外,有組建都市圈基礎的省會城市,望悉知。

我國目前比較成熟的、水平最高的城市群,有且僅有長江三角洲城市群(蘇浙滬部分)和珠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除此之外的城市群仍處於培育期的初期階段,而那些跨省份的巨型城市群,建設入口都還未明確,還未找到著手之處,即使在同一個省份,有些城市群由於成員之間缺乏信任基礎、合作精神和鍥約精神,執行起來困難重重,現在許多地方開始佈局都市圈,把城市群化小、降低維度,都是很好的選擇。

由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和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發佈的《中國都市圈發展報告2018》,在我國大陸地區識別出了34個都市圈,超過了我國大陸地區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數量,可以說這是對城市群進行了化小、降低維度,都市圈不失為城市一體化發展的靠譜式操作,是這份報告的有價值的參考之處。

省會城市西安都市圈:西安與小夥伴咸陽,都要“親東南遠西北”

海潮青年省會城市都市圈系列,不會盤點所有的省會城市,將會討論的省會城市只有12個:西安、濟南、合肥、福州、瀋陽、哈爾濱、石家莊、昆明、南昌、南寧、貴陽、太原。下面就從西安開始。

日漸高調的西安

西安是陝西省會,西北地區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中心城市,充足的科教資源、良好的產業基礎,還是國家支持建設的國家中心城市,在各種名號的加持下,屢見於各媒體的西安,在文化旅遊方面為多,畢竟是十三朝古都,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加上經濟上有了起色,很多人都感覺到了近一兩年來的西安表現高調了起來。

省會城市西安都市圈:西安與小夥伴咸陽,都要“親東南遠西北”

當前的西安可以在“西北第一城”的位置上高枕無憂,但是要想擠進全國城市二十強,並坐穩,面臨很多挑戰,因此西安要“親東南,遠西北”,思維方式、商業模式、營商環境、公共服務水平都要向東南看齊,丟掉一些“陋習”,廣積糧、緩稱王,經濟體量足夠大,才有更足的底氣高調,否則無論拉來多少媒體站臺、搖旗助威,始終都是弱人三分。

西安都市圈比跨省的關中平原城市群要好操作,入口好找,容易分清輕重緩急,通過培育發展西安都市圈,催育壯大西安,讓西安在陝西乃至西北起到應有作用,是規劃建設西安都市圈的原因。

西安都市圈

西安都市圈要追溯到2001年底,相關方簽訂了《西安咸陽經濟一體化協議》;2006年,西安與咸陽取消了 “長途電話”,西鹹之間實現了電話併網;2009年,陝西方面印發了《西鹹一體化規劃》,而在2014年,該規劃就被廢止了,因為在該規劃廢止前幾個月,西鹹新區被國務院正式批覆為第七個國家級新區。

西鹹新區處於西安和咸陽兩市的建成區之間,範圍包括了西安、咸陽兩市所轄的7個縣區23個鄉鎮、街道辦事處,面積約880平方公里;2015年西鹹新區被列為第二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2016年西鹹新區成為國務院首批雙創“區域示範基地”,被列為開展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地區;2017年初,西鹹新區被劃歸西安。

省會城市西安都市圈:西安與小夥伴咸陽,都要“親東南遠西北”

2018年,國務院批覆了《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同年,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聯合印發《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規劃範圍包括陝西西安、咸陽、寶雞、銅川、渭南5市,和楊凌區,及商洛部分區縣;山西運城(未包括平陸縣和垣曲縣)和臨汾部分區市縣;甘肅天水、平涼部分區縣和慶陽市區。規劃要求強化西安服務輻射功能,構建“一圈一軸三帶”的總體格局,“一圈”就是西安都市圈。

省會城市西安都市圈:西安與小夥伴咸陽,都要“親東南遠西北”

根據規劃,西安都市圈由西安(11區2縣)、咸陽(2區1市5縣)及西鹹新區組成,在空間戰略上將實施“北跨、南控、西進、東拓、中優”,空間格局上將打造“三軸三帶三廊一通道多中心多組團”,以增強主城區科技研發、金融服務、文化旅遊、國際交往等核心功能。而在兩市的職能中,西安方面以科技教育、高新技術、新型製造業、現代化服務業、航空航天、旅遊產業、現代化農業、交通、居住為主;咸陽以高新技術性質的化學工業、國防工業、星火產業、輕工業、食品工業、商貿業、旅遊業、建材加工為主。

省會城市西安都市圈:西安與小夥伴咸陽,都要“親東南遠西北”

與更為巨大的關中平原城市群相比,只有兩位成員的都市圈規劃切實可行,西安與小夥伴咸陽是靠譜的搭檔,西安的科教資源、產業基礎、交通條件和較高的行政地位,足以支撐都市圈的發展,西安和咸陽修好自身,學習先進城市的做法,就是都市圈成功的一半。

省會城市西安都市圈:西安與小夥伴咸陽,都要“親東南遠西北”

城市就像人,有著各自的思維方式、行事規則和性格脾氣,但城市的這些元素,不是一兩代人就形成了,而是千百年中的代代相傳,逐漸積累,才形成了城市今天的本性,有的城市像弄潮兒,有的城市固守傳統,有的城市兼容幷包,這都與城市本性相關,但這本性沒有褒貶、無關好壞。西安作為古都,歷史包袱肯定是有的,城市的本性就來源於歷史的積澱。

即使是古都,也需要熱烈擁抱新事物,學習那些在當今時代走在全國前列的東南大城市,拋棄歷史的“陋習”,兩市都要“親東南遠西北”,讓新的思維方式在當代的西鹹兩市發芽、成長,在兩市的市民中代代相傳,塑造良性的商業模式、營商環境,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唯有這樣,西鹹一體化才有戲,西安方可實現復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