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虎狼之师秦国力取宜阳城!明将甘茂智说魏王,歃血藏誓秦武王

虎狼之师秦国力取宜阳城!明将甘茂智说魏王,歃血藏誓秦武王

地处西陲的秦国想要问鼎天下,三晋是挡在面前的一道巨大的障碍,早在晋国还未分裂成韩赵魏之前秦晋两国就已经多次交锋,国力强盛的晋国一度把秦国打得狼狈不堪被迫向其他诸侯国求援。然而三家分晋却让强大晋国一朝分崩离析变成了韩赵魏三个国家。分裂的三晋一时顾不上与秦国对抗,而是互相攻伐,秦国也趁此机会不断东扩。秦国在消灭巴、蜀,占据四川后国力日益强盛,强大的国力也助长了秦国争霸的野心。在秦惠王嬴驷在位期间,秦国大举攻赵,取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南)、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等地;攻楚,取汉中地。至周赧王四年(公元前311年)秦惠王死时,秦已东扩至今渑池附近。但秦国的东扩也引起了关东诸国的警惕,秦国虽坐拥崤函之险但却被堵在了这险要的关隘内。为了获取进一步扩张的空间,秦武王盯上了堵在秦军东征道路前的韩国重镇——宜阳。

虎狼之师秦国力取宜阳城!明将甘茂智说魏王,歃血藏誓秦武王

宜阳夏、商两代属豫州雒西地。西周时属周南地,为召伯听讼之所。春秋时期被分封给晋国。战国早期三家分晋后,宜阳为韩所得,韩国在此地置宜阳邑,为韩国首都。韩景侯由宜阳迁都阳翟之后,在宜阳建县。宜阳西邻函谷关,北接上党,南接南阳,是秦国东进的必经之道,乃是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秦国曾经多次劳师远征宜阳,但由于种种原因,宜阳还是牢牢地掌握在韩国手中。由于曾经做过首都,宜阳虽名为县,但实际上却是一个郡级大城。韩国中后期领土由三部分组成,即上党(今山西南部)、南阳(今济源、焦作)、新郑,宜阳是联结三地的枢纽,也是二周的门户,宜阳与东、西周两个封国一起成为秦东进的障碍,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曾说过:韩东有巩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阳、长阪之塞。此地汇聚了南阳、上党两郡的财富,又是韩国东面门户,韩国对于宜阳十分重视,常年囤驻重兵于此。《战国策·韩策》记载,当时宜阳城仅“材士”就有10万。韩国屯放在这里的粮草物资更是不计其数。

虎狼之师秦国力取宜阳城!明将甘茂智说魏王,歃血藏誓秦武王

秦武王继位后对独揽大权的张仪印象十分不好,张仪不得已之下只好出奔魏国,而秦武王则以樗里疾为右丞相,甘茂为左丞相。虽然撵走了张仪,但秦武王对于张仪之前说过的话还是很信服的,他也认为宜阳是挡在秦国争霸道路上的一块儿绊脚石,这个要塞必须被摧毁!但秦国的右丞相樗里疾显然不这么认为,他对秦武王说:大王想要征讨韩国取宜阳地,联通洛水、伊水和河水之间的广大地区这表面上来看的确是个英明的决策,但宜阳是韩国西面的门户,韩国在此囤驻重兵而秦国却要翻山越岭劳师远征,难度极大,而且赵魏等国也不会坐视韩国独自奋战,必然会增援韩国,到时候我军被堵在城下进退不得怕是要徒劳无功。这事儿咱不能干啊。

但秦武王这人可不是什么能听进去意见的主,见樗里疾不怎么支持他的伐韩大业,他转头又去问左丞相甘茂,甘茂这人素来和樗里疾不和,秦武王从甘茂这里或许可以得到不一样的回答。

果然,甘茂一听,这想法好啊,樗里疾那货不就是担心攻宜阳的时候赵魏等国跑来增援韩国嘛。俗话说得好,当力量相近时,外交就是力量。我先跑到大梁把魏王说动,让魏国变成我们的盟友不就得了。秦武王一听,哎这个好,这个好,这比樗里疾那货靠谱多了。于是秦武王就派甘茂跑到大梁去耍嘴皮子去了。魏王也是个没远见的,轻易地就被甘茂鼓动了,他答应甘茂相助秦国。甘茂大喜过望一溜烟就跑回秦国了。但甘茂也知道樗里疾一向看他不顺眼,这虽然说动了魏王相助,但要是自己在外面奋战的时候樗里疾在背后使坏那可就完犊子了。到时候败军失将怕不是要被秦武王拿来祭旗。于是甘茂先遣副使向寿回奏秦王,而自己滞留于息壤。秦武王至息壤,甘茂跟秦武王说:宜阳为县名,其实是个郡。攻伐宜阳,山高路远,必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过去有个与曾参同名同姓的人,他杀了人,先后有三个人告诉曾参之母其子杀人,最后曾母不得不信,逾墙走匿。我没有曾参之贤,大王对我的信任没有曾母对曾参的信任度高。如果我率军攻宜阳,久攻不克,而朝中大臣诋毁我,大王也必然对我生疑。武王为了让甘茂安心对甘茂说:你放心,我不会受小人蛊惑的,你只管安心作战。甘茂:立字据!于是,君臣歃血为盟,藏誓书于息壤,秦武王调兵五万,以甘茂为主帅,向寿为副手东征伐韩。公元前308年,甘茂兵临宜阳城下,宜阳守军顽强抵抗,凭借崤函险关与三川隔阻的有利形势,采取坚守策略与秦军激战。秦军围城五个月,宜阳不能下。楚怀王也派大将景翠率兵救韩,对秦军侧翼形成压力。甘茂深刻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宣布用私金奖赏将士,并顶盔掼甲带队冲锋,准备与韩军决一死战。这时候右丞相樗里疾进言于秦武王,他认为秦军顿兵于坚城之下日久,已经是人困马乏,士气尽丧,应该退兵回国,要不然很容易被人抓住弱点消灭。秦武王见甘茂劳师无功徒耗钱粮,心里也有点儿犯嘀咕。要不......不打了?

虎狼之师秦国力取宜阳城!明将甘茂智说魏王,歃血藏誓秦武王

信心动摇的秦武王命令甘茂班师。甘茂收到秦武王的命令后翻了翻白眼——我就知道会这样。幸好我特么早有准备,于是他修书一封进呈秦武王,里面就写了俩字儿——息壤。看到这俩字儿,秦武王忽然想起了半年前甘茂对他说过的话。喵了个咪的,老子可是立过字据的,怎么能半途变卦!于是命令大将乌获率兵五万增援甘茂。见秦国增兵,韩王也派大将公叔婴率军救援宜阳。但不幸的是,秦军援兵先到一步,甘茂、乌获两军会合,大破公叔婴于宜阳城下,然后乘胜猛攻宜阳城。宜阳守军见秦军援兵开到,而自家的增援却在眼皮子底下被砍了个七零八落,士气大跌,再也守不住宜阳城了。甘茂攻破宜阳城把韩国那十万材士给砍了个干净。秦武王得知前线大胜的消息乐得合不拢嘴,让甘茂赶紧回家休息,留他的副手向寿弹压地方。

秦国攻占了宜阳后,二周国和韩国腹地都暴露在秦军的兵锋面前,韩国被分为几乎互不相连的三个部分,国力大衰。而秦国攻占了宜阳后,完全控制了崤函之险,从此秦军可以北攻燕赵,东伐魏齐,南伐宛楚,在对六国的作战中取得了完全的战略主动权。关东诸国特别是韩赵魏不可能坐视这种不利局面发展。在秦军攻占宜阳九年后的公元前298年,齐、魏、韩联军大举进攻,双方展开了长达三年的持久战,最终秦国耗不过三国联军,被迫割地求和,宜阳又回到了韩国手中。但韩国还没有把宜阳暖热乎,另一场大战就爆发了,在这场战争中韩国再次丢失了重镇宜阳,从此以后宜阳就被秦国牢牢掌控,直至嬴政在咸阳称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