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印度軍事發展迅速,為何在對巴基斯坦的衝突中佔不到優勢?

過山小豬


怎麼說呢。印度的軍事實力是不弱,自詡世界第四軍事強國,(在印度眼裡美,俄,德是前三位,)但印度軍事的發展僅僅是硬件上的,軟件上比較差,而且武器基本上靠進口,印度的軍事體制是和英美一樣,文官統治軍事,印度開國以後。在對外戰爭中幾乎是全勝的(62年那次除外)三次印巴戰爭揍得巴基斯坦國家解體。吞併錫金、孟加拉與斯里蘭卡基本上也是印度的“衛星國”印度洋基本上也成為印度的內海,印度雖然國內矛盾不少,種姓制度依舊強大,但國家的潛力巨大,僅就亞洲而言,印度的軍事和國防力量還是相當不錯,印度的軍事實力未來將是國際無法忽視的軍事力量。

對比巴基斯坦而言。印度的威脅自建國伊始就存在,雙方最大的利益交割點就是克什米爾問題。而在領土問題上,雙方都沒有妥協的餘地,應該是無解的。印度的軍事發展迅速是和誰比?如果和以前對比確實強大,核武器與一箭多星(108枚)都有了,但這種比較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比較必須和別人比,必須和別的國家比,也就是必須橫向比較。和自己比沒有實際意義。最關鍵一點是,印度不敢直接入侵巴基斯坦甚至克什米爾,現在已經不是攻城掠地的時代了,即便是美國和俄羅斯也不可能了、這就基本上確保了巴基斯坦軍事上安全和領土完整。

現在對一個國家控制,更多地體現在對一個國家在經濟,財政,金融,政治體制的控制機。也就是美國人所說的代理人戰爭,而印度扶持巴基斯坦境內反對派依附印度簡直是緣木求魚。但我們也必須承認,除去中,美,俄之外再選一個現有國力足以支撐全面戰爭的國家,非印度莫屬。以消耗對消耗一般國家真耗不起印度,包括英法德。但無論東方大國,還是美國,和俄羅斯都絕對不會同意印度入侵巴基斯坦,印度的行為也勢必引發穆斯林國家全面反抗(中東沙特,伊朗等國)。巴基斯坦作為穆斯林國家唯一有核武器的國傢俱有崇高的威望。

而至於題主所說印度在對巴基斯坦的衝突中佔不到優勢,一是因為印度比較剋制,如果全面爆發衝突,巴基斯坦必敗無疑。二是印度軍事指揮錯誤,在印度三軍中,印度空軍最差,但印度偏偏採取空戰方式進行侵犯,而巴基斯坦的空軍確是強大於印度的,所有擊毀印度飛機兩架,而且巴基斯坦又見好就收,釋放被俘飛行員,讓印度在軍事上失敗嗎,外交上失分。在各個方面十分被動。而事情的發展,我們將拭目以待。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這個說法並不準確,印巴衝突本身就極為頻繁,經常性出現炮擊等交火,絕大多數時候雙方都是勢均力敵,當然也有一些時候會出現一方在某次衝突中獲得優勢的情況,比如前一段印軍戰鬥機被巴空軍擊落,飛行員被俘,這無疑是巴基斯坦的一次勝利。 但是放眼全局,會發現巴基斯坦還是處於劣勢,巴基斯坦本身實力就不如印度,就拿空軍來說,巴基斯坦空軍的核心就是60架左右的F16戰機以及100餘架梟龍戰機,而印度空軍僅蘇30MKI就高達200多架,佔據著絕對優勢,而在陸軍、海軍等方面也是如此,印度要強於巴基斯坦。

而在歷史上的三次印巴戰爭中,第一印巴戰爭印度獲得了三分之二的克什米爾地區和四分之三的人口,總體上印度處於優勢;第二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憑藉著空軍的技術優勢逆轉戰局,最終小勝印度。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迫使東巴基斯坦獨立,解除了兩線作戰的困局,也給巴基斯坦構成了嚴重打擊。自此之後,印度在總體實力上一直處於上風。 但是印巴之間特殊的關係決定了兩者之間的衝突不會停止,邊境線上經常會出現炮擊等交貨事件。而這種衝突的特點就是隨機性大,交火中的實際表現和兩國的總體實力關係不大,因此雙方更多的是打成平手,最多某方損失更小一些罷了。
當然也存在有例外,比如前段時間兩國的空中衝突,印度空軍的米格21戰機被巴基斯坦梟龍戰機擊落,飛行員被俘。不過這顯然是一次無關大局的衝突,如果大兩國正式開打,巴基斯坦必將會付出大於印度的損失。


戰爭之王


近年來,印度進口了大量的先進武器裝備,卻無法制服國土面積比自己小,人口資源比自己少的巴基斯坦。主要原因如下:

1、印度軍隊雖人數眾多,但機構陳舊,臃腫不堪,效率低下,再加上軍隊內部腐敗問題嚴重,極大損害了戰鬥力。

2、印度沒有完整的軍工體系,依靠從俄羅斯、美國、以色列等國購買先進武器來武裝自己。軍隊的武器裝備五花八門,如何做好後勤保障?

3、印度國內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宗教問題、分裂主義問題、貧富差距大的問題,從而導致了內部不能精誠團結,一致對外。

4、從武器裝備來看,印度比較先進,從戰鬥力來看,巴基斯坦軍隊經過多年反恐戰爭,積累了大量作戰經驗,整體軍事素質比印軍高。

5、印度的軍事建設比巴基斯坦落後。巴基斯坦能夠主動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作戰模式,以己之長攻敵之短。印度只是簡單的增加軍隊人數和武器裝備。

6、印度在外交上見風使舵,一直扮演“牆頭草”的角色,雖然得到了一些好處,但是沒有真心朋友。巴基斯坦和中國是真正的全天候朋友,巴基斯坦人民認為:“中國在關鍵時刻總能出手幫忙”。

從這些事實中,充分說明,雖然印度軍事發展迅速,但是不會在與巴基斯坦的衝突中佔到優勢。


梨樹王001


二十年前,一位巴基斯坦老軍人對我說,在軍人主宰的戰爭中,印度佔不到巴基斯坦的便宜。但以後的戰爭是工程師和科學家主宰的,那時候,巴基斯坦就沒有任何優勢了。

這位老軍人是中國出口到巴基斯坦的59坦克的車長,曾經參加過與印度的數次軍事衝突。他的觀點應該說比較符合實際情況。

印度對巴基斯坦的優勢主要是綜合國力上的,科技和經濟是其中最明顯的兩個長處,而只要巴基斯坦在國防投入上的數量和質量始終在增速和投入總量上無法和印度競爭,巴基斯坦就無法在常規舞臺上取得對印優勢。

但是,這種差距印度也很難在戰場上轉換和施展出來。一則印巴都有核武器,全面戰爭不太可能。二則印度的常規技術優勢並不比巴基斯坦領先一個時代,只是領先幾個臺階,這種優勢沒有懸殊到讓印度可以輕易擊敗巴基斯坦的地步,巴基斯坦依靠較為優秀的軍人素質,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印度的技術優勢的。還有一個因素很重要,那就是地形地貌的限制,印巴爭奪地區的自然環境對高科技武器不是利好消息,人的因素還是決定性的。


葉海林


三個原因:1、這個說法不怎麼正確;2、大部分衝突規模不是很大;3、巴基斯坦背後有大國支持。

首先,在多次印巴戰爭中,並不能說印度佔不到優勢。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也是最後一次大規模的印巴戰爭中,原東巴基斯坦,也就是現在的孟加拉國,被印度隔離,然後分離出去——這對巴基斯坦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其次,在多次印巴衝突中,能夠上規模的,也就三次印巴戰爭(1947年,1965年,1971年)。在這三次戰爭中,第一次雙方各自只有幾千名士兵傷亡,算不上大戰爭。即使是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承認的士兵傷亡也就一兩萬人,東巴基斯坦被俘的比較多,也就算是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

以1971年巴基斯坦6000萬人,印度5.7億人的的規模,才這麼點傷亡,簡直跟二戰沒法比(二戰軍隊規模占人口規模的10-20%);特別是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巴基斯坦只投入25萬兵力也就算了,連印度也只投入30萬兵力——這種規模和傷亡,跟二戰比,說出去都丟人。

正因為這種“有限戰爭”,使得巴基斯坦原本跟印度的巨大整體差距,變得沒有了那麼大——既然大家都只投入幾萬,小几十萬人,飛機、坦克啥的只出動幾百架、幾百上千輛,巴基斯坦還是出得起的。

如果雙方真的打類似二戰的那種“滅亡”性的戰爭,巴基斯坦的劣勢就會比較大了,也會隨著戰爭的進程逐漸加劇。

再一個,就不得不說說巴基斯坦背後的大國支持了。1961年,中巴關係開始改善;1962年,中巴邊界談判達成原則性協議。恰逢此時,中印邊界衝突爆發。所以,實際上,到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爭爆發時,中巴已經接近了準同盟關係了。

在第二次印巴戰爭中,當印度大舉進攻時,我方一方面對巴基斯坦進行了大規模的援助(含武器),一方面進行兵力調動,並對印度發出了公開的嚴厲警告。這顯然對支持巴基斯坦作戰,阻止印度升級戰爭到了很大的作用。

至於前不久爆發的印巴空戰,那規模就更小了。當規模比較小時,在整體實力大背景下,影響衝突走向的,往往是一小部分參與的兵力——比如上次印巴空戰,印度空軍規模是大,先進戰機是多,結果最前面出擊的卻是相對老式的米格21Bison戰機,結果上天就被巴基斯坦的FC-1“梟龍”戰機給揍下來了——然後你找誰說理去,只能自己認栽了。

所以,在整體和平,局部衝突的大環境下,各國對武器的採購,也逐漸偏愛少量、先進的武器——因為大部分情況下多了也用不上,拼的就是那一小部分。對於這種變化趨勢,我國也要加強研究啊,畢竟,我國現在的武器出口,佔世界的比例才5%,與目前我國的大國地位,已嚴重不符。


晨曦談兵


自新世紀以來,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之間沒有再發生過較大規模的軍事衝突,反而一直有不斷的小規模摩擦產生。不過摩擦的最後結果大多是不了了之,兩國撤軍就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有時甚至是巴基斯坦佔的便宜更多。印度實力遠強於巴基斯坦,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其實在巴鐵身後一直有國家在支持它,那就是以沙特為首的中東國家。

在上世紀的三次印巴戰爭裡,巴基斯坦雖然奮力反抗印度的進攻,但還是被擊敗和肢解。後來隨著兩國的經濟發展,體量小這個劣勢讓巴基斯坦與印度的實力差距越來越大,即使得到了中國的支持也沒能改變這一狀況。到了現在,印巴兩國實力已經不再是一個水平線上了。

如果是上世紀的印度,在這樣的實力差距之下,說不定巴基斯坦現在已經徹底消失了。但是自從1998年,印巴兩國“百米衝刺式”的核試驗後,兩國的實力在某種程度上就回到同一水平線上了:雙方都有了自己的核武器,也就意味著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極度降低。

不過核武並不能保障巴基斯坦在小衝突中不吃虧,畢竟巴鐵的常規力量規模還是處於劣勢。不過巴鐵身後的中東兄弟其實一直在幫助它,在中東國家的財力支援下,巴鐵的裝備水平也改善了不少。但在巴鐵努力發展自身的同時,對面的印度卻不再將它看做目標了。

身為一個幅員遼闊,人口數量巨大的國家,印度自然不會拘泥於現在的地位,而是努力向權利的巔峰攀登。這個過程中雖然巴基斯坦也會阻礙自己,但相對於現在打擊它,努力發展和建設國內力量才是最好的選擇。

對於巴基斯坦也是如此,目前世界面臨著一次巨大的變革,很多排名都會重新洗牌,而相對於打擊對手,在這場洗牌中保持低位或逆流而上才是正確的選擇。所以印巴兩國現在都不再將軍事打擊對方放在首位了,無論邊境衝突中是誰佔了便宜,它們也不會在意。


思遠防務


印度和巴基斯坦最近的衝突還是侷限在一個小範圍內,所以還是比較能夠展現誰的單兵作戰能力更強,所謂的孕肚菌是發展速度很快,也不過就是印度最近經濟發展,有更多的經費可以購買武器。

首先是武器上的,都知道印度的全球火力排行榜為第四位,他是二戰結束之後第一個擁有航母的亞洲國家,當時印度從英國海軍買走了大力神號航母,並且改名為維克蘭特號航母,但是真正的打起仗來,估計前十名都進不去。



印度的軍工能力很差,一來是因為印度人比較懶散,做事不嚴謹,曾經參加過科索沃戰爭的前德國軍人羅蘭巴特茨科認為,評估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怎麼樣,有一個非常簡單的辦法,就是看這個國家的軍工體系能否製造出具有競爭力的主戰坦克,顯然印度不具備這個能力。

印度從國外購買了子彈生產鏈,但是生產的時候成本發現比進口還貴,而且合格率比較低,印度士兵都不願意用國產子彈,更別提其他武器了。



印度之所以有現在的軍事排名,主要還是得益於他花費大量的盧比購買國外先進的武器,因此它也被稱為“萬國牌”武器,但是就算買回來,印度也不會修,也不會保養,印度頻繁墜毀的米格戰機就可以很好地說明這一點,而且很多武器零件被外國壟斷,當然就算不壟斷的他也造不出來,一旦發生戰爭,只要對他進行武器禁運,印度就沒招,連印度陸軍副部長薩拉斯.錢德都說印度的軍工比不上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擁有更強的的軍工基礎和科研水平。

另外就是印度的貪汙腐敗非常嚴重,購買武器的採購人員經常為了拿回扣而虛報價格,也就是印度用同等價位的錢買了更次的東西。



除了武器生產上的短板,印度的士兵素養也堪憂,這主要還是因為印度的種姓制度,如果打起仗來,低種姓的士兵甚至都沒資格開腔,只有給高種姓士兵填子彈的份,基本上印度軍官都是高種姓的人,而低級士兵都是低種姓的,高種姓的指揮戰鬥,低種姓的負責做炮灰,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普通士兵訓練和作戰的積極性,同時當兵還可以子承父業,又讓高種姓的軍官更加懈怠和懶惰,這種情況使得印度軍隊的整體作戰能力很低。



印度軍隊裡各個年齡層的人都有平均年齡比較大體能上也不行,而且印度很多人是素食主義者,比較少吃肉,這就不得不吃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來補充身體能量,造成他們肥胖,經常可以看到他們大肚便便,這也是他們身體素質較差的一個原因。



除此之外,在他們的意識裡,當兵已經成了一個養家餬口的職業,而並非是用來保家衛國,加上種姓制之間的隔膜非常深,高種姓的人享受更多的福利待遇和優質生活環境,而低種姓的人只能生活在生活環境很差的地方,而連種姓都沒有的賤民,只能生活在垃圾堆旁邊, 低種姓的人連溫飽都解決不了,更不會去關心什麼國運,所以他們內部並不團結。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印度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並非是真正的通過戰火洗禮的國家,缺少戰鬥經驗。不過卻從英國人那裡繼承了在現在看來比較迂腐的軍事體系,孟煩了(《我的團長我的團》的人物)還去參加了愛國遊行,即便當警察那大棒揮舞過來時,他嚇尿了褲子,相比於印度,連基本的愛國情懷都沒有,又怎麼去打仗呢?


風雲一點通


印度和巴基斯坦相比,兩個國家的實力應該不在一個檔次上。那麼相對強大的印度為什麼在印巴衝突當中不佔優呢?答案是,因為兩國都沒有願意將戰爭擴大化,兩個都是有‘核’國家。

我們來對比一下兩國的差距;

1、印度共和國:印度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人口13.3億,2017年GDP是2.6萬億美元,2017年度軍費開支為535億美元,世界排名第4,。近些年印度的經濟增長速度令人刮目相看,2017年經濟增長率為6.5%,經濟增長速度幾乎和中國持平,軍費增長速度為2.2%。但是印度的經濟基礎和工業製造依然很薄弱,尤其軍工產業更是薄弱,沒有一套完整的軍工生產體系,80%以上的武器裝備靠進口,是俄羅斯第一大武器買主,另外美國、歐洲和以色列都是印度的武器供應國。小到輕武器大到防空導彈和航母一應俱全,全部是進口貨,有‘萬國武器庫’職稱。由於武器裝備的‘多國化’在技術、標準上各國武器有很大的差異,所以使人員很難掌握使用,造成印度軍隊戰鬥力低下。


2、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巴基斯坦面積88萬平方公里,人口2億,2017年GDP為3050億美元。2017年軍費開支為90億美元。巴基斯坦經濟比較落後,人們生活水平比較低下,國內局勢不穩,上層政局不穩,行政最高領導更迭頻繁,大大的阻礙了巴基斯坦的經濟發展。近些年,中巴關係發展密切,巴基斯坦也得到了強大中國的全方位支持,經濟水平有所發展。特別是中巴合作的‘瓜德爾港’和‘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大大的增加了中巴的合作空間,巴基斯坦也成為中國唯一的“全方位戰略伙伴”,我們相信在強大的中國幫助下巴基斯坦很快會富裕起來成為真正的南亞大國。


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南亞次大陸的地區性大國,兩國關係因為歷史的原因始終對立,主要軍事衝突是,過去幾次印巴戰爭和近些年的印巴‘克什米爾地區’武裝衝突。雖然武裝衝突比較頻繁,但是雙方都能保持克制,使衝突規模在雙方可控範圍內。因為雙方都知道,我們都是有核國家,誰滅誰都不容易。雖然印度比較強大,但是巴基斯坦後邊有強大的中國人民支持,印度也不敢忘為。


東義義


印巴衝突屬於小規模局部戰爭,更多考驗的是單兵武器與單兵作戰能力。巴基斯坦的單兵武器大多進口自東亞某大國,這些武器都是世界一流水平的,並不比美歐俄系的武器差。而且因為巴鐵跟東亞某國的關係密切,對巴武器出口都是無保留的自用款,而印度進口的武器多是外貿款,這使得巴基斯坦實際上的單兵武器裝備並不比印度的來得差甚至有部分優勢。這對巴基斯坦打贏局部戰爭有幫助。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印度軍方高層的問題了,由於印度軍方高層不懂兵,對外購買武器十分花哨,屬於萬國牌的,這使得武器與武器之間的配合並不是那麼協調。現代戰爭屬於體系戰爭,單一的武器優勢無法轉化成整體的火力優勢。

其次,巴基斯坦軍方的單兵戰鬥力優於印度。印度雖然每年花費的軍費比巴基斯坦多得多,但是這些花費都是用來更新先進裝備的,用到單兵訓練上的花費並不多,這使得印軍的訓練整體低於巴軍。這訓練跟不上,在單兵較量上就很容易吃虧。


優己


這個說法不正確吧,印度不是軍事發展迅速而是發展緩慢,可以說印度人給自己坑了自己,由於效率不高等原因,印度沒能夠建立自己的軍事工業,還是依賴於進口,可對外採購軍火方面屢出問題,目前來說,印度不是沒錢買裝備,而是進度過於緩慢,一個合同算十年八年算意外,這造成了印度的整體軍事實力處於下降的狀態。比如:印度空軍在頂峰時期大約有45個作戰中隊,到2018年僅剩下31箇中隊,下降了1/3左右,原本印度海軍擁有兩艘航母,現在也只剩下一艘,原本印度陸軍的坦克數量很多,由於新一代坦克交付的緩慢,造成了坦克部隊的整體水平下降,只不過印度這種實力下降,在保持在對巴方構成優勢的基礎之上,所以顯現不出來。

印度在與巴基斯坦的對抗中不是劣處於勢地位,相反它是壓制者巴基斯坦。

從歷次印巴戰爭的結果來說,印度沒有吃大虧,相反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尤其是1971年,促成了巴基斯坦分裂,當年的東巴基斯坦變成了今天的孟加拉國。

印度軍隊在印巴戰場上,也許打得不是那麼順心順手,但是憑藉著整體實力強大,對巴基斯坦形成了壓制性的效果,在許多情況下還是佔了整體的便宜,在戰略上印度沒有輸掉任何一場印巴戰爭,這個印度沒有壓制巴基斯坦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即便在目前的情況下,印度依然對巴基斯坦保持相當大的壓力,印度在經濟上可能對於巴基斯坦形成10:1的優勢,在軍事上也在各方面形成的壓倒優勢,可以說巴基斯坦更多是在進行防禦,考慮如何應對印度的進攻,而不是對印度進行進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