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醫生和丈夫最希望她活著,然而意外......

工作的第二個年頭,我順利地考取了執業醫師執照,並且開始了自己的獨立管床生涯。

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的年輕醫生,被稱作住院醫,五年的住院醫師生涯,開始獨立管理病人,完成住院部最基礎的診療工作。

陽光自信的我已經做好準備,決定要把最多的時間留在病房,照顧好自己的第一個病人。

第一個值班日的下午,我接待了自己的第一個患者。

這是一位“十二指腸乳頭腫瘤”的中年女性患者,今年39歲,是兩個小孩的母親,是一位勤勞的農村婦女。

半個月以來,她的皮膚、眼睛、小便變得越來越黃,緊接著開始發高燒,噁心、嘔吐,精神和營養狀況越來越差。

在當地的縣醫院打針沒有好轉,檢查發現了膽管在十二指腸的開口被紅棗大小的腫瘤堵住了,縣醫院建議轉到上一級醫院做手術。

我仔細地翻閱了患者的病歷資料,詳細詢問病史,認真地做了查體,得出了自己的診斷。

這個病人是典型的膽管開口腫瘤,梗阻性的黃疸,目前的治療最全面的方法是“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

也就是把腫瘤部位完整地切除掉,再把膽管、腸管、胰腺重新吻合起來,簡單來說就是重塑消化道。

我把這形容是把堵住的水管切掉,把通暢的管道重新連接起來。

這個手術,原理很簡單,但是卻是普外科最難、最高級別的手術。

由於手術的部位在腹腔的深處,就像是在狹小的犄角旮旯裡修補管道,最危險、最常見的併發症就是出血和漏。

而這類手術,10個病人裡有4個病人會有漏的併發症,也就是說重新縫合的腸管、膽管裂開了。

而一旦裂開,腸管、膽管內的消化液、糞便、膽汁,甚至胰腺的胰液,這些具有強消化性的骯髒的液體將會佈滿整個腹腔。

一旦漏發生,患者將要面臨嚴重的感染、腸瘻液的侵蝕和營養的大量流失帶來的死亡。

我把初步診斷、病情、治療方案、手術風險告知了家屬。

雖然驚訝和緊張,但是他們選擇相信我這位年輕的醫生。

第二天,我把病人的情況向主刀醫生、科主任彙報,科主任肯定了我的判斷,同時囑咐完善相關檢查,做好術前準備。

手術很順利地進行了,我作為主管醫生,作為助手協助主刀和上級老師完成了手術。

他們反覆確認吻合口得到了確實地縫合,細緻地止血,妥當地縫合了切口。

我像所有年輕醫生一樣,為有幸參加這樣一臺高級別手術而興奮,同時也期待著自己的病人快點好起來。

但是我知道,手術只是一個開始,手術後漫長的恢復才是治療的關鍵。

而在術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患者要跨越一個個併發症的難關。

我把換洗衣服、洗漱用具拿到醫院,因為這個病人,需要時刻關注。

每天查房好幾遍、認真地換藥,有空的時候還跟患者聊天,鼓勵她下床活動。

但是,術後的第五天,患者還是發生了病情變化。

當天的晚上,病人的丈夫敲開了值班室的門,緊張得告訴我,病人肚子痛得厲害,還高燒39度。

我趕緊去查看患者,經過查體,判斷病人是腹膜炎的表現,而出現這種狀況,發生腸瘻的可能性非常大。

我緊急彙報了主任,主任趕來一看,經過認真的檢查,得出了同樣的判斷。

這時候想要去再次開刀修補瘻口,無疑是對患者沉重的打擊,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會選擇再次手術。

好在第一次手術放置的預防性引流管還在,我們決定把這根管換成更好沖洗引流的“雙套管”。

而這個管也有一個特點,需要時常地衝洗,甚至從腹部隧道里取出,認真地擦洗。

管理術後腸瘻的病人難點就在於此,需要醫生、病人、家屬絕對的耐心和信任,三方需要成為最緊密的戰友。

因為治療腸瘻需要漫長的過程,如果有一方選擇放棄,那這個治療將會以失敗告終。

我更少回家了,只要閒下來,就會去床邊護理管道。

病人經過手術和感染的打擊,變得十分的虛弱,除了靜脈營養,我的鼓勵成了她最大的動力。

慢慢地,我成了病人和家屬最信任的人。

但是現實終究還是在考驗人,病人在我的照顧下有了好轉,鉅額的醫療費用卻讓病人家屬產生了分歧。

經過手術和後續的治療,費用已經超過了二十萬,而接下來的治療還會需要很大的費用,這對於一個農村家庭,無疑是天文數字。

患者的老公和她的親姐妹在商討時發生了爭吵,也許是這位的丈夫被費用難住了,說了一些喪氣話。

也許是旁人的一些閒言碎語傳到了患者姐妹的耳朵裡,有人說:花這麼多錢,換個老婆都可以了,雖然現在有好轉,但是醫生也說還可能有波動,如果再發生意外,那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患者的孃家人覺得白大哥(患者的老公姓白)受了這些話的影響,再籌錢治療和照顧上變得有些消極。

白大哥被這樣的說法刺激了,他漲紅著臉說出了氣話:你們行你們來,前前後後都是我一個人照顧,你們做了什麼?

這些話成了兩方爭吵的導火索,兩方在病房外的走廊裡爭吵得越來越厲害,我趕忙從辦公室出來瞭解情況。

經過一番瞭解,我決定把患者的主要負責人白大哥叫到一旁單獨聊聊。

男人對男人,有時是好說很多,我拍著白大哥的肩膀說:白大哥,我們這兩個月以來患難與共,一起給大姐洗管子、消毒傷口。看著你日夜守護,倒屎倒尿,餵飯穿衣,我知道你是最辛苦的,也是我和大姐最信任的人,我非常能體會你的感受。如果錢上有問題,我可以幫你想想辦法,可以試一試現在比較流行的網絡籌款。實在不行,我個人資助你一些!

白大哥聽我這麼一說,心裡安慰了很多,他說:錢不是最大的問題,目前還能撐得住,但是她們說的那些話實在太傷人了。

清官難斷家務事,我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在中間調解,同時用自己積極的態度鼓勵他們,最起碼他們現在都信任我。

經過治療,病人一天天好轉,患者此時已經能夠帶管下床活動,能吃能喝,氣色也越來越好,每天早上都能跟我逗趣談笑。看著病人一天天好轉,我感覺自己是最幸福的人了,那種成就感,也許只有醫生能體會吧。

時間向中秋推移,我已經照顧病人三個月了,每天緊繃的神經,讓我的身體有點吃不消。

科主任見我辛苦了這麼久,打算讓我放個中秋假,回家跟家人好好聚一聚。

剛開始我拒絕了主任的好意,不過一場發燒讓我最後還是不得不休息。

我跟同事認認真真交代了自己總結的各種細節,生怕漏掉什麼,雖然我知道同事的經驗比我豐富,但是還是忍不住多嘮叨幾句。

我還特別交代同事,要多跟病人聊天,注意不讓他們家人再起衝突。

臨走前,我去病房跟病人告別,病人笑著說:你放心回家過節吧,我現在好得很,等你回來我都出院了。

雖說只是離開兩天,但是我還是很擔心醫院的事,在家還是時不時跟值班醫生了解病人的情況。

中秋假期一結束,我趕緊回來上班。

不過上班第一天,我就發現不對勁,自己管的病床空著了。

我趕緊問同事,我的病人好轉出院了?

同事告訴我,那個病人昨夜凌晨瘻道大出血,緊急搶救沒搶救回來。

我聽到這個消息,頓時感到晴天霹靂,自己照顧了這麼久的病人,慢慢地一點點好轉,怎麼變化得這麼突然?

我說,你們怎麼沒有告訴我?

同事說,你在老家告訴你有什麼用,再說主任們都來參加搶救了,都沒有搶救過來,這也是病情併發症的風險之一啊!

此時的我,彷彿世界都崩塌了,第一次感覺的經過自己的堅持和努力,看著病人一點點好轉,沒想到一夜之間努力都成了泡影。

我責怪自己不應該放假休息,如果自己一直堅守崗位,情況會不會不一樣?

雖然大家都勸我,這就是醫生要面對的世事無常,每個醫生都會經歷這種過山車一樣的感受。

但是永遠不要忘記,醫生就是常常去安慰和幫助、偶爾去治癒,即使面對失敗,還是要堅定地走下去。我想,這就是我的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