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与会嘉宾看好中国经济前景 期待深化开放迎未来

与会嘉宾看好中国经济前景 期待深化开放迎未来

中国经济是与会嘉宾讨论的重点。新华社记者毛振华摄

新华社天津9月21日电(记者毛振华)在全球经贸环境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中国经济能否继续扮演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角色,成为在天津举行的第十二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与会嘉宾们讨论的焦点。他们普遍认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创新助力下,中国经济有足够韧性及潜能。

“许多预测中国经济增长即将停止的预言,最后都被证明是错误的,我始终对中国经济增长保持乐观态度。”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说,中国应该为自己走上持续发展道路而自豪。

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兼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艾德维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调整期,可能会带来挑战与不适。但是长远来看,中国目前的投资等所有的努力终有回报。

韩国京畿道知事李在明对中国目前坚持的发展方向十分看好并给予高度认同。“比起经济总量的增长,中国目前更注重发展质量和内涵,更多向技术、服务业倾斜,中国已找准今后的发展方向,并正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

与会嘉宾看好中国经济前景 期待深化开放迎未来

国外嘉宾在现场进行交流。新华社记者毛振华摄

在多个论坛和会议讨论中,大家纷纷流露出对中国高度重视创新的赞赏,认为创新正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施瓦布认为,创新已经成为竞争中最关键的因素,中国的创新力是领先的,中国已经走上了打造创新型社会的良好发展轨道。

世界经济论坛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心负责人穆拉特·森梅兹说,中国创新已在全球产生广泛影响,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中国的地位至关重要,“没有中国的参与犹如法拉利没有发动机”。

日本对外经济机构总裁赤星康说:“我经常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考察,看过很多研发中心,如果你三个月不到这些地方,你会发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仲量联行华东区董事总经理及中国投资部总监吴允燊也认为,从强调不搞“大水漫灌”到扩大开放、鼓励创新,以更大力度调整结构,都体现出中国的发展更注重质量与效益,相信随着这些务实之举逐步落地,势必将提升企业盈利,助力中国经济实现成功转型。

IBM大中华区总裁陈黎明提出一个新观点:今天很多外国公司已经开始转换角色,从“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阶段向“Made with China”(与中国共创)阶段过渡,从把技术带到中国到如今把创新带到中国、与中国同创共发展的新阶段。

巨浪拍岸,中国经济的大船依然平稳航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认为,由于中国吸收外部冲击的能力相对较强,金融开放的步子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迈得大一些。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张慧颖建议,中国在开展国际合作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明确自身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所在,注重产业发展优势的培育。

与会嘉宾期待,中国可以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打造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为中国经济平稳向前保驾护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