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5 现在还有人写十四行诗吗?

现在还有人写十四行诗吗?

十四行诗,也称为“ 商籁体”,是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又称“ 彼特拉克诗体”,每首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由两段四行诗组成,后一部分由两段三行组成,即按四、四、三、三编排。

英国的莎士比亚,改变了彼得拉克的格式,俄国普希金又改良并创立了的“奥涅金诗节”。从这里可以看出十四行诗是从13世纪意大利发轫的,后来在欧洲风行开来的一种诗体,很是古老。

即便是在欧洲的现代,白话文兴起之后,十四行诗体就变得很罕见,也只有诸如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诗人勃朗宁夫人写的《她的诗和她的爱情》几首和其他为数不多诗人写的几首。

现在还有人写十四行诗吗?

“剑雄品评”认为:就中国来说来,十四行诗体本与中国最为著名的唐宋诗词体系是少有重合的。十四行诗作为西方一种重要的诗体,中国是从现代诗产生时就开始输入,诗史已近百年。

但是作为舶来品,显然无法与绵延至今、广受欢迎的中华主流的唐宋诗词体系相抗衡的。原因很简单,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作为一种历练至今的文明体系。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已成鼎立之势。外来任何文明属下的文化的输入,势必先会被中华文明监控,尔后被改造和同化。

十四行诗体输入诗史虽近百年,但应和者并不多,这与诗体的语言体系不同有很大关系。一首在字母国家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的十四行诗,未必会引起方块字的国家的洛阳纸贵、争先诵读。

现在还有人写十四行诗吗?

“剑雄品评”认为:当今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深入我国各行各业、社会的各个层面。已经深层次的改变了国人的阅读方式和习惯,连唐宋诗词体系的主力地位也已被日渐边缘,何况外来血统的十四行诗。

取而代之的是,易于碎片化阅读、明白如话的文章、故事。诗歌因为具备意蕴深远、言简意赅的要素,需要读者深入体味方知个中三味的文学体裁,已渐被阅读者所疏远。没人看就没有写,输出的梗阻导致输入的减少,所以,现在很少人是在写十四行诗的。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