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河北吳橋縣創新“網格化”治理模式,護航打贏疫情防護阻擊戰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王雅楠)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河北滄州市吳橋縣把排查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圍繞解決住宅小區管理力量薄弱,排查防控“點多面大”等防疫難題,積極探索“覆蓋全面、運轉高效、服務溫情、摸排準確、處置迅速”的新“網格化”治理模式,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堅強保障。

重構責任區間,劃分“五戰區”格局。吳橋縣城區共有8個社區,居民4.7萬人,人口結構複雜、流動性強。疫情發生後,為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落實排查責任,降低漏查漏報風險,吳橋縣在原35名社區工作者和94名居民小組長開展排查工作的基礎上,打破原有的社區建制邊界和縣城管局統一管理的常規模式,將城區97個小區和832戶普通平房居民,按居住類別重新劃分為成熟物業小區、單位家屬樓小區、無物業小區和平房、經營性門店、開發區企業5個“戰區”。在住建、城管、市場監管、自然資源、農業農村、開發區等較大科局系統分別設立指揮部,管理調度相應“戰區”排查穩控工作。同時,建立了“三本臺賬”即排查責任臺賬、武漢返鄉人員及密切接觸人員臺賬、武漢外返鄉人員臺賬,進一步明確了排查重點和責任,有效扭轉了縣城管局“獨自作戰”、各社區“各自為戰”的被動局面,提升了排查穩控效率。

集結優勢兵力,發揮“四大員”作用。吳橋縣對公職人員居住分佈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本著“主動請纓”與“認領責任”相結合的原則,迅速組建了一支由1956名黨員幹部和人民教師組成的“五級”網格員隊伍。五級網格員負責一個單元,四級網格員負責一棟樓宇,三級網格員負責一個小區,二級網格員負責一個社區居委會,一級網格員為包聯部門,負責工作推進,統一由相應“戰區”指揮部進行調度,開展統計、觀察、宣傳和服務等工作,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疫情排查穩控網絡,對有效防禦疫情奠定了堅實基礎。發揮“統計員”作用,迅速掌握基礎數據。

網格員隊伍成立當日即進入戰鬥狀態,嚴格圍繞“三本臺賬”,對責任網格內的居民進行逐戶走訪和逐人登記,共建立城區居民檔案50939份。發揮“觀察員”作用,抓牢日常穩控關鍵。網格員每12小時督促住戶自測體溫,每天定時逐戶統計來吳、離吳人員,一旦發現可疑人員和疑似症狀,立刻上報。目前,557名城區新近回吳人員被動態納入觀察範圍,130名離吳人員接受了信息登記,人員臺賬動態更新,流動去向清晰可控,做到了病毒一例不入、一例不出。發揮“宣傳員”作用,提振共克時艱信心。建立社區、街道交流互助微信群,及時推送官方媒體權威信息,共發放各類宣傳冊、明白紙、倡議書2萬餘份,普及防疫知識,宣傳抗擊疫情舉措,引導群眾疏解了情緒壓力,增強群防群控意識。發揮“勤務員”作用,濃厚鄰里守望氛圍。為保障居家隔離人員的正常生活,幫助其他居民儘量減少外出,網格員隊伍自覺擔負起所在網格的便民服務工作,為街坊鄰居答疑解惑、採買物資,協助噴灑消毒藥劑,聯繫相關部門解決生活難題,進一步加深了鄰里之間的溝通了解,實現了“人在家中住、事在格中辦、難在群中解、情在網中結”。

強化效率保障,建立“三級聯動”機制。為切實提升網格員的工作執行效率,保障“網格化”治理模式的有效運行,吳橋縣建立了上下“三級”聯動機制,即網格員接受所在區域責任單位統一管理,負責住戶排查、反饋數據、執行指令,做到“事不過夜、每日清零”;責任單位負責牽頭小區內網格員的組織調度,集中彙總各類數據,報縣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分析研判;領導小組負責研判信息,明確舉措,向基層直至各網格推送,一旦發現可疑人員事項,由縣防控領導小組下達具體指令,調度各相關單位鎖定位置、掌握信息、隔離本人、消毒周邊、排查密接人員。同時,組建14個專項督查組,開展不間斷督導檢查,對疫情防控工作落實不力的嚴格追責問責,形成了上下貫通、協調有序、指揮順暢、令行禁止的疫情防控工作體系。

截至目前,全縣保持了零疑似和零確診病例。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