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醫院裡的不同科室,會有“隔行如隔山”的現象嗎?醫生給您說清楚

在醫院的不同科室之間,隔行如隔山的現象是很正常的

即使是相同科室之間,術業有專攻的情況也是非常常見的,尤其是在一些大型的醫院,骨科就可以分成創傷、關節、脊柱、手外、運動醫學等很多不同的分支學科,有的航母級別醫院更是關節科就會分出3~4個科室。

醫院裡的不同科室,會有“隔行如隔山”的現象嗎?醫生給您說清楚

謝醫生從本人的經歷給大家仔細的解答下這個問題,看完以後,可能您對醫生這個行業會有更多的瞭解了!

首先,我們可以嘮一嘮不同科室之間是否是隔行如隔山

謝醫生剛畢業的時候是不能確定科室的,按照我們醫院的規定,每一個醫生必須在我們醫院外科輪科結束之後,具備了相關的外科經驗,才能確定最終所在的科室,因為在我們醫院有5個大的外科,分別為骨科(兩個大科)、神經外科、普外科、胸外科,所以總共輪轉了5年,最終才確定在骨科。

大家可能以為在每個外科都呆了一年的時間,足夠掌握每個科室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了,其實大家的想法是錯誤的,這一年的時間學的都是皮毛

比如在普外科輪轉的時候,這一年的時間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在寫病歷,做手術配臺,而且做的手術大部分都是一些非常常見的手術,比如甲狀腺、乳腺、闌尾或者是腸道的手術,相信大家都知道闌尾炎手術,對於一個外科醫生來講可能是比較基礎的手術,有些人認為闌尾炎是一個小手術,但是在這一年的時間裡,謝醫生遇到了幾乎所有的可能見到的奇葩闌尾炎病例,比如

膈下、膀胱後、闌尾炎穿孔、闌尾炎膿性包裹、闌尾周邊回盲部腫瘤(這例手術難度太大,做了六個小時)……

我們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那就是確定患者是闌尾炎,但是上了臺之後,因為各種各樣的異常的情況,最終手術做不下來,必須要找上級醫生來幫忙才能解決問題,要知道我們的上級醫生在普外科已經工作了10年到20年以上了。

醫院裡的不同科室,會有“隔行如隔山”的現象嗎?醫生給您說清楚

當輪轉到腦外科以後,遇到的病例又是所有新鮮的,又是從來沒有遇到過的,需要再次重新掌握相關的解剖知識、相關的閱片,相關的手術操作,這沒有長時間的鍛鍊,單純的通過1~2年的時間是無法掌握一個科室的基礎的。

更不要說外科與內科之間巨大的差別,如我們在臨床上遇到比較複雜的血液病病人或者是有消系統疾病病人的時候,必須要有相關內科或者是相關外科醫生的輔助來會診,幫助我們處理患者,才能更好的幫助患者解決問題,因為行業之間的差距和認識真的是比較大,如果讓一個外科的醫生幫助患者降血糖不是不可能,但是降血糖是否會穩定,是否能更適合每一個患者,這真的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大家還可以瞭解一下,在十幾年前謝醫生輪科的時候,普外科的好多手術可都是開大刀做的,但是這些年的進展已經幾乎都用腔鏡微創手術來完成了,即使都是醫生,以前也曾經幹過普外科,但是現在如果讓謝醫生去做普外的腔鏡手術……可能嗎?

所以,不同科室之間,真的是隔行如隔山!

定了科室,在骨科工作就沒有術業專攻的差別了嗎?

個人認為在一個大的方向上,比如大家都在骨科這一個業務領域內,不應該用隔行如隔山來形容,而是用術業有專攻來描述更準確一些。

我相信其他行業的朋友們也應該能認識到,現在各自的行業都是處於一種飛速發展的過程當中,去年我們還在用4G的電話,今年我們就已經用5g電話了,去年我們還在用手機刷微信付款,但是今年我們刷臉就可以了。可以這麼說,在某些領域如果一年不跟上時代,就有可能落後於時代

對於骨科醫生來講也是這樣的,因為骨科本來就分成很多的分之學科,比如創傷,比如脊柱,每一個分之學科的認識,每一個分之學科的設備變化和理念變化真的是非常的快。

比如在關節方面,我們以前都認為全膝關節表面置換是對患者非常好的一個選擇,但是現在部分關節置換,都儘量的保留患者比較好的關節部分,將不好的部分置換掉,這種保膝的手術對患者的收益可能會更大,而且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這是由於手術理念、治療理念以及手術耗材研究不停進步,向更好的方向進步的結果。

但是大家要知道,關節置換手術是屬於關節手術方面當中的4級手術,是最高級別的手術,這個手術的難度可不是學一年、兩年或者是幾年的時間就能把它做好,做到精益求精、做到完美,這需要長時間的、大量的操作去積累經驗,要不停的鑽研,最終才能把手術做的更好。

一個人到底能有多少的精力呢?在骨科的分支科學,比如關節科來講,身體有諸多的關節(肩、膝、腕、髖、肘、踝)需要研究和學習、熟練掌握診斷、保守和手術治療的技能,這可能需要一個醫生付出一生的時間去不停精進,哪兒有那麼多的精力再去研究手外、創傷或者是脊柱呢?

門門通,門門松這句老話,本人覺得沒有錯,只有在自己專研的方向上不停努力、堅持鑽研,才能更好的提高技術,最終更好的幫助患者解決問題!

醫院裡的不同科室,會有“隔行如隔山”的現象嗎?醫生給您說清楚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做法,就是如果您想看某一個科室的病,最好要能通過醫院的人找到一個科室看某一個方面疾病最好的那個醫生,而並不是某一個醫院某一個科室最大的那個醫生,因為往往在醫院的人最能瞭解在某一方面疾病哪一個大夫看的最好,手術做的最好,保守做的最好,或者是某些操作做的最好,這就是術業有專攻比較典型的體現。

謝醫生雖然是骨科的醫生,主攻的方向還是運動醫學,所以到現在為止,只要涉及到手外的患者,都會推薦給我們醫院一個手外手術做的非常好的醫生讓他來看,我自己從來不治療這樣的患者,就是因為我知道我沒有人家看的好,有時候在門診遇到特殊的病人或者是需要做手術的病人,都會給這個醫生打一個電話推薦給他,目的就是不使患者走彎路,能得到一個最好醫生的治療,是一個患者的幸運。

另外,不同科室之間不是完全分離的,互相溝通很重要

在我們醫院有一個學習小組,這個小團隊做的非常的好,謝醫生曾經有幸參加過兩次小組內的病例討論。

這個學期小組固定成員有4人,分別為一名神經外科醫生、神經內科醫生、CT醫生以及病理科醫生

醫院裡的不同科室,會有“隔行如隔山”的現象嗎?醫生給您說清楚

為什麼會形成這個小組呢?因為大家發現各個學科都有各個學科的限制,比如同樣的一個病例,外科醫生會有外科的見解,內科醫生會有內科醫生的見解,做ct檢查的醫生也有他的見解。但外科醫生缺乏內科知識,而內科醫生很少去關注手術當中的狀態,ct的的醫生把檢查做完,只能通過片子來判斷一個人的病情,但是沒有臨床知識的輔助,比如病例的特點,患者的症狀,以及術後的病理支持,做完了檢查就做完了,不會更加精進對於某一類疾病的見解,這樣大家都會出現瘸腿。

於是我們醫院這4個非常有正事兒的醫生,大家互相溝通,最終建立了這個小組,而且固定在每週的週四下午進行這一週特殊病例的討論,大家做好各自的病例準備,如主管醫生介紹患者病例的病情,由ct醫生進行片子的分析,外科醫生介紹術中的情況,由病理科醫生介紹術後病理的相關知識,大家互相探討在疾病診斷當中遇到的問題,在患者治療當中遇到的問題,在患者治療以後需要如何更好的減少可能出現的問題,慢慢的醫生水平會有很大的提高,患者也從中得到了很大的收益。

總結

在醫院的科室之間,隔行如隔山是很現實的一個問題,因為醫學是複雜的,我們要對每一個患者負責,不能貿然的去治療自己完全不擅長的病人,比如讓一個外科醫生去治療血液病,那相當於犯罪!在同一個大的學科方面,不同的分支學科之間也是有術業專攻區別的,每個醫生的領域也會不同,這也是很正常的。

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的,雖然現在的醫學各自有各自的發展方向,各自有各自的進步空間,但是也往往有互相融合的地方,如何能多科室之間協同合作,更好的治療病人,也可能是將來的一個發展方向!

我是堅持用簡單語言解釋複雜疾病知識的謝新輝,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或點個贊吧,謝謝了!

醫院裡的不同科室,會有“隔行如隔山”的現象嗎?醫生給您說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