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康熙的寵臣,每天進宮時,帶著1荷包金豆子,出宮時一顆都不剩

  封建社會有一種說法,即所謂“伴君如伴虎”。因為皇帝執掌全天下生殺大權,一句話可以讓人飛黃騰達,一句話也可以讓人腦袋落地。因此歷朝歷代文武大臣們,看似高車駟馬風光無限,實則是等同於走鋼絲,稍有不慎就會大難臨頭。不過,有一種人卻能深諳陪王伴駕之道,在皇帝面前幾乎為所欲為,卻不必擔心有任何後果。這種人就是所謂的“寵臣”。

  

康熙的寵臣,每天進宮時,帶著1荷包金豆子,出宮時一顆都不剩


  寵臣之中,也沒少出名人。比如漢武帝時期的第一寵臣東方朔,就是其中翹楚。東方朔聰敏機智,言語詼諧,算是摸透了漢武帝的脾氣,徹底把漢武帝給馴服了。《史記》記載,東方朔喝醉酒,在皇宮裡隨地小便,換其他人就是禍滅九族的大罪,但他僅僅被臨時貶黜,很快又復出。五代十國時期,后皇帝李存勖寵愛戲曲演員敬新磨,敬新磨在演出時,竟敢實打實地抽了皇帝一個耳光,皇帝絲毫不以為意。

  

康熙的寵臣,每天進宮時,帶著1荷包金豆子,出宮時一顆都不剩


  到了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間,又出了這樣一個寵臣。此人名叫高士奇,歷任內閣中書、翰林院侍讀學士等職位,雖然官位不高,卻深得康熙歡心。從康熙十年進宮,到康熙三十七年,將三十餘年時間裡,除了有一二年時間賦閒居家,幾乎每天陪伴康熙左右,榮寵之盛,在康熙時期可謂絕無僅有。即使他年老退休之後,康熙只要一想起他,就會馬上讓他進宮陛見,住上一段日子,幾乎到了須臾不可暫離的地步。此人的得寵,與一袋金豆子有關。

  

康熙的寵臣,每天進宮時,帶著1荷包金豆子,出宮時一顆都不剩


  高士奇的發跡,頗有幾分傳奇色彩。他是浙江紹興人,出身貧寒。但他自幼勤學苦讀,博覽群書,無論詩文書法,在同輩中無出其右,是個名副其實的才子。但他早年命運多舛,時運不濟,滿腹經綸,卻在科舉考試中接連失手,連個舉人都考不上,一度窮困潦倒,流落京師,給人寫書信、寫對聯為生,勉強填飽肚子,小日子那叫一個慘。

  用現在的話來說,他只缺少一個機會。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個貴人,權相明珠,成為明珠府上一個家庭教師兼文案秘書,開始步入京師權貴圈子和上流社會。他憑藉機敏聰慧和滿腹才學,很快得到康熙皇帝賞識,從此攀龍附鳳飛黃騰達,成為康熙時代一顆耀眼的新星。康熙皇帝為人好學不倦,對儒家文化、典籍史書興趣濃厚,高士奇一肚子才學總算有了用武之地。

  

康熙的寵臣,每天進宮時,帶著1荷包金豆子,出宮時一顆都不剩


  《清史稿》記載,康熙曾說:“得士奇,始知學問門徑。”以帝王之尊說出這樣謙卑的話,幾乎把高士奇誇上了天。“士奇無戰陣功,而朕待之厚,以其裨朕學問者大也。”一句話揭開了高士奇受寵的原因。古代沒有互聯網,要想從古書上查找個典故、名言之類,誠非易事,需要在堆積如山的古書中一頁一頁慢慢翻。高士奇的出現,完美解決了此問題。康熙眼中,高士奇大概等同於現代的互聯網和搜索引擎,但有疑惑不解之處,立即能給他提供準確答案。

  

康熙的寵臣,每天進宮時,帶著1荷包金豆子,出宮時一顆都不剩


  康熙對他的這項神奇能力讚歎不已,“士奇得古人詩文,一覽即知其時代”。他認為這都是由於高士奇學識淵博,所以才會才思敏捷。其實,康熙皇帝不知道,其中大有奧妙。康熙身邊的文學侍從之臣,匯聚當時的知名學者和一代大儒,個個都是數十年寒窗苦讀,一生勤學不輟,學識不次於、甚至超過高士奇的大有人在,同樣的一肚子墨水兒,為何唯獨高士奇得到這麼高的評價?

  清代史學家趙翼的《簷曝雜記》中,道出了其中原委。原來,高士奇才華橫溢是不假,但要想在康熙身邊出人頭地,非得有絕招不可。高士奇的絕招,是一荷包金豆子。高士奇發跡之後,每次入宮伴駕,經常隨身攜帶一包金豆子。他會向內侍宦官暗中瞭解,聖上最近所讀何書,面見哪些大臣,所談何事等等細節,宦官們透露一件事,“酬以金豆一顆”,簡直成了有獎問答。結果入宮時一荷包金豆子,出宮時“傾囊而出”,一顆都不剩。

  

康熙的寵臣,每天進宮時,帶著1荷包金豆子,出宮時一顆都不剩


  高士奇的金豆子不是白花的,當天晚間,他就把康熙最近常看的書找出來,加班加點惡補一番,並根據康熙的言談揣測其心事,有的放矢查找典籍,準備材料。等到伴駕時,康熙的問題一出口,胸有成竹的高士奇問一答十,信手拈來,顯得自己才學過人,博得康熙青睞。其實高士奇做這種不可告人之事,是冒著掉腦袋的風險。收買內侍,刺探宮廷皇室內幕,是犯法殺頭的大罪,也是歷代皇帝的大忌。

  乾隆時期的宦官高雲從,就是因為向大臣洩露內廷機密,被凌遲處死,涉案的大學士于敏中等大臣,都被撤職查辦。因此高士奇此舉,純屬投機取巧兵行險著,但在封建時代,富貴險中求,也確實被很多人視為處世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