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三部門:擴大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規模,提高相關博士生待遇

3月3日,教育部等三部門發文提出擴大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規模,構建基礎理論人才與“人工智能+X”複合型人才並重的培養體系。對承擔重大科研任務的博士生,應參照科研人員管理的有關規定,制定保障和提高博士生相關待遇的具體辦法,保護博士生的合法權益。

高校人工智能學科建設、人才培養仍顯不足

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負責人指出,近年來,我國部分“雙一流”建設高校相繼成立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或通過其他創新機制,將人工智能相關學科建設列為重要建設任務,培養了一定數量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

但高校人工智能相關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高層次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和跨學科創新平臺不足,學科建設缺乏深度交叉融合,基礎理論、原創算法、高端芯片等方面突破較少,複合型人才培養導向性不強,高校和企業的產學研合作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等方面。

為此,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雙一流”建設高校促進學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的若干意見》,針對現狀與問題,著力在人工智能高層次人才培養的理念思路、推動策略和具體舉措上進一步創新突破。

《意見》提出,要瞄準“理論、算法、平臺、芯片和應用”等急、斷、缺的短板領域,構建基礎理論人才與“人工智能+X”複合型人才並重的培養體系。同時,還要探索深度融合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新模式,適度擴大研究生培養規模,為我國搶佔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人工智能領域引領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撐。

安排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招生計劃專項增量

南都記者關注到,此前,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曾在發佈會透露,今年擴招的研究生計劃重點投向臨床醫學、人工智能等專業,並以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專業學位為主。

此次《意見》再次明確提出,將人工智能納入“國家關鍵領域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招生計劃”支持範圍,綜合考慮有關高校高水平師資、國家級科研平臺、重大科研項目和攻關任務等情況,安排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招生計劃專項增量。積極引導高校通過實施常規增量傾斜和存量調整辦法,切實優化招生結構,精準擴大人工智能相關學科高層次人才培養規模。

在培養模式上,《意見》提出確立專項任務培養研究生機制。以多學科交叉解決重大問題的專項任務作為研究生課題主要來源和培養載體,以高水平科學研究支撐人工智能高層次人才培養,支持高校在承擔的重大科研任務中,自主確定研究生培養規模,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方案,完善人才培養成本分攤機制。

對承擔重大科研任務的博士生,高校應參照科研人員管理的有關規定,制定保障和提高博士生相關待遇的具體辦法,保護博士生的合法權益。強化博士生交叉複合培養,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礎理論算法、關鍵技術和核心應用,強化問題導向的多學科交叉博士生培養,提高博士生將不同學科理論與方法、科學前沿與企業實踐進行整合再創新的能力。

此外,《意見》還支持高校與人工智能領域骨幹企業、產業化基地和地方政府設立人才聯合培養項目,建立任務驅動的跨行業跨學科導師團隊,促進科研協同創新發展和博士生聯合培養。

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產業聯盟和骨幹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等合作建設面向重大研究方向或重點行業應用的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應用場景平臺、聯合實驗室(技術研發中心)和實訓基地,共建示範性人工智能學院或研究院。鼓勵企業參與制定研究生培養方案,組織開展人工智能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和技能競賽,引導學生以企業實際問題開展創新創業實踐。

高校可自主設置人工智能交叉學科

將重點發展哪些學科?《意見》提出,加強人工智能基礎理論、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知識處理與挖掘、智能芯片與系統、數據分析與大數據系統、認知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等相關方向建設。鼓勵高校統籌各類資金,支持人工智能相關學科建設,逐漸形成學科優勢特色,推動人工智能向更多學科滲透融合。有條件的高校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培養需要,以自主試點、先行先試方式,自主設置人工智能交叉學科。

在課程體系建設方面,《意見》要求各校面向全產業鏈和社會發展需求,科學設計多學科交叉融合的課程體系,避免簡單“拼盤化”。以理論沿革和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為主幹,打造人工智能核心知識課程體系,重點建設一批與數學、物理學、計算機、控制、神經和認知科學、心理學等學科交叉融合的人工智能基礎課程。

以重大科技前沿和產業應用創新需求為導向,打造人工智能關聯知識課程體系,鼓勵高科技創新企業參與建設一批“場景驅動”的應用型模塊課程。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領域最新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建設一批有影響力的教材和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此外,《意見》還鼓勵高校開展自我評估,支持學會、行業協會開展第三方評價,合理借鑑國際評估。構建激勵學科交叉研究人員動態流動的複合評價機制,認可其對來源學科和交叉融合學科的雙重貢獻,以及論文、專利、軟件著作權等成果形式。

完善碩博貫通培養和分流退出機制

如何保障學位質量?《意見》鼓勵高校在人工智能相關學科設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開展多樣化教學評價。

高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設立人工智能專門工作組,負責人工智能高層次人才培養方案、學位標準和管理規範制定,承擔學位評審相關工作。完善碩博貫通培養和分流退出機制。設立跨學科評議專家組,設置專門的評議要素,適時進行人工智能領域學位論文抽檢和人才培養質量專項檢查。

同時,還鼓勵高校統籌財政投入、科研收入等各種資源,加大支持研究生培養、開展基礎前沿研究和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的力度。加強與骨幹企業的合作,利用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創業投資基金及資本市場融資等多種渠道,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高校人工智能重大項目實施,加大對人才培養、應用研究、基地平臺建設和成果轉移轉化的支持力度。

南都記者 吳單 發自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