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為什麼感覺如今鄉下稻田裡的董雞越來越少了?

竹籬茆舍墨客


董雞我們這裡叫“咕嚕呱呱”,因為它叫起來時,常常呱呱呱的叫幾聲後就叫一聲咕嚕呱呱,而且一叫就是一早上。

在以前,村民們一聽到它叫,就會說這咕嚕呱呱鳥煩死了,真叫得住,國耳朵。小丫要說的是,無論它叫董雞還是叫咕嚕呱呱,它使終有個正二八經的名字,那就是秧雞。


秧雞個不大,羽毛有好幾種顏色,我們這裡的最長見的是白臉秧雞,它的嘴和腳都是草綠色的,黑羽白腹,行動靈活而又狡黠,飛不遠,經常在秧苗返青後到秧田裡做窩。

春季吃些秧田裡的蟲子,螞蚱,蛐蛐。水裡的小魚小蝦,和一些小泥鰍小螺螄,然後在稻穀抽穗時求偶交配產卵。待小秧雞出殼後,稻穀也灌漿了,吃得就更多了。

記得在我的老家,村子四周全是大水田,早上煮飯時總會聽到秧雞叫,母親一聽到叫聲,就說,哎呦,要是女娃吃了它的蛋,這咕嚕呱呱下蛋時要疼昏三次才下出一顆蛋呢。

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反正母親每次在秧田裡薅草,撿回來的秧雞蛋都不給我倆姐妹吃,說女娃不能吃,煮了後都是讓我奶奶吃了。回想起來,那時侯這秧雞可真多啊!


如今,水田減少,種稻谷的人家也越來越少,秧雞生存的條件不復存在,家沒了,鳥兒自然要選擇合適自己生存的地方去住,這就要遷移,慢慢的也就少見了。

而且我發現,有些人在秧田裡還安放了誘鳥器,叫聲就是母秧雞叫的那幾聲“咕嚕呱呱”。這該shi 的誘鳥器不知誘sha 了多少的成年秧雞,致使母秧雞找不到交配的對象,那麼,即使母秧雞下了蛋也孵不出幼崽,從而導致了這種鳥慢慢走向滅亡。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農藥的噴施,導致食物鏈受到破壞,許多秧雞吃了被農藥毒shi 的蟲子,自己也受到了迫害。


所以現在,鄉下的稻田也不是秧雞的溫柔之鄉,四面危機四伏,一不小心就鑽了釦子,吃了毒蟲子,被有魔法的聲音誘sha ,這也就是如今的鄉下聽不到秧雞叫的原因。

若還想從前一樣,繼續聽到秧雞美妙的歌聲,那麼就要給它一個生態的環境,保護它,愛護它,那麼我們生活的地方,生態才能達到平衡,物種才能繼續存活下去。


泥糖小丫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看題主所說的“董雞”估計題主就是雲貴川的人吧,董雞在我們這邊又稱為秧雞,腿長個小,多為黑色,麻灰,我記得那時候打穀子或者抓龍蝦,總之在田邊,都能看見一隻成年的秧雞後面跟著幾隻黑色的小秧雞。

以前別說是隨時可以見到,甚至經常可以抓到,我們晚上夏天抓黃鱔,捉青蛙,經常能捉到秧雞,不過沒人吃那個,聽說很腥,都是圖個新鮮,玩一下就給放了,養你也養不活。

但是現在,好像很久沒有聽到秧雞叫了,也見不到這大長腿了。

本人就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在我們那邊國家大力開發,在開發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環境也被破壞了,甚至有些地方開起了工廠,來自各方面的汙染,使這些被小動物們賴以生存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失去了家園,這些田園動物自然就減少了。再加上農藥等殺蟲增產的化學手段,這些小動物們更加不能生存下去。

不僅僅是秧雞,現在青蛙這些都很少見到了,所以呼籲大家保護環境。



一隻小農俠


董雞是一種在我國分佈較為廣泛的候鳥,據資料記載有20多個省都有董雞的身影,這種鳥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泊溝塘邊或沼澤的蘆葦、水草叢裡,在遷徒的過程中南方的水稻田裡也經常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

董雞有幾個比較顯著的特點:

一是會游泳。大家知道雞形目動物大都不會游泳,但董雞卻是一個例外,它是雞形目動物裡為數不多的會游泳的雞,而且它還可以潛水,擅於在淺水叢或沼澤地裡奔跑。

二是會變聲。可能大家不太清楚,大多數的時候我們可以在清晨或傍晚聽到的董雞悅耳而清脆的叫聲,但在董雞繁殖前尋找配偶的時候,雄雞的叫聲會變得低沉而單調,像敲鼓發出的“咯咚”聲。

三是怕陽光。董雞還是一種“愛臭美的怕曬鳥”,一般有陽光的時候,董雞很少出來活動,前些年和喜歡觀鳥的一群小夥伴們常選在清晨、傍晚或者陰天的時候觀察董雞活動的身姿,它們也只有這些時段出來活動,才能觀察到在水面滑行的身姿。

四是雜食性。董雞既吃麥粒、草籽、稻穀等穀類食物,也捕食一些小魚小蝦、昆蟲類的動物性食物,是一種雜食性的動物。但在動物性食物較為稀少的時候,就主要以穀類植物為主,所以一度像麻雀一樣被人們認為是一種害鳥,受到廣泛的捕殺。不過現在董雞的身影越來越少見了。

為什麼現在董雞越來越少見了呢?不外乎有這幾種情況。

一是城鎮化的加劇,使得董雞在城鎮郊區或村莊附近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就像麻雀一樣,我們見到了也不如小時候那樣多了。一種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發生重大改變時,自然就會減少,甚至絕滅。

二是農藥的因素。在農作物種植中的利用,使董雞的食物越來越少,沒有食物怎麼生存呢?

三是不法分子的偷獵。董雞的體重在半斤-1斤之間,屬於中型涉禽,是一種非常好吃的野味,儘管現在對涉獵管控的比較嚴,但仍然會有一些不法分子偷獵。

四是遷徒的途中風險。董雞在我國是一種夏候鳥,根據氣溫與季節的變化,具有跨境性遷徒,每一個遷徙所經之處的環境變化都會影響其生存,我們國家實施保護並不代表所有路過的遷徒之地都對其保護。


綜上所述,生存環境的變化、食物的減少、不法分子的偷獵以及不可控的遷徒路途風險是造成董雞越來越少的因素。


我是@我和我的小農莊,如果您有更好的見解,歡迎關注交流,或留言理性評論。

我和我的小農莊


首先,我們要明白董雞是一種什麼雞?據我所知,題主所說的董雞是一種野生動物,主要生活在稻田裡,靠採食稻田中的水生植物、昆蟲、稻穀等來生存。

其次,我們要知道董雞的別名是什麼。其他地方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在我們當地農村,題主所說的董雞,我們叫它“秧雞”。曾記得,我們從小到大,每年在嫩秧、割谷的季節,稻田裡就有許多秧雞,每隻都在半斤左右,最大的估計接近一市斤。每當遇見,凡是在田裡勞作的,不管男女老少,都會放下手中活兒,開始對秧雞進行圍追堵截,直至抓住秧雞才住手。但多數都是打白板,兩手空空如也。

第三,我們要清楚董雞對生存環境要求。據瞭解,董雞對生存環境的要求特別高,一是要有稻田,二是稻田無農藥,無化肥,三是稻苗無病蟲害。但是,近來了,農民大量施用化肥,大量使用農藥,不僅破壞了稻田的土壤結構,而且還破壞了董雞的生存環境。

綜上所述,如今鄉下稻田裡的董雞越來越少的主要原因,我認為,主要還是農民在種植稻田的時候,大量使用化肥、農藥所導致。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如有不妥之處,敬請留言批評。

我是邊客,專注客觀發佈三農趣事,如果你對我發佈圖文或視頻感興趣,請關注《邊客在農村》,分享更多別樣精彩。





邊客在農村


董雞也叫秧雞,是我們小時候在湖泊和稻田裡常見的一種動物,經常棲息於蘆葦沼澤,灌水的稻田或甘蔗田,湖邊草叢和多水草的溝渠也常常能見到它們的身影。秧鳥怕曬,多在清晨和黃昏出來活動,特別喜歡陰天,這時候它們就可以整天活動了。

秧鳥平時很少起飛,善於涉水行走和游泳,速度是極快的,所以也很難以捉到。我們小時候調皮,在游泳時好些孩子就去合圍想捕捉它們但很難,最多也就是把它們剛出生不久的孩子捉到玩耍。這時候鳥爹鳥媽就會憤怒起來,快速從水面上奔馳後飛起然後再俯衝向人衝擊並用它們的糞便當作炮彈向人攻擊,直到放了它們的孩子為止,非常的有意思。


現在董雞不僅在鄉下的稻田和溝渠裡已經很難以看到了,而且在一些靠近城市的湖泊中也是難覓到它們的身影,問題就出在現在農田中使用的是大量的化肥和農藥,使得水田中的浮游植物和生物不能夠生存,從而斷絕了董雞的食物來源,城市周邊的湖泊也受到了汙水、汙染物的嚴重破壞,也使得它們無法繼續生存。因此現在想要看到它們,就要到遠離城市和農田受到溼地保護的地方才行。


駱駝草的吟唱


我們這裡倒是越來越多了,半個鄉鎮的農田都種樹變成國家溼地公園。加上又是山區,又有水域面積。還有就是這種鳥也沒人吃。我每天上班都能看見幾只,也可能是哪一群。


我來了61


一.生存環境惡化了。農村土地流轉,搞養殖的多了,良田變塘口,定期下藥毒殺塘中其它生物,秧雞也遭殃了。二.捕殺的人多了,一隻秧雞十幾元,用彈弓絲網.地籠均可捕殺,秧雞豈能不減少?三.即使種糧,化肥.農藥也會造成秧雞死亡或受傷。


列兵人



zwhyxdh50502


現在是科學發展的時代,農村農民種田打藥水全部是高效農藥,只要鳥撲足到田間裡的害蟲,吃到肚子裡,它們的生長成活率非常可怕,只有百分之幾的成活率,所以現在的董雞越來越少!


吳佳欣883粟鳳芳


我們叫田雞,此田雞非彼田雞,80年代在安徽宣城,滿山遍野都是,還有斑鳩,喜鵲,烏龜,泥鰍,黃鱔。到了90年代農場的土地承包給農民,隨著甲胺磷農藥的大量使用,這些東西幾乎在1-2年內就絕跡了,現在不知道種群有沒有恢復,好想回去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