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魏延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網絡水軍大都督


魏延作為蜀國僅次於“五虎上將”的大將,在劉備去世後,一直未受到重用,這對於人才凋零的蜀國來說堪稱是一場災難。魏延或許在他的做人上有短板,得罪了一些不該得罪的人,但他無論是在武藝和兵法謀略上,均不輸於五虎,卻在後期一直被打壓,這也從側面反應出蜀國在人才使用上的弊端,或許這就是蜀國最先滅亡的根本原因。

魏延(?-234年)字文長,義陽(今河南桐柏)人,陳壽在《三國志》原著中稱魏延是“善養士卒,勇猛過人”。

而作為五虎上將之首的“武聖”關羽,曾親自在校場上考交過魏延,並對其評價道“其兵法武藝確是學有所長”,因此,魏延深受劉備的器重。在劉備入主益州時,魏延兩次生擒西川名將冷苞,累積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在攻取了漢中之後又破格提拔魏延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最終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員。魏延鎮守漢中十餘年,數次擊敗曹軍的進犯,確保了漢中寸土未失,單就這一點來說,魏延勝過關羽多多,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並斬殺了曹魏大將王雙等多人,其戰功遠在蜀國諸將之上。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稱王,需留大將鎮守漢中,當時所有的人都認為張飛必是漢中太守的最終人選,就連張飛本人也覺得這個位置非自己莫屬。

但劉備卻出人意料的任命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並將魏延從牙門將軍升為鎮遠將軍,由此可見魏延在劉備的心目中佔據了何等的位置。劉備在離開漢中之前曾問魏延道:"今天委任你這個重任,你打算說點什麼嗎?"魏延朗聲答道:"如果曹操舉傾國之力前來,我請求為大王擋住他,如果是一偏將率十萬大軍前來,我請求為大王吞併了他。"劉備聽後感到十分滿意。

劉備在稱帝建立蜀漢之後,又進封魏延為鎮北將軍,在這裡我們不得不佩服劉備作為一代雄主的知人之明。

熟讀《三國》的朋友都知道,劉備在白帝城向諸葛亮託孤的時候:“先主以目遍視,只見馬良之弟馬謖在傍,先主令且退。謖退出,先主謂孔明曰:"丞相觀馬謖之才何如?"孔明曰:"此人亦當世之英才也。"先主曰:"不然。朕觀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後來諸葛亮在失街亭斬馬謖的時候,曾淚流滿面的深悔沒有記住劉備給他的提醒,最終導致了這次慘敗,並對劉備的知人之明佩服得五體投地。

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為北伐中原而進駐漢中,再次晉升魏延為涼州刺史。

建興八年(230年),曹魏三路大軍進攻蜀漢漢中地區,其中兩路因大雨退還,此時魏延率軍迎戰曹魏唯一還在進攻的部隊,以後將軍費瑤、雍州剌史郭淮率領的主力的大軍,魏延大破費瑤和郭淮,魏延也因此被提拔為徵西大將軍,而且授予假節,進封為南鄭侯。建興九年(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與司馬懿對峙,據《漢晉春秋》記載,司馬懿命張郃圍攻王平於南圍,諸葛亮派魏延援救王平,此戰魏延大敗魏國名將張郃,嚇得司馬懿不敢出戰。

魏延在隨諸葛亮北伐中原的戰役中,數次請求諸葛亮撥給他精兵,由他效仿韓信出奇兵於子午谷,最後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但諸葛亮一直不許,所以魏延經常感嘆自己之才不為所用。

《三國志》中曾記載: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魏延曾在軍事會議上提出建議,因長安守將夏侯楙怯而無謀,故願自請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長安,並認為夏侯楙一定會棄城逃走,那時長安唾手可得,中原即可大定,而諸葛亮卻認為此計懸危而不用。

魏延雖然精通兵法,勇猛絕倫,但諸葛亮的摯友楊儀卻對魏延不屑一顧,而魏延也數次聲稱要拿刀剁了楊儀,此舉無疑為他自己埋下了殺身之禍。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再次北伐,魏延被任為前鋒,同年秋天,諸葛亮因病逝世於五丈原。此時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率軍退回漢中並令魏延斷後,魏延大怒道:"丞相雖然身亡,但還有我呢,怎麼能因一個人的死而荒廢天下大事呢? 再說,我魏延是何人,怎麼能受楊儀的擺佈,做斷後的將領呢?"隨後便日夜兼程,趕在楊儀大軍的前面,用燒燬棧道的方式來阻止楊儀退兵。

隨後楊儀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劉禪說對方謀反,劉禪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到底是誰想造反,此時魏延人際關係上的短板顯露了出來。

董、蔣二人都擔保楊儀忠心而稱魏延謀反,在這種跳進長江也洗不清的情況下,魏延只得率其子魏猛及數名隨從逃亡往漢中,但最終被楊儀派遣的馬岱追上並將魏延父子斬殺,馬岱在將魏延的頭顱獻與楊儀之後,睚眥必報的楊儀竟然用腳來踐踏魏延的頭顱,並且惡狠狠罵道:"庸奴!你還能再作惡麼?"隨後他又誅滅了魏延的三族。

關於魏延是否謀反,《三國志》中曾記載:"原延意不被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這就是說魏延根本就不是降魏,只不過是想誅殺楊儀。這也不難理解,如果大軍回川之後,睚眥必報的楊儀能饒過對頭魏延嗎?

魏延堪稱是劉備帳下最悲情的大將,其文韜武略都是上乘之選,而且對劉備忠心耿耿,早在荊州時,他就為了放劉備進荊州城而與文聘打得你死我活。而到了長沙之後,又為了投奔劉備而險些被諸葛丞相給砍了,在熬沒了劉備、諸葛丞相、“五虎上將”之後,於兩軍陣前橫刀立馬但卻不諳人情世故的魏延,最終又死在了楊儀的手上,不知他是命中註定還是得罪了哪路神仙?


王銘葦


很多人受《三國演義》影響,認為對魏延的印象就是長有反骨,是一名叛將。不過正史上的魏延到底是怎樣的呢?我是醉愛談歷史,今天給大家聊一聊魏延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我主要說三點。

(魏延劇照)

第一點、魏延不是降將

據《三國志-魏延傳》記載:

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也,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

這說明什麼?從魏延還只是個小兵的時候,他就已經跟隨著劉備。從他參軍到最後被殺,都是在蜀漢效力。而不是小說裡描述的那樣,斬殺自己當時的主公而投降到蜀國。一個從名不見經傳的的小兵逐步提升為將軍,這足以說明魏延立下了汗馬功勞,也側面說明魏延的能力是絕對非常出色的。

第二點、魏延沒有背叛蜀國

(魏延劇照)

應該說,魏延對於蜀國一直都是忠心耿耿,只是他的性格太過於直率,不懂得政治手腕。在蜀漢後期,五虎上將均先後死去,魏延成了蜀國的中流砥柱。諸葛亮去世後,蜀軍不得不暫時放棄伐魏撤軍。當時是讓魏延來斷後,但是魏延和諸葛亮、姜維一樣,他也是一個極力主張北伐的人。再加上魏延和文官楊儀的矛盾幾乎已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他知道回去只會被楊儀所害,所以魏延拒絕斷後。

本來蜀國後期一直就有人反對北伐,再加上諸葛亮死前已經再三囑咐撤退,魏延的主戰方針根本得不到眾將士的支持。魏延憤怒之下選擇了獨自帶本部兵馬回蜀國。魏延在後面和楊儀的衝突中處於孤立無援狀態,最終被擒斬殺並滅了三族。在筆者看來,魏延頂多是抗命而已,反叛真的談不上,這是楊儀給他扣上的帽子。

這裡需要強調一點,魏延自始至終都沒有投降魏國,他只是不想聽命於楊儀而已。有人說魏延狂妄自大,看不起楊儀這些文官。其實仔細想想也不難理解,論戰功、資歷和官職,魏延都在楊儀之上,但是卻必須要聽命於楊儀,所以魏延自然是不服。而楊儀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據史書記載,楊儀是一個妒賢嫉能的人。他不僅和魏延不和,他還和蔣琬、劉巴的關係比較緊張。

(楊儀劇照)

如果這些只是個人性格問題,有一句話足以說明楊儀的為人。他說:

“往者丞相亡沒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落度如此邪!”

意思就是說,當初諸葛亮死的時候,我要是領兵投降魏國該多好啊。這哪裡是一個臣子該說的話?楊儀也因此被貶為庶民,之後仍不思悔改辱罵蜀國。

第三點、魏延有勇有謀

(魏延劇照)

作為一名以勇猛著稱的悍將,魏延算是有勇有謀的名將。為諸葛亮獻計子午谷奇謀,且不說此計能否成功,就這計謀就不是一般人能想得出來的。

總之,魏延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兵,到成為徵西大將軍,在蜀漢後期北伐中擔任先鋒大將,卻在諸葛亮死後因為抗命被殺,實在可悲、可嘆、可惜!


醉愛侃足球


魏延為人孤高,深明大義,多立戰功,在後期尤其為諸葛亮所倚重。但是性格上比較矜高,有些叛逆性,對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時常發牢騷,不懂得處理官場上的人際關係,得罪了很多人。




糾結5182


魏延一開始只是在長沙太守韓玄手下的一個偏將,職務比韓玄手下的黃忠還低,世上之人聽說過黃忠的神勇,沒聽說過魏延的名字。當他想幫黃忠反抗韓玄時,沒有幾個士兵擁護他,最後落荒而逃。

這說明什麼?魏延沒有心機,以他的勇武,完全可以在曹操、劉備、孫權、或者劉表等人手下謀個一官半職。何況他還是河南人,找曹操、劉備謀職很方便。後來,諸葛丞相北伐時,他又沒有心機,當眾人的面說諸葛亮的主意沒有他出子午谷的奇兵好。作為下屬,有意見私下提,當眾駁斥諸葛丞相,影響了領導的權威,當然意見得不到肯定。

當韓玄要殺黃忠時,魏延不服造反,這時候沒個士兵擁護他,他的造反失敗劇終。說明他帶不了團隊,後來和楊儀不和,被馬岱所殺,這更說明他真的帶不了團隊,團隊中人並不忠心於他。


魏延有時候很聰明,並不只有勇而無謀。劉備信任他,讓他獨守漢中十年,這證明了魏延的智勇。當時,他比張飛更受劉備重用。漢中是曹操必爭之地。再後來,諸葛亮北伐時,讓他經常打先鋒,並把引誘司馬懿父子到葫蘆谷的重擔交給了魏延,可見,諸葛亮也知魏延有勇有謀。既能詐敗至真,又能保全自己。既能騙過老狐狸司馬懿,又能完成設伏任務。魏延其實是真英雄。

只可惜,個人主義過重,沒了好的結局,他不死,魏延和姜維一人帶一支人馬北伐,歷史又會改寫。


老薑聰蒜


魏延是個有大本事、有大睥氣的人。

一、劉備是卓越的人才鑑別師,他讓魏延守戰略要地漢中,足見魏延絕對是有勇有謀的大才。

魏延,字文長,作為劉備私人武裝跟備入蜀,因戰功升牙門將軍。時劉備晉漢中王,遷治成都,必須選重要將領守漢川,大家都認為此職非張飛莫屬,飛也深以為然。誰知劉備卻擢拔魏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兼漢中太守,全軍上下無不驚訝。劉備大會群臣,問魏延:我對你委以重任,你有何打算?魏延豪邁地答道:如果曹操帶領天下兵馬而來,請允許我為大王您抗擊他;如果是由偏將帶十萬人馬前來,請允許我為大王您吃掉他們。劉備稱帝后,升鎮北將軍。建興元年,封都亭侯。五年,孔明駐軍漢中,魏延率先鋒部隊,兼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八年魏延西進羌族地區,在陽溪敗魏名將郭淮、費瑤,升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以符節,晉封南鄭侯。

魏延每次隨孔明出兵,都想請得一萬兵馬,與丞相分兵會師於潼關,仿韓信、劉邦故事,孔明總是制止。網上談論最多的子午谷奇謀,雖然有些弄險,但可證明魏延確是軍事奇才。(鄧艾偷襲陰平就是魏延奇謀的複製版,不也僥倖成功了?)

二、魏延矜持高傲,不知禮讓,憑空豎敵,孔明死後又目無王法,造成人生悲劇。

劉備死後,魏延只買孔明的帳,但也沒少發牢騷。孔明不讓他獨領一軍,他常以為孔明膽怯,嘆息自己的才能不能盡情施展。

魏延位高爵顯,孔明帳下許多人都避讓他而甘居其下,只有北伐參謀長楊儀不買魏延這個北伐副總司令的帳,兩人勢同水火。

建興十二年,孔明出兵北谷口,魏延為先鋒。秋天,孔明病重,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籌劃死後退兵安排,讓魏延斷後,姜維次之,如魏延萬一不聽從命令,不理會他讓全軍照常撤退。這等安排,魏延處境危矣!要想活命,只有撤退一條路,可魏延竟還意想天開去立功,他對來探口風的費禕講:丞相雖死,我還健在,府中親戚和官員家屬送丞相回國安葬,我率軍繼續北伐!況且我堂堂魏延,怎能為楊儀斷後!這話錯得厲害了,連孔明北伐都要請旨,現在作為北伐統帥孔明下令楊儀代理統帥,非常時期,楊儀參謀長代司令很正常、也合法,你魏延除非後主皇封,否則你無法上位!霸王硬上弓,自封統帥,沒有法理依據,說白了,行為非法。

接下來,魏延昏招迭出。他得知楊儀南撤計劃,大怒,趁楊儀大軍沒動,率部向南,並燒燬全部山間棧道, 等於截斷北伐大軍歸路。魏延、楊表上表朝廷,蔣琬、董允保楊儀而懷疑、魏延,楊儀劈山開路,日夜兼程,緊挨魏延之後,魏延先佔南谷口,楊儀派何平抗擊魏延,何平叱責魏延:丞相屍骨未寒,你們怎麼敢這樣?魏延大部散去,僅有自己和幾個兒子直奔漢中。楊儀派馬岱幹掉了老魏,楊儀把老魏腦袋扔在地上,用腳踩著罵:你還能′做壞事嗎?最終誅滅三族。魏延對蜀國還是十分忠誠的,他太有理想,並把理想現實化害了自己。


蒼茫大地顧煒斌


演義中劉備進位漢中王之後,冊封五虎上將,分別是關張趙馬黃五員大將。如果劉備再加設一個名額,將五虎將改成六匹狼,魏延絕對有實力上榜。

小說中魏延投降劉備之後,孔明便要將他斬首:

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



要說三國時的降將,又何止魏延一人。孔明偏偏針對他,說他非忠義之士。雖然最終保住了性命,但剛加入就遭受了白眼,這滋味哪能好受。

沒辦法,只能忍,兢兢業業的幹著。

在正史中,魏延的遭遇其實跟演義中差不多。諸葛亮對他一直都有成見,但是劉備是很器重他的。

擔當大任,坐鎮漢中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自稱漢中王,居於成都,便要留一大將坐鎮漢中。眾人都以為非張飛莫屬,可劉備選擇的卻是魏延,讓人意想不到。

上下譁然時,魏延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這番話說的可謂是氣勢磅礴,自劉備起,到群臣文武,莫不稱其雄豪之氣。

而魏延也並不是過嘴癮之人,在他鎮守漢中時,無敵敢來犯。說明他的確有獨擋一面的能力。

生性孤傲 恃才傲物

魏延雖然有足夠的能力,但他卻沒有足夠的謙和之心。

跟隨諸葛亮北伐,他不是如其他將領一般,聽候諸葛調遣,而且想自領一軍,分兵出戰。如此作為,自然是遭到了諸葛亮的不滿和猜忌。

而他跟同事關係的相處,更是一塌糊塗。



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

這也正是他跟楊儀兩道奏表上到朝廷時,沒一個人為他說好話,都說他反叛的根本原因,以致被殺,三族遭夷。

結語

要說魏延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能力足以比肩五虎將。可是性格太傲,註定了他悲慘的下場。

其實他是跟關羽很像的一個人,都有十足的本事,能夠獨擋一方,妥妥的大將之風。但死穴都在性格上,恃才傲物,過分抬高自己,以致目中無人,視他人皆匹夫豎子。

人不可無傲骨,卻不可有傲氣。對於魏延,你們怎麼看?


Ad哥哥


魏延他的確是一個投降的人,她原本是劉表手下的一名大將,正是在長沙城內,但是最後荊州落入了劉備的手中,劉備開始侵佔周圍的各個城池,其中就包括這個長沙城,長安城有黃忠和魏延這兩名大將鎮守。

按道理來說完全沒有能力攻破的,但是連老天都站在你這邊,長沙城內,吵得不可開交,還想要殺黃忠,魏延拼死維護,可是韓雪心意已決任憑別人怎麼說都一定要殺了黃忠,魏延見勸阻無效。

看來這次動武了拿起骨頭就像韓玄劈成了兩半,帶著黃忠揚長而去,開了城門投了劉備。追隨劉備之後,我也是成了眾人議論的對象,等他權當沒有聽見一心為主,征戰沙場,劉備耶力排眾議全力提拔魏延。

之後劉備平定荊州四周後,鳳雛先生龐統來投,並且提議讓劉備前去爭奪漢中,說只要拿下了漢中,才能與曹操方庭抗拒,在朋友的建議之下劉備開始了西征之旅,他將自己最信任的人關羽和孔明留在了荊州。

帶著龐統一起攻打西川,魏延也隨之前往,雖然沒有什麼官職,但是它卻是一劉備保鏢跟隨前往的,雖然只是保鏢,但是在戰場上所表現出的勇猛,絕非一般人所能比的。

沒多久就幫助主公玄德拿下了多座城池,真的是奪取了漢中。之後你又被不滿足漢中這塊地方了,想要進攻四川,並親自帶兵出征,將魏延留在漢中中希望可以被拒曹操,魏延也不負眾望,他在漢中的時間,沒有人敢來鬧事。這也足見魏延有多強,期間曹操也派人過來招降過,但全都被他拒之城外了,絕對是忠心蜀漢的。





V587累


魏延本人輕敵狂妄,行事魯莽。他是蜀漢大將,雖然勇猛,但是缺少謀略。諸葛亮死後,魏延造反,被馬岱斬於馬下!


諸葛亮出祁山討伐魏國時,魏延一再獻計願領領兵五千,取道出褒中,循秦嶺以東,不過十日即可到長安。而在當時的情況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諸葛亮深知其考慮不夠周全沒有采納他的建議。他甚至在蜀軍與魏軍交戰陣前自己率領軍隊奇襲洛陽,剛走了幾里地就被打的大敗而歸,丟人丟到家了。

魏延在追隨劉備攻打西川的路上,自視甚高,在黃忠已經得到命令後,還要與其搶功,竟然提出要與老將軍到劉備面前比武,勝者出戰。後來不聽勸告而魯莽出戰,差點丟掉性命。



魏延的死可以說是他自己作的!以往幾次背叛主人,常有反心,這些都被諸葛亮看在眼裡,早知其有反骨。一旦魏延提出的計謀不被採用,就怏怏而去,露出不悅之色。在諸葛亮去世之後,更是自視甚高,要親率大軍攻打司馬懿,還要誅殺楊儀等人,可以說他的死乃是其性格使然,不能怪別人!


微百科noland


還一個真實的魏延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既然是小說,那麼必然是加註入了作者的感情色彩。其中許多內容是作者虛構的。



首先,大家可能比較關注的是魏延天生反骨的話題,其實,所謂反骨,只是小說家的構思而已,歷史上並沒有記載,直至魏延死去,關於魏延謀反之說,純屬子虛烏有。



其次,魏延的軍事指揮能力很強,從劉備取漢中後,挑選鎮守漢中之將這一點可以看出,魏延的軍事才能在張飛和趙雲之上。而且,魏延善於治軍,“善養士卒”。是個能夠獨當一面的將才。


再者,魏延是一個狂傲的人,劉備將漢中交於其手時,魏延說:“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最後,從其它史料記載來看,魏延也是個文武兼備,驍勇善戰之人,個人武力值極高。關羽、張飛、馬超等人相繼去世後,他是蜀中難得的一員超群絕倫的上將。

史上對魏延的評價其實是有些片面的,不客觀的,只是魏延居功自傲,自恃清高,自以為是,從而被同僚邊緣化,顯得有些另類,自然得不到重用。



智帝輝煌


大家看多了《三國演義》,總是會對於魏延存在偏見,認為魏延是因為他造反不成,才被諸葛亮安排的馬岱所殺。


但是在陳壽所著的《三國志》裡,魏延儘管為馬岱所殺,但卻不是諸葛亮的安排,而是長史楊儀的安排。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看《三國志》裡對於魏延的記載:

平蜀有功,升遷牙門

魏延字文長,義陽人,備受劉備器重。建安十六年,劉備應劉璋之邀入川,幫助劉璋抵禦張魯。魏延隨劉備入蜀作戰,劉備軍北上抵抗張魯,駐紮葭萌關。 建安十七年,劉備與劉璋決裂,起兵攻打劉璋,派遣魏延與黃忠一起佔據涪城。當時劉備軍兵不滿萬,孤軍無援,而劉璋拒絕堅壁清野的戰術,派遣張任、冷苞、鄧賢、吳懿等將領率領精銳前去阻擊劉備。


劉備軍打敗劉璋部隊後,又派黃忠、魏延等分統軍隊,平定廣漢郡。魏延因數有戰功升遷為牙門將軍。 建安十九年,魏延隨劉備攻克重鎮雒城,並與諸葛亮、張飛等人一起包圍成都。

委以重任,鎮守漢中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自稱漢中王,並定都成都,於是當留大將以震漢中。當時大多數人的意見都認為張飛應當擔任漢中太守,張飛也覺得這個位置非自己莫屬,但是劉備卻意外的提拔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並將魏延從牙門將軍升為鎮遠將軍,全軍上下聽聞此事一片震驚。


一日劉備大會群臣,問魏延道:“今天委任你這個重任,你打算說點什麼嗎?”魏延朗聲說道:“如果曹操舉傾國之力前來,我請求為大王擋住他,如果是一偏將率十萬大軍前來,我請求為大王吞併了他。”劉備聽後感到十分滿意,群臣因為魏延說的這番話而稱讚其雄豪。

章武元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魏延進封為鎮北將軍。建興元年四月,劉備去世,五月,太子劉禪繼位登基,魏延被封為都亭侯。

抗魏有功,先主愛將

建興五年,諸葛亮為準備北伐,進駐漢中,升魏延為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建興八年,曹魏三路大軍進攻蜀漢漢中地區,其中兩路因大雨退還,此時的魏延也率一支偏師西入羌中,攻擊曹魏涼州地區,魏延率領軍隊行至陽溪一帶,遇到曹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的大軍,兩軍會戰,魏延大破費瑤和郭淮獲得大勝。魏延也因此被提拔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授予假節,進封為南鄭侯。


建興九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與司馬懿對峙。司馬懿派張郃攻王平於南圍,諸葛亮使魏延、高翔、吳班逆戰,魏兵大敗,獲甲首三千級,司馬懿退回大營堅守。建興十年,魏延與劉琰不合,言語虛誕,諸葛亮責備劉琰,劉琰其後作書信道歉。

好奇弄險,策危不用

魏延每次隨軍北伐,都請諸葛亮給他一萬人馬,另走一路攻關中,最後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如同西漢將領韓信的例子。但諸葛亮一直不許,所以魏延經常說諸葛亮膽怯,恨自己的才能不能盡用。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魏延曾在軍議上提出建議,因長安守將夏侯琳怯而無謀,故願自領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長安,並認為夏侯琳一定會棄城逃走,而諸葛亮認為此計懸危不用。

魏延善養士卒,勇猛過人,但性格高傲,性情極惡,人人都避其鋒。唯獨楊儀不屑魏延,與他勢成水火,甚至有數次魏延拿刀作勢要殺楊儀的舉動,諸葛亮愛惜二人,費禕也常為二人調解。

居功自傲,師出無名

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為前鋒,夢到自己頭上生角,問占夢人趙直,趙直說:“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戰而賊欲自破之象也。”最後卻對人說:“角之為字,刀下用也;頭上用刀,其兇甚矣。” 同年秋天,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魏延斷後,如果延或不從命,就隨他的便。


諸葛亮死後秘不發喪,楊儀令費禕前往揣摩魏延意圖。魏延回答道:“丞相雖然身亡,但還有我,怎麼能因一人死而荒廢天下大事呢?再說我魏延是何人,怎麼能接受楊儀擺佈,做斷後的將領呢?”


蜀漢大軍都隨楊儀徐徐退卻,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趕在楊儀大軍前面,所走過的地方都燒絕閣道。楊儀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劉禪說對方謀反,劉禪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到底是誰想造反?董、蔣二人都擔保楊儀懷疑魏延。

兵敗被殺,謀反無證

魏延先佔據南谷口,率軍出擊楊儀大軍,楊儀命令王平在前抵禦魏延,王平罵魏延的先頭部隊:“諸葛丞相去世屍骨未寒,你們這些人怎麼敢如此?”魏延大軍知道錯在魏延,便不聽魏延的命令,就地解散了。

只有魏延與其子數人逃亡,逃到漢中,楊儀派遣馬岱追上了魏延,並且斬了他,將頭顱獻於楊儀。楊儀腳踐踏魏延的頭顱,並且罵道:“無德匹夫,你還能再作惡嗎!”隨即誅滅魏延三族。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