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一個怎樣的計策?

左傾-45°


關於對“子午谷奇謀”的討論是老生常談了,魏延所提出的“子午谷奇謀”一共有兩種版本:一種是三國志裡的“攻潼關”;一種是魏略記載的“攻長安”。

照常理來看,魏延的“奇謀”更傾向於第一種,既“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


魏延子午谷奇謀的優點

上圖是“子午谷奇謀”的示意圖,可以看出,魏延走的是藍色路線,諸葛亮走的是黃色路線。相比諸葛亮需要郿縣、長安等障礙,最後到達潼關、武關來看,魏延倒是可以直衝長安,然後繞過長安,搶在曹魏關東軍團支援關中時,拿下潼關、武關,利用蒲坂津運糧(曹操徵關中時,命徐晃設立蒲坂津,作為運糧基地)。

關中地區一馬平川,除了潼關,武關之外幾乎無險可守,魏延拿下這兩個地方,可以阻礙關東軍進入關中,也可以保護諸葛亮慢慢蠶食關中,最後全取關中地區,把戰線推往潼關——武關一帶。憑著關中物資和險要關口,和曹魏大軍相持。

而曹魏集團還對蜀漢的動態不明,他們的精神全部集中在了江東一帶,曹真、張郃等人也正在荊州防備著東吳,這時的關中是力量最為薄弱的時候了。

這一點來看,魏延確實是個軍事高手,因為他敢弄險,打戰根本就沒有什麼“十全必克”的方法。可諸葛亮為什麼不用呢?這就得從“子午谷奇謀”的缺點來說了。



魏延子午谷奇謀的缺點

第一:地形。子午谷四面都是懸崖峭壁,而且棧道年久失修,需要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而且因為山地居多,魏延所帶的一萬軍隊肯定是需要熟悉山地戰的部隊。很有可能就是諸葛亮辛苦訓練出來的“無當飛軍”,這是屬於蜀軍的精銳部隊。

第二:天時。魏延要走子午谷,就得求神拜佛老天不要下雨,曹魏三路大軍徵蜀時,曹真走子午谷,結果一場雨就把三路大軍都給擋住了。曹真被困在子午谷裡,可供行軍的棧道大部分都被沖垮了,曹真一面修棧道,一面行軍,半個月才走了一半的路程。

第三:曹魏方面的反應。雖然曹魏在關中的力量十分薄弱,但也不至於到了一擊而潰的程度,各地駐守的軍隊至少也接近一萬,還有防禦羌胡的精銳騎兵,以及各地的民兵,加起來至少有兩萬部隊。更要命的是,長安守將夏侯懋雖然無能,但駐守在長安附近的雍州刺史郭淮可不是等閒之輩。

何況長安離曹魏國都洛陽很近,就算魏延真的拿下了潼關、武關,可郭淮要是直入長安,接管夏侯懋的兵權,和洛陽方面兩邊夾擊的話,憑魏延那一萬軍隊,能守得住嗎?(魏延攻潼關、武關肯定也會有損失,一萬部隊得打個折了)。

所以“子午谷奇謀”看似贏面很大,好處不小,可也存在著太多不穩定的因素。尤其是魏延本人和那精銳的無當飛軍,不論損失了哪一個都得讓諸葛亮狂吐幾斤血。


狐史首丘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以漢中到長安潼關,構成一道防線。對外擋住魏國對內消滅雍涼魏軍。



三國志的記錄是: 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魏略:魏延率萬人走子午谷攻佔長安,諸葛亮從斜谷率主力到長安匯合。我認為三國志的記錄更準,因為潼關是關中門戶。不拿下潼關很難守關中。兩者綜合就是:魏延率萬人走子午谷,拿下長安後向潼關進軍。諸葛亮率主力從斜谷趕到潼關和魏延一起拿下潼關。蜀漢大軍在潼關切斷魏國跟雍涼的聯繫。這樣雍涼就歸蜀漢了。

魏延子午谷奇謀把一切想的太順利了:1十日到長安。到不了呢?子午谷六百多里,每天要走六十里以上。秦嶺六道,子午為王。秦嶺崇山峻嶺,子午谷更是難走。公元230年魏國伐蜀,曹真走了一個月因為下雨才走了一半。魏國伐蜀前肯定是計劃過的,不會選在雨季伐蜀。可見氣侯的多變的。2夏侯楙知道蜀軍兵臨城下就會跑,御史、京兆太守這些人就會投降。要是夏侯楙不跑或御史、京兆太守等人堅寧呢?糧草不多並未無大型攻城器械的魏延如何攻城?夏侯楙、御史、京兆太守和守城將士就算不為自己考慮也要為家人考慮吧。據魏略:然魏法,被攻過百日而救不至者,雖降,家不坐也。就是說魏國的法律受到敵人進攻超過百天,沒有援軍到的話。投降敵軍,其家人不用承擔責任。3長安城還有糧庫和周圍也有糧倉,我可以補充。魏國守將跑前把糧草燒燬了了呢?4魏國援軍要二十天後才能到達。魏國在洛陽的中軍有十萬以上。洛陽距離長安不過六百多里,距潼關也不過三百多里。魏延認為自己走子午谷十天就夠了。洛陽到長安的路比子午谷好多了。公元228年正月孟達在上庸造反,司馬懿八天行軍一千二百里兵臨城下。4二十天後諸葛亮率領的蜀軍主力到達長安,要是趕不到呢?不先解決關中曹真郭淮部,諸葛亮如何西上?5魏國已經在關中諸險要佈防。魏延走子午谷難兔會讓魏軍發現。如有一支魏軍只要幾千人就夠在谷口設伏。公元227年諸葛亮駐軍漢中時,魏國已收到消息。魏明帝先下手為強伐蜀。孫資反對並建議據險而守:但以今日見兵,分命大將據諸要險,威足以震攝強寇,鎮靜疆埸,將士虎睡,百姓無事。

魏延即使成功拿下長安和諸葛亮在潼關匯師,也難以在潼關擋住魏國反撲。原因1糧草後勤保障不了。潼關距離漢中近一千里,蜀地雖然是天府之國。但蜀道難於上青天、漢中地勢甚為天獄、秦川崇山峻嶺,糧草難以運到潼關。諸葛亮每次北伐都因糧草供應不上而退軍。戰線拉長更加難供應。魏國在雍涼駐軍少就是因為雍涼不足以供養大軍。後來魏國在雍涼屯田,才夠供養數萬人。司馬孚向魏明帝建議在上邽屯田。據晉書司馬孚傳:又以關中連遭賊寇,谷帛不足,遣冀州農丁五千屯於上邽,秋冬習戰陣,春夏修田桑。由是關中軍國有餘,待賊有備矣。2蜀漢尚無跟魏國在潼關決戰後實力。蜀漢一旦佔據潼關,就會面臨魏國大舉反撲。蜀漢人口九十萬,軍隊十萬。魏國人口四百五十萬,軍隊四十五萬。潼關距離洛陽三百里,魏國本土做作。無論是調集糧草軍隊都要方便的多。蜀漢北伐軍隊數目不詳,個人猜測六萬左右。就算是蜀漢傾國而北伐,十萬都上前線了。魏國至少能調集二十多萬進攻潼關,可攻可圍。公元257年諸葛誕在壽春率十萬人叛魏,東吳動用十萬人支援諸葛誕。蜀漢姜維數萬人北伐。因壽春城堅人多,司馬昭採用圍城策略。率二十六萬人圍住壽春十三萬人(東吳有三萬人進城),外面還有東吳朱異的三萬人,後來東吳又派丁奉他們率領的五萬吳軍前去。司馬昭派陳泰率軍擋住東吳援軍。司馬昭圍了壽春十個月,城中糧盡。魏國在蜀漢數萬+壽春叛軍十萬(原本就是魏軍)+東吳十萬,還能調集二十六萬。胡三省認為諸葛亮不用魏延的計謀原因:佑魏主之明略,而司馬懿輩不可輕也。

如果魏國不圍改為攻,蜀漢也是難擋住的。當年馬超等部十萬人在潼關都沒有擋住曹操。曹操的策略是主力跟馬超在潼關相持,另派軍隊渡河據守。然後主力渡河。魏國要是調二十多萬攻打潼關,完全可以以二十萬猛攻潼關。六七萬渡河繞到後面去。然蜀漢根本抽不出多少人馬去阻擊。

(漢中棧道)

再者就是韓信故事,有人講韓信能成功我魏延為啥不能成功。因為時代情況的不同。1劉邦韓信出兵定三秦。翟王董翳、塞王司馬欣至少半年後才投降,一年後雍王章邯戰敗自殺。史記:元年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漢二年六月,漢軍引水灌廢丘,廢丘降漢,章邯自殺。漢二年翟王董翳、塞王司馬欣降。2項羽這時根本無法救援三秦,因為這時項羽在跟齊趙開戰。(因為項羽分封不公,把原來的趙王改為代王把好地方都給張耳了。陳餘只封候,於是跟代王攻張耳。齊國田榮也沒封王,連他部下都封王。張耳的手下,和代王的手也封王。)就是說韓信用了一年才完全佔據關中。


(看這地圖隴右紅色部分,只要拿下隴右就可以切斷魏國跟涼州和西域的聯繫)

諸葛亮也是有采納魏延的計策,不過是縮小版的。就是切斷隴道,切斷涼秦州跟魏國的聯繫。三國志郭淮傳:淮曰:若亮跨渭登原,連兵北山,隔絕隴道,搖盪民、夷,此非國之利也。當諸葛亮進行第一北伐時,魏國就派曹真在長安西邊扶風郡郿縣一帶佈防以阻止諸葛亮進軍關中。三國志:亮出軍,揚聲由斜谷道,曹真遣大眾當之。諸葛亮派趙雲鄧芝偽裝主力做出向郿縣以進軍關中。諸葛亮率主力進攻隴右。據魏書:是時朝臣未知計所出。就是說當時魏國大臣都沒猜到諸葛亮攻隴右而不進攻關中。諸葛亮隆中對就講益州之眾出秦川。出師表也講還於舊都。諸葛亮的繼任者姜維也有切斷隴道的想法。三國志:維若斷涼州之道,兼四郡民夷,據關、隴之險,敢能沒經軍而屠隴右。宜須大兵四集,乃致攻討。大將軍司馬文王曰:昔諸葛亮常有此志,卒亦不能。事大謀遠,非維所任也。諸葛亮北伐一直是想奪取隴右切斷隴道或在渭河北原切斷隴道。有四利:1從南安、隴西,因食羌谷,若趣祁山,熟麥千頃,為之縣餌。2以戰克之威,進兵東向,據櫟陽積穀之實,放兵收降,招納羌、胡,東爭關、隴,傳檄四郡。(第一次北伐時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已降,只剩隴西郡在堅守。當時派馬謖去街亭就是為了擋住張郃,為大軍攻取隴西郡贏得時間。當時隴西官員講如果蜀軍能切斷隴道並擋住援軍一個月以上,不用打隴西郡就會投降。三國志裴注:使東兵不上,一月之中,則隴西吏人不攻自服。所以馬謖只要擋住張郃一個月就夠了。三國志裴:後十餘日,諸軍上隴,諸葛亮破走。)3魏國在秦涼二州統治不穩,羌胡多次叛魏。4隴右諸郡距距離蜀漢近魏國遠。距離蜀漢不過六七百里,但距離魏國洛陽兩千多里。後漢書郡國志:安定郡,雒陽西千七百里。隴西郡,雒陽西二千二百二十里。


小鴻哥


魏延是蜀漢中後期不可多得的軍事奇才,可惜的是與諸葛不太對路,他所設想的著名的“子午谷奇謀”未被採用,那麼子午谷奇謀到底是什麼呢?它的真實性有幾何,可行性又有幾何呢?我們今天說一說。

子午谷奇謀的大體策略是:

效仿韓信暗度陳倉之計,由魏延親自率領5000精兵從子午谷突進,直逼長安,趁魏不備,一舉攻取長安和潼關;另一方面,由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軍長安,兩軍會師於潼關。

“子午谷奇謀”大概就是這個過程,屬於聲東擊西之策,《三國演義》選材於魏略,對子午谷奇謀做了描述。

但是,這個策略被諸葛亮否決了,《演藝》的原文這樣寫:

魏延上帳獻策曰:“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無謀。延願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嶺以東,當子午谷而投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夏侯楙若聞某驟至,必然棄城望橫門邸閣而走。某卻從東方而來,丞相可大驅士馬,自斜谷而進。如此行之,則咸陽以西,一舉可定也。”孔明笑曰:“此非萬全之計也。汝欺中原無好人物,倘有人進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殺,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傷銳氣。決不可用。”魏延又曰:“丞相兵從大路進發,彼必盡起關中之兵,於路迎敵,則曠日持久,何時而得中原?”孔明曰:“吾從隴右取平坦大路,依法進兵,何憂不勝!”遂不用魏延之計。魏延怏怏不悅。

可以看出,諸葛亮確實如對手司馬懿所料,司馬對此事的評價是這樣的:

“諸葛亮平生謹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從子午谷徑取長安,早得多時矣。他非無謀,但怕有失,不肯弄險”。

以上的內容都是出自《三國演義》,那麼正史上有“子午谷奇謀”嗎,答案是肯定的。

在《三國志·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裡有這樣一段記述:

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長謂亮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雖然未能詳細的說是從子午谷出發,但也看得出魏延是想要提出分兵聲東擊西,奪取潼關。

那麼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有多少呢?歷史不容假設,子午谷奇謀終究還是停留在了紙面上未能實施,諸葛亮未能實施,也未必只是為人謹慎,怕用險,而是由他的戰略思想決定的,因為諸葛亮有可能不打算攻取長安,而是採取步步為營,一步一個腳印,以陽謀勝陰謀,達到逐步蠶食魏國,最終化量變為質變,攻取天下的策略。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計謀,也是非常有爭議的計謀。按《三國志魏延傳》的記載,當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延就提出讓諸葛亮撥給他五千精兵,由子午谷穿秦嶺直取潼關,諸葛亮率大軍出斜谷會師於潼關。諸葛亮認為此計太過於冒險,故而不用。魏延感嘆諸葛亮過於謹慎,嘆恨己才用之不盡,很多人也把諸葛亮不採納子午谷奇謀當做魏延心中不滿的開始。

這個計謀在歷史上引發了很大的爭議,贊成的很多反對的也很多。贊成的認為此計是出奇制勝,以當時蜀漢的國力不可能與曹魏打消耗戰,只能先發制人以奇致勝,步步為營是慢性自殺;反對的認為此計太危險,成功率很低,一旦失敗會對蜀漢軍力造成影響。諸葛亮也是認為此計太危險而不採納。



那麼此計到底能不能行?也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贊成和反對的都有道理,這裡只表達下我的觀點,也不敢說一定有道理,權當一樂。

個人認為,子午谷奇謀有很大的成功率。理由如下:

一、魏延久鎮漢中,他對漢中的地理地形肯定非常熟悉,子午谷的地形怎麼樣他雖然不一定親自勘察過,但一定有所瞭解。至於有人懷疑魏國會在子午谷設下伏兵,我認為也不可能。按照《三國志諸葛亮傳》的注引《魏略》來看,當時魏國以為蜀中只有劉備能北伐,而“卒聞亮出,朝野大駭”,說明魏根本沒有想到諸葛亮會北伐,又怎麼可能在子午谷設下伏兵呢?



二、長安守將夏侯楙是個紈絝子弟,《魏略》記載“楙性無武略,而好治生,多蓄伎妾”,可見他只知道娶妻納妾,沒有統帥的本領。如果魏延率軍直驅長安或潼關,憑夏侯楙絕對不是對手,後來的北伐中,比夏侯楙厲害百倍的郭淮一樣敗在魏延手上,因此打下長安或潼關希望極大。更何況還有諸葛亮的大軍在後面支援。



三、很多人懷疑魏延打下來了也守不住,這點我認為不會存在,因為按照計謀,蜀漢兩路齊進,不出數日就能成功會師,曹魏方面沒有什麼準備,一時之間也發不了大軍來攻,而且魏延還不是一般的將領。再者,打下長安或潼關,攻守之勢轉換,守到大軍支援完全沒有問題。



四、就是反對者認為的危險,這一點我認為既然是打仗,危險就不可避免,比子午谷奇謀危險的多的計謀還有很多,當年曹操夜襲烏巢、周瑜火燒赤壁、鄧艾偷渡陰平,危險性都不在子午谷之下,也都成功了。以蜀漢的國力,不能和曹魏硬剛,只能是出奇制勝才有勝機。



綜上所述,子午谷奇謀作為歷史上的奇謀,成功率和危險性並存,歷來人們都是見仁見智,至於到底能不能行,歷史沒有如果,既然沒有采納,那就已經落入歷史的塵埃之中,無法證實了。


紅塵入世亦不閒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由魏延親率五千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孔明率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和潼關,兩軍於潼關會師。但一向用兵謹慎小心的孔明,認為此計兇險難以成功,棄而未用。關於此計的真實性以及計劃的優劣,後人爭論不休,意見不一。我想說的是,即使計劃是真的,可能照計劃實施了,改變了三國的力量對比,甚至蜀國能統一中原。但也可能計劃失敗,削弱了蜀軍的力量,後面的情況就不是我們所看到的了。

可惜,歷史是不能假設的。

我同意第一樓主的回答,比較具體和全面。


老愚6298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趁機攻打潼關,諸葛亮的大部隊從斜谷出發,而魏延帶兵從子午谷出發,兩者在潼關匯合。因為子午谷兩岸都是懸崖峭壁,路途險峻。但是能比大部隊快很多。那諸葛亮為什麼不採用呢?

第一,因為子午谷地勢險峻,而且棧道年久失修,如果天降大雨,根本無法通行,雖是奇謀,但是棋出險招,諸葛亮一生謹慎,所以為了安全考慮,不會採用。

第二,蜀軍國力微弱,如果同意魏延的計策,魏延帶兵肯定是蜀國的精銳部隊,但是子午谷奇謀是兵行險著,如果蜀國的精銳部隊出問題了,後果誰都負責不起,恢復起來需要更長的時間,為諸葛亮一統中原又增加了困難,所以諸葛亮也不會採用。

第三,魏國守軍也不是泛泛之輩,一路上舟馬勞頓,再好的精銳部隊戰鬥力也會下降,所以很影響蜀軍的士氣與戰鬥力,所以諸葛亮也不會採用。

所以這就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而諸葛亮不採用的原因。


過客聽風007


贊成那個第一個的觀點,死謀!甚至會加速蜀國滅亡。


啊王I


子午谷死謀!


三葉草31415926


如果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知人生死,用兵如神,北伐怎會六出祁山無功而返。所以子午谷奇謀不妨一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