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諸葛亮死後沒有設計殺害魏延,魏延活著,蜀國還會亡國嗎?

宙憒4LTn3495


這個問題,是假設的前題。既然是假設的,就可能有多個結果。單就諸葛亮如果死後不遺計害死魏延而言,大致會出現的三大結局。

第一是,兩人原來就不合。我們都看過三國演義,書中寫到,劉備在夷陵戰敗後,留給蜀漢的人才,本就不多。主要的文臣,有諸葛亮和李嚴。主要武將有趙雲和魏延,別的不說,單就武將的戰功和個人武力值來說,當時的魏延在蜀漢可以進前三。大家也知道,諸葛亮為文臣,剛進劉備陣營時,主要武將中,除趙雲外,無人服他,這時當時的社會大環境決定的。誰會輕易服從文臣的調遣,後來,時間長了,多數人服了。但是,魏延卻未必。這是不合的前因,二是諸葛亮從開始就看不上魏延,說他生有反骨,魏延肯定是知道的。再加上,第一次北伐時,魏延是先鋒,獻計走子午谷突襲,未被採納,又不讓守街亭。結果,第一次北伐失敗。雙方在心裡就更瞧不上對方,從此時起,諸葛亮一直都在防魏延,諸葛亮權力大,魏延只好隱忍不發。在諸葛亮死後,魏延一看人員和工作安排,知道自己又被穿小鞋,就有了自己單幹的想法,不聽從諸葛亮的撤退安排。因此,被諸葛亮遺計斬殺。

第二是,如果諸葛亮沒有遺計斬殺魏延。魏延成功伐魏的概率僅為10%,因為,在諸葛亮六次北伐中,蜀漢人力,物力損失慘重。人心厭戰,而魏延個人雖然勇猛,但是,不得天時和人合,必敗無疑。如果兵敗,蜀漢也必早亡。因此,諸葛亮安排正確。

第三是,如果魏延活著,另一個情況是,他在蜀漢擁兵自重,其他人不服,蜀漢會出現內亂。以魏延的性格特點,治國可能差些。因此,對蜀漢而言,也是一種不利情況,畢竟內亂必定內耗。蜀漢本來一直就有嚴重內耗,文武不能同心,亡國不遠。以此來看,諸葛亮的安排也是正確的。

現在,我們只能說,魏延的命運不好,這也是他自己造成的。他錯在長沙時,棄魏投蜀,無法回頭,個人雖有能力,但在諸葛亮的壓制下,沒有充分發揮,也是一種遺憾吧!同時,他的人生,也警示我們現在人,做事第一是要有好人品,其次是本事!謝謝你關注!





續寫吾言今生


如果沒有設計殺害魏延,蜀國會亡國更快。“津城沐雨”將從以下五個方面作答,歡迎大家積極評閱。

第一,從當時魏延的行動來看。

魏延當時打算多兵權,繼續與司馬懿對戰,可是當時蜀軍經過長時間作戰,軍隊已經很疲勞,諸葛亮的去世又大大的影響了士氣,魏延與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對抗,勝負難料。



第二,從蜀國的國情來看。

蜀國經過諸葛亮的六出祁山的作戰,國力消耗巨大,士兵已經產生厭戰情緒,蜀國、尤其是蜀地的百姓難堪重負,早已不滿,即使諸葛孔明在世,形勢也難以逆轉。

第三,從魏延的統兵方略來看。

從諸葛亮北伐魏延提出兵出子午谷的建議來看,魏延喜歡劍走偏鋒,出奇制勝,但是同時會冒很大的風險,一旦失敗,就會陷入絕境,而曹魏勢大,國土面積廣闊,即使出奇兵,也難以致勝,主力一旦損失殆盡,蜀國滅亡之日就不遠了。



第四,從曹魏情況來看。

曹魏當時的兵力在蜀國之上,曹叡又給司馬懿調派了幾萬生力軍,實力更是得到增長。與剛失去主帥的蜀國來說,可以說是很大的威脅。

第五,從魏延的忠誠度來看。

魏延屬於典型的“審時度勢”的人,一旦蜀國處於下風,很有可能背叛蜀國,而且魏延個人能力也不弱,居功自傲,不把別人放在眼裡,很容易給蜀國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所以,魏延如果在世,可能會加速蜀國的滅亡,諸葛亮設計除掉魏延,可以說有先見之明。



歡迎大家積極評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喜歡歷史的朋友們可以關注“津城沐雨”呦。


津城沐雨


我想這裡面必須搞清楚兩個問題,魏延跟諸葛亮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人。諸葛亮考慮問題是通盤考慮。他會從蜀漢的發展去考慮,包括他選用了蔣琬作為接班人。要知道,講完這個人是沒有指揮打仗過的,只是一個文官,一個負責後勤內政的文官。


很多人都忽略了這個問題,諸葛亮為什麼選一個文官?一個不懂得行軍打仗的人,去擔任蜀漢的核心領導。這裡面涉及到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蜀漢不能再繼續北伐下去。蜀漢需要休養生息,所以魏延明顯不合適

既然諸葛亮,調整了治國方略,那麼威嚴的存在就成了絆腳石。因為論資格,論功勞,論能力,整個蜀漢沒有人能降得住魏延。而魏延卻一心想延續北伐,是一個堅定的主戰者。他沒有考慮到蜀漢經濟。


所以從蜀漢整體發展角度來說,魏延活著還是死了對蜀漢更有利。他活著不是蜀漢亡不亡國,而是蜀漢的滅亡會不會提前到來。

同時這裡要說明一個問題,很多人受三國演義的影響認為諸葛亮討厭魏延,事實上恰恰相反諸葛亮對魏延十分重視,如果沒有諸葛亮的保護,可能魏延被蜀漢文官系統給弄死了。具體的你去看我寫的文章吧。


知常容


先把結論說出來:如果諸葛亮沒有設計殺死魏延,蜀國一樣還是會滅亡,歷史不會有什麼改變,滅亡的時間都不會變多少,甚至可能滅亡更快。

再說原因,原因有三個:

第一,魏延不可能長生不老,蜀漢晚年指望不上他。魏延是在公元234年被殺。蜀漢是在公元263年滅亡,中間相隔差不多三十年。魏延出生年齡不可查了,但是他被殺時候肯定不止三十歲,而應該是四十五歲的盛年。三十年之後,魏延如果一直活著,差不多在七十五歲左右,那時候他已經年老力竭,精力上指揮不動數十萬大軍,武力上也肯定無法持久搏殺沙場。所以當鄧艾鍾會對蜀國發起進攻時,就算魏延活著,作為武將的他到時候能夠發揮多少實力值得懷疑。而且三國時期平均壽命低,醫療水平不好,魏延很可能都活不到蜀國滅亡那一年。

第二,魏延脾氣太壞,沒諸葛亮壓著他會內訌。魏延和楊儀的關係一向不好,兩人在諸葛亮活著的時候就明爭暗鬥,只是諸葛亮一直把他們壓著而已。而諸葛亮不在的場合,魏延動不動就拔刀要砍殺楊儀,都是旁人扯著才沒出人命,把楊儀嚇得躲在一邊哭。而且魏延性格孤傲,連諸葛亮都不咋看得起,更別說別的武將了,萬一諸葛亮不在之後,由魏延統領蜀國軍隊,那蜀軍還沒等敵人打過來,自己就先內亂了。而實際情況恰恰如此,諸葛亮一去世,魏延馬上要火併戰友,任性妄為,不顧大局。而他和楊儀各自上表說對方謀反的時候,劉禪問大臣到底誰謀反,大臣們都懷疑是魏延謀反,而擔保楊儀不會謀反。魏延脾氣之臭連孫權都有所耳聞,說魏延是豎子,遲早要出事。

第三是魏延言過其實,指望他獨木支撐蜀國,勉為其難了。魏延是不錯的武將,但他並不是當時的頂級武將,只能算準一流,當助攻,防守一塊地域可以,讓他擔任主帥,總覽全國軍權,超出他的能力了。關張是直到後世都被稱頌,只要說猛將就是說可比關張,呂布,張遼,陸遜、鄧艾這樣的頂級武將,在正史和三國演義小說裡都有過決定性的戰役,取得過很不錯的戰績,至少也是在一段時期內打的對手們無法抵擋。但魏延不管在正史還是小說裡,都沒有很有說服力的戰績。所謂子午谷奇謀,不但不奇,反而很逗。因為魏延是打算用幾千人輕裝翻過秦嶺,然後在沒有任何器械的情況下強攻龐大的長安城。要達成這個目標,需要沿途不被餓死,沿途不迷路,不被魏軍發現,長安城守將看到魏延就投降,而且關東的魏軍不來支援。這以當時的條件基本不可能做到。再奇的謀略,都要有可行性,沒有可行性的謀略不是奇謀,是送死。明末老闖王高迎祥就是想學這一招,結果被少量明軍守株待兔,擒殺在子午谷。

再者,蜀國國力又是三國裡面最弱的,兵也最少。以非一流的武將,帶最弱的國家,其發揮只會比姜維差很遠。


萬里千篇


魏延活著在軍事上必然推翻諸葛亮慎小慎微沒有做為局面。會抓住戰機有做為。因為有權用人方便,大膽能震懾魏國,不會少看蜀國。再次取戰勝郭淮大勝利也不是沒有可能,當時最大利益就是軍事勝利。軍事勝利了,一切都能解決沒有軍事勝利,拿衣飾羞愧別人還不是撒蛋。

魏延早年本是赤壁之戰勝利後,劉備接管投降長沙時。太守韓玄的手下的人,和黃忠兩人共同效命於韓玄。劉備攻打長沙時,關羽是先鋒,黃忠勇猛異常,長沙久攻不下,黃忠和關羽大戰很久,關羽也並沒有佔到便義,韓玄看到後認為讓黃忠在愛昧。要他城樓上用箭射死關羽。黃忠不知故意,還是風颳反正射歪,韓玄認為他是叛徒,就捆起準備處死。魏延在邊求情,韓玄並不買帳。魏延就手起刀落殺了韓玄,獻城投降劉備。劉備沒有獎勵魏延行動,接管後諸葛亮就要殺魏延,眾人不解,孔明就是看他不順眼地說,魏延有反骨,曰後必反。眾人求情才得保命。劉備去四川后才卻重用魏延,魏延成為蜀漢數軍事知識最豐富,最膽量大的和有才能的將領,被劉備重用成為徵西將軍。在諸葛亮手中時也為丞相司馬,在西川陽溪大破魏國名將郭淮費瑤。在後幾次魏延隨孔明出征北伐,他都想請帶兵萬人分兵合圍擊潼關學韓信故事,諸葛亮只是不許,魏延也就長罵孔亮膽小如鼠,嘆恨自己才能用之不盡,卻都要委屈求全,也受兵士愛戴,又勇猛過人,但還是無能為力,再立功報國,他最還看不起酸文雅士,對楊儀一樣文人更是有同水火,氣滿胸懷。但因和諸葛亮的戰略目標有很大差異,讓諸葛亮想,魏延要是真強大了。會不會也象殺韓玄殺了劉禪,北伐還未成功,請葛亮就以經設計好算計魏延。諸葛亮殞命五丈原,魏延看軍中無人是對手。想先對主管楊儀動手,被孔明留下妙計殺了。歷史說他策勇雙全,心高氣傲,腦長反骨。在要提出帶5千乒出子午谷的戰略方案和諸葛亮引發矛盾後,沒有最終解決,他又是先跑到楊儀率領大軍後退前面燒絕閣道。被王平遣責後,部下認為都是魏延的錯誤大家都逃散了,剩下父子幾十人被馬岱殺了。使蜀漢的棟樑折斷,從當時情況諸葛亮看,更重於為劉備家的事業延續,比更重於國家軍事勝利重要,所以對敢於冒險,又有反骨的魏延的,是特別採取措施。使蜀漢失去對當時敵我形勢最瞭解,又熟悉當地特殊地的情況軍事部署,偵探敵情有全面瞭解和判斷戰略勝負豐厚經驗,一心忠誠蜀漢的魏延,因感覺反骨,還被滅三族,被歷代軍家都認為諸葛亮有點不厚到。對國家人才認識不深刻。是造就這次內亂之根。

國家人材是國家繁榮發展的保證。在軍事鬥爭的重要時代,軍事人才,更是國家脊樑,兵強國強,將強兵壯。特別歷史緊急關頭,更是如此。軍事勝利在古今中外都是最高政治,軍事混亂,製造內亂動亂的危險是世人皆知。諸葛亮計殺魏延,在三國志中明確論訴,就是自比諸葛亮的三國演義的羅貫中都沒有隱藏,只是更精采地讓魏延更高大起來。“誰敢殺我。“沒有平常人羅嗦,真得寫得美。憑魏延的能力認為,在諸葛亮當時入魏國郿縣轉半月示威,沒有被打擊毀滅,再到五丈坡對歭,是司馬懿堅固清野,以逸待勞,更是諸葛亮無能為力的結果。當然,取得戰爭最後勝利,是多方綜合力量結果,但人才因素是何時何地都是第一重要因素。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歷史比比皆是。許多歷史文件都認為諸葛亮最後北伐力量起碼有能力奪取小勝的,最少郿縣奪取一些勝利,可是沒有得到,轉幾卷,又回去五丈原對峙,最後被司馬懿沒用一兵打敗退走,還造成內亂。諸葛亮因負主要責任。戰爭是偉大的政治,主動出征必勝是一切軍家最重要原則,我們看諸葛亮的幾次北伐的結果,真得不是一般不好。只有魏延主動去戰西川資陽的大勝利。從歷史看劉備死後還是有老將領沒有發揮應有作用,唯魏延在位在戰勝郭淮以後,連調伍幹人的權力也被去消。是一個喜歡奴才,不愛真才的統帥,所以有才魏延的死,早就造就了,只有諸葛亮更深沉有計,制人之道厲害罷了。魏延之死是歷史冤案


ww3721


那是一定的。

蜀國與魏國的國力差距不是幾場勝仗就能扭轉的。更何況魏延的軍事指揮能力並不及司馬懿,缺乏獨自統領軍團作戰的能力。依照他之前兵出子午谷的用兵思想來看,蜀國只會滅亡的更快。


磊落江湖路


那是肯定的,滅亡的步伐很可能更快,戰略地位和人才儲備決定了蜀國的滅亡,姑且說諸葛亮在治理國家和計謀方面能力雖然很高,但是在識人用人方面和劉備比起來還是差的太多了,所以諸葛亮只適合打工不適合當老闆,只適合做技術性高管或者軍事參謀不適合做CEO或者總經理,沒有開拓和冒險精神,多年征戰無功而返只能算是排解內部壓力提高蜀國凝聚力和以攻代守的無奈之舉,頂多算一個戰略分析家和科學家。缺少王者氣息。壓力太大事必躬親多疑最後累死五丈原對他來說何嘗不是一種解脫。


VERICUT


這個問題有點像假命題。

看《三國志》的人是正史的觀點和判斷。

看《三國演義》的以三國演義的觀點去判斷。

其實魏延之死和諸葛亮沒多大關係。

魏延是猛將勇將無疑,但三國更是鬥智抖勇的時代。

劉備死後他的接班人不行,加上諸葛亮死後,三國鼎力的局勢被打破太多,對蜀國不利。

即使魏延不死,蜀國還是會一樣的滅亡。

原因有三

1諸葛亮死後蜀國的統治集團和他的決策智囊團不行

2即使魏延還活著,對蜀國的局面恐怕是無力迴天。

3即使魏延活著以魏延的性格,他在朝堂上支持他的人不多,和文官不合,他獨力也難撐蜀國大局。

有不同想法的可以一起討論,這個問題畢竟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



鵬哥微視界


諸葛亮這事做的不夠光明磊落……他只憑自己的判斷和臆想就設下圈套害魏延很不厚道……魏延最終的叛變也是被諸葛亮給逼的……魏延是個有頭腦有想法的人……知道了自己失去諸葛亮的信任……沒有了前途……有的只是殺身之禍……叛變也在情理之中!最初的魏延給諸葛亮獻計……可以判斷魏延也是忠心耿耿的!諸葛亮不給魏延大展拳腳的機會更深的原因就是嫉賢妒能……怕自己無法掌控魏延……到那時可能風頭蓋過諸葛亮……這是諸葛亮不願見到的……道不同不相為謀!分道揚鑣也是必然!


棒子打老虎666


不請自來,我想說問這個問題的人說的是什麼,歷史還是演義,歷史上諸葛亮對魏延百般維護,一直在平衡他與楊儀的矛盾,不存在設計殺死魏延這件事。

若果說的是演義,那麼他有反骨,除去很正常。對於前面一堆不懂瞎逼逼的人,恕我直言,全是垃圾!黑人不帶這樣的自己沒搞清楚,就胡亂回答,誤人子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