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驚險,朱棣傾盡20多年完成的事情,卻差點被他兒子朱高熾毀於一旦

朱棣是個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他當皇帝的24年時間裡,他做了很多功利千秋的事情。例如要北征阿魯臺,解決大明邊患,開疆擴土;主持編修永樂大典,給後代留下了寶貴的知識文化寶庫;支持鄭和七下西洋,將中華文明傳播到世界各地。朱棣的文功武略都體現在他給後人留下的財富和功績之中……

驚險,朱棣傾盡20多年完成的事情,卻差點被他兒子朱高熾毀於一旦

遷都

  其實,朱棣在位期間還曾經花20年時間去做的一件事情,那就是遷都。朱棣召集群臣商討將京城遷到北平之時是永樂十四年,但實際上早在永樂四年,朱棣已經開始了他的遷都計劃:

  1.永樂四年,朱棣已經在北京城修建皇宮。

  2.朱棣多次北伐,均以北平作為大本營,為日後遷都做好準備。

  3.朱棣還花了5年時間打通南北漕運,方便物資的運送。

  4.朱棣在永樂七年在北平修建長陵,顯然朱棣打算自己死後喪葬在北平。

驚險,朱棣傾盡20多年完成的事情,卻差點被他兒子朱高熾毀於一旦

朱棣

  通過這幾件事,可以看到朱棣遷都的決心。這幾件事完成到一定進度之後,朱棣才召集群臣,公開表示遷都。此舉毫無疑問地遭到群臣的反對,反對的原因雖然很多,表面上的主要原因是:1.耗盡國家財力,勞民傷財;2.南京是太祖成就功業之地,乃龍興之地,不可棄;

  這些理由朱棣早就想到了,朱棣堅持遷都也有他的原因:1.北平是朱棣的龍興之地;2.北平更接近大明的中心,有利於對全國的掌控;3.表明了朱棣開疆擴土、鎮守國門的決心;4.朱棣在南京搶了建文帝的皇位,心中始終有陰影,在北平就放心多了。

  所以,遷都對於朱棣而言是勢在必行的,他召集群臣公開此事,只是知會群臣,而不是真的商討。在遭到反對之後,朱棣對所謂的反對派進行打擊,反對的聲音頓時變小,遷都得以順利進行。

驚險,朱棣傾盡20多年完成的事情,卻差點被他兒子朱高熾毀於一旦

遷都

  永樂十八年,北平皇宮和北平城建成。同年年底,朱棣正式下詔遷都。遷都的過程雖然順利,但明朝真正把北平當首都卻是在明英宗時期,而在此之前,反對遷都和把都城遷回南京的聲音一直都沒有斷絕。

  在遷都之後,發生了兩件事,讓朱棣花費20年的心血才完成的遷都差點毀於一旦:

  1.發生在永樂十九年(1421年)的紫禁城大火。這場大火使得修建完成僅百天的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完全被燒燬。起因是遭雷擊引發,這讓朝廷中的一些言官和反對遷都的大臣有了足夠的理由,紛紛上書給朱棣,認為這是上天在懲罰朱棣遷都,並提出將京城遷回南京,朱棣面臨空前的壓力。朱棣頂住壓力,對一些言官及一些主張南遷大臣們進行打擊,使反對聲音再暫告一段落。

驚險,朱棣傾盡20多年完成的事情,卻差點被他兒子朱高熾毀於一旦

朱高熾

  2.朱棣去世之後,明仁宗朱高熾卻打算將京城遷回南京。只是朱高熾當皇帝未滿一年,還沒來得及開始南遷,就已經駕崩。要是朱高熾多當幾年皇帝,搞不好真的將京城遷回南京,到那時,朱棣花費20年的心血完成的偉業,就真的白費了。朱高熾去世以後,雖留下遺詔,但繼位的朱瞻基還是暫緩執行遷都到南京的計劃,到了明英宗朱祁鎮繼位,才真正確立北平為大明京城。

  朱棣遷都北平固然有他個人的原因,但毫無疑問,遷都北平對加強全國尤其是北方的統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朱棣才會花20年的時間和無數人力物力去完成遷都。整個遷都過程幾乎造成國庫虧空,在三大殿被火燒燬後,朱棣並沒有選擇修葺,就是因為沒錢了。朱高熾長期呆在南京,且看到被燒後的皇宮有些破爛,才會想到將京城遷回南京,此舉遂了一些反對朱棣遷都的官員的心願。但對於一個王朝而言,京城是非常重要的地方,哪能遷來遷去的?當朱棣將京城遷到北平時,北平就已經是大明的都城,這是不爭的事實。就算遷都北平遇到什麼困難,也只能迎難而上,豈能退縮之理?

驚險,朱棣傾盡20多年完成的事情,卻差點被他兒子朱高熾毀於一旦

朱棣

  朱棣遷都已是勞民傷財,如果朱高熾再將京城遷回南京,即便南京有現成的宮殿,那同樣要花很多人力物力,豈不更是勞民傷財?所以那些以耗盡國家財力、造成勞民傷財為由反對朱棣遷都的人,其實都是有其個人原因的,勞民傷財只是個藉口而已。

驚險,朱棣傾盡20多年完成的事情,卻差點被他兒子朱高熾毀於一旦

朱高熾

  明仁宗朱高熾在歷史上雖有賢名,但在將京城遷回南京一事有欠考慮。如果朱高熾多活幾年,真把京城遷回南京,那朱棣、朱高熾兩父子玩的京城遷移遊戲將在歷史上留下笑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