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考公務員應該先看申論還是行測?

魏晉美人


公考複習其實沒有一定的章法,先複習申論或者先複習行測,還是兩者同時進行,都是可以的,最關鍵的是要有一套適合自己的複習方法。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

接下來我說幾種我瞭解到的或者是親測有效的複習方法:

一、申論

申論通常被考公者稱作是一門玄學,之所以“玄”,是因為大多數考生反映,有時候認真複習申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並且自信滿滿的上考場,兩個半小時內洋洋灑灑、文思泉湧,最終交卷的那一刻真的是像打了一場完美的勝仗,但是結果並不理想,成績還沒有自己平時練習的高,氣人不打草稿,很失落;而有的時候明明把 複習時間都投入在行測的準備上,對申論愛答不理,甚至直接裸考,結果分數出人意料,很是驚喜,自己也沒想到,像是常說的無心插柳柳成蔭,因此,相當一部分考生都把不準申論的脈,感覺是看運氣,運氣好就考得好,運氣不好就考的差,而跟自身實力並沒有必然關係。這種思想不對,實力加運氣才能超常發揮,只有運氣沒有實力,肚子裡沒貨,給機會也發揮不出來。

申論看著是主觀題,其實是客觀題,根據給出的材料對後面的問題進行作答,這不就明擺著答案都在材料裡了,尤其是對前四個小題來說,思考和答題流程基本就是定位、找出關鍵詞或者關鍵句、歸納總結、作答。申論的複習絕不是奔著考場上可以遇到原題來進行的,而是每個答題流程中考察能力的鍛鍊,主要是閱讀能力、鎖定關鍵詞的能力、歸納總結能力,這幾種能力通過不斷的練習,都能收穫到明顯的效果。

閱讀能力:閱讀材料之前先看考察的問題,帶著問題去看材料,邊閱讀邊思考,一般情況下所有材料都反映出一個主題,有的材料看似跟其他不一樣,但是深層次分析,還是圍繞要考察的主題來的,比如:創新、交流溝通、鄉村振興、基層減負、信息安全等,通過對材料的閱讀,能夠大致瞭解到要考察的內容。這是複習申論必須要鍛鍊的一個關鍵技能,是基礎,而且閱讀速度要快,考場上時間很寶貴的,不能七八個材料看二三十分鐘,五六分鐘大概瀏覽一遍,做到心中有數。因為是帶著問題去看的,如果有看到對問題有用的信息,順手就做一下標記,以便於後面答題。

鎖定關鍵詞能力:根據後面的問題定位材料,尋找關鍵詞,也就是對答題有幫助的詞句,人各有異,思維方式也不同,同一篇材料幾個不同的人看,找到的關鍵信息也是不一樣的,那麼在複習的過程中,就要鍛鍊自己鎖定關鍵詞的能力,儘量接近參考答案上涉及到的信息,用過很多家複習資料的考生可能早就已經發現,申論同一道題的答案沒有完全一樣的,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可以把幾家機構的答案進行對比,或者拼湊,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組織出相對較完美的答案,來指導自己複習,根據答案再到材料中尋找關鍵詞,提取要點,火眼金睛就在一遍又一遍的練習中練出來。

歸納總結能力:答題的時候不能把一個個關鍵詞句填在答題卡上,要流暢、連貫、通順、簡潔精煉、涵蓋要點答在答題卡上,而不是簡單地一堆關鍵詞句的堆疊,不同的分類,重複的整合,按照一二三層次鮮明的答出來。這個階段可以說是申論複習中最難的一個環節,有些比較官化、書面化的詞彙,沒有一定積累的考生很難想得起來,因此簡潔精煉就很不容易做到,而在試卷批改環節,改卷人找不到給分點,分數就容易不高。

大作文:平時複習中一定要抽空寫幾篇,練習一下手感和思路,考場上高壓環境下,有的考生因為長時間沒有寫作,書寫速度慢,寫不完,還有的速度一快,字就飛起來了,也有思路不連貫,寫著卡著,卡克許久都想不起來寫啥,這在申論大作文中都是比較常遇到的。大作文的結構也很重要,這個可以多看看一些時評文章,學習學習行文結構,至於內容,是積累的結果,腦子裡的素材多,亮點小詞句掌握的多,比如:兩不愁三保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過得很充實、走得很堅定、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等,並且能夠運用到寫作中,能夠增加文章的亮點,抓住改卷人的目光,分數肯定不會低。這都需要平時一點一滴的累積,碰到好詞好句可能寫作中會用到的詞句,隨手記下來,有時間就拿出來看看,讀幾遍,日積月累。

二、行測

行測全是選擇題,而且都是單項選擇,有的人可能會說“最喜歡做選擇題,隨便蒙”,如果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120道--135道選擇題(國考和省考題目數量不同),兩個小時完成還要除去塗答題卡的時間(塗卡有人需要十分鐘,有人需要十五分鐘),分到每道題的時間不足一分鐘,有的題目甚至一分鐘還沒有把題目看完,更別說解題了,很殘酷,所以大多數時候,行測題是做不完的。行測分五個模塊:言語理解、數量關係、邏輯推理、資料分析、常識判斷,每個模塊都擅長的人是存在的,那是大神、學霸,剩下的人裡面五個模塊都會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部分,最初複習的時候,要摸清底細,每個模塊完整做下來所用時間、正確率、提升空間等,有一個準確的瞭解,對行測的複習就有針對性和側重點,才能事半功倍。行測的複習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答題思路、做題速度及順序、適當放棄。

答題思路:每個模塊考查的內容及類型不一樣,是除英語之外其他任何一個學科都有涉及,可以說行測是對考生智力的一個全面考察,每個模塊、每種類型題都有答題的思路,包括:常規思路、技巧思路,這些思路在複習教材上都會有詳細說明,還是那句話,不同複習資料的思路會有很大的不同,任何考生在複習的時候都不會只看一家機構的資料,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博採眾長,公務員的工作本來就是一個雜家才能勝任的,這只不過是提前近入角色罷了。對於同種類型題的答題思路要及時總結,總結出自己用起來最順手、最靈巧的一種,進而掌握,看到題目,瞬間就想到思路,馬上解答出來。五個模塊除了常識判斷需要平時的積累,其他四個模塊都是有解題思路和技巧的,沒有思路的亂做題,即使題海戰術刷再多的題也是無用功。

做題速度及順序:行測的做題速度必須要快,即使快也不一定能夠做完,通過複習,我們會發現每個模塊都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部分,每個模塊裡面也有自己拿手和不拿手的題目,單位時間內做對更多的題,拿到更高的分數才是關鍵,所以必須要調整做題順序,而不是按照試卷上的順序按部就班的來,規劃做題順序的原則是正確率高的先做,做起來順手的先做,儘量節約時間攻克難題。我曾經的做題順序是常識判斷、邏輯推理、語言理解、資料分析、數量關係,一般數量關係都做不完,最多做一半。剛開始做題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順序,通過不斷的做套題,嘗試出最佳的做題順序,在做題的過程中,既練習了答題思路,又鍛鍊了手感和做題速度,行測就是一個熟練活,無他,但手熟爾。

適當放棄:人們經常說,不拋棄不放棄,行測是正兒八經的考試,怎麼還說要放棄。規定時間內行測做不完是事實,那麼要想拿高分就只能提高正確率了,行測題型的設置大多都是常規題,有難度的題目相對比較少,其實也不是有難度,只要給時間,我相信考場上的每一個大學生都能做出來,但是現實是時間不夠用,難題太耗時,所以適當地放棄是一種明智的選擇,當然了,這裡所說的放棄不是答題卡上留白,而是憑感覺隨便選擇一個,四分之一的正確率,運氣好的話說不定就是那四分之一。

公考複習的資料有很多,線上線下的都不少,質量也是參差不齊,選擇比較權威的教材和真題,我本人對模擬題印象不好,不支持刷模擬題,資料貴在精不在多,重要的是掌握,隨便在某寶上或者某當上看看,每年公考教材賣出很多,但真正學到心裡的人卻不多,人們常說認真你就輸了,這是對感情來說的,對公考來說,認真你就贏了。

公務員考試發展這麼多年,考試內容已經形成一定的規律,市面上有很多培訓機構,初學者建議報一個線上課,大致先了解一下,老油條就沒必要報了,等到面試的時候再報班也不遲。


清絡飲


可以兩個同時準備,交叉著複習,避免枯燥。

建議早上看申論,因為早上頭腦最清醒,申論考試需要掌握一些政治語言,可以在反覆的看例文中學到不少。申論還需要對新聞的掌握,所以建議新聞聯播或者報紙之類的還是看一下比較好。下午做行測,行測其實變化不大,主要是掌握規律即可。每天攝取一定的知識量,但不要過度,過度會造成遺忘。看書中不要中斷幾天再看,每一輪看完再反覆,便於掌握。

行測主要就是大量的做題練習,看完1-2次後,可大量從網上下歷年真題來做。

看書的同時應該多看報章雜誌,關心國家大事,多分析國家大事,申論考試就是要你的語言官方。保持良好的心態備考也是申論成功的基礎,申論備考過程較為枯燥,考生要注意調節情緒,認真備考。

最後建議你還是報個適合你自己複習階段的班,中公教育的一年通過班不錯,可以讓你在備考過程中少走彎路。


岸上教育


公務員考試行測的題量偏多,多數人都會有答不完題的情況。行測相多於申論可能會稍微難一些,多數考生都是行測的分數偏低。可以根據自己的複習情況,多方考慮選擇適合自己的複習方法。


iirudd66552


行測的準備是知識面的寬度,大概知道就行,而不需要精準,靠第一印象最快的選擇是技巧。申論反而要抓住知識點,在日常生活中,可用申論的觀點去認識觀察理解事物,能夠提出觀點,有解決問題的想法,結合日常訓練,成效很高。兩者同時準備,不衝突。


問問答


兩個一起看,但要以行測為主,因為行測訓練好了可以迅速提高分數,申論涉及到個人的長久積累和寫作水平,可以突擊但是效果未必明顯。建議上午看行測,下午看申論,因為考試都是上午考行測,下午考申論,晚上多餘的時間可以繼續鞏固下行測,這樣可以思維上與考試保持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