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考公务员应该先看申论还是行测?

魏晋美人


公考复习其实没有一定的章法,先复习申论或者先复习行测,还是两者同时进行,都是可以的,最关键的是要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接下来我说几种我了解到的或者是亲测有效的复习方法:

一、申论

申论通常被考公者称作是一门玄学,之所以“玄”,是因为大多数考生反映,有时候认真复习申论,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并且自信满满的上考场,两个半小时内洋洋洒洒、文思泉涌,最终交卷的那一刻真的是像打了一场完美的胜仗,但是结果并不理想,成绩还没有自己平时练习的高,气人不打草稿,很失落;而有的时候明明把 复习时间都投入在行测的准备上,对申论爱答不理,甚至直接裸考,结果分数出人意料,很是惊喜,自己也没想到,像是常说的无心插柳柳成荫,因此,相当一部分考生都把不准申论的脉,感觉是看运气,运气好就考得好,运气不好就考的差,而跟自身实力并没有必然关系。这种思想不对,实力加运气才能超常发挥,只有运气没有实力,肚子里没货,给机会也发挥不出来。

申论看着是主观题,其实是客观题,根据给出的材料对后面的问题进行作答,这不就明摆着答案都在材料里了,尤其是对前四个小题来说,思考和答题流程基本就是定位、找出关键词或者关键句、归纳总结、作答。申论的复习绝不是奔着考场上可以遇到原题来进行的,而是每个答题流程中考察能力的锻炼,主要是阅读能力、锁定关键词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这几种能力通过不断的练习,都能收获到明显的效果。

阅读能力:阅读材料之前先看考察的问题,带着问题去看材料,边阅读边思考,一般情况下所有材料都反映出一个主题,有的材料看似跟其他不一样,但是深层次分析,还是围绕要考察的主题来的,比如:创新、交流沟通、乡村振兴、基层减负、信息安全等,通过对材料的阅读,能够大致了解到要考察的内容。这是复习申论必须要锻炼的一个关键技能,是基础,而且阅读速度要快,考场上时间很宝贵的,不能七八个材料看二三十分钟,五六分钟大概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因为是带着问题去看的,如果有看到对问题有用的信息,顺手就做一下标记,以便于后面答题。

锁定关键词能力:根据后面的问题定位材料,寻找关键词,也就是对答题有帮助的词句,人各有异,思维方式也不同,同一篇材料几个不同的人看,找到的关键信息也是不一样的,那么在复习的过程中,就要锻炼自己锁定关键词的能力,尽量接近参考答案上涉及到的信息,用过很多家复习资料的考生可能早就已经发现,申论同一道题的答案没有完全一样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可以把几家机构的答案进行对比,或者拼凑,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组织出相对较完美的答案,来指导自己复习,根据答案再到材料中寻找关键词,提取要点,火眼金睛就在一遍又一遍的练习中练出来。

归纳总结能力:答题的时候不能把一个个关键词句填在答题卡上,要流畅、连贯、通顺、简洁精炼、涵盖要点答在答题卡上,而不是简单地一堆关键词句的堆叠,不同的分类,重复的整合,按照一二三层次鲜明的答出来。这个阶段可以说是申论复习中最难的一个环节,有些比较官化、书面化的词汇,没有一定积累的考生很难想得起来,因此简洁精炼就很不容易做到,而在试卷批改环节,改卷人找不到给分点,分数就容易不高。

大作文:平时复习中一定要抽空写几篇,练习一下手感和思路,考场上高压环境下,有的考生因为长时间没有写作,书写速度慢,写不完,还有的速度一快,字就飞起来了,也有思路不连贯,写着卡着,卡克许久都想不起来写啥,这在申论大作文中都是比较常遇到的。大作文的结构也很重要,这个可以多看看一些时评文章,学习学习行文结构,至于内容,是积累的结果,脑子里的素材多,亮点小词句掌握的多,比如:两不愁三保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等,并且能够运用到写作中,能够增加文章的亮点,抓住改卷人的目光,分数肯定不会低。这都需要平时一点一滴的累积,碰到好词好句可能写作中会用到的词句,随手记下来,有时间就拿出来看看,读几遍,日积月累。

二、行测

行测全是选择题,而且都是单项选择,有的人可能会说“最喜欢做选择题,随便蒙”,如果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120道--135道选择题(国考和省考题目数量不同),两个小时完成还要除去涂答题卡的时间(涂卡有人需要十分钟,有人需要十五分钟),分到每道题的时间不足一分钟,有的题目甚至一分钟还没有把题目看完,更别说解题了,很残酷,所以大多数时候,行测题是做不完的。行测分五个模块:言语理解、数量关系、逻辑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每个模块都擅长的人是存在的,那是大神、学霸,剩下的人里面五个模块都会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部分,最初复习的时候,要摸清底细,每个模块完整做下来所用时间、正确率、提升空间等,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对行测的复习就有针对性和侧重点,才能事半功倍。行测的复习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答题思路、做题速度及顺序、适当放弃。

答题思路:每个模块考查的内容及类型不一样,是除英语之外其他任何一个学科都有涉及,可以说行测是对考生智力的一个全面考察,每个模块、每种类型题都有答题的思路,包括:常规思路、技巧思路,这些思路在复习教材上都会有详细说明,还是那句话,不同复习资料的思路会有很大的不同,任何考生在复习的时候都不会只看一家机构的资料,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博采众长,公务员的工作本来就是一个杂家才能胜任的,这只不过是提前近入角色罢了。对于同种类型题的答题思路要及时总结,总结出自己用起来最顺手、最灵巧的一种,进而掌握,看到题目,瞬间就想到思路,马上解答出来。五个模块除了常识判断需要平时的积累,其他四个模块都是有解题思路和技巧的,没有思路的乱做题,即使题海战术刷再多的题也是无用功。

做题速度及顺序:行测的做题速度必须要快,即使快也不一定能够做完,通过复习,我们会发现每个模块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部分,每个模块里面也有自己拿手和不拿手的题目,单位时间内做对更多的题,拿到更高的分数才是关键,所以必须要调整做题顺序,而不是按照试卷上的顺序按部就班的来,规划做题顺序的原则是正确率高的先做,做起来顺手的先做,尽量节约时间攻克难题。我曾经的做题顺序是常识判断、逻辑推理、语言理解、资料分析、数量关系,一般数量关系都做不完,最多做一半。刚开始做题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顺序,通过不断的做套题,尝试出最佳的做题顺序,在做题的过程中,既练习了答题思路,又锻炼了手感和做题速度,行测就是一个熟练活,无他,但手熟尔。

适当放弃:人们经常说,不抛弃不放弃,行测是正儿八经的考试,怎么还说要放弃。规定时间内行测做不完是事实,那么要想拿高分就只能提高正确率了,行测题型的设置大多都是常规题,有难度的题目相对比较少,其实也不是有难度,只要给时间,我相信考场上的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做出来,但是现实是时间不够用,难题太耗时,所以适当地放弃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当然了,这里所说的放弃不是答题卡上留白,而是凭感觉随便选择一个,四分之一的正确率,运气好的话说不定就是那四分之一。

公考复习的资料有很多,线上线下的都不少,质量也是参差不齐,选择比较权威的教材和真题,我本人对模拟题印象不好,不支持刷模拟题,资料贵在精不在多,重要的是掌握,随便在某宝上或者某当上看看,每年公考教材卖出很多,但真正学到心里的人却不多,人们常说认真你就输了,这是对感情来说的,对公考来说,认真你就赢了。

公务员考试发展这么多年,考试内容已经形成一定的规律,市面上有很多培训机构,初学者建议报一个线上课,大致先了解一下,老油条就没必要报了,等到面试的时候再报班也不迟。


清络饮


可以两个同时准备,交叉着复习,避免枯燥。

建议早上看申论,因为早上头脑最清醒,申论考试需要掌握一些政治语言,可以在反复的看例文中学到不少。申论还需要对新闻的掌握,所以建议新闻联播或者报纸之类的还是看一下比较好。下午做行测,行测其实变化不大,主要是掌握规律即可。每天摄取一定的知识量,但不要过度,过度会造成遗忘。看书中不要中断几天再看,每一轮看完再反复,便于掌握。

行测主要就是大量的做题练习,看完1-2次后,可大量从网上下历年真题来做。

看书的同时应该多看报章杂志,关心国家大事,多分析国家大事,申论考试就是要你的语言官方。保持良好的心态备考也是申论成功的基础,申论备考过程较为枯燥,考生要注意调节情绪,认真备考。

最后建议你还是报个适合你自己复习阶段的班,中公教育的一年通过班不错,可以让你在备考过程中少走弯路。


岸上教育


公务员考试行测的题量偏多,多数人都会有答不完题的情况。行测相多于申论可能会稍微难一些,多数考生都是行测的分数偏低。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多方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iirudd66552


行测的准备是知识面的宽度,大概知道就行,而不需要精准,靠第一印象最快的选择是技巧。申论反而要抓住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可用申论的观点去认识观察理解事物,能够提出观点,有解决问题的想法,结合日常训练,成效很高。两者同时准备,不冲突。


问问答


两个一起看,但要以行测为主,因为行测训练好了可以迅速提高分数,申论涉及到个人的长久积累和写作水平,可以突击但是效果未必明显。建议上午看行测,下午看申论,因为考试都是上午考行测,下午考申论,晚上多余的时间可以继续巩固下行测,这样可以思维上与考试保持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