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果邓艾偷渡阴平没能成功,姜维是否有机会反杀钟会大军?

李翔


如果邓艾偷渡阴平失败,退回陇西,那么已经在剑阁和钟会相持的姜维是有很大希望守住要道,迫使钟会退兵的。只要钟会退兵,姜维从后面追击袭杀,就有可能给钟会造成很大伤亡。

这其实只要看看之前的战例就可以了。在钟会大举伐蜀之前,曹魏的前一次大举伐蜀行动是在曹爽当政时期,为了在疆场上立功,给自己在政治上加分,曹爽率十多万大军从关中出发,进攻益州。

为了这次进攻,曹爽其实是做了很充分的准备的。先是调整了关中战区的统帅,由他的亲党夏侯玄出任征西将军,驻守关中长安,夏侯玄原来的中领军职务则交给了司马懿的大儿子司马师。

司马懿之所以在曹魏虽然已经示弱,但仍然是最有潜力威胁到曹爽的权力的人,就是因为司马懿多年来南征北战,北平公孙,东抗孙权,西距诸葛,战功显赫,威望隆重。曹爽就是想通过在战场上立功,来为自己加分。

在出征之前,司马懿、蒋济等元老重臣都对曹爽此行表示反对,认为取胜是比较困难的,劝曹爽不要去。但曹爽仍然固执己见,出兵伐蜀。十多万大军浩浩荡荡从关中出发,进攻益州的门户汉中。

此时镇守汉中的蜀汉主帅是王平。王平其实能力并不算特别突出,但性格比较谨慎,基本上就是按套路出牌。曹爽大军前来,王平列险据守,并不出战,坐等曹爽粮尽退兵。汉中道路险要,曹爽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粮尽退兵。

曹爽退兵的时候,王平率军追击掩杀,蜀军大获全胜。曹爽铩羽而归,不仅没能在战场上为自己加分,反而暴露了自己不懂军事的弱点。也是因此,曹魏的元老重臣们就此看穿了曹爽,知道曹爽看上去张牙舞爪,其实是没有真本事的。

更早的时候则是汉中之战时,刘备出兵争夺汉中,一开始也是相持不下,后来刘备出奇兵,翻阅崇山峻岭,绕到夏侯渊军身后,在定军山扎下大营,反客为主,迫使夏侯渊来进攻,刘备一站成功,斩杀了夏侯渊,夺取了汉中。

曹操知道后,亲帅大军来和刘备争夺汉中,想多回去。但刘备的做法很简单,就是列险据守,在地势险要的地方屯兵防守,曹军挑战,他也绝不出战,就这样以逸待劳,打消耗战。曹魏补给线太长,先熬不住了,进退维谷,犹豫了一段时间后,就自己退兵了。

汉中之战结束后,别人都以为刘备会留下张飞镇守汉中,结果刘备却选择了魏延,以魏延为汉中太守,镇守汉中,他自己则率兵回到成都,张飞驻军阆中。原因就在于,在曹操退兵之后,刘备认为镇守汉中其实只要列险据守,坚不与战,曹操也没什么办法,所以用不着张飞这种更擅长进攻的人去镇守。

而在蜀汉灭亡之前,也就是钟会率军大举伐蜀之前,姜维对蜀汉在汉中的防御体进行了调整,把原来的全面防御改为重点防御,将兵力集中在汉、乐二城,其它地方基本上没有留防守兵力。

姜维的理由是,以前全面防御是消极防御,敌人来进攻,有机会就打,没机会就撤,来去自如,蜀汉不能对敌人造成重大损失。但从钟会进军的情况看,姜维这个打算显然落空了。钟会集中兵力攻下一个,另一个就投降了,汉中失守。

但姜维迅速摆脱了邓艾的追击,又赶在诸葛绪大军封锁阴平桥头之前通过了这个重要关口,退回了剑阁,在这里与前来救援的张翼、廖化、董厥的蜀军汇合,合兵守卫剑阁,坚守不出。钟会和曹操一样,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进不能进,退不能退。

就在这个时候,邓艾突然偷渡阴平小道,长途奔袭,直接出现在了成都平原上,江油投降,蜀汉最后的精锐又被诸葛瞻在绵竹一战全部葬送,刘禅只好舆梓出降,蜀汉随之灭亡。之后,姜维接到刘禅的命令,不得不在已经退到成都附近的郫县的时候,向钟会投降。

这就是说,如果没有邓艾偷渡阴平,其实钟会已经在考虑退兵回关中的问题了。只要钟会退兵,姜维就可以像刘备和王平一样,率军从后面追击,袭杀魏军,是完全有可能给钟会造成重大损失的,并有希望夺回汉中。


萧武


我只能说,这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如果邓艾不偷渡阴平,姜维顶多能够在剑阁挡住钟会大军,但是要知道,钟会伐蜀,来的可是三路大军,只挡住其中一路是没有用的。

公元263年8月,司马昭派遣十八万魏军兵分三路南下进攻蜀汉。西路军由邓艾所率的三万多人,出狄道向甘松、沓中直接进攻姜维;中路军由诸葛绪率三万多人马,自祁山向武街、阴平之桥头切断姜维后路;而东路军由钟会率主力十余万人,再分三路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

很快,魏军进占阳平关后,钟会率领东路军继续长驱直入,直逼剑阁。而剑阁正是巴蜀的门户,因此,姜维也在这里布下了重兵防守。钟会受阻于剑阁可谓是“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

可是,姜维此时已经丢了汉中,也就是说,魏国在北面是没有什么阻碍的,只要钟会能在剑阁拖住姜维,其余两路大军也能有所行动。哪怕邓艾在沓中屯田,也能给钟会大军运送补给,更何况魏军的粮道通常,从关中甚至中原运粮也可以在剑阁耗下去。

因为这一仗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灭掉蜀汉,司马昭有十足的把握。原因其实不在军事上,而在政治上。姜维在费祎死后开始出兵中原,引起了蜀中士大夫们的强烈不满。因此,姜维后来为避祸而去沓中屯田。将蜀汉朝廷里的事情交给了黄皓、谯周等人,这些人其实和司马昭暗通款曲,甚至被魏国所收买。

姜维实际上是腹背受敌,正面是钟会的大军,而背后是蜀汉朝廷里的各种掣肘。因此,能挡住钟会大军已经不容易了,想反击,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傅斯鸿


如果邓艾偷渡阴平没有成功,姜维也没办法反杀钟会大军。

公元263年8月,司马昭发起灭蜀之战,魏军兵分多路功蜀,其中钟会率10余万大军攻打汉中,邓艾的3万大军进攻在沓中屯田的姜维、而诸葛绪则率3万人进攻阴平桥头,阻断姜维撤往汉中之路。

汉城、乐城两城蜀军坚守不出,钟会各留1万大军监视两城,主力则攻打阳平关,因为守将蒋舒叛变,阳平关失陷,汉中失守。不过姜维甩掉了邓艾和诸葛绪,成功的回援了剑阁,将钟会大军挡在剑阁之外。不过最终因为邓艾率军偷渡阴平,最终蜀汉灭亡。

但是如果邓艾偷渡失败,那么对于魏军来说虽然损失很大,却不是致命的。邓艾走阴平小路的时候最多只带了自己本部的3万人马,偷渡失败不会全部损失。而钟会扣除监视汉、乐两城的两万大军,再加上路上的损失,汇合上诸葛绪所部以后,魏军在剑阁关外也应该有10万大军。

而姜维手中蜀军不过4、5万人,不到正面魏军的一半。虽说因为关中到汉中道路崎岖,在邓艾偷袭成功前钟会的部队已经出现了缺粮的情况,但是魏军依靠绝对的兵力优势撤退还是没什么问题,姜维能咬到魏军的尾巴就不错了。

此时的魏国已经从东汉末年的战乱中得到了很大的恢复,虽然损失2、3万人不少,但是却不是致命的。所以不会改变蜀弱魏强的格局。


不沉的经远


蜀汉的所在地益州北有秦岭巴山,东有巫山,西面是青藏高原,西南是云贵高原。

入蜀只有两个方向,东面是从长江三峡溯江而上,经瞿塘关而过。北面由汉中入蜀。这个方向有两条路:金牛道和米仓道。金牛道较为便捷,可以过剑门关直达成都,是一条入蜀的必争之路。从米仓道南下巴中可趋阆中,威胁川中与东南之间的交通线。汉中争夺战,张郃的进犯阆中,就是过米仓道。这两条路以剑阁为门户。




剑阁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关北有利州,南有绵竹。无论从剑门金牛道,还是从垄上阴平,要想从北入川,必走绵竹。

"阴平"是从陇上到四川腹地的奇路,实际严格上讲,三国时这确实不是条路,只是从理论上可以到达成都的"径",邓艾自己也说这是条"邪径"。



一旦突破阴平来到成都平原,那蜀汉将无险可守。所以当时姜维重兵把守剑阁。邓艾很明确当前的形势,于是他大胆的提出了"偷渡阴平,从涪城走左儋道进攻绵竹" 的大胆计划。从结果上,他成功了。面对飞来的奇兵,绵竹一战蜀汉失利后,刘禅开城投降,蜀汉灭亡。

如果邓艾不去偷渡阴平,会是什么结果呢?



邓艾钟会如不分兵,姜维的压力会更大。因为此时阳平关已经失守,汉中已在钟会手中。就算守得住剑阁,丢了汉中也是蜀汉承受不起的,所以姜维肯定要收复汉中,将在阳平关一线与钟会决战。

以蜀汉的兵力,最多能凑出五六万人马,而且是屯田之兵,战斗力并不强。邓艾能以偏师一路杀到成都,逼刘禅投降,可见诸葛之后的蜀军战斗力有多渣。汉中决战当然是司马氏乐意见到的局面。这一战姜维凶多吉少,晋灭蜀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历史漫谈君


只要策略得当,姜维还是有机会打败钟会的。

司马昭的伐蜀之战,原本就是为了转移弑君杀魏帝曹髦的注意力,并不是真的有完全把握灭亡蜀汉,只是没想到邓艾的偷渡阴平,改变了战场整个局势,从而一举灭亡蜀汉。



如果没有邓艾的偷渡阴平,或者邓艾偷渡阴平失败,那么魏国大军在钟会的率领下则被姜维堵在剑门关,剑门关是进入成都的主要道路,而且地势力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钟会率领的十几大军被姜维堵在剑门关,又无法攻克,而且魏军的粮草都要从关中运到前线,补给过多,钟会本来就有了退兵的打算。



当时的整体局势是,汉中的汉、乐二城还在蜀军手中顽抗,被魏军团团包围,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约4到5万人在剑门关堵住钟会十几万大军。剑门关以南和以东的所有地区都还在蜀军的控制之中。

这个时候姜维就必须要做出战略部署,上表后主刘禅,调动南中和永安部分军队救援,下令霍骏率军8千北上成都,负责成都外围的安全,让部队驻守在成都以北,下令罗宪率军8千西进剑阁,协助姜维抵抗钟会大军。同时阻止东吴援军进入蜀汉境内,无需东吴救援。



同时姜维派出小股部队,抄小路走山路去袭击魏军运粮部队,袭扰魏军粮道。并通知汉、乐二城守将蒋斌、王含固守待援。蜀军毕竟熟悉益州的道路,这是魏军所不具备的优势,派出部队打击魏军粮道将对魏军产生恐慌作用。

钟会如果要继续攻打蜀汉,首先就得拿下剑门关,因为魏军只有一条路进入成都,否则就只有退兵,可是钟会无法攻克剑门关,因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只要姜维不投降,钟会根本没有办法。



姜维作出正确的战略后,最多也只能将钟会击退,反杀钟会就不太可能了,毕竟钟会实力比姜维强的多,而且钟会这个人足智多谋,论计谋不输姜维。

最终的结局就是钟会大军撤退,退入汉中,而姜维乘胜追击,钟会退入汉中后,就不再撤退,在汉中与姜维对峙,而汉中的汉、乐二城很可能保不住,钟会退到汉中后,肯定要拿下汉、乐二城,姜维又救援不了,汉、后二城在钟会的围攻之下肯定要失守。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如果邓艾偷渡阴平失败,证明武侯的方略得以认真贯彻。蜀国就能集中军力对付钟会,以姜维为首的蜀国大军无后顾之忧,或能在邓艾回援之前反杀钟会大军。则司马昭二路征伐蜀国之战将功亏一篑,尽管蜀国必将亡国,但何时由何人奏功,真是天晓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