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唐朝軍隊如何平定“安史之亂”?

甘文飛


大唐平定安史之亂,大抵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昏頭轉向不知所措,大唐輝煌百年,本土百年未發生戰事,戰備松馳,安史叛軍如秋風掃落葉,僅用了35天的時間,就佔據了大唐的東都洛陽。

回過神來的唐軍在各地都開展了有效的抵抗,特別是張巡許遠在睢陽,顏真卿顏杲卿兄弟在太原,都有力的遏制了叛軍,而高仙芝哥舒瀚先後固守潼關,也是安史叛軍邁不過的坷。

原本形勢有利於李唐,但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長,唐玄宗李隆基和他的太監們一通瞎指揮,固守潼關的唐軍主動出擊迎來大敗,讓安史叛軍攻破潼關,唐玄宗李隆基出逃,在馬嵬坡失去了他的江山和愛情。

這一階段從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到十年六月。


第二階段安史自亂陣腳,李唐迎來喘息之機,長安淪陷李唐危在旦夕,原來這是安史叛軍最好的機會,但安史叛軍卻內部起火,李唐的頭號剋星安祿山被自己的兒子安慶緒給幹掉了,而李唐新登基的唐肅宗李亨重用郭子儀李泌一武一文兩大支柱,穩定了政局,在軍事上也逐漸呈壓倒性趨勢,安祿山死後第二年,郭子儀就率兵收復了長安和洛陽

可以說,如果不是後來李唐再度犯低級失誤的話,安史之亂平可平定在第二階段。

但李唐的問題還是在於朝堂,後戚太監干政,隨後唐軍與安軍決戰鄴城,唐軍擁有六十萬大軍,安軍不過十萬餘部,但這次決戰的總指揮,唐軍竟然沒有讓郭子儀擔綱總指揮,太監魚朝恩成為這次決戰的最高司令官,一地雞毛,平已降了唐軍的史思明又臨陣反水,結果唐軍以多擊少竟然被打得潰不成軍。

這階段從天寶十五年到乾元二年(公元759年)3月。


第三階段,叛軍秋後螞蚱,唐軍拖拖拉拉。

史思明雖再舉反旗,但幾經折騰,安史叛軍也沒有多少家底了,而他的命運和他的大哥安祿山一樣,很快也是被兒子所殺,李唐這邊李亨也死了。

此時的叛軍已經起了不多大波浪,反而,如何平定叛軍成了政治問題而不是軍事問題。

大唐內部派系重重,平安史之亂最大功臣郭子儀最後時期基本被廢,自己擁有幾十萬大軍,李唐卻最終選擇向回紇借兵,寶應元年,由僕固懷恩任兵馬副元帥率唐軍聯合回紇軍與史朝義在洛陽進行決戰,最終一舉平定叛軍。

這一階段從乾元二年(公元759年3月)到寶應元年(公元762年)

安史之亂自此結束,從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到寶應元年(公元762年),歷時七年,大唐從此由盛轉衰。

答疑人:今日頭條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編夜狼嘯西風


夜狼文史工作室


馬嵬驛兵變之後,唐玄宗繼續逃往成都,太子李亨則率部逃到靈武。公元756年七月,李享即位,改元至德,是為唐肅宗,玄宗則在成都做了太上皇。這時候,叛軍安祿山已經率兵攻入長安,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唐肅宗命大將郭子儀為兵部尚書兼宰相,率軍平定叛亂。九月,郭子儀親率大軍15萬逼近長安,與叛軍10萬人相持於長安西香積寺北灃水之東。雙方殺得昏天黑地,日月無光,最終叛軍全線潰敗,唐軍遂收復了長安。此時,安祿山在洛陽的叛軍統治集團內部為了爭權奪利,將安祿山殺死,他的兒子安慶緒繼位做了皇帝。隨著唐軍繼續東進,安慶緒放棄了洛陽,北走鄴郡(今河南安陽)。不久之後,唐軍又收復了洛陽。

公元758年九月,唐肅宗調集9個節度使,共數十萬的兵力討伐安慶緒。在這些節度使中郭子儀、李光弼等戰功卓著,威信最高。肅宗不想將兵權交付他們,所以沒有設立主帥,只是讓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總攬全局。

9個節度使的大軍圍攻鄴郡,引漳水入城,安慶緒軍不僅身遭水災,而且城中糧食奇缺連老鼠都成了桌上之食,一隻老鼠能賣到4000錢,這無疑成為了一個破城良機。可是唐軍因為沒有主帥,不能統一指揮,致使叛軍大將史思明從魏州(今河北大名)率部援助鄴郡。史思明劫持了唐軍運糧的舟車,斷了唐軍的糧源。同時,又採用聲東擊西的方法不斷地騷擾唐軍,以至於唐軍疲於應戰。

公元759年三月,唐軍和史思明軍展開了激戰。正當激戰之際,狂風大作,昏天暗地,近在咫尺也分不清敵我。一場混戰,雙方都遭受到了巨大的損失。叛軍與唐軍只好各自退回。之後,郭子儀被任命為東征元帥,在東京留守。後來,宦官魚朝恩把鄴郡之戰的失敗責任全部推給了郭子儀,肅宗便將郭子儀召回京師,讓李光弼為天下兵馬副元帥,鎮守東京。

同年九月,史思明再度南下,攻佔洛陽。十二月,史思明又派大將李歸仁攻打陝州,但被唐軍擊敗。從此之後,叛軍內部矛盾激化加重,史思明的長子史朝義利用很多將領對史思明的不滿情緒,發動兵變,將史思明殺死,自己繼位稱帝。同時,史朝義又派兵到范陽殺了與他爭奪帝位的弟弟史朝清,還殺了很多持有不同意見的人。這種自相殘殺引發了大規模的內訌,致使數月之內,范陽有數千人為此事而死。

公元762年十月,唐肅宗病逝,其子李像即位,即唐代宗。即位不久,唐代宗便命雍王李適為天下兵馬元帥,繼續平定叛軍。唐軍很快攻下洛陽,隨後又在昌樂打敗史朝義,收復大片失地。次年正月,史朝義領軍到了范陽,但手下紛紛叛逃,走投無路的史朝義最終自縊身亡。

至此,歷時8年的安史之亂才最終被平定。叛亂雖然結束了,但長達8年的動亂嚴重破壞了中國北方的政治、經濟發展,盛世唐朝也由此迅速走向了衰落。


噠噠噠大隊長


安史之亂,歷時八年。

其帶來的最直接的後果:唐朝自此一蹶不振,雖後有振興之主,但已毀了根基。

老規矩,我先簡單收攏一下人物關係。

安祿山、史思明、史朝義率軍造反,李隆基逃往成都,李亨趁機上位。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陳玄禮、郭子儀、李光弼、僕固懷恩、顏真卿、許遠、張巡、顏杲卿、魯炅、張介然參與平叛。(這些姓名不需要記住,因篇幅關係並不會仔細介紹)

安祿山反叛之初,直接佔領了河北、山東。值得注意的是:當時有一部分城池開門歡迎叛軍。可見,此時的唐帝國並不是很得人心。

消息傳到李隆基耳朵中,他懷疑是有人在誣陷安祿山。

這......簡單來說:當李隆基醒悟過來時,大唐已經喪失一半了。

之後的平定戰爭如果細說,需要很多文章,涉及諸多歷史、政治、軍事。

我再總結一下:
三點:結束李隆基統治,楊貴妃之死被大肆宣揚以消民憤,調動軍隊積極性(尤其是少數民族和那些能打的軍隊。)

不論如何,李隆基造成的苦果,需要整個唐帝國一同來承擔。

至於不久後的軍閥割據,經濟衰落,則需要另說。

哦,順便補個瓜:李亨怕太上皇再次上位,把李隆基囚禁起來了,也算是個報應。

【新人不容易,尤其是歷史頻道的新人,希望大家多多關注,小生在此謝過。每天持續更新頭條問答,不負大家所望。】


蝦仁兒談歷史


公元755年,身居四鎮節度使的胡人安祿山,以討伐楊國忠名義發動叛亂,不過數日叛軍渡過黃河,攻陷洛陽,進逼長安,此時長安唐軍府庫武器鈍朽,軍隊毫無戰力,無法抵禦蓄精養銳的叛軍,安祿山破潼關,佔長安。唐玄宗帶親信隨從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在寧夏寧武繼位,號肅宗,積極籌備,準備反攻。唐將郭子儀率軍在各路軍馬配合下迅速收復長安,洛陽。後安祿山為其子安慶緒所殺,叛軍軍心動搖連遭失敗,安慶緒又為安祿山部將史思明所殺,史思明又破洛陽,戰亂擴大,唐軍聯合朔方軍反攻,收復洛陽。史思明又為其子史朝義所殺,後在唐軍進攻下,史朝又窮蹙自殺,歷時八年之久的叛亂才告平定l。安史之亂給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帶來深重災難,唐王朝從此由盛轉衰,走向沒落道路。


文舀


楊貴妃被殺是天寶十五年的事情。

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反叛,年底攻佔洛陽,次年,攻佔潼關,李隆基棄長安西進成都,在此過程中殺楊國忠、楊貴妃。

隨後,李亨靈州登基,朔方節度使郭子儀、河東節度使李光弼收復河北一帶。

隨後,安慶緒殺安祿山,唐軍收復長安,史思明降唐。

史思明反叛,鄴城大戰唐軍退守河陽,史思明殺安慶緒,兵返范陽。

史朝義殺史思明,唐軍收復洛陽,田承嗣、李懷仙等降唐,史朝義自殺。

唐封田承嗣、李懷仙、李寶臣、薛嵩等為節度使,安史之亂結束,藩鎮割據開始。(已經是楊貴妃被殺後第六個年頭,唐王朝的皇帝從李隆基換成李亨,再換成了李豫)


生逢其時


依靠藩鎮吧。歷史上藩鎮無論鎮壓反叛,還是抵禦外敵,都很積極。統治者要學會借力打力和平衡術。



阮景東


以夷攻夷,最後以分封諸夷於藩鎮結束!如河北藩鎮首領多為契丹,奚和回鶻人!


舜日堯天


在造大唐,郭子儀


終極生命體


老將出馬🐴!力挽狂瀾!借少數民族兵力鎮住局面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