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县城楼市的购买力困境。︱DK脑洞073

县城楼市的购买力困境。︱DK脑洞073

县城楼市的购买力困境。︱DK脑洞073

DK 脑洞,我是刘德科。

微信朋友圈刷到九宫格楼盘广告,同事告诉我,这是用了热播剧《都挺好》中苏大强的卡通形象——

第六格是:「喂,儿子,爸要买市中心的房子。」

第七格是:「儿子说,还要考虑比较一下。我不活了。」

我没看过《都挺好》,不知道这样的对话是否符合剧情,也不知道剧中人物住在什么城市,买哪个城市的房子;但是,子女给父母买房,或者父母给子女买房,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消费模式。

像苏大强这样要儿子给他买房还嚷着「我不活了」,在现实生活中应该不是主流。今天我们聊县城里的一种典型购房困境,在子女与父母之间——

县城里的很多年轻人,是想买房,想住进有围墙、有中央庭院、人车分流、有电梯、有物业服务的小区——这种小区在大中城市很常见,但是在县城,这种标准意义上的住宅楼盘数量还不够。

说一个很简单的点: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的小孩到楼下玩,不需要穿过车来车往的马路。

但是,县城里的年轻人钱不够,而父母的钱是够的。对于县城里的高净值家庭来说,父母通常有两三房产,但都是老式的房产,都不是标准意义上的住宅楼盘。父母的看法通常是,我们家房子够多了,为什么还要买?

父母不舍得卖掉房子,去买新的标准意义上的住宅楼盘。年轻人想要买,但是没有决策权。

也就是说,购买力和购买欲是分离的。购买力在父母手上,购买欲在年轻人身上。

这是县城里非常典型的一种购买力困境。

其实,县城里的那些老式的房产,并不具备什么增值潜力;及时卖掉、及时换仓,换成标准意义上的住宅楼盘,是县城高净值家庭资产保卫战的关键一环。

如何让父母更新观念,或许也是房企在县城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所以,今天的脑洞是:……

点击底部图片,一元钱购买《DK脑洞》,听到宇宙尽头。

更多脑洞文章

01:树屋 02:秦始皇 03:曹操 04:节水马桶

05:物业 06:白银时代 07:国清寺 08:应急灯

09:椰汁 10:毒地 11:电话亭12:木头和石头

13:粉墙 14:百度15:爱晚亭 16:留改拆

17:口头禅 18:空调外机 19:两个结论

20:中国府 21:良渚 22:楼盘名 23:许家印

24:露台 25:高铁 26:望海潮 27:古诗

28:韩国瑜 29:规则 30:白手套 31:缺点

32:博尔赫斯 33:沈阳 34:电地暖 35:新加坡

36:写字楼空调 37:布鲁诺 38:爱国 39:跨界

40:无双 41:卧蚕 42:时间轴 43:建设性模糊

44:永庆坊 45:王菲 46:金句 47:沉重的「好看」

48: 49:小误解 50:断臂 51:锦旗

52:洗衣机 53:场景 54:书与装饰物55:伦敦楼盘

56:口袋公园57:游牧屋 58:饼干 59:宗庆后

60:值钱的东西 61:机器人62:食神63:迪士尼

64:千字文 65:日本建筑师 66:电梯灯

67:垃圾桶 68:养老公寓 69:菜市场

70:沪C71:喜事72:朱丽叶

县城楼市的购买力困境。︱DK脑洞073

中国房地产版的一千零一夜

《DK脑洞》

▼点击下图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