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社會養老金聽說5年一個檔,是真的嗎?

我和她的故事


問題:社會養老金聽說5年一個檔,是真的嗎?

這個問題涉及的是城鎮職工(含企退人員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計算和退休工齡的關係。五年一個檔的計算方法,已是從前。在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建立前,曾經是真的,但說法不全面不確切。不過在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建立後,已經時過境遷,成為過去式了。養老金早已有了新的計算方法。

1、老人退休工資如何計算

在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建立前參加工作,並在此前退休的人在社保系統叫老人。老人才有工齡五年一檔的說法。

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建立前,城鎮職工退休後領取的叫退休工資。退休工資是和在職時的工齡及退休前的檔案工資掛鉤的,大多數地區工齡共分為四檔,但並不都是按五年一劃檔的。那時的政策大多是,在職工齡為滿10年不滿20年的,退休工資按人事檔案工資的70%計算。在職工齡滿20年不滿30年的,退休工資按人事檔案工資的80%計算。在職工齡滿30年不滿35年的,退休工資按人事檔案工資的85%計算。在職工齡滿35年及以上的,退休工資按人事檔案工資的90%計算。

另外,允許在此基礎上額外給予獎勵待遇。比如有國家級勞動模範、特殊功勳稱號的,可上浮10% ~ 15%,比如獨生子女父母可額外上浮5%,具體標準以地方政策為準,很多地區只有機關事業單位正式編制人員才有這樣的待遇。但總和不能超過在職時人事檔案工資的100%。另外不少老革命都是可以享受在職工資的100%的待遇的。相對而言,老人退休工資的計算方法是比較簡單的。但那時社保個人繳費制度還沒正式建立,除了合同工都不需要交費的。合同工最早從1986年起就開始交保險了。

2、中人和新人的養老金如何計算

社保個人繳費制度正式建立後就不同了,退休待遇必須和繳費情況掛鉤,因此計算辦法就必須改變了。城鎮職工退休後領取的叫養老金,不再叫退休工資了。養老金的計算邏輯發生了根本的改變。採取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中人過渡法。

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是什麼時候建立的呢?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的時間窗口並不同步。各地企業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建立的時間是1992年~1995年,機關事業單位是2014年10月1日,也就是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制度並軌時。足足相差了19~22年。這就是眾說紛紜的雙軌制。另外,機關事業單位在2014年10月1日同時建立了職業年金--補充養老保險。而企業單位雖然也有類似的職業年金的提法,但真正能享受到的人是極少數的央企和部分上市或大公司。

在社保系統中,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建立前參加工作,此後退休的人叫中人。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建立後參加工作,此後退休的人叫新人。所以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的老中新的劃分小窗口是不同的。但無論是企業還是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中人和新人都不再有工齡五年一分檔的說法了,養老金等於基礎性養老金加上個人賬戶養老金。另外由於中人有視同繳費年限,所以還會有過渡性養老金,新人沒有。再有,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幾乎都有職業年金,也就是補充養老金年,而絕大多數企業退休人員幾乎都無法享受企業年金,沒有補充養老金。

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建立後,養老金的計算不再看工齡,而是看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或者說,工齡的內涵已經變為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養老金的繳費年限不再分檔,而是按年計算,並且精確到月。退休時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等於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之和。視同繳費年限指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建立前在國企、大集體、機關事業單位的正式的、連續的,有人事檔案記載的工齡。實際繳費年限是指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後真金白銀繳納養老保險的時間。

養老金的計算也不再看在職時的工資水平,而是看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或指數。也就是說,在職時掙多少工資,不能直接決定你退休養老金的高低,而是繳費標準的高低和養老金成正比。各地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的最低標準可以是當地社平工資的40%或60%(看地方政策),最高標準是當地社平工資的300%,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除了繳費年限和繳費指數,養老金的計算還涉及退休時當地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資,養老金個人賬戶的多少,退休年齡等諸多要素。養老金水平由這些要素綜合共振決定,計算標準雖然比以前複雜多了,目前屬於中人過渡期,雙軌制效應,使得養老金還會有相當長一段時間的不合理。將來企業中人不在時,雙軌制效應才能得以基本消化。那時的養老金會彰顯設計之初所追求的科學和客觀,更能體現社會的公平和效率。

我是“水流雲在草青青”,認真誠懇的退休顧問,歡迎大家加我的關注,查看更多社保及退休文章。願天下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水流雲在草青青


那是指的上調養老金中的工齡調整部分。工齡工資,從15年工齡開始,每增加5年為一個檔次。如15年,20年,25年,30年,35年,40年,40年以上。

另外就是定額調整和適當傾斜兩部分。

這幾年,一般各省上調養老金基本上都分三部分:

①定額部分(每人都一樣)。

②工齡部分(從15年工齡起步,每5年一個檔次)。

③適當傾斜部分(一個是依據上年末月養老金的百分數調整;一個是重點傾斜的人群,如建國前、轉業軍人等特殊群體)。




甲午金秋


曾經的時候,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金是5年一個檔次。

最初是這麼計算的,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金待遇是參照退休時的基本工資標準,根據工齡確定的計發比例,相乘就得出退休費的錢數了。

說是5年一個檔次,但是並不確切。一般10~20年工齡按照70%的比例計發,20年到30年是按照80%的比例,30年以上才5年一個檔次。30~35年是85%,35年以上是90%。沒有40年以上檔次。

另外,如果在工作期間得到一定的獎勵或者榮譽稱號,還可以享受退休基本工資計發比例提升待遇。

比如獨生子女可以提升5%的計發比例,享受國家特定榮譽表彰可以提升10%甚至15%。不過所有比例之和不得超過100%。

2014年10月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後,國家使用新辦法和老辦法待遇比較。老辦法仍然是這種方式,不過唯一的遺憾是要按照2014年9月的標準來進行計算,因為後期的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變動很大。

為了保證退休中人不吃虧,國家要求10年過渡期內,發放新辦法比老辦法的高出一定比例部分作為補償。退休待遇理順後,一般中人都會養老金高一些,之前欠發的待遇都會補發。



至於退休待遇計算的新方式,主要包含了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以及職業年金4部分。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待遇,除了企業人員沒有職業年金部分外,新計算方式跟企業退休人員幾乎一致,

通過分析,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可以看出,實際上我們的新養老金計算公式並不再是按照5年一個檔次來計算。

它綜合了繳費基數、繳費年限、退休年齡等很多因素。

單從繳費年限來看,即使多一個月,養老金計算時的繳費年限也多出0.0833年,所以每一個月的交費時間都很重要了。

繳費基數影響著我們繳費指數的高低,影響著職業年金和個人賬戶劃入錢數的高低,這樣也影響著退休待遇的高低。

在計算個人賬戶養老金和職業年金的時候,養老金計發月數關係著這兩項待遇的高低。退休年齡越大,計發月數越小,相同個人賬戶餘額的情況下,養老金的月領取額就越高。

所以說,社保繳費5年一個檔次,已經是過去時了,現在每一個月的社保繳費都很重要,而且繳費高低也很重要。


暖心人社


首先可以告訴題主,養老金的計算沒有5年一檔這個說法。

在養老金並軌以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工資的計發是有這個概念,即退休工資是根據本人的基本工資、獎勵工資、各種津補貼加在一起,然後按照工齡的長短,以統一的比例來發放。比如工齡20年的發放70%、工齡30年的發放80%、工齡40年以上的發放90%。

2014年10月1日養老金並軌以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也與企業職工一樣參加了養老保險,退休時也按照自己的繳費年限、繳費基數、繳費比例等數據計算養老金,然後由社保基金統一發放。為了使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的養老金不減少、不吃虧,國家把“中人"養老金並軌前的正式工作年限算作視同繳費年限,並以一筆過渡性養老金作為補償。這樣,“中人"退休時的養老金便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組成,另外還有一筆職業年金作為養老金待遇的補充。

具體計算公式為: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其中: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x繳費年限x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內養老金儲存額÷計發月數; 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x指數化視同繳費指數x視同繳費年限x1.4%。

另外,為了確保“中人"養老金與並軌前的退休工資平穩過渡,還設立了“中人"養老金計算的10年過渡期,即對2014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期間退休的中人養老金釆取新、老兩種辦法對比計算。

所謂老辦法就是按照2014年9月的工資基數計算出退休待遇,然後再加上2015年以來上調的養老金絕對數; 所謂新辦法就是上面介紹的中人養老金的三項計算公式。

如果用老辦法計算出的退休金待遇比用新辦法計算的更高,就按照老辦法計算的退休金待遇發放; 如果用新辦法計算的退休金待遇比老辦法計算的退休金待遇更高,在發放老辦法待遇的同時,再對新辦法高出部分的待遇用10年過渡期的調節比例進行調節,即每過渡一年發放10%丶過渡二年發放20%,依次類推,一直到2024年10月發放多出部分的100%。

由此可見,所謂的社會養老金5年一個檔來計算的說法是不存在的。從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可以清楚地看出,退休人員養老金的高低不但受繳費年限、繳費基數、繳費金額、社平工資等6大因素的制約,而且還有著統一而嚴格的計算方式,那可是精確到月份的哦。


葉公來幫忙


〔職說社保〕觀點: 是真的存在,不過,五年一個檔計算養老金的形式,只適用於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中人”(即:2014年10月1日前在機關事業單位參加工作,2024年9月30日前辦理退休的公務員)。

咱們普通企業員工繳納的是城鎮職工社保,是【一個月一個檔】來計算養老金的。


第一,機關事業單位“中人”的養老金怎麼算?

1.何為“老人”、“中人”和“新人”?

“老人” 就是2014年10月前已經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繼續按照國家和省規定的原待遇標準發放基本養老金,同時執行基本養老金調整辦法。

“中人” 就是2014年10月前參加工作、2014年10月後退休的人員。現在機關事業單位在職人員絕大部分屬於“中人”。

“新人” 就是2014年10月後參加工作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完全按照新辦法計發養老金。



2.“中人”養老金計算標準是什麼?

為保障“中人”待遇平穩過渡,自2014年10月起設立10年過渡期。過渡期內,按照【保低限高】的原則,實行新老辦法對比。

即: 新辦法計發待遇(含職業年金待遇)低於老辦法的,按老辦法補齊; 新辦法計算待遇高於老辦法的,超出部分,過渡期第一年(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退休的人員,發放超出部分的10%,第二年退休的發放20%,以此類推,過渡期最後一年(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退休的人員,發放超出部分的100%。


舉例1: 若按老辦法計算為6900元,按新辦法計算為6800元,則按6900元計發。若按老辦法計算為6900元,按新辦法計算為7000元,在2017年退休的,則按6930元計發(6900元+100×30%)。

3.“中人”的養老金計算公式是什麼?

老辦法待遇計發標準=(A×M+B+C)×Nn;

  • A:2014年9月工作人員本人的基本工資標準;
  • B:2014年9月工作人員本人的職務職級(技術職稱)等對 應的退休補貼標準;
  • C:按照國辦發〔2015〕3號文件規定相應增加的退休費標準;
  • M:工作人員退休時工作年限對應的老辦法計發的比例;
  • Nn:過渡年度內歷年全區在崗職工工資增長率相乘;


舉例2: 機關事業單位趙同志,2014年9月幹到副處,當時的職務工資640元、級別工資17級9檔1175元,2014年9月副處實職退休人員的補貼標準為2597元,參照國辦發【2015】3號文件增加的退休費處級為460元,假設老辦法的增長率為6%。   

按照文件規定,以2014年9月職務職級計算出老辦法待遇計發標準中的A×M+B+C為:(1175+640)×90%+2597+460=4691元。   

老辦法待遇計發標準=4691×(1+6%)×(1+6%)×(1+6%)×(1+6%)×(1+6%)×(1+6%)×(1+6%)×(1+6%)=7477元。

4.“新人”的養老金計算公式是什麼?

新辦法待遇計發標準=基本養老金+職業年金月計發標準;

4-1.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①基礎養老金標準為退休時上年度全區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2×繳費年限(含視繳費年限,下同)×1%;

②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區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視同繳費指數×視同繳費年限×1~1.5%;

③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本人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4-2.職業年金月計發標準為職業年金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第二,普通企業的養老金怎麼算?

城鎮職工社保“新人”的養老金計算公式為:

  • 月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 基礎養老金月標準以本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 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準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國家規定的計發月數(常見的有50週歲為195個月,55週歲為170個月,60週歲為139個月)。


由此可見,普通企業員工多繳納一個月城鎮職工社保,基礎養老金就多0.083%平均基數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就多繳費基數的8%,個人賬戶養老金就多一點。所以,養老保險制度遵循【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基本原則。

舉例3: 張大爺比趙大爺,按照歷年社平工資的100%繳納社保,退休上一年度職工月均工資為6000元,張大爺60歲退休,繳費20年個人賬戶儲存額為13萬,趙大爺比張大爺多繳一個月社保。

張大爺基礎養老金為:6000×(1+1)÷2×20%=120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為:130000÷139=935.25元;

張大爺退休當月養老金為1200+935.25=2135.25元。


趙大爺基礎養老金為:6000×(1+1)÷2×20.083%=1205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為:130480÷139=938.71元;

趙大爺退休當月養老金為1205+938.71=2143.71元。

小結:按照歷年職工月均工資100%繳費20年城鎮職工社保,多繳費一個月約多領8.46元養老金,5年才可以回本個人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用。

寫在最後的總結:

養老保險制度是政府幫養老的福利,至於五年一檔其實只是工齡時代的遺留計算方式,隨著公平公正的新時代,每多繳一個月養老保險,都可以多領到養老金,絕對不會多花一分社保費。

不過,想要多賺養老金,最重要的因素是【壽命】,一定要保證健康的身體,享受退休後的夕陽美!

歡迎【關注懂社保、懂退休、懂職場的〔職說社保〕】,一起學習更多職場和社保實操知識。更多【分享】,更多【收穫】!

職說社保


樓主你好,如果你參加職工養老保險,那麼這個職工養老保險的累計繳費年限確實會影響退休金的待遇,但是它並不是按照5年這樣一個檔次來計算的,他是按照每一個月來計算的,也就是說甚至你多交一個月的養老保險都會對你的養老金產生一定的影響,因為它是根據你的月數繳費月數,來計算退休金待遇,而不是說根據5年這樣一個長年限來計算,退休金待遇的,如果說5年來計算的話,實際上是對很多人相對不公平的一個體現。

所以想要獲得一個較高的養老金待遇,那麼我們就要連續參保這個養老保險年限,因為只有你的繳費年限是連續的,才能夠保證你的累計繳費年限相應的較多,那麼在退休的時候才可以獲得一個較高的養老金待遇,當然自至於自己交費年限是多少年,比如說41年或者是39年,那麼都沒有影響,它是按月來計算的,並不是說非得要交到5年一個整數,繳費年限才可以,並不是這樣的。

所以說自己完全大可以放心,比如說自己交的這個年限不是一個整數,那麼也不會受到影響的,在計算退休金的過程中都是根據你的累積實際的繳費月數,去計算你的退休金待遇的,所以說,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講,都是相對公平的,不會造成這個不到5年,像這樣的一個說法。


懂社保


養老金多繳多得丶只要到退休年齡不管你繳了多少年一例辦理退休發放養老金、繳三年按三年計發`繳五按年計發、繳八年按八年計發丶二十年`三十年`三十五年等的計發方法0總之繳多發多o繳少發少0到齡可退休○這樣就設有坑{公平、我們都應呼如!


知足常樂77851818


樓主你好,首先我在這裡很肯定的,告訴大家這個是假的。因為養老金的多少確實是取決於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但是並不是按照5年這樣來計算的,而是按照每一年甚至是每一個月這樣來計算的,所以說你哪怕是多交幾個月的養老保險,你自己最終獲得的養老金待遇相對來說都會比別人多。

假設如果按照5年一個繳費養老保險的檔次來計算養老金待遇的話,那麼實際上這種繳費19年的24年的或者是29年的這種人豈不是很吃虧嗎?這樣的話對於這些人來說也是非常不公平的,所以說根本就沒有按照5年檔次來計算這個養老金待遇,這一點請大家完全可以放心,只要是你每多交一年的養老保險,那麼你就可以多獲得一部分的養老金待遇。

養老保險的計算方式就是,根據你的累計繳費年限,還有就是平均繳費指數和退休之前所在地區的社會平均工資來決定的,根本就沒有說什麼5年這樣一個檔次,這樣一個計算條件,所以說這樣的一個問題是子虛烏有的,大家完全可以放心,是沒有這樣的一個約束條件的。


社保小達人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2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d978000b9568d1ce0dbb\

強老師兒


社保制度才實行了十多年,之前退休都是在單位領錢的,那有五年檔次的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