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我是愛南開的


我是愛南開的

在其他城市,再也找不到像南開和天大離得如此之近的兩所名校了。事實上,兩個校園之間,有過一段連圍牆都不存在的時期。一條佈滿了小飯館、酒吧和理髮店的南北通道連起了天津市南開區衛津路92號和94號,你無法分辨穿梭於此的年輕人究竟屬於天大,還是南開?他們有的向南,有的向北。向北,是“北洋”(天大前身為“北洋大學”),向南,是“南開”。


我是愛南開的

作為南開大學第一期學生、周恩來總理的這句“我是愛南開的”,已經成為幾代南開人的集體記憶,成為這座知名學府的文化符號。

1919年首次開學,南開大學一度是中國最成功的私立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曾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下,組建舉世聞名的西南聯合大學。

我是愛南開的

(1919年9月25日,南開大學開學。第二排右起第七人為張伯苓,第九人為嚴修,第十人為黎元洪,最後排左起第一人為周恩來。)

我是愛南開的


我是愛南開的

從南大東門步入校園,與天津大學是完全不同的感覺,質樸很多,有了更多的田園色彩,設計感並不強烈。綠樹草坪成了主角,主路和老式教師住宅樓被掩映其中。當時,就感覺這與自己想象中的南開還是有蠻大的區別,不會就這樣定義了南開的景緻吧?隨著步入校園越深,瞭解越多,才知道這是一種鋪墊,甚至是一種後續高潮的反襯。

我是愛南開的

我是愛南開的

荷葉塞滿了池塘,這是中國園林的標配。在這一點上,兩所學校達成了一致,都留下了這麼一片水面,水是有靈性的,再有分歧,在這一點上,誰也不會反對,不然,就有點矯情了。

我是愛南開的

一路走來,滿眼綠色,不經意間撞見這樣一座以紅色為主色調的建築,強烈的色彩跳躍,讓人豁然。這也就像南開大學這篇鴻篇鉅製的扉頁,向每一位來到南開的人展示著它的人文、包容。

正是這樣一種理念,在南開大學的建築上也得到充分的體現。與天津大學不同,南開大學的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等等,建築風格更具多樣性,更具包容性,雖然沒有天津大學那樣強烈的設計感,建築與環境還是很和諧的。

我是愛南開的

在綠樹成蔭的環境中,竟然有著這樣現代感十足的綜合實驗樓,與辦公樓無論從建築風格,還是建築色彩而言,都是一種穿越。我喜歡這樣的感覺,因為建築太過統一,對人的思緒也是某種程度上的桎楛。建築能表達我們的心情就好。

我是愛南開的


我是愛南開的

而與實驗樓不遠的醫學院依然使用著建於1923年的思源堂,即原來南開大學的科學館,是日本轟炸後唯一倖存下來的建築。該建築具有很濃的古典主義建築特徵,混合結構的三層樓房,清水磚牆,正立面用六個支柱支撐入口門廊,建築形象講究嚴格對稱。

我是愛南開的

我是愛南開的

再看看比鄰的迦陵學舍,你會覺得這是一所學校建築的風格嗎?你是喜歡,還是反感這樣的建築風格的反差呢?不管怎樣,它們就這樣攜手矗立在南開大學的校園內。

我是愛南開的

大學校園能有這樣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游泳館,也是件很幸運的事兒。但就建築風格與周邊環境來說,並沒有太大關係,只是根據游泳場館的功能需要,以及我們對體育場館外觀的期盼就好了,其他的不重要,本來就不想建成什麼地標建築。

我喜歡這樣混搭的風格,這讓我想到了南開大學創辦人之一張伯苓面對社會各界對他向徐世昌、黎元洪等軍閥籌款提出的質疑時說的那句話:“美好的鮮花,不妨是糞水培育出來的”,將軍閥政客的財富拿來發展教育,造就青年人才,當然未嘗不可。

我是愛南開的

能接受這樣的理念,但還是覺得南開最偉大的畢業生之一、數學泰斗陳省身的舊居設計風格有點太過普通了,就像十幾年前,中國很多二三線城市修的別墅。如果你沒有被門前“陳省身舊居”所提示,很容易就錯過了。

或許是為了襯托吧,無論再聲名顯赫,也只是南開學子。在母校裡,低調是唯一的選擇。當我看到不遠處的南開主樓時,確信這就是設計舊居的初衷。

我是愛南開的

1963年,一座巍峨的大樓聳立在南開大學校園。當時正是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國家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拿出巨資建設大學主樓,體現了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這座大樓主樓11層,既有蘇式的風格,同時也繼承了天津建築的傳統,在主樓中央,建有高高的塔樓。它是當時天津第一高樓,也是全國教育界高校中的第一高樓。

大樓前的廣場上,豎立著周總理的塑像。塑像底座上,銘刻著周總理那句充滿情懷,以及後續無奈的名句。

我是愛南開的

如同所有的同城“雙子星”高校一樣,南開和天大之間存在較量。文學家曹禺和老舍曾稱讚,“知道有中國的,就知道有個南開”。天大的知名度相對低得多,被不少人誤以為是一所市屬高校。南開學生也就擁有了一種天然的心理優勢。

天大學生不甘居於人後,言語上的針鋒相對便不可避免。 南開大學距離世界一流大學有多遠?假如讓天津大學的學生來回答,答案很可能是戲謔式的“一牆之隔”, 反之亦然。

我是愛南開的

總體來說,天津大學理工科強,南開大學文理科強。天津大學的王牌專業不少,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全國排名第一,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全國排名第二,建築學專業、土木工程專業、儀器科學與技術專業、光學工程專業均位居全國第三,實力不容小覷。

化學專業、數學專業、歷史專業、經濟學專業是南開大學的四大支柱專業,除此以外,其他文理科專業的實力水平都相對均衡沒有特別突出強勢也沒有格外落後薄弱。


我是愛南開的

“鄰居”曾有一次“結親”的機會,本世紀初,中國高校合併風潮正盛,針對這兩所學校,一度產生了一個合二為一的計劃。今天,這片繁華之地已被兩校合建的“聯合研究大廈”佔領,只留下“天南街”的種種傳說。大廈底部形似大門,行人從中穿過。於是,“天南街”還沒走遠,“南天門”來了。

原本想兩校先聯合辦公,辦公場所就是這座建築。只可惜,後來兩校合併不了了之,這座建築也被一分為二,一半歸南開,另一半歸天大。同一所建築內,有著兩所互不服氣的大學同在,也是一大景觀了。

我是愛南開的


2009年3月,教育部和天津市政府在海河岸邊為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劃定了新校區。不知有意還是無意,新的校園仍在一起。看來,下一個百年,它們要繼續做“親密無間”,但又“南轅北轍”的鄰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