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判斷心臟的不適是“真”還是“假”呢?有什麼好的方法?

冰晶鳳翎


心臟不適,是“真”還是“假”,有時候哪怕你是真的,但只是隨便去醫院做了一個檢查,有可能都以為是“假”的,導致悲劇發生!



首先,很多人往往以為只有一些心慌、氣短、心前區的疼痛等才算是心臟不適,其實這太過於片面了,心臟不適,身體表達的方式其實有很多種。比如說我們心功能不全,安靜時候還好,人一旦動起來,可能就會感到呼吸短促等等,還有就是出現長期的疲憊,頭痛眩暈、突發性的盜汗、反胃以及焦慮等等,其實這都可能是由於心臟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等引起的早期心臟疾病的症狀,因此不要等到整個人都出現心慌、呼吸困難、尤其是胸部出現疼痛,甚至這種疼痛已經延伸到背部、手臂等部位時候,才去醫院進行相關檢查,這時候往往有可能出現性命之憂!


其次,哪怕自己判斷的心臟不適是“假”又如何,在生命面前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比較的!臨床上,太多太多需要我們去吸取的教訓了,幾乎每一次出現心肌梗死的患者時候,你都會聽到類似這樣的語言:早知道,他說哪裡哪裡不舒服時候,我就帶他來醫院看看就好了;早點送醫院就好了等等;“早知道、早點、要是怎麼樣”這些真的於事無補,在心肌梗死麵前真的沒有“後悔藥”,接近有1/3—1/2的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前死亡,而一旦出現急性心肌梗死,留給患者時間往往就是在幾個小時之間,甚至有些只有幾十分鐘就猝死了!確實很恐怖,但是在恐怖背後往往有一個經常讓人忽視的地方:臨床上發現,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在發病前數天都有先兆症狀,最典型的就是心絞痛,還有就是一些上腹疼痛、胸悶憋氣、上肢麻木、頭暈、心慌氣急、煩躁不安、心前區的悶脹不適、鈍痛等等,但往往這些症狀持續一段時間後會自行有所緩解,造成部分患者或家屬的疏忽大意,沒有及時就診,最終導致悲劇發生!


最後,所以我再次強調:判斷心臟不適不要怕出錯,不要太過於追求好的方法,刻板的判斷標準,錯了不可怕,就怕錯過了最好的急救時機!因此,一旦自己感覺不對勁,一定,一定,一定要及時就診,進行心臟疾病的排查!而且有一點要注意:普通心電圖檢查在心臟疾病排查中有一定的侷限性,出現症狀時候進行心電圖檢查可能可以發現病症,但是很多時候症狀已經緩解了,這時候檢查往往可能會出現正常心電圖結果,但這有時候可能不是真的正常。所以建議去醫院檢查時候,有條件情況下,可以選擇循序漸進做一些檢查,如24小時動態心電圖、心臟彩超、冠脈造影等等,可能更有針對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