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9 “新思維”催發農民“新動能”

“新思維”催發農民“新動能”

望都縣重點企業——綠築工業

“走進鄉村,親手摘草莓,感受田園樂趣,挺新鮮的,正好也讓孩子體驗一下農村生活。”在望都縣龍莊村雨田家庭農場的溫室草莓大棚,一位遊客開心地說。

自助採摘讓城裡的遊客享受到了無窮的鄉村田園樂趣,也為農場草莓種植戶帶來可觀的收入,成為望都縣農村雙創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縣通過積極搭建平臺,優化營商環境,使越來越多有新思想、新觀念的農村有志青年全身心地投入到創業中來。截至2018年5月31日,全縣農村市場主體共11146戶,其中企業2959戶、個體工商戶8187戶。今年新設農村市場主體914戶,其中企業235戶、個體工商戶679戶,帶動就業千餘人,成為推動建設美麗和諧望都的一支重要力量。

產業立縣 項目強縣

望都縣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縣,既無資源優勢,也沒有區位優勢,更沒有人才和技術優勢,直到去年才脫去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為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重大機遇,縣委縣政府以“雙創雙服”活動為依託,抓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抓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抓做優園區優化承接,既有圍繞服務經濟發展的“1+10+20”重點民心工程,也有著眼群眾所盼的43項惠民實事,還有優化營商環境的7個專項行動,引進了一大批重大產業項目,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辣椒產業一直是望都縣的主導產業。4月18日,望都縣在中國科協支持下成立了辣椒產業協同創新共同體,包括中國園藝學會、中國農科院、河北農業大學、北京市超市協會、河北乾億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60餘家成員。共同體將整合國家級辣椒產業研究的高端專家資源,激發國內現有辣椒企業的潛力與活力,形成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共同參與的一體化產業協同創新格局,打造一個聚政策、技術、成果轉化、金融、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支撐平臺,破解全縣辣椒產業發展瓶頸,推進特色產業轉型升級、實施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

5月22日,該縣浙商產業園、蒙牛飲料改擴建、盛華爾生物製劑、香辛調味品“綠色辣椒”產業融合、皓凱塑膠、藍宇焊材等6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25億元。浙商產業園由保定浙商聯合會投資建設,項目所在地原為望都千祥紡織有限公司,因為經營不善,閒置多年,經縣委縣政府協調轉讓,成功實施“騰籠換鳥”。項目定位為望都國際智能港、兩化融合示範區,包含大數據、智能裝備、智能服務、智能應用四大板塊,建成設計研發、倉儲物流、生產製造三個園區。浙商產業園項目計劃到2023年國際智能港核心區初具規模,基本形成產業生態、項目招商、建設控制、運營服務等園區服務體系。

多措並舉 激活主體

解決農村發展問題,關鍵是暢通智力、技術、管理的通道,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加強農村專業人才培養,鼓勵社會各界投身鄉村建設。近年來,望都縣高度重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作,積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通過政策激勵、組織引導、行政推動、項目扶持等措施,激勵農村婦女創業創新,增加了農村婦女收入,改變了人們對農村婦女的固有印象。

該縣趙莊鄉以解決農村留守婦女創業就業問題為突破口,通過培訓育人、項目帶動、典型示範等套餐式舉措,為廣大留守婦女營造出“想創業,能創業,創成業”的氛圍環境。他們結合精準扶貧,因地制宜,依託區域內布鞋、辣椒、家庭手工業、溫棚蔬菜、櫻桃、韭菜、苗木等產業項目,採用“公司+合作社+留守婦女”的模式,拓寬留守婦女就業渠道,全鄉湧現出上千名婦女技術能手。數據顯示,全鄉累計有230餘名留守婦女參加過各類培訓,10多名婦女成為全鄉巾幗創業明星,在農村創業主體中由“配角”開始向“主角”轉變。

“丁建婷是一位有責任、有擔當的農民致富帶頭人。”在望都縣望都鎮北康莊村,人們對這位“草莓姑娘”讚不絕口。

36歲的丁建婷是婦女創業的典範。她是土生土長的北康莊村人,大學畢業後成為一名人民教師。2013年,丁建婷離開三尺講臺,開始關注家鄉的農業發展,種植大棚草莓。2014年8月,望都縣祥瑞草莓種植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丁建婷出任理事長。她通過流轉180畝土地建立自己的標準化種植基地,並與保定市草莓研究所簽訂脫毒草莓苗種引進合同,採取科學高效的管理方式,徹底顛覆了傳統的種植理念。同時,丁建婷還利用“互聯網+”模式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做到產、供、銷一條龍,帶動周邊村民一起創業致富。

目前,全縣已建成辣椒、櫻桃、食用菌、蓮藕、草莓、蘋果、花卉苗木等各類農業產業園區,其中,櫻桃種植面積達2000餘畝,產品遠銷京、津、滬及東北地區,種植戶每畝年純收入可達2萬元。

精準定位 創新發展

“解決問題必須在全局當中去找定位,望都是一個局部,在全局當中是什麼位置、什麼定位、什麼特色,必須準確把握。”保定市政協副主席、望都縣委書記朱子強如是說。

在“雙創雙服”工作中,該縣圍繞精準定位、創新發展的主題,動腦筋,想辦法,全縣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土地託管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康有序發展,重點打造了保定恆開、南堽子民得富、柳陀紅果實、望都鎮生態農業等8大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涵蓋蔬菜種植、果品、蓮藕、光伏發電與生態農業等多個產業類型。望都臺灣產業園已經成為我省35個重點支持的產業園之一。

安樂莊村鑫盛蔬菜專業合作社的千畝設施蔬菜產業園,生產的番茄、黃瓜、辣椒三個農產品獲農業部綠色食品標誌商標使用權;崔莊村蓮旺櫻桃園區通過了ISO14001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及有機食品認證,“望都辣椒”已經獲國家地理標誌品牌。另外,望都縣還先後獲得了“華北最大的黑木耳生產基地”“保定市蔬菜生產大縣”等稱號,這些成為該縣現代農業園區發展壯大的優勢品牌。

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望都縣結合特色鄉村建設,不斷創新農村雙創模式,先後實施了“園區+合作社”模式,“園區+龍頭企業”模式,“園區+觀光采摘遊”模式,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的經營方式,形成特色產業帶發展態勢。今年以來,望都縣圍繞建設智慧農業,加快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推動物聯網、空間信息、智能裝備等現代信息技術與種植及農機作業深度融合,提升農業生產精準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他們依託省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導購平臺,對接互聯網、手機端“超級村長”微商平臺,建設完善“雙電工程”(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服務平臺,建成縣級農村電子商務服務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培訓中心、特色館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落實“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實現142個行政村農村服務站點、村級配送網絡全覆蓋,推動縣域農產品營銷“網絡化”再上新臺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