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俄羅斯、中國與世界秩序

近年來,世界局勢極其動盪不定,這使得原有矛盾更加尖銳,新的緊張策源地不斷增加,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新威脅。在全球化不斷加速和國家間一體化進程加強的背景下,以多中心主義、平等、互利原則為基礎,開展著探尋國際交往最佳模式的工作。多數國家與民族十分希望維護並鞏固和平、發展及普遍安全的局面。


正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指出: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也是事關各國人民幸福安康的兩大問題……然而,現實世界並不像人們希望的那麼美好,局部戰爭依然此起彼伏,貧困飢餓依然廣泛發生,連綿戰火、極度貧困依然在威脅著眾多人們的生命和生存,特別是許多婦女兒童依然在戰爭和貧困的陰影下苦苦掙扎。”

美國及其盟友妄圖以實力和強制政策維繫世界單極性和自身霸權給世界局勢帶來了負面影響。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尚未消除,在不同地區——在歐洲(希臘、西班牙、意大利)和中東,出現了新的緊張策源地(烏克蘭),東北亞危機不斷加劇。週期性地出現嚴重的地區性和全球性的安全挑戰,這些挑戰既與過去懸而未決的領土和劃界問題有關,又與美國及其盟友的霸權政策有關。

近一時期也呈現出另外一種趨勢,該趨勢給世界發展進程帶來危險的新的挑戰和威脅,使得正在發生的變化變得混沌和難以預測。一系列“熱點問題”的解決依舊迫切。後危機時代“全球復甦”的不平衡性十分突出。恐怖主義威脅並未得到緩解,又出現了與跨境犯罪、能源、生態、食品安全、全球氣候變化相關的新的挑戰。

應當看到,還有一些行為旨在歪曲和隨意解釋國際法的基本準則、破壞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原則、干涉人民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某些勢力妄圖阻撓世界經濟和政治影響平衡中的客觀變化。

基辛格在其新書《世界秩序》中指出:“作為當今時代基礎的秩序概念無法經受新現實的考驗……世界廣大地區從來沒有認同過西方式的秩序概念,只是被迫承認……西方社會鼓吹與建立的秩序正面臨著拐點。”

至於說到俄羅斯,由於多種文明的客觀原因,它在自己採取的政策中賦予新的蘇聯國家——獨聯體成員國的空間以首要意義,因為那 里居住著3000萬同胞,積極推行與發展歐亞經濟聯盟有關的歐亞一體化方針。同時,作為偉大強國的俄羅斯正在實踐中全方位實行積極的方針。近年來的新特點,而且是對於國家命運十分重要的特點是普京總統提出的方針,下一個深遠的目標是使俄羅斯轉向亞洲和亞太,整體上調動國家物質和精神之力,並匯俄國民之共識,以振興和發展東部地區,深化與俄遠東和亞洲鄰國之間的合作,首先是與中國、印度、其他金磚國家和東盟國家的合作。

同時,美國“重返亞洲”的攻勢正大規模展開,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駐軍進一步增加,政治和經濟地位得到鞏固,——依靠美國的軍事政治同盟,加強了在亞太區域組織中的影響——形成了所謂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美國將會起主要作用。而且華盛頓也不掩飾,美國 的行動目標之一就是“遏制”中國。他們宣佈,21 世紀將是政治中的“太平洋世紀”。

中國和美國的經濟利益與地緣政治利益客觀上要求雙方,為了避免在世界經濟與政治中承擔共同的負面結果而保持一致立場和協同努力。因此,從某些儘管是片面的觀點來看,G2概念有可能實現,目的是研究出辦法來共同解決雙方和全球的財經問題、地區與局部的危機以及衝突局面。 2014 年 11 月 10 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北京發表演說,希望中國“參與制定世界秩序”,而不是參與“動搖”它。美國著名政治學家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認為,應當走得更遠,使美中夥伴關係在“太平洋協定”中形成體系。

“中國明白,再也沒有能承擔維護整個世界穩定責任的霸主了。我們應當分擔責任。只有兩個最大最有影響的強國才能夠確立世界秩序,而其他國家將被囊括其中——歐洲、日本、印度、東盟和拉丁美洲”,——布熱津斯基在接受《世界郵報》採訪時說道(儘管他是仇俄人士,但同時也有所保留地說,“如果俄羅斯能參與鞏固穩定也是 很好的”)。

在俄羅斯,人們認為,美中雙邊關係的改善不會威脅到俄羅斯的經濟利益和地緣戰略利益,相反,會創造捍衛並推動這些利益的新的(將來更適宜的)條件。在亞太地區及該地區之外,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國參與、也希望俄羅斯參與的任何對話與合作的多邊機制,這都能增強國際上的穩定並賦予俄羅斯新的外交手段。

中國建設多種成分趨同的社會的經驗,獲得了日益強烈的國際反響和巨大的世界意義。因為這一經驗中結合了幾個世紀以來世界市場經濟發展的實證經驗和協商民主的發展,並帶有國家社會政治的社會主義方向。

中國的強大不會對俄羅斯在地區和全球層面的利益構成威脅。俄羅斯和中國是世界多極結構的承重支柱,恰好與該結構的穩定持久有利害關係。兩國利益接近或一致的領域實際上比可能產生分歧或不一致的範圍更廣闊。俄中戰略伙伴關係正在不斷地從政治宣言變成具體的政治實踐,包括變成在協調國際關係、形成多極化世界、堅持國際法原則和聯合國憲章以及反對霸權主義政策和蠻橫政策方面的國際上有力的共同倡議。

而且,在推動構建多邊安全與合作機制的倡議方面,中國客觀上表現為俄羅斯可靠的戰略伙伴。近些年,北京明顯加強了這方面的活動,目的是保障本國周邊的安全與穩定,保障適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外部條件。中國不僅追求現有世界體制在地區和全球層面的一體化,而且,隨著中國在世界經濟和政治中自身作用的增強,也希望在全球治理和構建國際新秩序領域參與制定新的“遊戲規則”。

俄羅斯一位分析家客觀指出: “到今天之前,中國外交的特點是謹慎和矜持,國家避免明確宣告自己的全球野心。但這個過程進行得很隱蔽,無論如何,中國都得向世界提供自己的世界體制方案。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完全可以看見一幅有趣的圖景。共產主義的中國將改寫許許多多資本主義的經濟要素和民主手段。恰好是手段,而不是原則(可預見的和調整好的最高政權的更迭,以及地區層面上權力的靈活性)。於是,中國將在國際舞臺上表明自己的激進原則——解決核心與周邊的疏離問題,以及平等分配資源的問題等等。這將符合其官方的意識形態,通過外交政策促進其官方意識形態的鞏固與合法化。”

俄羅斯、中國與世界秩序

ISBN 978-7-01-017958-2 【俄羅斯】米•季塔連科、弗•彼得羅夫斯基 著

人民出版社2018年4月出版 定價:56.00元

俄羅斯和中國是世界多極結構的承重支柱,恰好與該結構的穩定持久有利害關係。兩國利益接近或一致的領域實際上比可能產生分歧或不一致的範圍更廣闊。俄中戰略伙伴關係正在不斷地從政治宣言變成具體的政治實踐,包括變成在協調國際關係、形成多極化世界、堅持國際法原則和聯合國憲章以及反對霸權主義政策和蠻橫政策方面的國際上有力的共同倡議。俄羅斯和中國是世界多極結構的承重支柱,恰好與該結構的穩定持久有利害關係。兩國利益接近或一致的領域實際上比可能產生分歧或不一致的範圍更廣闊。俄中戰略伙伴關係正在不斷地從政治宣言變成具體的政治實踐,包括變成在協調國際關係、形成多極化世界、堅持國際法原則和聯合國憲章以及反對霸權主義政策和蠻橫政策方面的國際上有力的共同倡議。

俄羅斯著名學者,俄羅斯科學院院士米·季塔連科與他的合作者共同完成,以俄羅斯學者的視角,科學地預測俄羅斯與歐亞和亞洲夥伴合作的前景,明確俄羅斯的定位,確定與俄羅斯亞洲部分發展前景密切相關的未來以及俄羅斯聯邦在歐亞大陸和亞太國家共同體中的作用等。

米哈伊爾·列昂吉耶維奇·季塔連科(1934-2016)

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著名學者,中國哲學、歷史和政治專家,歐亞國家民族與文明關係問題專家,他推動了俄羅斯與遠東地區鄰國的交往。發表學術著作約300篇,專著7部。季塔連科主持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的工作30年,2010年獲得俄羅斯聯邦科學和工藝領域的國家獎金。他曾任俄羅斯科學院社會科學分部當代中國問題綜合研究學術委員會主席,俄羅斯聯邦安全委員會的學術委員會委員,俄羅斯聯邦安全委員會國際安全問題跨部門委員會委員,聯邦委員會主席的專家委員會成員,俄羅斯聯邦外交部學術委員會委員,俄中友好協會主席。

弗拉基米爾·葉夫蓋尼耶維奇·彼得羅夫斯基(1960- )

政治學家、記者。軍事科學院正式成員,政治學博士,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首席研究員,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專家。已出版專著4部,發表學術著作100多篇,內容涉及國家體制理論、多邊安全機制、軍民關係、國際維和與衝突調解以及人身安全和協同發展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