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江南名勝-莫干山

江南名勝-莫干山

莫干山位於德清縣西部,距縣城23公里,主峰海拔720.2米,總面積4400餘畝,包括蔭山、塔山、金家山、中華山、炮臺山、天池山、營盤山、上橫山等,外延有石頤山、石嶠山、天泉山等大小山巒100多座。

莫干山夏季東南季風強盛,冬季西北風相對減弱,故冬少嚴寒,夏無酷暑,年降水量1628毫 米,全年雨日166天。年均溫為13.4—14.9℃,最冷的1月平均氣溫1.3℃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 為25.7℃。莫干山與廬山、北戴河、雞公山並稱中國四大避暑勝地。

江南名勝-莫干山

莫幹,得名於莫邪、干將。相傳春秋末年,吳王闔閭召莫邪、干將夫婦到國都姑蘇,限期3個月內鑄成兩劍,否則處以極刑,夫婦開爐80餘日,鐵水仍未凝結。莫邪問:有何法使鐵水凝結?干將道:當年先師歐冶子鑄劍不果,投一女子入爐即成。莫邪聽罷,縱身躍入爐中,但見紅光過後,兩股青光橫臥爐底,成為舉世聞名的雌雄寶劍。傳說,當年莫邪、干將鑄劍處,就是現在的莫干山劍池。

清光緒二十年(1894),美國基督教浸禮會傳教士佛利甲遊覽莫干山麓,為竹深泉清的景色和宜人的氣候所吸引。不久,浸禮會傳教士梅生及霍史敦、史博得借遊覽之機,向山民賃屋避暑。二十四年,傳教士伊文思購地建屋。是年6月,洋人在莫干山舉行“莫干山避暑會”。此後,美、英、法、德等國傳教士及在華洋人接踵而至。二十八年,上山避暑共339人。民國9年(1920)洋人購置山地達1940畝,築屋140餘幢,避暑人數增至1000以上。至15年(1926),山上各式別墅 153幢,其中屬於美國人的81幢,英國人的28幢,德國、法國人的3幢,俄國人的1幢,此外,還有大禮堂、天主教堂、耶穌堂、公葬所及網球場、游泳池等。民國17年(1928)4月18日,國民政府第一次民政會議通過:“同意浙江省民政廳長朱家驊提案,莫干山地方設立管理局,置局長一個,分設公安、工務、衛生課,辦理該山各項事務。直轄浙江省民政廳”。是年,江浙一帶國民黨達官貴人、富商等相繼上山造房建樓。從此,莫干山名聲大振,成為我國東南沿海的避暑勝地。

莫干山素以竹、雲、泉“三勝”和綠、涼、清、靜“四優”著稱。山上遍地皆竹,人稱“竹海”,僅中心區就有1500畝。尤其是蔭山一帶,翠竹彌天,覆蓋整個山崗。其中毛竹密度大,產量高,且特別粗壯。上橫皇后飯店附近的竹王,胸圍48.8釐米。竹類中,還有箬竹、花竹、方竹、佛肚竹、龜竹、木竹、篌竹等26個種類。山上名貴喬木有柳杉、黃山松、龍柏、青楓、紅楓、紫薇、七葉樹等150餘種,包括國家一至三級保護的冷杉、金錢松、鵝掌楸、天目木姜子、天目木蘭等等。1980年冬,又發現觀賞價值極高的野生香果樹,美國植物學家威爾遜譽之為“中國森林中最美麗動人的樹”。

高山名泉,清湛甘洌。據舊志載,著名的有海眼泉、玉乳泉、虎跑泉、古月泉、石泉、鶴啄泉等。蓄泉之她有古天池、劍池、洗劍池、寂照池等。蔭山一帶,泉水淙淙,故又名“泉水路”、“瀑布路”。

莫干山的地形、氣候及竹海流泉和煙嵐雲霧,形成了它“清涼世界”的獨特風貌。

莫干山名勝古蹟,以劍池飛瀑、摩崖石刻、蘆花蕩公園、塔山、怪石角、武陵村較著名。

江南名勝-莫干山

莫干山有各具特色的別墅200多幢,遍佈各個山頭。在建築形式和風格上,既有中國古典式建築,又有解放後新建的現代化樓屋;既有西歐園田式鄉村別墅,又有歐洲中世紀城堡式山莊。莫干山的山莊別墅,留有許多名人的蹤跡。如武陵村1號樓,民國37年(1948)7月,蔣介石、蔣經國等曾在此舉行“新經濟會議”。又如上橫126號的皇后飯店,1954年春,毛澤東主席到莫干山視察曾下榻於此;上橫140號別墅,原是民國時期的東方銀行,1940年中共浙西特委在此領導革命鬥爭;黃廟上端的88號樓,原系解放前的莫干山飯店,解放後曾是莫干山華東療養院的招待所。 1952年7月,陳毅同志初上莫干山,就在此下榻,並寫下《莫干山紀遊詞》七首。

江南名勝-莫干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