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文道昌盛——于谦后代在江都(扬州市江都区郭村镇塘头)

文道昌盛——于谦后代在江都(扬州市江都区郭村镇塘头)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塘头于氏崇尚向学之风,结交学者名流,故以诗书传家,绵延不绝。

据塘头于氏家谱记载:上祖乃明代兵部尚书于谦。后因在“夺门之变”中遭致杀身抄家之祸,于氏一族便四处逃难,其中一支逃到塘头隐居,从务农、做工、经商、读书到做官。直至清初,尤其康乾以后,才重又发达起来,在江都崭露头角,成了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原创作者:朱毓麒)(作者原创,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文道昌盛——于谦后代在江都(扬州市江都区郭村镇塘头)

塘头于氏姊妹楼

于羹弼,于家代表人物,是一位忠君爱国之人。崇祯年间,当清兵逼近山海关,明王朝岌岌可危之时,他在家乡塘头兴建关帝庙,弘扬关羽的忠义精神,昭示乡亲们共赴国难,此举深得吏部尚书谈自省的赞尝。清兵入关后,他便在于氏花园的“鹤皋草堂”里潜心攻读,并与当时也隐居乡间、不事新朝的魏禧、费密、谈自省等人过从甚密。在这里,他们不是欣赏侍讲学士法时帆的题额、画家李辰陬的《桃花源图》,就是饮酒赋诗,纵论时事。

其后辈之中,有的进入仕途,各有建树;有的虽为布衣,但学有所长。而以春字辈、庆字辈、振字辈为最盛。

于暹春,字桐岗,号不翁。工书画,精岐黄、壬遁之学,是清代医家。他自幼习举子业,筑晚香楼藏书数万卷,故涉猎广泛。从医之余,仍读书著作,计有《读史论略》一卷,《医林集成》八十卷,《灵素难经补注》十二卷,《脉理辩微》四卷,《伤寒瘟疫条辨》二十四卷,《六壬课存》二卷,《寻畅楼印谱》三卷,《弹指庵笔记》四卷,《藤峡纪闻》八卷,《塘上诗钞》三卷。此外,他更乐善好施,曾先后置义冢数十亩,里中有不能殡葬嫁娶者,他悉数周之。遇有水旱等自然灾害,他也是竭力输赈。每到岁除节日,他必出金周恤里中贫苦者。同族子弟中不能读书者,他亦助之,在乡民中深孚众望。(头条号:江都史话)(作者原创,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于晓春,暹春弟。字晴皋,附监生,咸丰元年(1851)孝廉方正。他性情淡泊,不愿仕进,而以著书为乐。著有《禹贡图考》、《论史刍言》、《兵法辑要》、《畲经书屋文钞》。他与兄长一样,也乐于施舍。咸丰七年(1857)高邮马棚湾运坝缺口,他争着捐赠,唯恐落后。

于崇庆,字伯山,同治年间任内阁中书,玉牒馆协修,直隶州知州,又先后在四川茂州、邛州、泗州、安徽,广德等地做过知府,政绩卓著。

于齐庆(1856-1919),字安甫,号穗平,又号海帆,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二甲十一名,后改庶吉士,授编修。曾任顺天府和河南同考官、正考官,广东提学使、布政使等职。著有《小寻畅楼诗集》、《有求于心斋文集》。

光绪廿六年(1900)八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西逃西安避难,于齐庆亦随驾西行。

在皇室西逃时,于齐庆的好友,被誉为清末词坛四大家之首的王鹏运(1849-1904,字佑遐,号半塘,广西临桂人,三品御史)滞留北京,目睹了侵略者烧杀抢掠的暴行,在“四印斋”的寓所内与三二知己整日以词为课,抒发国破家亡的沉痛,后结集成《庚子秋词》。词集中充满了忠义忧愤和慷慨悲凉,表现了爱国文人官吏的满腔热血。

皇室西逃的奇耻大辱,官吏们争斗中的百千丑态,一路上颠簸流离的生活,给了于齐庆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刺激。随銮回京后,他也参与王鹏运的词课聚会活动,诉说所见所闻,抒发悲愤议论,并吟诵成词,表达他们在清政府腐败无能,清王朝大厦将倾时的苦闷无助和激愤彷徨。14人吟词159首,结集成《春蛰吟》。这一词课团体的活动,在当时影响很大,很快就由京城而至全国,甚至主导了清末词坛的风气。

光绪廿七年(1901)于齐庆由京官外放,先后在河南、广东任职,直至清政府被推翻,前后计10年时间。其间,他目睹了清王朝由衰而亡的整个过程,不仅厌倦了官场生活,而且厌恶了为官生涯。他曾在一首《笼鸟却寄关中故人》的诗中写道:“一落樊笼不自由,嘤鸣无复旧同俦。印留白去空陈迹,梦入青云悔壮游。比翼早辞帘幕去,失身岂为稻粱谋。最怜风雨飘摇后,索母孤雏语磔辀”。于齐庆最后以丁忧而归,从此闭门劬学,不问世事。

于受庆,字味辛、益斋,光绪五年(1879)举人,考取内阁中书。十六年(1890)进士,二甲六十四名。改翰林院庶吉士。是年冬父卒,读礼家居,曾被聘任徐州道云龙书院讲席。后入都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协修。

于长庆,暹春孙,字笛生。光绪十七年(1891)举人,四应礼部试未果。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他看到官至翰林的伯兄于齐庆有家不能归,乃绝意仕途,闭门著书,博通群经,著有《杞盦脞隶》若干卷。

于善庆,字吉甫,光绪五年(1879)优贡,廷试二等,收教职用。担任过丹徒、砀山训导。

于宗庆,又名于硕,字啸轩,曾任安徽蒙城知县。工铁笔,能于方寸牙牌上刻百千字,乃浅刻艺术家。

于振鹭,字序升,国学生。工书画,尤精于医,兼研求种植之学。著有《灌园随笔》二卷。

于振骐,字季明,一字左轩。咸丰、同治年间弃儒业贾。因非其所志,故业余时间乃潜心精研算术,著有《开方捷径》二卷。

于振煦,字熙台,诸生。咸丰年间襄办团练,事平后叙官,他坚辞不受,在家课诸子侄读书。著有《袁文合笺》十六卷、《训蒙说书》十卷、《知止斋诗文集》二十卷。

正如《江都县续志》中所说:“江都东乡……独塘头一隅,文风蒸蒸日盛,于氏提倡之力为多。”(原创作者:朱毓麒)(作者原创,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