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來自武漢前線的科普:鼻咽拭子尋新冠,為何優於口咽拭子?

近日,為進一步提高咽拭子採集的效率、減少採集者的暴露,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第二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耳鼻喉科的梁發雅、田鵬和蔡躍新三位副主任醫師及陳文、盧芷茵兩位護士,分別在所支援的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西院區7樓東、11樓東及14樓西病區開展了採集鼻咽拭子的培訓及採樣工作。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斷和療效評價的重要參考,核酸檢測篩查標本多來源於深咳痰液或者咽拭子,而咽拭子分為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

那麼,兩者有什麼不同呢?蔡躍新副主任醫師介紹,咽部分區包括鼻咽、口咽、喉咽,三者的黏膜是連續的,均屬於上呼吸道的區域,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只是取樣的路徑不一樣,經口取樣是口咽拭子,經鼻取樣為鼻咽拭子。但由於口咽拭子張口就能進行操作,相對簡單,因此臨床上比較常用,但取樣者暴露的風險更高。

為何選擇進行鼻咽拭子培訓,而非口咽拭子培訓?梁發雅副主任醫師介紹,雖然經口取樣的口咽拭子最為常用,但這一操作也是一個高風險操作,操作者往往需要正對患者口腔,採集過程中患者容易出現刺激性乾咳、嘔吐等症狀使採集者暴露在帶病毒的氣溶膠中。

梁發雅副主任醫師表示,鼻咽拭子相對口咽拭子有以下幾個優點:

1.可以在咽部停留較長的時間,以便獲得更足量的標本,這也是文獻報道其陽性率高於口咽拭子的原因。

2.患者耐受性好,熟練操作後基本可以在不麻醉的情況下取樣,但初學時可先進行鼻腔粘膜的表面麻醉和收縮。

3.取樣者的暴露風險相對口咽拭子更低,因為取樣時我們取樣者是可以站在患者側後方操作,且要求患者下拉口罩僅露出鼻孔,遮住口腔,不需直視患者口腔,而且基本不出現咽反射,少許患者取樣後可能出現噴嚏反射,患者可用手肘或紙巾遮擋,且因為取樣者不在患者正前方,暴露風險相當更低,這樣取樣者的心理壓力也不會那麼大。

咽拭子核酸檢測標本採集若操作不規範,可能造成“假陰性”的結果,導致患者延誤治療。那麼,咽拭子核酸檢測標本採集的關鍵是什麼?田鵬副主任醫師介紹,無論是採集鼻咽拭子還是口咽拭子,採集的深度和與黏膜接觸的時長是關鍵。如果採集鼻咽拭子沒有采到鼻咽腔深處,採集口咽拭子時患者嘔吐反應較大導致取樣時間不夠,這時可能採集到的細胞絕大部分都是不含病毒的細胞,即可能造成“假陰性”。這也可能是目前報道的多次核酸檢測陰性患者在複查時又出現核酸陽性的其中一個原因。

對於非耳鼻咽喉科專科的醫生和護士,對鼻腔鼻咽的結構不瞭解,往往對採集鼻咽拭子這一操作沒有底氣。為此,梁發雅、田鵬和蔡躍新三位副主任醫師分別在所在病區進行培訓,併為此製作了鼻咽拭子取樣流程視頻,放在微信群裡面讓大家能反覆看,掌握要點。

“我和田鵬副主任醫師所在的11樓東聯合病區,經過示教2次後,其他醫院的隊友就迅速掌握了這一方法,說明這一方法並不困難。”梁發雅副主任醫師表示,少部分患者可能在取樣後出現少許鼻出血,一般都可自行停止,必要時可用帶腎上腺素的棉籤稍微收縮一下出血部位止血即可。

来自武汉前线的科普:鼻咽拭子寻新冠,为何优于口咽拭子?

咽部的分區

来自武汉前线的科普:鼻咽拭子寻新冠,为何优于口咽拭子?

鼻咽拭子示意圖

来自武汉前线的科普:鼻咽拭子寻新冠,为何优于口咽拭子?

口咽拭子示意圖

来自武汉前线的科普:鼻咽拭子寻新冠,为何优于口咽拭子?

田鵬副主任醫師在11樓東病區核對需行鼻咽拭子患者資料

来自武汉前线的科普:鼻咽拭子寻新冠,为何优于口咽拭子?

梁發雅副主任醫師在11樓東病區進行鼻咽拭子培訓

来自武汉前线的科普:鼻咽拭子寻新冠,为何优于口咽拭子?

蔡躍新副主任醫師在7樓東病區進行臥床患者鼻咽拭子取樣

来自武汉前线的科普:鼻咽拭子寻新冠,为何优于口咽拭子?

從左至右)梁發雅副主任醫師、蔡躍新副主任醫師、陳文護師、盧芷茵護師、田鵬副主任醫師

附:鼻咽拭子標準取樣流程視頻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