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專家呼籲恢復繁體字,你贊成嗎?

藍色的憂傷U3



不過在有中國港澳臺地區,新加坡以及馬來西亞等海外華人社區多為繁簡體並存,中國內地在文物古蹟、姓氏異體字、書法篆刻、手書題詞、特殊需要等情況下保留或使用繁體字。

我想從那兩個方面來講一下,簡體和繁體的區別,以及繁體字的發展歷史有多少年。

1、簡體和繁體的區別

①字形差異,繁體中文和簡體中文漢字字形本身存在著明顯差異。

②詞彙的差異,例如簡體中文中多用的“圓珠筆”,在繁體中文中稱“原子筆”。

③存在時間的差異,簡體中文主要由傳承字以及1950年代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始推行的簡化字所組成。


繁體字簡化為簡體字的原則是:“述而不作”、“約定俗成,穩步前進”,也就是說盡量採用已經在民間長期流行的簡體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遵照“約定俗成、穩步前進”的原則進行簡化。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精簡字數,廢除同音同義不同形的異體字。
漢字簡化的方法有六種。一是更換偏旁,二是刪除局部,三是同音替代,四是全部改造,五是簡化類推,六是草書楷化。
繁體分為「臺灣正體」和「港澳繁體」兩種,用字有一定差異。臺灣正體是最複雜最原始的舊字形繁體字,港澳繁體則是經過了一定簡化和異化的新字形。日語中的當用漢字是臺灣正體+港澳繁體+簡化字的綜合。

2、繁體字的發展歷史有多少年

繁體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華人中通用的中文的標準字。

漢字形體演變的歷史大體可分成幾個階段: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


中國歷史上,從上古到西漢,官方的規範字體與現代的繁體字字體有顯著差異。直到秦朝出現東漢盛行的隸書,才與現代繁體字字體較為接近。歷代朝廷通過編寫“字書”頒定的規範漢字,相對於民間自發使用的各種簡化字,具有官方權威性。但秦後歷朝所用之玉璽及各級官印,仍使用篆體。中國大陸於1956年開始制定和推行簡化字。從此,簡化字在中國大陸成為了規範漢字。繁體字就是與簡化字相對的傳統漢字。


其實簡體是漢字演變邏輯的結果,漢字遵循的規律,是從翻到簡。


文字的主要作用還是承載著中國文化和五千年來的文明,只要不管是簡體還是繁體,只要能起到傳播和方便學習的作用,就無需用絕對的角度來看,是好還是壞。

繁體字一直都有部分地區和部分人在使用,同是也在吸引大一批書法家和甲骨文學者們在學習和使用,關於繁體字,我覺得中國青年需要學習,繼承和弘揚比較重要,要想大規模的恢復很顯然已經不符合歷史規律了。而且現在的AI智能和輸入法也越來越完善和發達,繁體字也早已被互聯網所記錄,大可不必過於擔心,關於繁體字的字典和書籍都有很多。

所以,關於恢復要從辯證法的角度來看,大規模就不必了,小規模就一定支持。


予小草說電影


不建議恢復使用繁體字。

於1956年開始制定和推行。從此,簡化字在成為了規範漢字。繁體字就是與簡化字相對的傳統漢字。

除了港澳臺同胞、海外華人使用繁體字外,我們中國大陸的課本、書刊報紙、手寫字都是用簡體。

他們認為不使用繁體字是傳統文化的丟失,我們則認為簡體字書寫更方便,更適應現代社會發展。

實際上中國大陸是兩種字體並存,繁體字尤其表現在書法上面。

使用簡體的,不贊成再退回去使用繁體字;正使用繁體字的群體,還是繼續保留的好。

在繁簡字使用上沒有什麼對與錯,更不要上升到傳統文化“丟失與保留”的層面,社會在發展進步,只有更科學的事物才更有前途。


唱戲說書


我覺得恢復繁體漢字是必然趨勢。 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 每一個字都是講究了千年。 所有的規矩都是經過洗練。 嚴密而有秩序的為人們世代接受。 我們的靈魂。都在久遠年代停留過。 所以我們戀舊。 就是今生,小的時候玩過的玩具。 住過的老屋。 有過的童趣。 走過的小路。 經歷過的大大小小的故事。 都記憶猶新。 靈魂有記憶密碼。

但是恢復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甚至要幾代人堅持下去。 循序漸進。 能不能每年恢復常用字3到5個。 不放棄 不動搖 不畏權貴


卓蘭小姐


建議專家們自己恢復甲骨文吧,以後寫字也別用筆和紙了,就用王八蓋子,骨頭棒子刻,好顯得你們知識分子有文化!!也別住樓了,去山上開個洞,鳥語花香,四季分明,就穿獸皮樹葉,迴歸原生態!!!不要用手機,有輻射,致鳥類死亡,不利健康!!!!別開車了,不環保,霧霾,溫室效應!!!!別用電,一直倡導全球熄燈一小時嗎,你完全熄燈,直接喝河水,想吃菜自己種,想吃肉遵循叢林法則自己獵,緩解社會和地球壓力!!!!這些都做到,哎呀,你們的文明又進步了,恭喜恭喜


Lucifer


哪個所謂專家說要恢復繁體字?讓他站出來,我保證不打死他。中國文字經多次演變,都是在進步。繁體字在構成上有一定道理和說法,但簡化後易學、易記、易寫、易輸入不是優點嗎?簡體字相對於繁體字而言,不是憑空瞎造,一無是處,而是有一定民間基礎,有一定規律可循。現在,使用簡體字的人數比使用繁體字的人數多得多,且用的很好,在記錄存檔、互譯互通、交流學習上沒有任何障礙,為什麼廢之不用呢?是糊塗了?還是別有用心?讓那幾個專家只教他的孩子們學繁體字而不用簡體字好了。


欣欣然46


首先搞清楚文字是用來幹嗎的?首先是用來記載表述的,如果棄簡就繁,這豈不是犯傻?繁體字前面的字是什麼體?以此類推,甲骨文才是正宗了喲?復古?操!閒得蛋疼呢?乾脆別開車坐飛機了,象我們古人一樣,騎馬坐轎出行得了……

我敢說呼籲恢復繁體字的,十之八九是文史藝類專家,而科研工作者決大多數是不會這麼無聊的!因為這兩類人的思維方式及目的不同。從事文史藝類工作的人,文字在他們眼裡除了基本的功能外,還是用來賣弄故弄玄虛的,諸如:搖頭晃腦地咬文嚼字或舞文弄墨寫幾個字美其名曰書法,來顯擺一下自己的文字功力……而科研工作者則注重實效,文字在他們眼裡,更多的是記述研究成果及傳播交流知識的,越簡易越好,能用“1十1=2”這樣簡便明瞭的等式表述記錄的,他們決不會用“一加一等於二”來表述記錄!換文史藝類的人來表述記錄“1+1=2”,估計他們會用“壹加壹等於貳”來表現了,在他們心中這樣顯得有學問,證明自己懂的多[呲牙][呲牙][呲牙]

將繁複的東西簡易化,需要智慧,而將簡易的東西繁複化,不是蠢就是別有用心了!


死就死唄誰人不死


純粹是胡扯!社會進步早刪繁就簡!提高工作效率!科學進步就體現在快字上!這是什麼“磚家”開歷史的倒車?心裡咋想的?文字是交流和記載的工具,除了功能還要節約時間!因為時間就是“生命”!現在好不容易統一了文字!磚家又要製造“文盲”!目的何在!製造社會及文字混亂?為什麼?


高小411


愛好書法的人士,繁體字可以寫一寫,恢復繁體字實在沒有必要。相反,港澳臺以後應該推廣使用簡化漢字。另一方面,還有好多繁體字有待簡化,比如:耄耋,不好寫,也不好認,復旦的女博士也認錯了。再比如:乸,豳,龘,麤,聶,矗,蠡,蠽,鄳,灝……等等繁體字,都需要整理出來,加以簡化。


用戶6668819148725


這些專家純碎是吃飽飯沒事做,不知他們的存在有什麼價值。現在普通人都知道,科技興國,這些專家想讓孩子們不去鑽研科學,而把有限的時間消磨在那難記難懂的繁體字上,這是想毒害我們的下一代嗎?個人還認為現在大力學古文這些,真對以後發展有幫助嗎?越來越多的要記要背的古文,孩子們放學回家,花了大把的時間去記熟,等以後走出學校,走上社會,這些古文對他們有什麼幫助?

如果將孩子們有限的時間去浪費在學習繁體字和古文中,而不是投入到科學技術的學習中,試問不久的將來,我們國家的GDP還能位於世界榜首嗎?


xixihaha開心


不贊成恢復繁體字,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繁體字難寫也浪費時間。簡化字已被十四億中國人所接受,外國人學起來會容易點,便於世界文化交了。我覺得現在的簡化字不要返回去,有專業的人要研究漢字,寫書法作品用繁體字好看,就繼續用繁體字,沒有必要逼十四億人再回頭學寫讀繁體字,就象不要逼寫百話文的回頭寫文言文的文章一個道理!專家你就息息吧,不要瞎折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