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節,病毒添堵!今年拜年最好的祝福是“健健康康,百毒不侵”,最真誠的交際是“別聚了,感情不差這一次”,而最令人心酸的代溝是“你不願放下手機,爸媽不願戴起口罩”。
這兩天,朋友圈流傳著一句話:沒想到躺在家裡也能為社會做貢獻。
看起來這是一句百無聊賴自我調侃的玩笑話,但這確實是貢獻,真貢獻!
且不說減少人口流動帶來的傳染風險,緩解醫療資源的壓力,在防禦物資方面,就能為社會真材實料地擠出不少。
拿目前需求量最大地口罩來說吧。工信部的數據,在現有的企業規模下,我國口罩產能上限為每天2000萬隻,趕上春節休假停產,儘管有些匆忙復工的廠家,當前每天口罩的產量大概是800萬隻。加上愛心同胞、企業和國際友人在海外採購的援助,現在每天口罩的供給量也只能維持在1000萬隻左右。
這,還是在一切都順利開展的前提下。
根據《第一財經》的報道,儘管各大口罩廠家都開出三倍五倍的工資,行政後勤齊上流水線,24小時加班加點,但是多家企業出現了上游原料供給不足和物流調配不夠暢通的情況,面臨停產威脅。
這有可能導致供給量進一步下降。
我們都知道,平均每隻口罩可以使用的時間只有四五個小時,也就是說,每人平均每天可以消耗1-2只口罩。
按照官方公佈的即時感染覆蓋的區域來看,只有西藏地區沒有出現確診病例,其他31個省級行政區域皆有疫情。從預防的角度來說,有好幾億人甚至上十億人都有口罩需求,換言之,全國範圍如果全部滿足需求,一天需要口罩的數量需要好幾億只。
如此看來,真實供給和潛在需求之間的數字差距還是挺明顯的。不過,真實需求是可以從潛在需求中脫離的。
如果大夥都不出去,情況又會完全不同。相信只要不是附近出現了確診疫情,很多人在家是不會戴口罩的,畢竟沒太大必要,不舒服難買還花錢,搞好衛生勤洗手多消毒也能換得安心。
如果有一億個人這樣做了,每天能省出一兩億隻口罩,如果兩億人躺在家裡,每天能省出兩三億隻口罩。
所以,如非十分必要,大家還是趁這個時間,待著家裡,好好陪陪家人吧!當然,要出去公共場合,一定要帶好口罩。這兩種行為都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力所能及的貢獻,為自己,為家人,也為社會。
另一方面,這一公共事件也給了我們一個提醒,那就是關鍵時刻還得看實體。
新型肺炎發生之後,社會各界紛紛捐款,加上財政的專款資金,在財力上我們的資源是足夠的。但是特殊時刻,財力資源的充足並不等於物資資源的充足,畢竟物資資源的購買是基於生產的供給,而很多物資(特別是醫療產品這種特殊物資)並不是能在短時間內憑空出現的,它需要有企業數量儲備,需要相應的設備和技術人員。
從醫療檢查設備,到防護服到相應藥品到普通的防禦口罩和消毒產品,從藥物研發到原材料到包裝到物流運輸系統,沒有一個相關產品,沒有一個環節能離開實體的支持。
前幾年,房地產市場熱火朝天的時候,更賺錢又輕鬆讓不少中小老闆做出了“賣廠買房”的舉動。一時間,社會資金的投入從實體轉向了樓市。查了一下人民銀行公佈的數據,2015年到2017年,房地產貸款的資金遠遠超過企業信貸,特別是2016年上半年,4636億新增人民幣貸款中,房屋貸款達4575億,佔當中99%,企業信貸則為負增長。近兩年,這種情況得到較大改變。
回到此刻,試想一下,如果沒有了這些醫療實體企業,又會是怎麼樣的結果?
所以說,關鍵時刻,還得看實體。
不然呢?難道靠空置房?
當然,任何產業都有它的市場需求容量,更多的平常時期,是要服從市場條件的需求的,醫療實體也不例外。但是,多些居安思危總是好的,別讓太多實體因“非市場供求因素”而“知難而退”,不然,“書到用時方恨少”就不僅僅能以“尷尬”二次就可以一笑置之了。
最後,誠心為武漢祈禱!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歡迎點擊關注!
閱讀更多 戲說金融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