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 “藍色巡洋艦”130同志,居然是法西斯建造,再晚一秒就成敵人

20世紀30年代,蘇聯穩定之後準備建立一支自己的大艦隊,但是蘇聯的造艦工業並不太行,這個計劃實行起來磕磕絆絆,因此引進外國先進的艦艇設計與建造技術就成了現實選擇。

作為艦隊中的中堅力量,驅逐艦是一個重要領域。一開始蘇聯看上了法國的空想級驅逐艦,然而法國人坐地起價使蘇聯不得不放棄,之後考慮到以前和意大利在艦船合作的記錄,蘇聯又決定從意大利引進驅逐艦技術。

“藍色巡洋艦”130同志,居然是法西斯建造,再晚一秒就成敵人

塔什干號驅逐領艦(ташкент)

1935年,意大利奧蘭多造船廠和蘇聯簽訂了建造“高速偵察艦”並轉讓技術的合同,該型艦被蘇聯稱為20I型驅逐領艦,1937年首艦開工,並以烏茲別克斯坦的首都命名為“塔什干”號。

塔什干號以意大利羅馬領袖級輕巡洋艦為設計藍本,該艦標準排水量為2810噸,採用了13萬馬力的主機,這種功率遠大於一般驅逐領艦的主機讓塔什干號在試航時就達到了43.5節的驚人速度。

“藍色巡洋艦”130同志,居然是法西斯建造,再晚一秒就成敵人

武器配備:130 毫米火炮6門,4 х 1 х 130/50 мм Б13-2艦炮,1941年後為3 х 2 х 130/50 мм Б-2ЛМ艦炮,2 х 1 х 76/55 мм 39-К 艦炮,45毫米火炮6門,6 х 1 х 45/46 мм 21-К艦炮 (後改為6 х 1 х 37/67.5 мм 70-К艦炮),12.7毫米機槍6挺,6 х 12.7 мм ДШК;2 座深水炸彈發射架,三聯裝魚雷發射器3座,3 х 3 х 533 мм 魚雷發射管,80 - 110 枚1908/39 型或 68 - 76 枚"КБ"型水雷,艦員250 人。

然而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蘇聯和意大利法西斯政府關係開始惡化,20I型驅逐領艦因此僅僅只建成一艘,後來又因為西班牙的佛朗哥政權封鎖了直布羅陀海峽,塔什干號無法北上,因此塔什干號於1941年被迫直接加入黑海艦隊。塔什干號一直保留了出廠時的意式藍色塗裝,和一般紅海軍艦艇的暗灰色塗裝區別明顯,因此塞瓦斯托波爾市民和黑海艦隊水兵給塔什干號起了個“藍色巡洋艦”的雅號。

“藍色巡洋艦”130同志,居然是法西斯建造,再晚一秒就成敵人

衛國戰爭爆發以後,在向塞瓦斯托波爾運輸物資的蘇聯船隻中,"塔什干"號頗有傳奇色彩,連德國人也知道它的名字,它前後向被圍蘇軍運送物資數十次,遭到德國空軍空襲90餘次,德軍共向它投擲炸彈400餘枚,發射魚雷10條,但它僅僅捱了1枚接近彈,顯然葉羅申科艦長對軍艦的操縱技術好得令人無話可說。期間塔什干號將大量的傷員難民,以及文物長卷油畫《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1854-1855》成功撤離到新羅西斯克。

1942年7月1日,塔什干號的艦長和政委被授予紅旗勳章,然而就在第二天塔什干號遭到德國轟炸機的轟炸,被炸沉在港口內。隨後兩年間,德國人密集的空襲導致蘇聯無法打撈塔什干號,一直到1944年,塔什干號嚴重破壞的艦體才被打撈出水,隨後送往尼古拉耶夫解體。

“藍色巡洋艦”130同志,居然是法西斯建造,再晚一秒就成敵人

雖然塔什干號的作戰經歷只有短短的一年,但是其不俗的表現成為了紅海軍官兵英勇無畏,決不後退的象徵。20I型驅逐艦的建造,也為蘇聯造艦工業提供了非常好的樣板,為蘇聯後續的驅逐艦建造打下了良好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