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 淺談骨盆前傾治療方法

提到骨盆大家都不陌生,很多產後的媽媽都在做產後骨盆的修復治療,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現象都是因為骨盆位置不正所引起的,比如:腰痛、呼吸不暢通等等,是因為骨盆不正會使肌肉張力失衡,引發出一系列的問題。

淺談骨盆前傾治療方法

骨盆是由髂骨、恥骨、坐骨、融合而成,骨盆是一個承上啟下的結構,上端連接軀幹,下面承接下肢,正常的骨盆位置在胸腔的正下方,骨盆不在正常的位置,導致其周圍肌肉的張力失衡,導致不良的體態出現,經常伴隨胸部、屁股位置凸出的不良體態;骨盆位置不正,膈肌與盆底肌對位不良,也會影響呼吸功能,是輔助呼吸肌過度使用,造成肩頸的疲勞不適感。那骨盆前傾指的是髂前上棘低於髂後上棘的異常體姿,把骨盆想象成裝滿水的桶,骨盆前傾就是這個桶的口轉向前面,

淺談骨盆前傾治療方法


正常的體態側面觀:耳垂,肩峰,軀幹中間,股骨大轉子,膝關節中心,踝關節中心在一條直線。如果你從外踝向上劃垂線,發現骨盆的位置是偏向前方你往往就發生了骨盆前傾;我們也可以做一個測試,叫骨盆伸展下落測試,側臥,身體成一條直線,向前屈髖屈膝成90度,另一個輔助將上面的腿向後拉到身體中線,向床面上放,測試結果:上方腿向下過身體中線是正常的,沒過說明骨盆前傾,上方腿不能拉向跟身體成一條直線,說明髂腰肌緊張。


淺談骨盆前傾治療方法


正常骨盆前傾角度:男性正常角度為0—5度,而女性為5—10度。


淺談骨盆前傾治療方法


發生原因:

①腹肌較弱,腹橫肌弱化導致無法向內收縮腹肌,導致小腹向前過度凸出;

②臀肌肌力不足,同時髂腰肌和腰部肌肉過於緊張,導致腰部肌肉縮短,臀肌被拉長,形成“撅臀”的異常體姿;

(1)正常:人體脊柱存在正常的生理曲度,腰椎的正常曲度為45°左右,因此骨盆對應在0~10°的前傾為正常,不會對身體造成其他影響;

(2)輕度:當骨盆前傾達到11°~15°時,已經為輕度骨盆前傾,此時已經能直觀看到挺腹、撅臀的異常體姿,這種體姿必然使得腰椎曲度變大,腰部承受力量增強,相比正常人,腰部肌肉更為緊張,坐一段時間後更容易產生腰痠、腰痛,隨著年齡增長,會增加腰部結節、腰肌勞損發生的可能性,進而向中度、重度發展;

(3)中度:當骨盆前傾達到16°~20°時,已經為中度骨盆前傾,此時已經開始影響走姿和跑姿,在快速步行或跑步過程中,由於骨盆前傾,身體重心前移,影響速度的同時,容易摔倒,造成損傷;此階段主要存在肌肉的過度緊張,青少年肌力仍在發育階段,若能及時矯正,效果也會較為明顯,但如果任其繼續發展,進展為重度前傾,則會影響肌肉骨骼的發育。此時發生的生理結構的改變,已無法通過單純的自我矯正來恢復到正常體姿,需要進行專業的矯正訓練,其中以相應肌肉放鬆訓練為主,而且必須需要堅持進行

(4)重度:當骨盆前傾角度大於20°時,為重度骨盆前傾,此時“挺腹撅臀”已經非常明顯,由於在前兩階段沒有及時矯正,導致腰椎曲度過大,軀幹過度前傾,身體平衡受到嚴重影響,若此階段仍未進行及時矯正,則會影響下肢肌肉,如股四頭肌縮短、膕繩肌無力等。

·康復方案·

一 、自身改變

①測試者自身改變

淺談骨盆前傾治療方法


在站立或步行過程中,下意識做收腹,收臀動作,幅度不需要過大,而是能夠保持儘可能久的時間,同時下降臀部,想象將擠壓腹部,縮短腹部長度;

時間參考:日常站立、行走過程中,甚至坐位時,均須提醒自己儘可能進行該項動作;

②背部貼牆訓練:

淺談骨盆前傾治療方法


體位:站位

起始:站姿,背部貼住牆面,腳後跟與牆面約15cm的距離

進行:保持肩部和臀部緊貼牆面,腿伸直,收緊腹部和臀部,使下背部向牆面移動;保持適當時間,然後放鬆回到起始位置;

注意事項:過程中,保持肩部和臀部緊貼牆壁。

二 、髂腰肌拉伸訓練

①髂腰肌

淺談骨盆前傾治療方法


拉伸一 靜態箭步蹲(以左側為例)

體位:單膝跪位

起始:左側膝蓋和右側腳放在墊子上,雙膝關節均屈曲90°,後方大腿與上身對線;左手扶髖,右手放在膝關節;

進行:重心前移,直至感受到臀部張力,保持適當時間;

注意事項:從穩定姿勢開始;軀幹須與地面一直保持垂直;左膝和右腳固定,不能發生移動

②髂腰肌

拉伸二 臺階拉伸

淺談骨盆前傾治療方法

體位:站位

起始:左腳踩地,右側屈髖屈膝向前踩在臺階/凳子上,保持穩定,雙手扶髖;

進行:保持雙腳在支撐點,向前移動身體,身體重心降低,左側產生伸髖動作,以達到拉伸效果,保持適當時間;

注意事項:從穩定姿勢開始;軀幹須與地面一直保持垂直;雙腳作為支撐點固定,向前移動過程中二者不能發生移動;

③髂腰肌

拉伸三 屈膝伸展對側腿

淺談骨盆前傾治療方法

體位:仰臥位

起始:仰面躺在長凳或床邊等其他類似器械上,雙腿屈髖,雙手扶左膝,拉起右腿,頭部貼床面,頸部放鬆;

進行:將左側腿完全伸展,並將其放低到臀部允許的最大伸展程度;同時雙手扶住右膝,使右側保持屈髖位;

注意事項:採用穩定的姿勢,逐步、緩慢的控制放下左腿的速度,避免突然性拉伸動作

三、腹肌力量訓練

①腹肌訓練一 卷腹

淺談骨盆前傾治療方法


體位:仰臥位

起始:仰臥位,雙腿屈膝,雙膝併攏,腳掌貼地,雙手交叉放於胸前;

進行:腹部用力,帶動軀幹抬起,離開地面靠近大腿,其間頭頸不要過度用力,力量集中在腹部,由腹部發力;控制好速度,避免猛然發力,軀幹觸碰大腿後,再緩慢放下身體。

注意事項:雙下肢固定,不要發生移動,同時頭頸、上肢不要借力,避免代償,影響訓練效果。


②腹肌訓練二 仰臥抬腿

淺談骨盆前傾治療方法

體位:仰臥位

起始:躺在墊子上,雙上肢伸直放在身體兩側,屈髖屈膝90°,維持在空中;

進行:緩緩控制雙腿,向下放,快要接觸到地面時,向上抬起,直到臀部離開地面,再回到起始位置,重複此動作;

注意事項:雙臂位於身體兩側,保持平衡,不要借力;頭部保持放鬆,不要離開地面。

③腹肌訓練三 仰臥直抬腿

淺談骨盆前傾治療方法

淺談骨盆前傾治療方法

體位:仰臥位

起始:躺在墊子上,肘部微屈,雙手放於臀部下作為支撐,雙腿伸直,抬起離開地面,為動作開始做準備;

進行:腹部發力,雙腿併攏向上抬起,控制抬起的速度,不宜太快,接近90°或者到達極限時,以同樣速度立刻向下運動,回到起始位置(雙腿不要接觸地面),重複此動作;

注意事項:頭頸、軀幹保持不動,兩腿併攏,動作過程中膝關節保持伸直狀態,不可屈膝。

④腹肌訓練四 坐位直抬腿

體位:坐位

起始:坐在有扶手的椅子上,雙腿併攏屈膝90°,雙足併攏踩地,雙手抓緊椅子扶手,身體稍微後傾,保持平衡;

進行:雙腿伸直,抓緊扶手,將雙腿上抬,高度與地面水平後,緩慢放下,重複此動作;

注意事項:身體要後傾,保證身體平衡;動作速度要緩慢進行,保證腹部發力。

四、臀肌力量訓練

①臀肌訓練一 站立向後踢腿

體位:站位

起始:雙腳併攏站立,雙手向前抓住固定扶手;

進行:左腿慢慢向後抬,伸展髖關節,然後回到起始位置;

注意事項:整個過程,膝關節保持微微彎曲;軀幹穩定,保持與地面垂直;若太過於輕鬆,可在踝關節或者大腿下部捆綁沙袋增加訓練強度。

②臀肌訓練二 跪姿屈膝抬腿

淺談骨盆前傾治療方法

體位:跪位

起始:四點跪位於墊子上,身體下降,雙肘關節支撐地面,肘關節與肩同寬,左側腳踝放在右側腿上;

進行:左腳底朝上抬腿至大腿與地面水平後,然後將腿放低,直到與另一條腿幾乎平行,在最低端時膝關節彎曲大概90°,但不與地面接觸;

注意事項:保證動作開始之前,身體的穩定性;動作進行過程中,背部始終保持挺直;避免過度屈膝。

③臀肌訓練三 橋式訓練

淺談骨盆前傾治療方法

體位:仰臥位

起始:仰臥在墊子上,頭頸放鬆,軀幹貼合地面,雙臂置於身體兩側,屈髖屈膝雙腳踩地,雙腳距離與肩同寬;

進行:通過臀肌力量,將臀部向上抬起離開地面,直至大腿和軀幹成一條直線,保持適當時間;

注意事項:確保背部挺直;達到最高點時,身體由雙腳和背部上部支撐,而不是由頸部支撐;若此訓練過於簡單,可通過在髖部放啞鈴片、沙包等增加訓練強度。

④臀肌訓練四 俯臥伸髖

體位:俯臥位

起始:上半身俯臥在訓練床/訓練椅上,雙手扶住兩側床沿,輕微屈髖屈膝;

進行:逐漸伸直髖關節,使大腿和軀幹成一條直線,保持適當時間,回到起始位置;

注意事項:整個過程中的移動速度要緩慢,動作要連貫;注意膝蓋的保護,可能在運動過程中會接觸地面。

以上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