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龙湾古炮台,抵御外侮的丰碑

温州旅游体验师周建海:用双脚丈量旅程,用慧眼发现美景,用相机留住精彩,用游记分享心得。

本文图片均为作者手机现场实拍,无后期。

龙湾古炮台,抵御外侮的丰碑

龙湾古炮台位于龙湾区瑶溪街道龙湾村内的炮台山沿江山头上,系温州首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温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炮台山原名龙湾山,自古有龙湾寨等军事建置,为抗倭及打击海盗发挥重要作用。光绪九年,为防止法国侵略者入侵,建龙湾炮台,与乐清磐石山炮台隔江相望,扼守东瓯大门。抗日战争时期,炮台遭日机轰炸破坏严重。

龙湾古炮台,抵御外侮的丰碑

龙湾古炮台,抵御外侮的丰碑

炮台路往北一直到底,就抵达瓯江边的炮台山,左手一条石阶古道低调地静卧在山坡上,古道口侧立着一座醒目的“龙湾炮台”青石碑。此山岭为炮台山森林绿道,全长500米,宽1.5米,块石建造,郁郁葱葱,深幽静谧。沿着台阶轻松漫步,没几步路便到了炮台口,抬头可见门台上镌刻着“龙湾炮台”四个大字,铁笔银钩、古朴苍劲。

龙湾古炮台,抵御外侮的丰碑

龙湾古炮台,抵御外侮的丰碑

龙湾古炮台,抵御外侮的丰碑

龙湾古炮台,抵御外侮的丰碑

龙湾古炮台,抵御外侮的丰碑

龙湾古炮台,抵御外侮的丰碑

龙湾古炮台,抵御外侮的丰碑

依山而筑的炮台平面呈椭圆形,南北直径40多米,东西直径60米,由炮堡、弹药库、围墙及门台组成。一入门台,可见由3个炮堡联接而成的炮台,炮台高2.76米,当时用黄土、白灰、砂石加上糯米粥拌后夯实,异常坚固,置有7门古炮。炮台下由东向北呈扇形排列着六个炮房,设有一个小弹药库。炮台左侧原建有清驻军的营房,现在原址上塑了三尊威武的清朝官兵雕像。雕像旁立有时任国防部长后升任军委副主席的迟浩田题词“缅怀英烈、振兴中华”石碑和时任国防部长张爱萍的题词“加强国防、保卫中华”石碑。时任国务委员谷牧也曾登临龙湾炮台山,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选址,画下温州对外开放蓝图的第一笔。

龙湾古炮台,抵御外侮的丰碑

龙湾古炮台,抵御外侮的丰碑

孤独的身影,老旧的城墙,翻卷的白色浪花,仿佛梦回了那曾经抵御外侮、抗击敌寇的壮烈场面。

龙湾古炮台,抵御外侮的丰碑

龙湾古炮台,抵御外侮的丰碑

龙湾古炮台,抵御外侮的丰碑

龙湾古炮台,抵御外侮的丰碑

沿岸的礁石,有我们小时候最快乐的记忆,温柔的瓯江浪水抚摸着我们的脚丫,可以找点小螺或小蟹满足童趣。边上矗立的龙湾炮台灯桩,隶属东海航标保障中心温州航标处,可以拍出美照。渡口以西,就是改革开放时龙湾引以为傲的万吨码头,即现在的温州港龙湾港务有限公司,如果你还有时间,可以沿着炮台山森林绿道一直走到景观亭,近距离欣赏万吨码头。游览炮台山,观滚滚瓯江东逝去,眺蔚蓝天空任鸟飞,可放空心灵,让你身心的疲惫无影无踪。

龙湾古炮台,抵御外侮的丰碑

龙湾古炮台,抵御外侮的丰碑

龙湾古炮台,抵御外侮的丰碑

现在,炮台虽失去战备功能,但是没有被人民遗忘,按照浙南科技城总体规划布局,自龙湾炮台山向南接黄石山,将形成连通山水、生态、绿色生态休闲廊道,建成集生态、旅游、休闲、教育于一体的标志性主题景观公园。这里将成为龙湾城市旅游的崭新名片和窗口,并将作为我市滨海风情主题绿道上的重要景观节点及文化遗存资源,展现给广大市民。

【交通小贴士】

自驾:导航“龙湾古炮台”,从机场大道转炮台路,往北直行到底,可达目的地,停车方便。

公交:市区方向可乘坐21、41、66、130路,于龙湾村公交站下车,进入炮台路,往北直行700米,可达目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