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二战前期,英法为什么要采取绥靖政策?

宇泽历史


其实希特勒的胆量真没有这么大,野心也没有这么大,而最后将二战搞得这么疯狂,完全就是英国、法国给“惯”的,只要在希特勒任何一次领土要求的时候,英法只要说出一个:"STOP\

狼烟火燎


一、时代背景:

法国为确保自己在一战后所确立的优势地位,执行对德强硬政策。

随着时势的发展,法国陷于自身的困境:财政困难,经济低迷;政局动荡,内阁更迭频繁;英国外交的掣制以及国内和平主义思想盛行。法国最终选择一条谋求同德和解、妥协的外交路线,尾随英国执行绥靖政策。

进入 30 年代,面对法西斯德国咄咄逼人的攻势,法国推行大国妥协政治,以牺牲中小国家利益和本国局部利益为代价,谋求同德和解,以求苟安的绥靖政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追随英国出卖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二、经济困境——绥靖政策的经济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浩劫,法国作为西线战争的主战场,损失尤为严重。法国北部的 10 个省已成为一片废墟,全国有 200 万公顷土地荒芜,法国的生产减少一半。战争使法国丧失 1/10 的人口,140 万人死亡或失踪,约 300 万人受伤,1/4 的产业遭到损失。1918 年法国预算赤字 180 亿法郎,从战前的债权国变为债务国。

巴黎和会上,法国收回失地,获得大量的赔款,取得萨尔区的煤矿开采权,德国在海外的大量殖民地为法国所占有。这些都为法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这种发展是与榨取德国分不开的。随着德国对赔款的抵制和德国逐步崛起,法国经济发展趋缓。

法国是从萧条中脱身最慢而且最不成功的一个。美国历史学家泰勒所说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十五年,法国的对外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内政治和经济决定的,它是内向的迷失的法国根据自己需要制定的,这种需要基本是利用和维护胜利果实。"



三、政局动荡——绥靖政策的政治原因

战后法国财政经济的困境,加深了法国政局的动荡。

1923 年,法国一意孤行,出兵占领鲁尔,制造了震惊欧洲的鲁尔危机。法国占领鲁尔未捞到任何好处,由于德国政府的“消极抵抗”,鲁尔矿区的工人进行罢工。法国利用自己的力量勉强采得煤炭 237.5 万吨。而法国为维持占领区的费用即达 10 亿法郎。法国财政困难负担更加严重,法郎贬值 25%,并导致政府垮台。

继鲁尔危机之后,法国政府又于 1925 年和 1926 年发动对摩洛哥和叙利亚的殖民战争,法国在摩洛哥和叙利亚的战争中,花费了 10 亿法郎以上的军费,国内财政状况更加恶化。内阁在 1925 年 10 月至 1926 年 7 月不到一年时间内,就更迭了7 次。30 年代全球经济大危机中,法国再次上演更迭内阁的闹剧,从 1931 年年初到 1933 年底,共更换了 7 届内阁。如果从1920 年 1 月米勒组阁算起,到 1940 年 3 月达拉第下台,法国共更迭了 40 届政府。

正是在频繁的内阁更换中,法国的国力不断下降,对德政策不断做出调整。对德强硬政策由于缺乏强力政府的支持而难以为继。

鲁尔事件是法国在欧洲优势地位丧失的风向标。从此,法国不得不放弃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开始随英起舞。



四、和平主义思潮盛行是法国推行绥靖政策的思想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各国造成巨大的创伤,民心向往和平,厌恶战争。20 世纪 20、30 年代,和平主义思潮在欧洲盛行。法国作为一战的胜利者,厌战和恐德思想并行。法国已经筋疲力尽、遍体鳞伤,第三共和国衰落的前景此时已经注定。

法国统治阶级不敢奢望战争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好处,反而担心战争会动摇其已有的地位,不敢同侵略势力做针锋相对的斗争。

对于统治阶级本身而言, “和平”既迎合了社会思潮,又能维持霸主地位的稳定,它是一种难得的自慰借口。

30 年代,面对德国的崛起和侵略行为,法国统治阶级之所以无所作为,推行大国妥协政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和平主义思潮盛行。普遍和平主义、和平主义衍生出的民众革命主义及其对统治阶级的信号指示,人民要求下的民主机制规范了“避战求和”思想,而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图谋变异了“祸水东引”的判断。这些势力的汇合,终于催生了绥靖政策。



五、英国外交掣制不利于法国推行对德强硬外交

英国“扶德抑法”的外交使得法国对德强硬外交失去了应有的国际环境,法国不得不追随英国实施绥靖政策。丘吉尔说: “英国 400 年来的对外政策,就是反对大陆出现最强大、最富于侵略性和最霸道的国家。”

历史的发展证明了他的预言,一战前,德强法弱,英国采取“扶法抑德”的政策;

一战后,法强德弱,英国便转为“扶德抑法”。可见,英国的外交政策直接地影响到了法国的对外政策,英国强势压力和特定的政治安排使得法国在 20 世纪 30 年代不得不尾随英国推行绥靖政策。一战结束以来,英国扶德抑法,竭力保持欧洲均势。欧洲均势政策是英国传统外交的核心,通过欧洲大陆德、法、俄、意的互相牵制,达到实力动态均衡的同时,尽量保持格局不变的静态平衡。

《凡尔赛和约》虽然使英国获得了最大的物质利益,却也奠定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

法国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建立起了以之为中心包围德国的小协约国体制。法国成了英国最危险的竞争者。劳合·乔治强调说“法国是唯一可能给英国造成麻烦的国家”。英国此时的均势政策是要提高德国的实力与国际地位,从而在德法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冲突又彼此牵制的微妙关系,用以维护及加强英国在欧洲政局上的仲裁者地位。

历史证明,这场本应可以制止或推迟的战争, 由于资本主义世界所固有的矛盾,因“现代战争产生于帝国主义”;

英、法等国大搞“绥靖政策”,不仅没有使自己置身战争以外,反而助长了法西斯侵略势力的嚣张气焰,不利于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战争的到来。

英、法等西方国家为了一己之私,推行绥靖政策,却未能逃脱被法西斯国家侵略的命运。法国的绥靖政策以利己开始,赢得了短暂的和平,以害己告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迅速沦亡。


毒家精选


二战前期,英法之所以采取绥靖政策,关键在于两点,第一点是经过一战的洗礼,英法各国人民反战,英法政府也不愿意参与其中,第二点则是包藏祸心,英法希望德军能够向东进攻苏联。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基本上都在法国比利时等国家,一战以堑壕铁丝网为主,士兵们面对机枪阵地的冲锋,经过扫射,就像割麦子一样纷纷倒下,凡尔登绞肉机,索姆河战役,马恩河战役,交战的英法联军和德军都付出了数十万人的伤亡,其中凡尔登绞肉机,德军付出了43.3万人阵亡的巨大代价,法军则牺牲了54.3万人,而这只是一场战役的损失。



一战结束后,英法等国损失惨重,英国损失了90多万人,法国损失了120多万人,武器装备落后的俄国损失了300多万人,由于战场在法国等一些国家,无数的城市化为废墟,所以二战前期英法真心不想打仗。


第二点,德国在欧洲正式发起战争是1939年9月3日进攻波兰,德国是个祸害,必须有人收拾,英法决定交给苏联,实际上,英法也好,德国也罢,都仇恨苏联,二战前苏联曾与英法联系,想要组成反德国同盟,但是被英法拒绝了。德军进攻波兰时,在德国的西方边境线上,数百万英法联军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但是却坐视不管,任由波兰灭亡,英法的打算是德军灭亡波兰后进攻苏联,可惜事与愿违。

二战期间,英法两国有着太多次制止战争的机会,但是每一次都是因为私心而放弃了,德国出兵莱茵兰,英法不闻不问,德国想要苏台德,英法同意了,反正不是自己的领土。德国和平占领奥地利,英法认为理所当然,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却在西线无战事。英法两国人民固然值得提前,但也是活该。


视野新观


1930年代希特勒德国飞速崛起,在欧洲不断蚕食周边小国……

周边小国向欧洲盟主英法求援……

法国:上次和德国打架我是赢了,但我的伤还没好,我的人民不要战争!他要你就给嘛,死不了人的……要不你问下英国,他说硬我就跟!

英国:这事得问下美国,上次打架没他我们就输了,他是民主灯塔。

美国:我家里忙,你们自己看着办……

于是英法妥协了,小国被迫割肉……

美国对英法:德国要你们就给了?能不能硬气点?还欧洲盟主,一帮怂包!

英法:我++……


然后德国又要了很多次,欧洲小国、法国、英国、美国又把以上对话重复演练了多次……

莱茵兰、苏台德、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梅美尔……

能要的都要到手了,这次德国看上了波兰的但泽走廊……

德国对波兰:此地自古以来就属于德意志民族,你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

波兰对英法:爸爸,活不下去了……

英法对波兰:儿子不怕,这次我们不给,大不了一起干他……

英对法:苏联什么的最讨厌了,希特勒什么的太贪心了,我们想法子让他们先打一架……等他们打累了,我们再上去干了他们!

法国:666!


英法对苏联:德国狼子野心,我们一起玩,干他!

苏联对英法:你俩早干嘛去了?这事让我想想……

德国对苏联:我俩一起玩吧,我不打你,你不打我!你要什么我给!

苏联:我要吃肉!

德国对苏联:炖了波兰,一起吃肉!

苏联:干!你先上……

于是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横空出世……

英法大跌眼镜:毛子你丫的没素质、没诚信、脚踏两只船、有奶就是娘……

斯大林:老子早已看穿一切……


二战爆发,德国闪击波兰……

苏联见波兰败局已定,及时出兵和德国瓜分了波兰……

英法嘴上磨刀霍霍,在西线拿着10倍的优势兵力却按兵不动……

西墙下的法国兵太无聊于是和对面的德国兵举行战地足球赛……


苏芬战争爆发……

苏联乘德军西顾,把西部边境线往前推进了数百公里:芬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罗马尼亚……

仔细想想,自1939年二战爆发到1941年苏德火并之前,斯大林干掉的欧洲国家还不一定比希特勒少……

苏联对德国:汉斯,你吃肉的叉子不错,借我几副……

德国:毛子你吃得太多了……

苏联:我吃这多是为了有力气减肥……

德国:我++!毛子你给我等着………


老K世界观


二战时英法之所以对德国的侵略扩张行为实行所谓"绥靖″策略是有如下几点原因的。

1,害怕战争扩大使自己被卷入残酷的战争中去!因为二战暴发前后距离残酷的一战结束,不过二十余年的时间!一战时英法等国虽然获得了胜利,但是由于大量新式武器的投入战场,使战争伤亡率暴增!造成的人员和物质损失空前巨大!可以说英法的胜利是惨胜。旧的战争伤害未远,新的战争又要来到,这对英法及至多数欧洲国家都是不能轻易接受的。因此对于英法来说若能用绥靖来延迟战争全面暴发就成了一个可能的选项!

2,一战时的惨烈战争,给英法等主要参战国的人民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巨大的伤亡和损失使人们极端厌恶战争!反战情绪高涨,而英法的"民选政府"都是靠选票才能上台的。所以不能不考虑民意、民心。在全民厌战的情况下参战,可能会导致政府垮台!政客们也不会允许这种情况的出现!

3,英法首脑对希特勒战略意图的误判!无论是达拉第还是张伯伦,都认为凭德国的实力,还不足以对英法严生致命威胁!至多希特勒也就是想恢复旧日德国的领土和权益罢了!从而一再对德退让,甚至不惜签订幕尼黑协议。以出卖別国换取自己的安全。

4,英法首脑以为即使德国有欲对己不利的企图也不会得逞。因为法国鉴于一战经验,早己耗费巨资沿法德边界修建了坚固的"马其诺防线″,而英国则有英吉利海峡这一天险保护。况且英法在欧洲大陆还有几十万重兵布防。因此在战略上和心理上产生了被动防守及侥幸心理!

5,英法及西方都把苏联视为洪水猛兽!都试图把德国的战争机器向东方诱导!企图使德苏互殴,互相削弱。自己坐收渔利!这才出现了其盟友波兰被暴打时,英法联军按兵不动的″静坐战争″奇观!

综上所述,正是这些因素使英法对德国在欧洲开始发动侵略战争时,自私的用绥靖政策应对!而其后果就是害人害己可悲又可耻,既末能延迟战争,又使自己因为战略被动而吃亏…




北疆同心侃历史


时至今日,当人们评述战爆发的原因时, 除了归咎于德、日意的扩张野心外,总不忘抨击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如果说德、日、意犯下了战争罪,那英、法等国犯下的便是纵容之罪。

如前文所述,早在1935年,英德便签订了《海军协定》,允许德国扩军,助纣为虐地为希特勒充海军打开通道。德军进占莱茵区、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也,未得到以英法为首的国联的有效惩罚。

事实上,绥靖政策不仅存在于欧洲和地中海地区,在远东同样存在。日本在加紧扩张时,英国直怀有同情的态度。 “九 -八”事变中,国联仅通过了由英国人李顿领导的《调查报告书》,未对日本做任何经济或政治制裁。在远东地区势力较大的英美两国,均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态势,推诿责任。

在西班牙内战爆发时,德意直接介人倾向法西斯的弗朗哥叛乱集团。英注两国则对西班牙共和国的援助请求不做任何有效回应,并以“中立”等名义断绝了西班牙共和国军获取军事援助的渠道。

1938年,希特勒吞并奥地利事中,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达到了第一个高峰。



武器圈



在二战爆发前夕,面对德国在欧洲的疯狂侵略,为何英法这两个昔日大国不加以阻止,难道就不怕烈火烧到自己身上吗?

说到底还是因为英法本身刚刚经历过一战的残酷,财力物力方面都遭到了极大的衰退,经济危机、实在养不起庞大的军队。所以英法当时实在是不想再次挑起战端。


在这样的情况下英法都希望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等小国,因为德国会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后,会见好就收。这样英法就可以避免战端。然而英法根本没有想到,德国的野心不仅只限于这几个小国,甚至永远没有只限于占领欧洲,可是疯狂到了要与日本瓜分全世界的野心。

前期英法两国根本不信任和苏联一起防备德国,而在德国吞并同苏联接壤的捷克斯洛伐克后,英法两国根本就是持着借德国恶心一下苏联的想法。然而英法就是持着这种态度,让德国在占领大半个欧洲后, 接的进攻法国。法国在象征性的抵抗40天后投降,而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英国,借着英吉利海峡在苦苦面对着德国的进攻。

文末:总结一下,二战前期面对德国的疯狂扩张,英法两国不是不想阻止,而是实在是经不起战争,德国在希特勒上台后疯狂的发展经济、军事,在当时已经超过英法两国太多。而此时的英法两国经济、军事等方面还处于最薄弱阶段。英法两国也没有想到德国在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后,紧接着会把枪口指向英法两国,所以才造成的德国在二战期间几乎占领了整个欧洲。

作者 : 感谢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愿世界没有战争。

[二战前日本的实力有多强?] 私信回复:二战领取二战秘闻。

军器战位:关注每天为你讲解军事武器装备知识


军器战位


近年,我国学术界对英法采取绥靖政策的研究和判断,有明显转变。。

法国的绥靖政策是追随英国的。按照我国史学界的传统观点,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目的是为了“祸水东引”,使德国将进攻矛头对准苏联。这种观点明显受到前苏联学术观点的影响,有着苏联为自己在二战前的政策进行辩护的明显痕迹。

今天,我国学术界对英国为什么要推行绥靖政策有了新的认识。例如,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编》在“重整军备和绥靖外交”的标题下提出,由于20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长期停滞不前,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又使英国经济雪上加霜,因此面对德国的威胁,英国政府虽然重整军备,但因其国力已今非昔比,故不得不竭力避战求和,以外交力量弥补国防力量的不足,使英国经济从复苏走向繁荣。所以,英国对德国的扩张采取了绥靖政策。慕尼黑会议是英国对德绥靖的顶点。

也就是说,当今中国史学界的主流观点,对以前认为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是为了“祸水东引”的观点,进行了明确修正。客观地说,绥靖政策对坚定希特勒发动战争的决心虽然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但它毕竟仅仅是英国政府对希特勒政权咄咄逼人态势的退让而不是支持,认为英国想挑起德国和苏联的战争以便“坐山观虎斗”的说法,缺乏历史依据。可以认为,协约国在凡尔赛和约中对德国加以严惩,战后又对德国予以扶持,最终养痈遗患这种对德政策的前后矛盾,才是使德国成为战争策源地的重要原因。


冯玮


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二战前期,不仅英法,苏联也采取了绥靖政策,甚至与德国联合蚕食波兰。明明知道希特勒的野心,为什么还要一再忍让,牺牲小国利益,换取暂时的稳定?

↑绥靖政策

显然这不是过家家,一个国家,特别是还算的上西欧的大国,看似采取的如此低级的政策,无疑与其自身的情况息息相关。

西欧最早放眼世界的可能要属葡萄牙和荷兰,但真正开始实现现代化,并进行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当属英德法三国。从地理概括分析,德国的民族成分十分负责,一个日耳曼民族便面临着如此频繁的分分合合。也正因如此多的民族成分难以屡清,以至于德国战争不断,加之一战后战败埋下了侵略的祸根。

英国是一个小海岛,国土面积小,对外扩张性强,以至于二战以前,凭借着自身的船坚炮利,其殖民地遍及世界,可谓“日不落”了。英国的资产遍及全世界,这么一个虽然国土面积小,但财富如此多的大国,对战争自然是无比谨慎的。

↑张伯伦与希特勒

至于法国,其情况更为复杂,看似也是一个强国,但却有着天生的软弱性。

法国国土面积比英国大,处于内陆,且其小农经济顽固,与海岛英国情况迥异,在进入现代化的过程中也是历经三个大革命才勉强冲破了束缚。其发展相对于英国和德国而言,均较为落后,因此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往往以英国跟屁虫的身份追随其后。

对于英法两个国家可以这样看待,英国是害怕自己内伤,所以一再妥协,只要不危机自身怎样都可以。而法国则是怯懦胆小,因为自己根本不是德国的对手,这也正是德国在入侵法国之时,为什么法国不战而亡,立即组建流亡政府,即使有后期的戴高乐,也只是一直躲在英国的庇护下。而英国初期的纪伯伦等人确实顾虑之前的情况一直实行绥靖。丘吉尔上台后,一改之前的绥靖,对德宣战,才保住了英国,继而结成反法西斯联盟,最终赢得了二战。

↑“静坐战争”

绥靖政策害人,这一点都不假。但在绥靖实施过程中,确实个人有个人的考量,不为外人道。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何况国家呢?


史海烂柯人


绥靖政策是当时欧洲时代大背景下的必然产物!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最终以英、法为主的协约国取得胜利而告终,但这场充斥着帝国主义集团利益抢夺的战争却造成了两败俱伤的结果:获胜的英、法、俄三国实力遭到严重削弱。

▲拥护希特勒的青年军

快速通过战后重建恢复帝国昔日荣光、保全欧洲霸主地位成了英法两国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但此时的国际格局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完全敌对的苏联趁机形成。

没过多久,持续了十二年之久的经济危机(大萧条)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国家,而这也对英、法的战后重建造成了严重的打击。不甘放弃霸主地位的英国此时军备几乎处于空虚状态,但仍旧摆出一副老牌儿资本主义强国的姿态,企图通过毫无实力支撑的外交手段维系“日不落帝国”的颜面。

▲英国首相张伯伦(手拿帽子者)在希特勒的陪同下检阅德军

在彼时的英国政府眼中,奄奄一息的经济是导致大英帝国外强中干的主要原因,而此时如果继续发展军备只会进一步滞缓经济恢复的脚步;但身处欧洲大陆的法国则没有英国那般豁达,毕竟与德国接壤的地缘迫使其不得不建立必要的防范措施。

1935年,担任德国总理仅两年的希特勒公然撕毁一战后签署的《凡尔赛条约》,开始大规模的进行军备扩充:兵员招募、武器生产等一系列动作都让英法噤若寒蝉。与此同时,法西斯阵营的另外两个同伙:日本和意大利早就先于德国开始了扩张侵略。

▲希特勒的车经过狂热的人群

此时虚弱无力的英法为求自保,不得不纵容德国在撕毁《凡尔赛条约》后肆无忌惮的整军备战。1938年初,希特勒侵吞奥地利并将下一个目标定在了捷克斯洛伐克,因为后者无论是在进攻英法还是入侵苏联时,都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为了避免德国将战争的矛头对准自己,英法两国在德国吞并奥地利的当年与德国签署了《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作为交换,德国将会把枪口调转向苏联,而这也正是英法企图祸水东引的“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协定》签署现场:前排左起: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最后一个我不认识

在英法看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不仅可以避免与德国发生正面战争,而且还可以利用德国来打压与自己意识形态敌对的苏联,可谓是一举两得。而《慕尼黑协定》签署也被认为是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

但随着德国在1939年闪击波兰的发生,英法痴心妄想的绥靖政策宣告失败,尤其是法国的沦陷更是标志着绥靖政策可以被彻底抛弃了!另外还有一个催生绥靖政策出现的重要历史背景:经历过一战后,欧洲民众普遍产生了强烈的厌战情绪。

我是军武最前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