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國家命脈——工業(德國篇)

閒友易付,不僅是一款移動POS機、智能還款軟件,還是綜合商城、信用卡在線申辦窗口、辦理車險、購買彩票的綜合性、多功能一體化的服務平臺

-------------------------------------------------------------------

工業,作為當前大國競爭的重中之重,已經被置於無比重要的地位。

工業,作為經濟命脈,正在新時期呈現出新的面貌。

工業,作為國家崛起的唯一路徑,已經形成了社會共識。

我們需要重點聚焦幾個強國最新推出的工業戰略,聚焦各個國家當前最新的工業發展情況,聚焦目前各個國家在思路方面的一些重要變化。

綜合判斷一下當前我們在世界上的地位和未來我們要採取的措施。

作為開篇,今天我們講一講歐洲第一工業強國——德國。

原因是,2019年2月德國剛剛推出了一份新工業戰略:國家工業戰略2030

這個戰略是2010年德國在提出“德國2020高技術戰略”(也就是工業製造4.0的母本)後;在工業領域的又一次重要規劃。

類似於我們的國家五年計劃。

這也是默克爾在任這麼多年來;推出的第4份工業戰略。

但是這份計劃提出的很多理念跟過去的想法都有明顯差異,需要重點關注。

下面開始說德國人的這份文件。

(一) 立國之本

1949後的17年裡,基民盟-基社盟在歷屆聯邦議院選舉中獲勝,成為左右德國政局的主要執政黨。

康拉德·阿登納、路德維希·艾咍德和弗蘭茨.·約瑟三個人接續努力,制定了史稱三W的基本國策,也就是重回西方(Westintegration)、重新武裝(Wiederbewaffnung)、重建家園(Wiederaufbau)。

這個口號的宗旨是改變過去德意志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好戰印象,恢復和重建其爰好和平形象,贏得各國、特別是鄰國的諒解和信任;從而使德國擺脫戰敗國地位,獲得國家的自主權。

這個戰略仍然是目前德國的立國之本。

核心內容就是發揮自己的工業的優勢,依靠貿易成為世界強國。

因此,在這次提出的國家工業戰略2030中,德國仍然把這個國家戰略作為未來繁榮的根本,在前言階段就提出了,而且要求堅持下去。

(二) 總體思想

這個戰略在開篇就提到了德國在未來推進工業化發展中的思路。

即:不再單純依靠市場的力量,要加大國家利用工業政策干預經濟的力度。

阿爾特邁爾提出德國工業戰略2030界定了國家干預行為可以視為合理的,甚至可能是必要的情況,以避免國家經濟和全民族繁榮陷入嚴重的不利之中。

原因是他認為:“當前全球經濟力量正在快速發展,世界市場正處在一個快速而深遠的變革之中。一方面,全球化和創新進程不斷加快,而另一方面,國家干預卻在日益增加,放棄多邊協定的趨努也曰益顯現。過去的利益相關者正在消失,而新的利益相關者出現。”

所以,阿爾特邁爾非常堅決的說:

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發現一個國家的企業各自做出的商業決策的總和不足以阻擋和防止力量和經濟實力的轉移,其原因就是企業僅僅著眼於自身的發展,而不是整個國家的發展。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激活、推進保護性工業政策才有了正當理由。只有當一個國家經濟中的市場力量無法保持其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時,國家才有責任去介入。

這是這個戰略開篇就奠定的基調,也就是說未來德國政府將會強行介入經濟發展特別是推動大型企業併購的過程。

(三)主要優勢和存在的問題

1.主要優勢

德國認為自己目前在10個行業處於優勢地位,分別是:

鋼鐵、銅及鋁工業;化工產業;設備和機槭製造;汽車產業;光學產業;醫學儀器產業:環保技術產業;國防工業;航空航天工業;3D打印

2.存在的問題

德國認為自己目前在工業領域面臨巨大的挑戰,主要是宏微觀兩個層面。

宏觀層面主要問題是主要強國都在重新定位,他們舉了幾個例子:

第一,美國的蘋果、亞馬遜、谷歌、微軟和通用電氣在人工智能、數字化、自主駕駛和生物技術方面的研發極其高昂,大統領正努力通過“美國優先”政策振興和保護鋼鐵,鋁,汽車工業和農業等傳統工業部門,試圖將此前丟失的份額重新轉回美國。

第二,日本的人工智能、聯網機器、機器人技術、汽車工業正在風投(主要是軟銀集團)的支持下,加快發展

策三,中國,這個在工業政策方面特別成功的國家,在2015年後動了“中國製造2025”。而且中國將市場經濟原則與積極主動的國家政策結合起來,到目前為止已證明是最成功的。

這也是德國人之所以要強化政府行為的根本原因。

微觀層面,德國人認為歐洲本土普遍的不思進取和自己國內出現了一些保守情緒是主要原因

第一,中國的低工資、低生產成本的優勢在德國強大的工業技術與質量面前不堪一擊,但是德國的這個優勢正在逐漸消失。因為中國正通過併購德國公司、發展自身技術雙管齊下,擠壓德國公司利潤空間。

第二失去了消費電子市場。在1980年後,德國就失去了在消費電子行業長期以來的領先地位,使得至今歐洲無法在電信技術、計算機和消費電子(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等領域站穩腳跟。

第三,德國經濟的根本——汽車行業面臨自動化的挑戰。

第四,互聯網公司幾乎被中國與美國瓜分,而歐洲被排除了。

第五,人工智能領域,遠遠落後於中國和美國。

第六,新生物技術領域,歐洲正在全面掉隊。

第七,數字化和人工智能領域浪潮中,德國缺席了。

但對於歐盟來說,這個任務就要艱難得多,因為很多國家還在全面開展去工業化進程。然而,逆轉這一趨勢才符合德國的經濟利益,因為歐洲工業的復興可以為所有歐洲國家提供重要的發展動力。因此,到2030年,整個歐盟的工業佔比應增加到20%。

(四)戰略目標

這個計劃為期10年。一直到2030年。

總體目標是5個:

1. 確保德國在自己優勢領域保持在歐洲乃至全球的領先地位。

2. 擴大德國整體經濟實力和國民就業。

3. 到2030年,將工業増加值在德國自身的比重提升到25%,作為歐洲的領頭羊,德國人有義務要求歐洲整體的工業增加值比重提升到20%。

4. 先讓市場發揮作用,市場不行了,國家必須介入。

5. 確保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

德國認為,未來10年德國的國際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工業實力,目前,德國工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是23%,但是在未來10年,還要提升2個百分點。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測算,2018年我國的工業在國內生產總值的佔比是33.8%)

圍繞這個戰略目標,德國還提出了三個非常重要的觀點:

第一,歐盟必須逆轉去工業化之路。由於當前,很多歐洲國家還在全面開展去工業化,所以,德國人認為必須逆轉這個趨勢,才符合德國的經濟利益,他們提出必須到到2030年,整個歐盟的工業佔比增加到20%。

第二,不能開展產業轉移。無論“髒亂陳舊”、還是“清潔新型'都是工業,都應該保留,因為這涉及到就業。

(這個觀點極其重要,會對主要工業大國都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產業轉移之路到我們國家就基本上停止了,我們不會把產業特別是重工業轉紿下一個國家。因為這個涉及到就業。)

第三,小企業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德國必須要有巨無霸。德國人認為:一個企業必須擁有大量的資本才能實現重大項目並在國際競爭中與大型競爭對手較量,但如果一個國家缺乏這樣的企業,這個國家就會排除在一個曰益重要、不斷增長的全球市場之外。而在美國和中國,許多大型企業已經羽翼豐滿,特別是在電信技術、互聯網和數字化領域。所以德國強烈要求歐盟廢除相關壟斷法案,併購形成巨無霸企業。

(五)政策措施

為了保證上面的目標得以實現;德國人計劃在政策上進行幾個重要調整:

策一,修改歐盟法律。德國人認為,當前最迫切的任務是推動歐盟修改自己的法律,從而確保德國公司,特別是類似西門子、蒂森克虜伯、奔馳、寶馬、奧迪、德意志銀行這樣的領頭羊,能兼併其他歐洲公司。

當然,德國人的藉口是:鑑於當前的全球市場,德國或歐洲的公司合併是有用且有必要的,但由於現行法律過分強調國家和地區市場,這些合併往往都失敗了。因此,必須在適當的情況下重審和修改德國與歐洲的競爭法,以便德國與歐洲的公司還能以較高水平參與到國際競爭當中。

第二,德國ZF將大規模採取產業扶持政策,幫助德國企業

德國人認為,目前在電動車電池生產、互聯網平臺經濟、人工智能、自動駕駛這幾個領域,德國必須組建財團提供援助,因為這涉及到未來國家的生死存亡。

因此比照當年空中客車的建立一樣,ZF干預是必要的、合理的。

第三,不再理會束縛經濟發展的各種口號,比如:環保主義、能源轉型等。

因為德國人發現,自己過去幾十年搞的環境保護、氣候保護、能源轉型完全束縛了自己的手腳。

他們認為,與其他沒有經歷這些事情的國家相比,德國的工業成本提高了,競爭地位因此受損。

第四,嚴控社會福利政策。

將社會保障永久保持在40%以下,不得出現高福利社會。

總之,德國這份戰略的最主要目的,在他的文件裡面已經寫清楚了,就是下面這句話:

如果沒有大量的工業就業機會,德國無法維持其高收入水平及高水平的教育、環境保護、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和基礎設施。因此,增強德國的工業基礎關乎德國的國家利益;已成為一項重要的國家任務,為此德國也需要合適的手段與方法。

關於這份報告的中文版,大家可以去百度一下。

網上有,德文版和英文版在德國經濟事務與能源部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