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只是玩,讀小學一年級會不會很吃力?

小王子愛上狐狸


  針對題目,我的看法是在幼兒園只是玩,讀小學一年級會稍微吃力,但好處也不少。在此,我們分幾種情況來分析:

  1. 在幼兒園只是玩。幼兒園是孩子的啟蒙階段,各方面還不夠成熟,在這個階段應該著重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和動手能力等。孩子在這個階段不學習知識,只是玩,鍛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動手之餘也能引導大腦進行思考,因此,孩子的思維比較活躍。待上了小學,由於對知識的掌握比較少,需要孩子在上課時認真聽課,才能掌握好知識,但得益於孩子的思維活躍,因此接受知識會比較快,也能讓孩子的專注力得到很大提升;

  2. 在幼兒園稍微學點知識。幼兒園階段,孩子在玩的同時,也學習了一些知識,但不多,讓孩子既有動手能力,思維活躍,也掌握了相關的基礎知識。上小學時,由於掌握的知識不多,孩子也需要專心聽講才能明白所有知識,但也因思維比較活躍,吸收也會比較快。相比在幼兒園只是玩的孩子,此類孩子在小學時的學習會輕鬆一些;

  3. 在幼兒園努力學知識。注重學習知識,必然對孩子的動手能力的培養會少一些,學習知識越多,思維就會受到更多的禁錮,孩子的想象力就會被提前扼殺,因此孩子的思維不夠活躍。由於掌握了大量的知識,孩子上一年級後,會覺得所學內容比較簡單,稍微聽一下就會了,因此上課往往會出現走神的情況,長此以往,孩子的專注力就會直線下降,待“老本”吃光了,學習更多的知識內容時,孩子沒有了足夠的專注力,聽課不認真,註定無法趕上課程的。

  因此,幼兒園階段的孩子應多以玩為主,適當學習一些基礎知識,為小學做準備,但不宜學多。

  以上,如有不適,盡請指正,謝謝!


多樂幼教


孩子在上幼兒園時僅僅只是玩,到了小學一年的時候肯定會很吃力的。我家孩子上公立幼兒園還是上私立幼兒園,當時我很糾結這個問題。公立幼兒園玩的太多,學的太少,私立幼兒園學的太多,玩的太少。上公立擔心孩子上一年級後跟不上,於是資詢了好多孩子上了公立幼兒園的朋友,他們普遍反映雖然學的有些吃力,但是能跟得上。老公也說,早學晚不學,不過是比別人晚學了一兩年,該會的到時候都能學會的,不用擔心。美好的童年只有一次,該玩的時候還是讓孩子多玩會兒吧!於是我毅然將孩子送入了公立幼兒園。



孩子真的在公里幼兒園裡度過了自己開心快樂的幾年時光。興趣愛好廣泛,性格也非常陽光開朗,讓我很是欣慰。



孩子在幼兒園玩的多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或遇到以下情況:一是家長的面子問題。很多家長認為能在小小年紀在幼兒園學到如此多的知識,肯定比其他孩子聰明。記得一次碰到一位鄰居,人家得意的說道我們家現在才上中班都已經學整體音節啦,你們家的咋還不會拼音呢?他家孩子在私立幼兒園上學,很早都學了好多知識。我們上公立的,馬上都該畢業了,連拼音都沒有接觸呢。就回了一句我家的還沒開始學呢,她早晚都能學會,怕啥?於是那位嘚瑟的鄰居立馬不發聲了!相信很多家長不願意別人說自家孩子笨。這時候,家長就需要有很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我家孩子是因為沒有學而不會,不是因為笨,更不能證明你家孩子就比我們家的聰明。二是,導致社會上幼小銜接班的火爆。臨時抱佛腳,為了給孩子一個能玩的美好的童年,又怕孩子真的跟不上,於是在暑假裡,參加各類幼小銜接班。其實真的沒必要這麼做,提前聽了一遍課的同學再聽老師講時,因為自己已經會了,於是就會分心很多不再認真聽課。報班的效果還真的,不如不報的好。三、害怕老師看不起自己的孩子。很多老師,也都知道現在這種狀況。對於上幼兒園,沒有學習過的小朋友,老師確實要付出比對別的孩子多的努力去教。很多孩子因為以前學過,所以,再次學時就不認真學習了。一年級是培養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習慣一旦形成很難糾正。對於從公立幼兒園畢業的孩子來說,從幼兒園到小學是個很大的轉變過程,同時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學習模式變啦!不在是純粹的玩。而是需要認真的學掌握許多新知識,還需要理解許多新方法,培養新習慣,遵守新的規章制度,結交新的朋友……。肯定會有很大的壓力,於家長於孩子來說都是一個適應的過程。這也就需要家長,付出很大的精力去幫助孩子應對。四、家長一定要有耐心控制住自己的脾氣。家長耐心的鼓勵和支持,是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前提。孩子在幼兒園沒有學過,現在年齡也大些了,接受能力也強了啊,所以在家長的鼓勵和支持下,很快都會學會的。培養成三好學生的潛力非常巨大。我家孩子在上一年級時,遇到很簡單的題學了幾遍都不會,火氣蹭蹭蹭上升的時候,就一直在心裡默唸親生的,是自己親生的,早會晚會都是一樣的,不急。真的氣就消了許多。五、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上課認真聽老師講解,認真做作業,認真預習複習功課。等過了一年級的煩躁期以後,就步入了二年級的入門期,這個時期需要家長稍微指導就行。良好習慣形成了,以後的學習家長會省心很多。三年級以後家長就會很欣慰了。學生自己就知道學習了,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和技巧,懂得了學習的規則。而學過的孩子很多會沾沾自喜。還會浮躁的認為學習,只不過是如此簡單輕鬆的事。不用付出多大的努力,我都會啦!因此學習態度不再認真。很多越往上,學習越吃力。



所以,家長們就只當自己是陪著一隻蝸牛在散步。孩子經過努力得到的成績,也格外珍惜,反而輕鬆輕輕鬆鬆的得到好成績的,以後學習也不再認真,這就是為什麼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有優勢,再往上學習優勢越來越不明顯的原因。上了公立幼兒園的,雖然玩了沒學,但是這符合孩子的生長規律,讓孩子有了一個美好快樂的童年。童年只有一次。這是多少金錢都買不到的。因為有良好性格品格的形成,所以就不再畏懼困難。現在國家明確反對幼兒園小學化,小學初中化,那樣既不符合咱們的教學大綱,更不符合孩子們身心發展的規律,為了要孩子就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請家長們慎重選擇幼兒園,該玩的時候還是讓孩子多玩會兒吧!



陽光如此美好


可能性很大!

現今社會幼兒園階段啥都不學的已經很少了

雖然幼兒園本身比如公立幼兒園明確要求“去小學化”,但是影響孩子最大的基本上還是來自家庭教育的“小學化”!

所以雖然孩子們都在公立幼兒園上學,但是有些孩子在他們幼兒園畢業的時候,無論是在識字量上、閱讀量上,還是在數學的計算能力上,甚至是英語方面都已經遠遠超過了同齡孩子。而這一切往往跟幼兒園沒有關係。

可能我說的這些有些人不太認同,我之前就我生活的環境、所在的城市得出來的以上結論。

不怕別的就怕孩子有壓力且父母還不重視學習

以我孩子班級為例,那些幼兒園提前學的,和那些幼兒園什麼都不講的,孩子們在剛上學的時候,的確會存在一些差異。很明顯,那些已經提前學過的孩子,在接受能力上會更強一些。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會發現有些孩子儘管幼兒園是在公立上的,但他們的成績都會很快追上來,而且還會成績特別突出!————當然了這一切絕對不僅僅是因為孩子自身,最關鍵的還是離不開父母們的關心。

其實說到這裡,這個問題就變成了“家長如何幫助小學生提高學習成績”,至於這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的頭條號相關經驗分享,有幾篇我認為還是有很強的可操作性的。

小標題說到“壓力”,這個壓力主要是當孩子進入一個新環境之後,發現別的同學這個也會那個也會,這個也懂那個也明白……這個時候孩子很有可能會產生“自卑”或者“不自信”的心理,這對孩子的學習是非常有害的。當然瞭如果父母調節及時那麼也應該不會有問題的。

別管別人怎麼說,少學點累不死人的

我特別不愛信“我孩子啥也沒學,就是玩”這類話!這是因為我一直認為“玩”比“學”更難!尤其是“一直玩”!我個人真心做不到,因為我實在想出不來給我一年時間,我該怎麼安排才能讓孩子“一直玩”!但是我會讓孩子勞逸結合,可以讓他玩中學、學中玩!

所以對於那種說什麼自己就是隻讓孩子玩的話我從來就是呵呵一下就算了。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應試教育之下,孩子的教育競爭已經從高中不斷向後推移,以至於到了幼兒園。所以 ,如果孩子在幼兒園真的只是玩,那對孩子上一年級會非常不利,這方面的案例有很多,估計你的身邊就會有。

在我看來,教育不存在所謂的過早開發,一個人的智慧是無限的,對知識的接受也是無限的。及早識字、進行簡單閱讀,這對孩子的學習能力培養非常有好處。現在的小學教育,真可謂“高大上”,一年級的孩子就做的是模擬卷、專項訓練卷,和高三總複習的學生是一樣的。學習強度之大,可想而知。

雖然,減負的口號喊的很響,但會有效果嗎?且不說學校老師的要求,就是家長,如果你看到孩子寫的字歪歪扭扭,識字量太少,理解能力太低,家長也會著急的。這樣的孩子進入一年級,會明顯的趕不上其他孩子。尤其是語文的拼音,真的有必要讓孩子提前學學,這對一年級的學習很有必要。

此外,在幼兒園階段,培養孩子一些學習習慣,以及對學生的認識甚至熱愛,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大班階段,因為要向一年級過渡。比如基本的握筆姿勢,其實很多孩子的握筆姿勢都是錯誤的,一旦養成習慣,要改變非常非常困難。

幼兒園階段,是培養孩子認識學習、接觸基本知識的重要階段,要讓孩子有學習的意識。除了最為基本的數學、語文方面的學習,通過繪本、橋樑書來掌握一些科學、文學知識對孩子的成長也是非常有利的,尤其能培養孩子最為基本的科學人文素養,這無疑是為小學的學習打下了一個看不見,但又很重要的基礎。

學有方法,考有技巧,優學優考策略致力於將學與考的最優結合。更多原創學法類文章,歡迎在公眾號 優學優考策略 中閱讀。如有其他問題,微信找到 “優學優考” 的拼音全拼,和我成為好友,有問必回。





優學優考策略


孩子去年上的一年級,今年過了暑假就二年級了,我來說一下我的感覺嗎。其實先回答你這個問題吧:

問題:如果孩子在兒園僅僅只是玩,讀小學一年級會不會很吃力?

答案:孩子憋屈,家長很累。


具體的事實是這樣的,中國當前的教育雖然一直在說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但是中考仍然以分取人,高考依然以分取人,沒有人去關注你的綜合素質是什麼?家長也受一些西方教育理念的影響,覺得孩子上幼兒園就應當放養天性,想法很美好,但是事實是,你家孩子放養了,別人家的孩子沒有。

於是,等上了小學。等上了小學是個很悲催的事情,現在的老師倒是積極響應號召,課基本上就只講一遍,不管你孩子記住沒記住,會還是不會,反正我講了。然後沒有複習、沒有自習,就是上課。關鍵是現在小學上課太扯淡,上午十點多就下課了,下午三點多就下課了。我記得老麥當年上小學時候,丫六點多還有早自習呢。


就這麼點時間,孩子能學到啥,答案是基本上多數學習時間都是在課下。


於是乎,家長就累了。尤其是學習拼音的時候,那叫一個扯啊,我記得最晚一次折騰到孩子晚上十一二點,就為了學拼音,舉個簡單例子:H-U-A 咱們讀出來是 GUA花,孩子一張口就是 G-U-A=GA,類似的都是這樣 KUA=KA 怎麼糾正怎麼講解都不行,一讀就錯,然後去家長群裡問了問,居然班裡不少學生都有同樣的問題……


現在不讓佈置作業,於是老師成立家委會,家委會的成員就號召大家購買XX同步教材,然後,然後就是家長督促孩子每天做哪些,同時家長負責檢查、講解……基本上家長就是孩子的老師。


如果在幼兒園學過拼音、識字等等,上小學後,家長和孩子都相對少受點苦,如果沒學過,一切從零開始,嘿嘿……


老麥說說


孩子在幼兒園只是玩,到小學會不會很吃力?

我用兩個孩子的實例來說明一下啊,一個是我女兒,一個是我同事的女兒,同歲,現在都已上初一。

我女兒上的是公立幼兒園,主要以玩為主,上的課都是主題活動,也學些識字,寫點數字。

我同事的女兒上的是私立幼兒園,以學習為主,沒上小學之前 ,已經開始接觸百以內加減法。

等到上小學的時候,悲劇了。

我女兒沒怎麼學過拼音,不會往一起拼。小學學習進度很快,不過一個多月就進行其中考試。我女兒的語文只考了78分。

我同事的女兒根本不費力,總是考100分。

我女兒為了趕上進度,我給她補了拼音課。過了一兩個學期,她的學習成績也穩步提升,78分就變成了小學時期的最低分。



幼兒園未曾學習的孩子,肯定要多費一些功夫來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要過拼音關、寫字關、識字關。相對來說,要比那些在幼兒園學習文化課的孩子要吃力一些。

孩子還可能因為不適應小學,覺得自己沒有同學學的好而產生自卑心裡。

家長如果注意到這種情況,及時幫忙,孩子很快就會趕上來,但心裡還是會留下“底子沒打好”的印象。

怎麼辦?難道就要犧牲孩子在幼兒園玩耍的時間嗎?

不,當然不要。孩子學習的日子長著呢。幼兒園該玩兒就得玩兒,但是要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利用上小學之前的一段時間,讓孩子學一些小學內容,識字、拼音、十以內的加減法等。

孩子進入小學一年級後,家長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慢慢適應了就好了。


艾悅之洲


孩子上幼兒園一般會經歷小班、中班、大班,這三個階段的教學內容與方式是不同的。家長之所以認為孩子在幼兒園僅僅是在玩,大多是不瞭解幼兒園的教學模式,認為不教書認字就是在玩。幼兒園與小學不同,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就該“玩”。


幼兒園的老師會組織各種活動,讓孩子參與其中。這些活動往往都是簡單好玩的遊戲,但孩子能在這些活動中得到鍛鍊。幼兒園的孩子不該過早的硬性學習,灌輸該年齡段不能接受的知識。在讀小學之前,家長應該注重孩子的個人能力,包括語言能力、運動能力等,培養孩子的主動性與探索精神,會挖掘孩子更大的潛力。從小培養孩子的興趣,離不開幼兒園的遊戲式的教學模式。


家長擔憂孩子不適應小學一年級的校園生活,應該多陪伴孩子閱讀圖書,引導孩子學習,玩一些有利於智力開發的遊戲。孩子好動是天性,家長應該注意孩子的行為習慣,為了日後適應小學的讀書環境。至於認字與寫字,幼兒園大班時會有相應的輔導,引導孩子認字寫拼音。家長可以讓孩子在固定的時間內,教導孩子更多的漢字,閱讀孩子感興趣的書籍。


在家長的認知中,學習是孩子最重要的事情,往往忽略了孩子其他能力的培養。孩子的成長道路上不應只是單調的學習,在各種遊戲中引導孩子快樂成長,也是一種學習方式。所以家長不必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僅僅是玩,更不能給孩子製造學習壓力,硬性的學習會阻礙孩子健康成長。


決勝網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只是玩,讀小學一年級估計會很吃力,而且以後到四五年級的時候會更麻煩。

大寶出生後,寶爸疼的過了火,等到上幼兒園時,只要一哭一鬧就不去學校,生個病也不去學校,反正動不動就不上學,當時我們會感覺孩子還小沒關係,可是後來等到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就會感覺麻煩大了。現在我家大寶上五年級了,基礎沒有打好,很是吃虧。

我家二寶現在這家幼兒園,聽說學校也不教小學的東西,今年都上中班了,好像什麼都沒學,只是講故事和一些英語單詞,還有一些手工,孩子的認字能力也很差。

所以我平時在家裡都多陪二寶,這樣可以減少孩子玩手機的機會,也有利於增進我們的親子感情,我們會讀一些故事,順便認字,或者背一些唐詩,還有數數,現在我準備讓他記加法口訣,都是邊玩邊學的那種,或者平時孩子玩的時候,給他放音頻。孩子現在能背20多道唐詩,都是自己聽多幾次,他自己就會背了。而且他自己學的也很開心。

有專家說孩子3-6歲,也是孩子記憶的黃金時間,如果這段時間只用來玩,那真的太可惜了。所以我覺得孩子如果在幼兒園裡玩,我們做爸媽的,就要在家裡多抽時間陪孩子一起學點東西,並不是刻意要求孩子去背或者去記,他們聽多幾次就能記住。

希望能幫到你。


書霞育兒說


你好,我是一個幼兒園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個培訓機構的老師。針對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很有發言權。我給閨女選擇的是一個私立幼兒園,而且是教授知識的;同樣我們同事有選擇不教授知識的。這個選擇上,因家長想法而異。不過如果幼兒園一點東西也不學的話,讀一年級肯定是會比較吃力的。

現階段的國家政策也好,家長傾向也好,都傾向於讓孩子在幼兒園以玩為主,我其實也是這個理念。但是即使有政策,很多幼兒園也還是在教授孩子知識,因此,如果孩子不學那肯定是會吃力的。

我閨女現在上中班,在學數字,古詩,識字等,大班還要繼續學,可想而知,如果一點基礎沒有的孩子在上一年級的時候肯定是會付出的要多的。

另外我們這裡補課的孩子,也有孩子一二年級就跟不上學校,落下來的。

總結一句話就是:如果幼兒園玩耍了,那一二年級的時候就要多付出,追回來;如果幼兒園學習了,一二年級正常跟著學校課程就可以。小學整個階段就是打基礎的時候,所以基礎知識學好很重要。


晶晶老師


很明確的告訴你,會很吃力!

說一下我家孩子的故事。他從小上的幼兒園是全市的重點教育幼兒園,排隊報名都要提前一年,上了以後以為會把孩子學習教育的很好,後來才發現根本不是我們想象的樣子。幼兒園裡的孩子就是玩,各種玩,老師帶著孩子跳舞、唱歌、做手工、玩遊戲。上了大班快畢業了,老師才教了如何寫阿拉伯數字1-10,真的,就學會了寫這10個數字。

然後一年級了,老師上課講拼音,講的很快,孩子跟不上,怎麼辦,回家惡補!剛上一年級的前幾個月,我們幼兒園群裡的家長都在曬陪孩子學拼音的照片。

但是苦雖苦,還好很快就過去了,幾個月以後,孩子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孩子注意力比較集中,上課認真聽講,當天的內容當天就消化,各種行為規範也都遵守的很好。因為每天回家都要給他講拼音,所以放學回家寫作業的習慣也養成了。目前各科學習的都很好!

總之,雖然剛開始會吃力,但是長期來看還是能跟的上的,讓孩子在玩中學,在玩中培養的專注力是很重要的,畢竟,學習還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我們比的不是短跑,而是馬拉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